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保险业:在重压下寻求突破_保险论文

2012年保险业:在重压下寻求突破_保险论文

2012保险业:重压下寻求突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保险业论文,压下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12年是中国保险业近年来发展最为困难的一年。盈利能力有待提升、银保业务下滑、投资收益受影响、增员压力大等,这些或许都将使得今年年底险企的成绩单大打折扣。尽管压力重重,今年保险业还是有一些新的“气象”,例如险资投资迎来“大松绑”、大病保险迈出关键一步、险企纷纷试水养老地产、保险中介向集团化方向发展……

经营压力“倒逼”险企转型

“今年以来,保险业发展的形势十分复杂严峻,面临业务增速下滑、偿付能力下降、投资收益下行、经营效益下挫的巨大压力。但保险市场基本保持了平稳运行的态势,呈现出缓中趋稳、稳中向好的态势。”上个月,在保监会党委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学习班上,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对今年的保险市场作出了上述判断。

据保监会最新公布的数据,今年1—11月金国实现保费收入1.42万亿元,同比增长6.77%。其中,财产险实现保费收入4805亿元,同比增长15.25%;寿险保费收入颓势依旧,实现保费收入8284.33亿元,同比增长1.77%。截至11月末,保险业资产总额已达6.9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15.1%。

从寿险业来看,目前寿险行业保费收入仍受制于业务员增长乏力和银保业务大幅下滑。其中,银保业务令人心寒。国寿前三季度退保金为299.51亿元,同比增长8.33%;平安累计退保39.5亿元,同比增长23.82%。而新华人寿前三季度退保累计达129.46亿元,同比增长达20.61%。中国太保更严重,该公司前三季度退保金高达93.01亿元,同比增加31.7%,已接近去年全年95.88亿元的退保金总额。

在业务规模下降的同时,消费者投诉却居高不下。据统计,2012年前三季度保监系统接收各类涉及保险消费者权益的有效投诉总量达10289件,同比增长159.10%。在人身险中,四大上市保险公司投诉量总和占人身险公司投诉总量的59%,此外,有40家人身险公司单位保费的投诉件数高于同期平均值。

消费者投诉多集中于销售误导以及电话扰民。为此,保监会目前发布了《人身保险公司销售误导责任追究指导意见》,从明年1月1日起,人身险销售误导将正式引入责任追究机制,出现严重销售误导行为的险企可能将面临责任人被开除的处分。业内专家指出,保监会对保险销售误导的治理将逐渐形成从认定到评价,再到追责的系统治理路径,可操作性强,有望根治保险销售误导顽疾。

产险公司竞争压力也越来越大,业务同质化发展严重,盈利能力有待提升。占财产险70%以上的车险业务,目前仅少数几家保险公司能盈利,绝大部分公司都到了亏损的边缘。有券商研究报告指出,今年财产险行业的综合成本率将比去年上升2个百分点。

面对巨大的行业压力,保险公司在产品、服务、运营模式等各方面寻求转型之路。如保险产品的设计更趋于回归保障,健康险销售态势良好。数据显示,今年前11个月,健康险实现保费收入794.57亿元,同比增长25.05%。面对激烈的车险市场,有些保险公司则转移战场,在责任险、信用险和家财险等方面下足工夫,效果也不错。

险资投资迎来“大松绑”

今年以来,险资投资政策“大松绑”。5月中旬保监会发布的《关于保险资金运用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将簿记建档方式公开发行无担保债券纳入保险公司投资的范围之内。业内人士分析,保监会此次调整投资比例,主要是为了让保险资金的操作更灵活,更能适应市场的需求。5月月底,保监会又发布《关于上市保险公司发行次级可转换债券有关事项的通知》,将次级可转债首次纳入险资的投资范畴,实现了保险资金运用政策的突破和完善。

到了7月,《保险资产配置管理暂行办法》、《保险资金投资债券暂行办法》、《关于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有关问题通知》和《保险资金委托投资管理暂行办法》等四项新政密集出台,进一步放宽了险资投资债券、股权和不动产的品种、范围和比例的限制,同时允许保险公司委托有关金融机构进行投资。

