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泌尿系结石术后饮食治疗
1.1 通淋排石汤
方剂中含有海金砂、滑石和金钱草、猪苓等中药,具有利尿通淋和清热解毒的效果。现代医学理论下,通淋排石汤呈现抗病毒、抗菌、利尿、扩血管、促血液循环和增加血浆渗透压等效果。特别是在配合饮水、运动和饮食的基础上,能够有效促进结石排出。
长期情况下,通淋排石汤服药时间为早晚各服1次,但专家认为该时段服药是不可取的。原因为:早上服药30min后进餐,晚上服药和进餐时间较短,且服药后患者多处于睡眠状态,难以做好饮水、运动等活动。即专家建议将通淋排石汤服药时间改为上午9点、下午3点,因此时患者处于相对空腹状态,即可饮水运动,还可有利于观察结石是否排出。
1.2 多饮水
多饮水不仅可抑制结石构成,还可促进结石溶解排出。报道显示,多饮水联合饮食疗法,能够将复发性结石患者不复发率控制在2/3。专家建议患者应采取顿服水、日夜均匀饮水的疗法,即服用中药后饮水500ml,日饮水量约为3000-4000ml,睡前饮水量为600-900ml,排尿后再饮水,夜间饮水量为1500ml,在稀释尿液的基础上,预防尿盐沉积带来的结石风险。若为出汗多、活动量大的群体,还应适当增加饮水量,保证24尿量约为2000-3000ml。
1.3 多运动
服用中药,且顿服水后要求患者执行运动锻炼,时间可控制在30-60min,且按照患者躯体状况,执行慢跑、定时跳跃和原地跳跃、骑自行车等。借助该种体位变换和振荡等条件下,加快结石排出。
2、泌尿系结石术后合理把控饮食成分
2.1 钙
70%以上尿结石中,成分多为草酸钙、其它钙盐。报道显示,于10617份尿结石红外光谱调查中,可知86%存在草酸钙、80%存在磷酸钙,即多钙摄取量过多则会诱发肾结石风险。有效的钙限制操作,可在促进维生素D3分泌的前提下,加快骨吸收、尿钙排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高尿钙包含非饮食依赖性、饮食依赖性和继发于肾磷漏性等类型,专家建议患者应多食地草酸类食物,预防继发高草酸尿。
2.2 草酸盐
诸多尿结石中含有草酸盐,即减少草酸盐含量是预防泌尿系结石的关键。报道显示,60%以上尿草酸是因羟乙酸、羟脯胺酸、甘氨酸代谢引起,25-30%是因维生素C代谢引起,10-15%是因饮食内含有草酸盐导致结石症。正常情况下,饮食中草酸吸收率为8-12%,由于肠道吸收草酸是依赖于钙浓度。即处于被动吸收状态,但肠道细菌会抑制草酸吸收,若肠道细菌较少或缺乏时,草酸吸收量也随之增加。但在脂肪吸收不良的患者中,肠道内钙、脂肪会构成脂肪酸钙,诱发高草酸尿,即在该部分群体中通过减少草酸含量、口服钙剂等方式,能够预防草酸吸收,起到疾病救治效果,但在无肠道疾病患者中疗效还有待商榷。
2.3 蛋白质
高蛋白饮食摄入,引起泌尿系结石的原因可从以下方面思考:一过性酸性产物,经尿液排泄,不仅会引起一过性代谢性酸中毒,还会促进骨钙吸收、肾小球滤过,阻断远曲小管细胞对钙的重吸收,引起高尿钙;长期食用高蛋氨酸、硫氨基酸蛋白质类食物,会提高机体高尿钙风险,特别是在合并高蛋白摄入的情况下,会诱发草酸钙结石。即在泌尿系结石患者中,于饮食治疗期间应减少高蛋白类食物的摄取,尤其是动物蛋白。
2.4 钠
常规情况系,促进钠排泄制剂,也可促进尿钙排泄。原因为:肾小管对钠、钙的处理方式是相同的。若长期摄入高钠类食物,则会刺激尿钙排泄,反之则会减少尿钙排泄,但在高尿钙患者低钙饮食中添加钠,则会导致病情加重。即为杜绝此类风险,日常食盐日摄入量不可超过10g。
2.5 枸橼酸盐
枸橼酸作为自然尿石构成的抑制剂,和钙络间可形成枸橼酸钙,以此减少尿钙浓度、磷酸钙饱和度。即每日枸橼酸钾补充量为20.0-36.7mmol,在提高尿枸橼酸含量、尿PH值的使用,预防尿结石复发;若为草酸钙结石患者,深夜到黎明时段尿浓缩度是最高的,临睡前可服用单剂量枸橼酸钾钠,约为3.5-5.0mg。
2.6 酒
酒是引起尿结石的主要因素,因酒内含有钙、草酸、鸟嘌呤核苷等成分,若血液内短时间内处于酒精浓度增高的现象,则会诱发高尿镁、高尿钙及皮质醇增加,最终导致骨脱钙,特别是在长期饮酒患者中,高尿磷与高尿钙现象尤为显著。即应减少饮酒,预防尿结石复发。
论文作者:张放
论文发表刊物:《药物与人》2019年6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9/28
标签:结石论文; 泌尿系论文; 草酸论文; 患者论文; 饮食论文; 饮水论文; 草酸盐论文; 《药物与人》2019年6月上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