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促进一日活动游戏化;内化游戏课程认识;趣味性
1.游戏化教学的意义
幼儿教育首先要重视幼儿的身心成长,重点就是要确保幼儿的身心成长健康,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不能抑制孩子的天性,会玩的孩子才会学习,分清孩子现阶段的重点就是多去玩,多去接触一些东西。游戏化教学有比较重要的作用。
2.一日教学课程游戏化
教学活动游戏化是指教师以游戏为手段来组织、开展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方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完成特定的教育教学目标,培养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要打破传统的“重结果,轻过程”的教学方式,自觉地把游戏方式运用到教学设计中去。
为幼儿创设宽松、舒适的游戏化情境,可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使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得到学习和发展。猜谜语、唱儿歌、听故事、做手工等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但是在这些中我们通常缺少了植入游戏的教学。创新于游戏,锐意进取于游戏教学中。能融知识学习于情趣之中,使浅显平淡、枯燥无味的教学内容转为妙趣横生的学习活动,充分调动幼儿多种感官经验。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利用这些游戏手段,合理地设计教学活动,使游戏与学习内容有机结合。
(3)游戏化的教学延续
教学活动的最后环节并不是一个活动的结束,而是另一个活动的开始。我们可以放手让孩子们延续课上的游戏活动,以拓其思、延其趣。
教学活动游戏化是以游戏为手段,把幼儿教育的目标、内容隐藏并融于各种游戏之中,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获得发展。
3.巧妙的在教学中植入游戏,巧妙的在游戏中进行教育教学
兴趣是一个孩子最好的老师,作为一名老师,要擅于观察孩子,用心观察就可以看到每一个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和不足,所以要用灵活有效的游戏法去教育孩子。实现游戏与知识的结合和融合,给孩子学习主人的这个位置。让每一个孩子感觉到自己是被需要的被尊重的,自己是小英雄,是有用武之地的,增加孩子的自豪感和小主人观念,这样孩子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和创造力。
4.区域活动游戏化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保障幼儿在游戏化的区域活动中获得更好的锻炼是幼儿区域活动游戏化设计成功与否的关键指标。
我们可以带幼儿一起参加区域环境的布置,组织幼儿讨论班级设置哪些活动区域,确定各个区域的命名。在布置活动区环境时,努力营造出富有童趣的氛围来感染幼儿。在角色游戏卖烤肉串中,孩子们忙的不亦乐乎,有的大声吆喝,有的在烤肉,有的还拿着东西来招呼客人
(3)活动区常规游戏化
良好的常规培养非常重要,是区域活动正常有序开展的前提。我们尝试将入区规则用简单的自编儿歌、图文并茂的形式张贴在各活动区门口,方便幼儿了解自己必须遵守的活动规则,更加便利地开展游戏。
5.生活活动游戏化
生活就是教育,教育就是生活,生活是一本很好的教材,是幼儿学习的重要内容。生活活动贯穿于我们的一日活动中,无时无刻不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懵懂的幼儿尤其主要要学习和适应生活,我们着力推进幼儿生活活动游戏化,更好地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和自理能力。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把游戏活动的要素渗入生活活动,用图片呈现活动要求,使幼儿在生活中获得游戏性体验,能更有效地培养习惯。例如,幼儿每次洗手都很积极,却也很马虎,为此,我们让幼儿边洗手边念儿歌。幼儿很快就掌握了正确洗手的方法。我们还把洗手儿歌中的内容用图片的形式呈现出来,粘贴在水龙头旁边,这样幼儿查看起来更加直观方便。
(2)儿歌引导,提高自理能力
生活是一个动态的过程,生活的内容是综合的、多样的。儿歌能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生活活动,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例如,用形象的儿歌来帮助幼儿学习穿衣系鞋带的步骤。《穿衣》儿歌:捉领子,盖顶子,小老鼠,找洞子,东钻钻,西钻钻,吱吱吱吱上房子。《系鞋带》儿歌:两个好朋友,交叉握握手,变个兔耳朵,交叉拉拉手。
(3)穿插进行
各班老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过渡环节的游戏活动,如在午餐过后、离园前的时间,可以带领孩子进行比较安静的手指游戏,也可以进行趣味性较强的语言游戏、益智游戏等,让幼儿在宽松自在的游戏环境中稳定情绪,顺利进入下一个环节。
6.户外活动游戏化
在开展户外游戏活动时,恰当地安排集中或分散的游戏活动,并给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材料,激发幼儿对现实生活的模仿和想象,有助于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户外体育游戏一般比较多,但是遇到户外活动的规则时可能会比较刻板,我们的游戏规则的设置也可以充满游戏趣味性,让幼儿更容易接受这些规则,我们积极尝试变换游戏玩法,使一物能多玩,让老游戏有新的玩法
总之,我们应充分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探究幼儿园课程与游戏的有机融合、相互渗透,以“游戏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不断优化幼儿园一日活动,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在游戏活动中收获成功和愉悦。
7.不能枯燥,增加趣味性
利用游戏优势进行幼儿教育活动须遵循趣味性原则。游戏的主要特征之一为趣味性。对于3~6岁的儿童来说,枯燥乏味的游戏设定与其年龄特点和需要相差甚远,这会使幼儿失去学习动力,严重情况下会使幼儿产生厌学情绪。游戏自身的吸引力变低,游戏教学时幼儿的注意力分散,如此一来,幼儿教师想要通过游戏展开教育活动就很难进行。趣味性原则对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8.教师要激发幼儿的自主性
教师在设计游戏时,应该考虑其年龄特点及局限性。通常幼师应该设计简单的小游戏,方便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幼教在進行丢手绢、扔沙包等诸如此类的游戏教学时,应着重帮助幼儿发展其协调合作、互相帮助的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感到人与人之间相处的美好、共同努力的快乐。实施游戏教学在潜移默化中既满足了幼儿的身心,也促进了他们的全面发展。从幼儿教育角度看,创造性的幼儿游戏能达到最好的教育效果,在游戏中,幼儿可以展现自我、释放天性。有关研究表明,成年人的人格形成与幼儿时期的身心发展极为密切。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教学时,运用激发性原理,旨在丰富幼儿的生活体验,让幼儿初步了解社会,提高其学习兴趣。
9.游戏难度适宜,设计合理
游戏充满了快乐,带给了孩子很多的动力,但是游戏的设计要接近于孩子的最近发展区,难度应该是适宜的。因为成功体验对于孩子的学习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体验,这样的体验可以有效的培养孩子们对于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太简单的游戏多了以后会让孩子们感觉不到挑战性,从而失去兴趣,那么太难的游戏会打击孩子的信心,所以难度要适宜,就像皮亚杰的最近发展区。
10.比赛形式的游戏活动让孩子更加充满激情和动力
可以以比赛的形式组织一些游戏活动,游戏除了充满趣味性还可以增加竞技性,竞技性的游戏也可以适当的增加一部分
参考文献:
[1]董清.充分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J].课程教育研究,2017(49):17.
[2]唐冬艳.论幼儿教育中如何发挥游戏的优势作用[J].亚太教育,2016(18).
论文作者:时敬洁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20/1/16
标签:游戏论文; 幼儿论文; 孩子论文; 儿歌论文; 趣味性论文; 幼儿教育论文; 是一个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