今年10月,保险资金投资又迎来了一次大松绑,保监会一下子推出了六项新政,分别是《保险资金参与股指期货交易规定》、《保险资金参与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暂行办法》、《保险资金境外投资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基础设施债权投资计划管理暂行规定》、《关于保险资金投资有关金融产品的通知》以及《关于保险资产管理公司有关事项的通在》。

今年一系列密集投资新政的推出,大幅度放松了对保险公司投资渠道的管制,拓展了投资工具,增加了保险资管的收入来源,对整个行业构成利好。除此之外,业内关心的险资投资收益率是否能进一步提高呢?

据统计,2011年保险投资年化收益率仅为3.6%,这一数字,让业内有些失望。回顾以往,2010年保险投资年化收益率为4.84%,而此前5年平均年化收益率超过6%,3.6%的年化投资收益率是近年来险资表现最差的一次。如今,随着一系列新政的推出,投资收益率是否有所突破?

申银万国证券分析师孙婷此前表示,投资渠道放开旨在分散风险、改善资产负债久期匹配、预计提升长期投资收益率至5.9%,相应提升保险公司价值15%左右。

据孙婷分析,我国保险投资资产久期较短,目前仍存在资产和负债久期不匹配等问题。2004年以后,随着监管层对于保险公司投资股票、基金、基础设施债权计划等投资渠道的放开,我国保险资金运用结构开始向着合理的方向发展。从保险业长期稳健财务经营的角度出发,利用占比较高的债券类固定收益证券和银行存款来进行期限结构的匹配,保证收益的稳定性和低风险,同时积极拓展股票、基金以及一些其他投资类产品来提升收益,这符合了保险业的经营特点。但由于我国长期投资渠道较少,保险投资始终存在资产与负债久期不匹配的问题。

同时,由于保险资金缺乏有效分散,权益投资加剧收益率波动。自2005年保监会放开保险公司股票和基金投资后,保险行业的投资收益率跟随股票市场走势出现大幅波动,保险公司经营风险提升。2005年后保险资产中银行存款占比迅速下降,股票和基金投资占比提升,最高的2007年股票和基金占总投资资产超过20%。虽然总投资收益率得到提升,但收益率出现大幅波动,最低的2008年仅为1.9%,部分公司经营亏损。

如今,渠道进一步放开将有效分散投资风险,提升长期收益率。例如,银行理财、集合信托计划、基础设施债权计划等金融产品的投资收益率大多高于保险长期投资收益率假设的5.5%,这些投资产品的放开,进一步实质性地提高了保险资金的投资收益率。

大病保险迈出关键一步

目前,国家发展改革委主持召开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座谈会,强调“各地要尽快迈出试点步伐”,要求“认真组织试点地区筹资水平测算,确定好保障范围和保障水平;引入竞争机制,招标选定保险公司;加强医疗行为规范与监控,与公立医院改革等其他医改工作相衔接”。总体上看,多数省份已确定本省大病保险实施方案,青海、安徽、陕西、浙江、福建和广西6省(区)已制定出台全省大病保险实施方案。下一步,要求各地进一步明确责任分工,尽快落实政策,加快推进大病保险工作。

今年8月,国家六部委联合发布《关于开展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意味着由政府主导、商业保险机构承办的大病医保制度将全面铺开,建立大病保险制度将为保险业参与医疗保障体系建设提供新的途径。

