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准训练点,进行有效的课堂小练笔论文_朱海跃

找准训练点,进行有效的课堂小练笔论文_朱海跃

(浙江省永嘉县瓯北第五小学,325102)

一、引言

近几年,很多老师把课堂小练笔挤进了课堂,这是一种很好的方式。小练笔,顾名思义,就是短小的动手练笔。课堂小练笔就是在语文课堂教学中,通过学习课文让学生随机地写一些小片断、小段落。它具有篇幅小、形式活、出手快、效果好等特点。课堂小练笔安排得合理,落实得有效,不仅能让我们的语文课变得更加灵动和亮丽,更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但是,在大量安排课堂小练笔的课堂中,我们发现有不少教师设计的课堂小练笔已经步入了歧途:有的小练笔设计目的不够明确,有的练笔内容不合适,有的安排时机不合理,练笔成了一种赶时髦,练笔成了流于形式。

如何让课堂小练笔行之有效,从而避免形式主义的倾向呢?语文课讲究“文道结合”,课堂小练笔也是如此。纯粹的文字训练容易扼杀学生的个性情感,但是,过于偏重人文思想的练笔,对学生的语言发展又不一定有效。如课堂上我们常用的“你想对××说些什么”,从一年级就开始这样说、这样写,到了高年级也是如此。这样的练习,学生的语言品质又能有多少提升呢? 一、抓住情感点,在动情处练笔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在我们的课本中,有不少洋溢着炽烈感情的文章,它们是放飞情感、启迪心灵的“资源宝库”。教师要善于捕捉这些文章的情感点,让学生在入情入境的体验中,产生表达的欲望。比如,一次在西湖之秋小语会 ,钱锋老师执教史铁生的作品《秋天的怀念》,让听课者潸然泪下,让学生泪流满面,杨明明老师评价的时候让人记忆最深的就是“我们是含着泪听完这节课的”。到底是一种什么力量让大家如此感动?我认为钱老师精心身机的课堂练笔有着重要的作用。《秋天的怀念》多次写到母亲要带我去看菊花,可失去双腿的我一次次拒绝了母亲,终于有一次我答应了母亲。这时候钱老师让学生放飞想象,动笔写写。许多学生勾画了一幅秋天美丽的景色,在菊花飘香中,母亲推着我缓缓行进,母亲的脸上洋溢着微笑。有一个学生写到:母亲因为劳累病倒了,在开满菊花的日子里,她却无法实现她的心愿。钱老师评价:你写得和原文有点接近。而后在大屏幕上出示原文,在音乐声中深情地读到:她出去了,就再也没回来。邻居们把她抬上车时,她还在大口大口地吐着鲜血。看着三轮车远去,我绝没想到那竟是永远的诀别。邻居的小伙子背着我去看她的时候,她正艰难地呼吸着,像她那一生艰难的生活。别人告诉我,她昏迷前的最后一句话是:“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

多么伟大的母爱啊!会场上孩子们哭了,听课的老师也哭了。在这个教学案例中,老师对一次小练笔的巧妙运用,将学生的情感带入了情境,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找到课文的情感点,关注学生情感的细微变化,通过精心设置的氛围让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情感场中,扣开学生的心门,将学生思维和语言推向新的发展境地。

二、抓住文本特点,在迁移中练笔

《小马过河》这篇文章以对话为主,一位教师在执教这一课时,紧紧抓住这一特点,将“对话描写”作为课堂教学的主线,在有层次的对话朗读之后设计了这样一个小练笔:如果小马过河后再次遇到老牛,它会说些什么?这样一个看似简单的问题,深究起来却有着丰富的内涵。首先它是情境的,在这里教师不是常规地问学生“你明白了什么”,而是巧妙地让学生在故事情境中自然点出课文的寓意;其次它是发展的,学生必须在充分理解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思考才能完成这一练习,这对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是一次综合的提升

三、抓住空白点,在想象中练笔

任何一篇文章,作者在写作时通过具体的字词句以及谋篇布局,物化了其中的内容与思想,但往往言不尽意,文章自身仍有许多的空白点。这正如丰子恺先生在评价绘画艺术时所说的“空,然后有生气”一样,文章自身也正因为有了这些“留白”,才有了让读者对照自我的空间。文本给学生留下的“空白”,往往让人有意犹未尽之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阅读时需要对这些进行扩充与填补,才能获得正确而深刻的认识。因此,我们可以在此处适当地安排一些课堂练笔,既可以加深对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训练学生创造想象力,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曾看过这样一个案例《在大海中永生》,这篇课文的第三小节中这样写到:“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往宝岛台湾;也许,奔腾不息的浪花会把他的骨灰送向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这段话句式工整,情感浓厚,饱含着全国各族人民、港澳同胞对邓小平爷爷的无限崇敬和满腔热爱。学生在课前通过查阅资料,已经对邓小平的丰功伟绩有了深入了解,在舒缓而动情的音乐声中,学生读得十分动情。这时,教者抓住课文中的“空白点”,引导学生进行合理想象,设计了如下的“小练笔”:当奔腾不息的浪花把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祖国的万里海疆时,祖国人民会说: ;当奔腾不息的浪花把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澳门、香港时,澳门、香港的同胞会说: ;当奔腾不息的浪花把邓小平爷爷的骨灰送往太平洋、印度洋、大西洋时,外国友人会说: 。之后,老师让学生选择其中的一个角色,将自己最想对邓小平爷爷说的话写下来,舒缓动情的音乐,课前广博的积累和深刻的课堂感悟激起了学生一吐为快的热情,一段段充满深情的话语在学生的笔下自由地流淌出来,感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

这位老师设计的小练笔,巧妙地抓住了课文的空白点,给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读、品、写有机结合,融为一体。学生在激荡的情感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在高昂的情绪中产生想象和感悟,在思维和情感的强烈震撼中,领悟人物美好的情操。

四、抓住生成点,在开放中练笔

由于教学的开放性,学生往往会提出一些出人意料的想法。面对这些预设之外的内容,如果教师能充分发挥教育机智,突破原先教学预设的框框,及时放弃预设教学方案,根据学生的创造生成新的教学方案,往往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如一位老师执教《我盘春天的荠菜》,教学已近尾声,很多同学为文中的小女孩饥寒交迫,只能盼望春天到来才能自由自在地挖荠菜填饱肚子所深深触动,一位学生却不以为然:“我在酒店里吃过荠菜,味道非常好。我下次还要吃荠菜呢!”像发生了连锁反映似的,立即有好几个人随声应和。面对“半路杀出的程咬金”,教师略一沉思,在黑板上写下“荠菜好吃吗”这个问句,让学生以此为题进行辩论,每个人准备一段辩论词。最后在交流中达成共识:课文中小女孩的“荠菜好吃”和大酒店里的“荠菜好吃”是完全不同的。

这个练笔训练并不是教师预先设计好的,而是在课堂上出现了“不和谐”的音符时临时生发的应对之策,却意外地创造出了无法预设的价值,演出了一段为曾预约的精彩。

“不积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语文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积淀仰仗于包括字词句段篇等在内的诸多知识积累、提高的过程。在阅读过程中,要指导学生调动情绪的参与和心智的投入,读的吸收才能倾吐到写上来。因此,作为语文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这个有利资源,找准训练点,将课堂小练笔与课文内容的理解有机地结合起来,彼此交融,和谐运行,使学生的语文素养在练笔中得以培养与提升。

论文作者:朱海跃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8年5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3

标签:;  ;  ;  ;  ;  ;  ;  ;  

找准训练点,进行有效的课堂小练笔论文_朱海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