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魅力论文_林海音

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魅力论文_林海音

林海音(福清融城中学 福建 福清 350300)

摘要:语文课堂想要做到魅力四射,笔者据十多年实践所得,认为教师要储备丰富的知识,积累丰厚的阅历,要能够有“稳中求变”的多样教学风格,语言和课堂进程要有节奏,教学时要有真情、激情,同时,还要注意些细节问题。

关键词:课堂魅力;知识积累;教学风格;语言节奏;真情;细节;

中图分类号:G633.6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672-6715 (2018)10-186-02

前言

谁说论文非得一腔正儿八经的严肃的论调,大话、套话、理论话重重叠叠,看完只想用一个词形容――笼统。于丹用生活化的语言解读《论语》,春风化雨,真正让《论语》化入心灵,走入生活。今天,我也想用我真诚的言语叙说我的语文课堂激活术。

十六年的语文教学回首只是短暂,但每节的课堂感受与课后反思除了教学效果外,最多的便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思想”。最初的三年是“几节欢乐几节愁”,虽然每节课都准备得很充分,但是总有一些时候自己的思维与情绪被学生的表现和反映影响制约了,走入了僵局,连脸上的表情都僵住了,无法将课堂生动地进行到底。下课走出教室时,每一个步伐都在反思,推敲着如何破解那样的僵局,如何让学生保持激情享受四十五分钟的教学互动。就这样,日积――月累――年复一年――届复一届,而今,语文课堂已经成了我的一方乐土,无论怎样的心情,只要进入课堂我就变得快乐。前两周写人物专访的大作文,看到学生的评价:“语文老师总是饱含激情,无论是上午的课还是下午的课,无论是哪种类型的课文,一经她的嘴讲出,就都带上非凡的魅力和极大的趣味,让我们也变得有激情了。”欣慰之余,想与朋友们分享这份经验。

一、知识储备要丰富,生活积累要丰厚

要让课堂有魅力,最重要的是老师必须是一位有才学的人。毕淑敏的“腹有读书气自华”一直是我自励的名言。这是为师者激活课堂的最坚实的根基。做到这一点,你便可以根据不同的课文内容,根据多变的课堂情况,闲庭信步地安排,让课堂收效自如,甚至可以说运筹帷幄,纵横驰骋于课堂之上。为此,平时应该利用一切可用的时间多看书,一是专业书籍,如《特级教师给教师们的建议》,《生命化教育的春天》,《教师的幸福人生与专业成长》,也可以是一些关于家庭教育的书刊报纸。二是各种有思想内涵,有文学才情的书刊报纸。每周坚持,甚至应该和学生一样做读书笔记。这样,当你立于学生面前的时候,既有一种亲切的平等,又多了一层居高临下的从容与闲适。其次,要多感悟生活,如佛家那样悟生活,比如看到水波起伏时,我们能够想到“自然界常有风,水便起波纹、波浪,有起便有落,人生不也如此,人类的历史也是如此。”这种悟性大大提高了我们思想的深度和高度,人也就丰厚了,这样,教师的课堂教学魅力自然就焕发出来了。当然了,书并不是唯一的渠道,可能在纷繁的生活中,你已无法静下心来看书,那没有关系,可以通过看电视、电影、网络视频来丰富自己。带着悟性,带着对本专业知识的需求去看,你会发现韩剧中“黄真伊”学舞蹈的执著、投入给我们莫大的启发,为了一个仙鹤走时的轻盈的动作,她到水中练,把脚底粘上粘性物质来练。这个方法,这种精神我们要学,也要去影响学生。你会发现外国影片《春风化雨》中的那位老师很有个性,很有创意。一节课上,他想告诉学生从不同角度看问题有不同的结果,他站到讲台桌上,也让学生站上去感受。再加入师的引导,我想这节课学生定然终生难忘。这就是很有生命力的教学方法,用你的素养和阅历提高悟性,再用你的悟性丰厚素养和人生的积淀,那么你的课堂就会有很深的底蕴。

二、教师的课堂教学风格要稳中求变

学生总会产生习惯后的审美疲劳,如果单一,必定无法持久地吸引学生。“稳”落在课堂的内涵上,就是第一点中所说的厚积薄发。“变”即是指我们的语言(口语与态势语)要能够做到风趣、幽默,又能够在需要的时候犀利慷慨,偶尔又要深沉内敛,一些情况甚至要做到“怒发冲冠”……课堂语言幽默风趣,一定是学生期待并能取得良好教学效果的优质课。比如,下课前十分钟让学生齐读《邓稼先》中“我不能走”,学生读得不够坚定,师点拨、渲染后,生再次齐读时,语气铿锵,突出了那份坚定,师顺势说:“好,今天我们都不走,把这篇课文学好!”学生在感受邓稼先伟大精神的过于严肃的同时不觉轻松一下。又如《紫藤萝瀑布》一文,点时代背景时,说“文化大革命,那是一个神经病的年代,人得小心地活着,一不留神,让你们不高兴了,还得把老师我抓去斗争。那时,连花都懂这点,试探着开,生怕招人惹人,被连根砍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这样的稳而多变很好地激活了学生的情感和思维,彰显了语文课堂的魅力。