近年来,国内几大保险公司已参与这方面试点,有效缓解了当地城乡居民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如2009年1月,湛江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两项制度并轨,引入商业保险机构参与服务管理,建立全市统一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制度。今年5月,苏州市社保局联合太平洋保险苏州分公司、中国人寿苏州分公司推出医保基金购买健康险的措施,允许苏州五个行政区内个人医保账户结余金额超过3000元的参保人员,按自愿原则购买商业健康保险。此外,平安养老多年来逐步打造以厦门为代表的平安范式:即政府主导和保险公司运作相结合的政企合作方式;城镇职工、城镇居民、新农合三者结合的城乡一体化管理方式;专业风险管控和一站式即时结算相结合的服务方式。而阳光保险积极推行“襄阳模式”,该模式最大的特色在于实现了“六个统一”。阳光保险与襄阳市医保局共同对项目进行管理,与该医保局“合署办公”,在管理过程中坚持将“六个统一”作为风险管控的核心,即统一征缴、统一政策、统一人员调配、统一系统管理、统一医疗管理、统一支付标准,最终使得风险完全在控制范围之内。目前参保人员已达28万人。

目前,上述各种模式正在探索实践中。由于大病保险是一项创新工作,且我国区域差异较大,《意见》对开展大病保险工作的原则、资金来源、保障内容、承办方式和监督管理等只是提出原则性、框架性要求,具体工作需充分结合地方实际,以地方为主,发挥地方的能动性,如出资金额、分段报销比例等都要进行科学测算和细化,对商业保险机构招标、合作与监督办法,更需逐步摸索与完善。

保监会主席项俊波在今年9月召开的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工作会上强调,保险业要按照“收支平衡、保本微利”的原则开展大病保险,实现最大程度上让利于民。大病保险要引入市场机制,通过竞争降低承办费用和管理成本。保监会将适当减免监管费、保险保障基金,调整大病保险资本要求等,以降低大病保险运行成本。保险公司开展大病保险要遵循科学定价、审慎定价原则,合理设定利润上限,并建立风险调节基金等方式,对盈亏情况进行调剂,超出的利润进入基金池,用于提高保障水平或滚存到下年度。

险企纷纷涉水养老地产

随着老龄化时代到来,社区养老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这几年来,险企也一直热衷于此。尤其是今年,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的政策逐渐“松绑”,险资投资养老社区的步伐也进一步加快。

泰康人寿继去年已经在上海崇明获得干余亩土地后,今年8月在上海松江2012年土地招商推荐会上,又与当地的新城公司签约开发其土地。此外,今年6月,泰康人寿旗下的第一家养老社区在北京昌平正式奠基开工,并计划于2015年正式入住。

新华保险也明确了将养老地产作为重要战略,目前已在西安、武汉建立两个健康管理中心,在北京延庆和密云的项目选址也获得了董事会批准,与养老社区挂钩的新型养老保险产品也在申报中。

太平人寿则于今年9月刚拿到不动产和股权投资牌照。该公司拟投资20亿元在上海周浦设立太平养老社区。太平人寿在今年7月设立了全资控股公司——太平养老产业投资公司,注册资本5.8亿元。另外还计划在其他省市投资建设高端养老社区。

平安集团今年9月宣布投资170亿元,在浙江桐乡建设总面积约150万平方米的平安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这是平安集团进军养生养老产业的首个项目,通过整合商业、旅游、度假、医疗、培训等上下游产业链,开发养生养老综合服务平台。

不过,在资金来源方面,该养老社区项目与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有所不同,其投资方为中国平安旗下全资子公司深圳平安不动产有限公司,资金来源为不动产公司的自有资金。据介绍,桐乡平安养生养老综合服务社区的开发,将是平安在中国养老模式探索中的一大突破。

保险公司一系列投资举动,一方面与养老经济的商业前景密不可分,另一方面,保险资金投资不动产的政策正逐渐“松绑”,也加大了险资的投资步伐。今年7月,保监会发布《关于保险资金投资股权和不动产有关问题的通知》,结合宏观调控和市场发展需要,明确了保障房建设和养老项目有关事项,进一步降低了保险企业投资门槛,允许保险资金采用多种投资方式,支持国家重大民生和发展工程。

除了投资养老社区外,多家保险公司今年也推出了挂钩养老社区的特色保险产品。如今年6月泰康人寿曾推出挂钩养老社区的保险产品——幸福有约终身养老计划,该计划由“乐享新生活养老年金保险(分红型)”保险和泰康之家的“入住养老社区确认函”共同组成,为客户提供涵盖养老财务规划和养老生活安排的一揽子解决方案。

