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我国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中,无损检测技术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建筑工程领域,无损检测技术获得较大发展。可以说,无损检测技术是建筑行业发展的重要手段。现阶段,我国建筑检测技术获得了较大发展,各类无损检测技术日益更新,为确保工程质量、提升质量监督水平,必须实现检测无损化。笔者根据自身多年的建筑从业经验,主要分析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运用。
关键词:无损检测;建筑工程;检测;应用
1无损检测技术的概述
对于无损检测来说,主要是利用电、光、声来对建筑结构、管道设备以及材料构件等进行检测,利用这些射线来检查建筑内部是否存在质量问题和其他瑕疵。在技术的不断突破下,目前我国的无损检测技术已经有了不小的进步,在理论和实践上都已经有了较为深入的研究,而且在实际的操作上也形成了标准体系,实现了流程一体化。无损检测能够将无损检测和无损评价结合,能够保障在进行实际检测和评价时不会对建筑造成损伤。其对建筑结构、管道设备以及材料构件的检测主要是对钢结构的稳定、焊接缝的质量以热效能反映、光效能反映进行检测,并以此来根据检测数据对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进行评价。虽然,目前在建筑行业无损检测的应用已经较为深入,但是无损检测技术本身仍然还有很大的突破空间,还有许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2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
2.1射线探伤技术
该技术是利用射线穿透被测物体,反映强速衰减,可有效检测结构缺陷。因衰减程度不一,将衰减射线在胶片上投射,利用显影技术,可获得物体内部信息。按照显示缺陷,评价建筑工程质量。在实际检测中,主要运用β射线、X射线。随着电子成像技术的逐渐成熟,在钢结构检测中,射线探伤技术优势显著,可直接反映缺陷焊缝性质和钢结构材料。
2.2超声波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混凝土、建筑材料以及管道构件等大多都是内部敷设的实心物体,用肉眼是无法进行检测的,而超声波技术则可以利用超声波来对这些构件材料进行检测,对这些实心物体和内部敷设材料进行探查,用来判断材料是否存在质量问题。相较于其他的检测技术来说,超声波技术准确性更高,而且技术要求也较低,操作较为简单,对于检测人员的要求也更低。在超声波的检测原理中,高压电晶体是其主要的核心部件,具有高频振荡的特点,在通过压电效应时,高压电晶体会产生机械振动,当其震动所产生的声波频率大于两万赫兹时就形成了超声波,超声波具有非常强大的穿透力,将其用于建筑材料的内部检测中,检测效果好,且不破坏建筑材料的内部结构。
2.3涡流检测和建筑节能技术
涡流检测的基本原理是通过建筑构件对电磁涡流感应的变化来探测构件内部的结构和性能。在运用线圈形式进行涡流检测时,能够比较快速、准确地实现探测任务。相较于其他检测技术手段,涡流检测更快速、简便、检测对象易确定等特点。随着建筑节能观念不断提升,建筑节能检测是建筑工程的重要发展途径,如何获得建筑保温绝热性能。通过红外热像,即可获得建筑能量损失量,准确获取保温绝热效果,有利于判断检测隔热保温效果。现阶段,我国红外热像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对于热像图缺乏节能定量评价。
2.4红外线成像技术
该技术主要是利用红外线成像来对建筑结构的内部构造、管道结构以及混凝土结构进行成像摄取,利用温度曲线的变化来进行成像,对建筑结构的内部情况进行质量检查,查看混凝土构造是否存在质量瑕疵。对于红外线成像来说,其能够对建筑结构的内部构造进行检测,对结构性质变化进行查探,并分析出性质变化曲线。而红外线成像本身的操作也较为简单,而且技术要求也较低。目前,该技术主要应用在混凝土结构检测、防水检测以及装饰质量检测上。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渗透探伤检测
将荧光材料、染色材料渗透液体,涂抹在零部件表面,等待一段时间后,进而渗透至表面开口缺陷中,直至渗透所有缺陷。当材料表面渗透液去除之后,根据涂抹显像剂吸引作用,可缺陷渗透液回吸到显像剂中。利用白光、紫外线等光源照射,显示缺陷大小、尺寸和形状。同时,该技术检测设备简单,易于携带。即使处于无电源状况,也可实施探索检测,在非金属材料、金属材料均适用,材料作用十分广泛,可直观显示材料缺陷。然而,针对微小缺陷,很难渗入、吸出渗透液,难以检测缺陷深度,因此,该技术仅适用于表面缺陷检测。待检测完成后,需进行清洁工作,但某些检测人员忽略了清洁步骤。
2.6冲击反射检测技术
相较于红外线成像和超声波检测,冲击反射检测的精度更高,因为除了实心物体以及暗敷结构的检测之外,冲击反射检测还能够将管道材料、建材构件以及混凝土等建筑细节的厚度进行检测,并对内部质量问题的严重程度进行评估。要想检测这些建筑材料的内部结构和内部材料的厚度,一般采用冲击反射检测,该技术还能够对应力、预应力的反应程度和反映范围进行反映。冲击反射的技术含量较高,精确性和准确度也更高,对于建筑质量的检测力度也更大。目前,冲击反射检测因为自身的这些典型优势而在建筑质量检测中得到了大力的推广和应用。
2.7雷达波检测技术
雷达波检测相较于冲击反射等检测技术来说,出现的时间就要早得多,其最开始可以追溯到20世纪中后期。相较于声波等穿透力较弱的检测技术,雷达波的穿透力更强,因此雷达波不仅仅能够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测,而且还能对混凝土结构中出现的裂缝、粘合以及封层情况进行检测评价。雷达波检测可以应用到工程结构复杂的大型建筑中,其本身所适用的范围更加广,对于建筑物的穿透力更高,检测的力度更大。由于对建筑物的穿透力更高,因此其在实际的检测中准确度以及精度都会更大。
3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中应用的建议
3.1扩大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范围
无损检测技术不仅仅能够对建筑质量进行严格把关,而且不会对建筑造成损伤,因此在建筑检测中有极大的应用空间。但是,从实际来看,目前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并不广泛,其在工程建筑内部的应用也有较大的局限。因此,首先要提高无损检测技术在行业内的接受度,其次要扩大该技术在建筑工程内部的适用范围。除了建筑结构、混凝土结构的检测外,大可以将无损检测应用到管道结构、材料构件以及应力检测和耐久检测中。
3.2提高无损检测技术的精确度和技术含量
在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中,红外线成像、超声波以及冲击反射等检测技术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技术成就,但是其本身还是存在着许多瑕疵的,在检测中也会出现精度不准等问题,造成后期出现一些质量问题,诱发安全事故。因此,为了进一步提高检测质量,提高检测的准确度,就必须要不断地进行技术投入,提高无损检测技术的精确度和准确度。在进行实际的质量评价和检测中,应该将多种检测技术结合,通过多种检测技术的结合来提高检测的准确度,避免由于检测技术单一而出现检测失误,造成后期质量问题。
4结束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创新,建筑工作质量检测、鉴定技术正在不断完善,无损检测技术属于射线、电光和声磁的检测技术,可直接检测工程构建内部缺陷和外部缺陷,是对检测工程质量、建筑材料产品的有效检测和质量管理方法,对于各类建筑开发、建设,使用无损检测技术,有利于提升质量检测水平,进而保证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
参考文献:
[1]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J].刘敏.建材与装饰.2018(10)
[2]无损检测技术在建筑工程检测中的应用研究[J].韩羲晖.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8(01)
[3]建筑工程检测中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J].钟瀚锋.居舍.2017(36)
论文作者:雷勇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8
标签:检测技术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缺陷论文; 材料论文; 射线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