三、教师语言和课堂进程要有节奏感

节奏指在音乐中交替出现的有规律的强弱、长短现象,明快流畅的节奏给人以美的享受,借用到教学上,就是指师语言的强弱快慢及课堂进程的缓急张弛。一堂课,要吸引住所有的学生,让他们不致于分心,而是紧紧跟着老师的思路走,节奏非常重要。那样,学生是在美中学习、美中欣赏。语言的节奏即是语调可高可低、可重可轻、可快可慢,根据表达的需要,根据学生的情绪适时调整,既可以提神,又可以让学生有片刻的休息。至于课堂的进程,那就是要有快慢的变化,一般情况下是这样安排的:开课稍快、精彩、少废话、少套话;切入正题,提出问题应当放慢速度但语调要高昂些;展开讲解、讨论时,速度要快,激发起热烈愉悦的气氛;转入下一个问题,稍慢;总结时,稍快,干脆利落,戛然而止。必须处理好导入、展开、高潮、结局四个主要的步骤。比如教学《孙权劝学》时,先是以简洁的语言介绍吕蒙、孙权、鲁肃三个人在《三国》中的主要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精彩入题。思考后快速提出要求:这篇文章写了关于这三个人的什么事,分别用一句话概括。思考后快速请几位同学反馈,在比较中总结出答案:孙权劝吕蒙学习;吕蒙开始学习,学有所成;鲁肃与吕蒙结为好友。然后让学生快速思考、分析这三个人物的形象,进入讨论的小高潮;最后,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把本文与《伤仲永》对比,比出主旨析一致,写法的差异。师适当延伸,有力地总结学习的重要性,更强地促成学生对学习重要性的认识。语言节奏、课堂进程节奏的综合把握,使课堂教学处于一种波浪式的起伏变化的旋律之中,这也是课堂教学的无穷魅力。

四、教师要有真情、激情,并激发学生的真情、激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壤,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师本人都虚情假意的话,怎么能够吸引学生,激发学生获取知识的欲望?更谈不上 思想、情感上的提高和对美的感知了。且不说课文文字的间接记录,就“汶川地震”那惊天动地的活生生、血淋淋的画面,我们该如何教育学生珍爱生命,珍惜亲情,为同胞献出一份爱心呢?最重要的――师必须有真情、有激情。陈道明的那篇朗诵《废墟上的敬礼》之所以让我们一遍又一遍地感动、哭泣,因为那是生命深处、灵魂深处的呼喊。进行默哀的那节课,我读了那篇《孩子,天堂的路太黑》,读着,自己就哽咽住了,泪不由得滴落、滴落,学生也开始哭泣。在三分钟的默哀过后,让学生对汶川的人们说一句话,那份平时难见的真情便流淌而出。真情,是我做人的原则,也是我进行课堂教学的原则。我总是尽可能地让自己进入课文的人物内心,如果一开始找不到感觉,就多读课文,多读关于课文的点评和赏析,直至找到感觉、能够投入为止。这大概就是演员进入角色的那个过程。投入了,自然就会有真情,那时语言自然会有不可抗拒的感召力。今年青歌赛上,有这么一句点评:“有一点你已经做得很好了,你在舞台上并不是在比赛,而是在享受你的音乐。”有了真情、激情,我们的课堂就不是在完成教学任务,而是在享受师生的情感和思想,这样的课堂是精神的盛宴。

五、细节之中显魅力

上课时“老师好”“同学们好”,本是礼节,也起到提示、提神的作用。但因为一节又一节单调的重复,它的“营养价值”已经大部份流失了。因此,我针对一班学生对学习对生活无所谓的态度,将课堂的问候语改成励志口号——“做个有心人”,同时要求学生把右手放在心的位置。我想,可以根据学生的实情,一个学期或半个学期选一句口号,无形之中督促他们向某个目标靠近,也让学生感受到了语文课堂的韵味。还有一个难题,那便是一周两次、甚至三次下午的课,尤其在那炎炎夏日、困倦难当之时,学生的提不起劲是可以理解的。作为主导的老师可就不那么轻松了,要撑起两倍的干劲与兴致去调动学生,激发热情,方能激活课堂。前两三周上下来分个疲惫。于是,我在少儿频道学了几节简易的健身动作,在课堂的适当时候让学生全体起立,按着我有节奏的口令一起做。比如“揉揉小眼睛,捏捏小鼻子,揪揪小耳朵,再拍拍小脸蛋”等。学生觉得特好玩,很积极地做着,精神很快好转,饱满地进入下一阶段时,我有时会情不自禁地鞠个躬,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今天,我就拜你为师了。”这个小动作让学生倍有成就感,激发也他的学习热情。……很多的小细节兽性能让我和学生会心一笑,待到某一天,有心之时,好好记录,写成小专著,再与师友们分享。别见笑,因为我的真诚!

教学,作为一种艺术,有谁能到达那个金色的殿堂?只有神往着实践,才能让课堂魅力四射!

参考文献

[1]邓丽娟.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用人格魅力感染学生[J].金色年华(教学参考),2013(5).

[2]曹玲.如何使语文课堂教学充满魅力[J].读写算(素质教育论坛),2013(5).

[3]胡遵芹.浅谈如何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魅力:教学环节浅析[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2(18).

论文作者:林海音

论文发表刊物:《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10月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1

标签:;  ;  ;  ;  ;  ;  ;  ;  

让语文课堂教学充满魅力论文_林海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