时隔半年,寿险市场又一款与养老社区对接的养老型分红产品上市。合众人寿宣布推出一款分红型两全保险,投保这一产品的客户在养老时可享受增值入住养老社区的服务。据了解,合众优年养老定投两全保险(分红型)具有高额多重生存返还功能,客户投保之后,在第三个保单周年日一次性生存领取年缴保费15%的持续保险金和基本保额15%的生存保险金,以后每年再生存领取年缴保费5%的持续保险金和基本保额5%的生存保险金,直至被保险人64岁;在64周岁之后。投保客户将在不同的年龄段获得不同的养老年金、高龄养老津贴、身故保障、满期祝寿金等。值得一提的是,满足约定条件的优年养老定投客户在未来符合申请条件并入住合众优年生活养老社区时,可以享受由合众健康产业武汉合众优年生活养老社区提供的增值优惠入住养老社区的服务。

保险中介向集团化、专业化发展

近年来,伴随着保险业的快速发展和保险监管的不断加强,一个以保护消费者权益为中心,法治化监管,市场化经营,充分竞争和活力的保险中介市场体系正在形成。同时也应看到,保险中介在发展过程中也产生和积累了一些矛盾和问题,主要表现在:传统保险营销模式矛盾凸显,保险代理市场混乱,保险公司与保险中介机构业务关系不规范、不透明。

因此,今后,保险中介朝着集团化、专业化方向发展将是大势所趋。今年4月,保监会有关部门回函民太安保险公估股份有限公司、广州美臣投资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英大长安保险经纪有限公司、北京联合保险经纪有限公司等4家公司,支持其设立保险中介服务集团公司的有关准备工作。此次保监会发文支持4家基础较好、积极性较高的公司开展保险中介服务集团公司的设立准备工作,表明了保监会推动保险中介集团化和专业化发展的决心和信心,也为保险中介集团化发展创造了更为有利的政策空间。

据保监会有关部门负责人介绍,今后,保监会将按照《保险中介服务集团公司监管办法(试行)》,对保险中介服务集团公司的市场准入、经营规则、监督管理等方面进行规范管理。同时,充分尊重市场发展实际,顺应保险中介市场发展趋势,对保险中介集团公司和公司旗下全国性代理(销售)公司法人及分支机构的设立审批予以政策倾斜,从而积极发挥政策引导作用,推动保险代理公司兼并重组、上市融资,增强资本实力,完善公司治理,提高管理水平和专业能力,走规模化、专业化发展道路。

在支持保险中介做大做强的同时,对中小保险中介的规范也更加趋紧。今年6月,保监会下发《关于进一步规范保险中介市场准入的通知》,该《通知》要求,除保险中介服务集团公司以及汽车生产、销售和维修企业、银行邮政企业、保险公司投资的注册资本为5000万元以上的保险代理、经纪公司及其分支机构和全国性保险代理、经纪公司的分支机构的设立申请继续受理外,暂停其余所有保险专业中介机构的设立许可。

对此,华康保险代理公司的新闻发言人林华庆表示,“本次提高门槛对行业的规范发展是一件好事,目前保险中介企业主体众多,鱼龙混杂,各种违规和恶性竞争事件层出不穷。一方面,主体太多确实使监管难度大,另一方面,小中介公司的违规成本也低。提高门槛、鼓励集团化、专业化发展,有利于企业加强品质经营管理,可以专注于营销体制和服务创新,及内涵价值长期的建设。同时,对专业保险中介市场的整体形象提升也有帮助。保险中介要实现集团化、规模化发展,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企业,需要有准确的定位,建立起高效的管理机制和能激发营销员积极性的营销体制,且更要重视客户的服务,树立起公正中立的保险超市品牌形象。”

标签:;  ;  ;  ;  ;  ;  ;  ;  ;  

2012年保险业:在重压下寻求突破_保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