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疲弱的复苏与不明朗的前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疲弱论文,经济形势论文,不明朗论文,前景论文,世界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当前世界经济走势分析
2001年是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世界经济衰退的一年。在“9·11”事件的打击下,美国的航空、旅游、保险、零售、餐饮、宾馆等服务行业均遭受重创。2001年11月26日,美国全国经济研究局正式宣布,美国经济于2001年3月陷入衰退,从而结束了创记录的整整10年的经济增长。实际上,美国经济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的持续增长之后,2000年底就开始步入经济增长放缓和调整时期。美联储为了挽救经济衰势,2001年全年罕见地11次降息。联邦基金利率和贴现率分别下降到1.75%和1.25%,下降幅度达到4.75个百分点,为40年来的最低点。在降息、减税和促进消费的强烈刺激下,2001年美国全年经济增长1.2%,是1991年以来的最低记录。
2002年初以来,在世界经济衰退、国际贸易萎缩、世界投资减缓的阴影下,由于美国政府不同寻常的降息、减税、军费开支和阿富汗战争的结束等,世界经济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复苏迹象。首先美国经济2002年第一季度强劲增长5.6%,第二季度预计增长1.1%。年初美国经济强劲增长主要是由于企业库存大幅减少,私人消费和政府支出大幅增加,建筑业大幅增长等。但今年以来美国的外贸赤字增加,私人设备投资下降,失业率上半年上升至5.8%。由于年初以来世界市场油价提高,美国的消费物价指数有所上升,核心通胀率升至2.5%。2002年美国财政将出现近四年以来的首次财政逆差,约占GDP的1.4%,2003年将略有降低。美国的私人消费由于减税、降息和就业逐步改善而增加,预计2002年增长3.4%,2003年增长2.5%。企业设备投资预计2002年下降3%,但随着企业销售和赢利的逐步改善,2003年有望重新增长,特别是军备和信息通讯技术的投资将增长4.8%。总的预计美国经济2002年将增长2.8%,2003年将增长3.6%;2002年消费物价上升1.5%,2003年上升2.6%,失业率将降至5%。
在欧洲,欧元区经济增长缓慢。2001年欧元区经济增长1.3%,其中德国仅增长0.6%。2002年初,欧元区经济走出衰退,开始复苏,但步履蹒跚。2002年第一季度欧元区经济增长0.9%,增长动力主要来自外贸出口扩张。但欧元区国内需求仍疲软,私人消费萎缩,设备投资仍下降。2002年4月份失业率高达8.3%,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高水平。5月份消费物价指数约2%,高于上年平均水平,但还未超过欧央行规定的作为物价稳定的通胀上限。实际利率约1%,有利于刺激行情。到2002年7月中旬,欧元在自诞生以来对美元贬值约30%的基础上,终于一度冲破1∶1的比价,但这似乎更多反映的是美元弱势而非欧元强势,欧洲在新经济发展、结构调整和制度创新方面仍与美国有较大的差距。
日本经济2001年负增长0.9%。经济衰退、通货紧缩、巨额财政赤字与超低利率结合在一起,其根本原因是20世纪90年代泡沫经济破灭以来遗留的银行坏账、公司重组、内需不足、民间消费与企业投资意愿低迷等,从而陷入“流动性陷阱”的怪圈。2002年第一季度日本经济在前三季度连续收缩的基础上,较上年同期增长5.7%,比2001年第四季度增长1.4%。但这只是恢复性增长,增长的动力来自于外贸,国内需求仍旧低迷。日元汇率走势前低后高,2002年第一季度私人设备投资按年率下降12%,失业率达5.4%。日本的消费物价第一季度仍下降1%,通货紧缩仍看不到尽头,尽管短期利率接近于零,实际利率仍为正。
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延续了2001年低速增长、依赖发达国家、增长参差不齐的特征。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年初发表的《世界经济展望》报告,发展中国家2002、2003两年的经济增长率预计为4.3%和5.5%。其中,亚洲新兴工业国为3.6%和5.1%,其他地区为5.9%和6.4%。非洲的增长率预计为3.4%和4.2%,拉美为0.7%和3.7%。中东欧国家为3%和4%,其中俄罗斯为4.4%和4.9%。东亚经济经过1998年亚洲金融风暴的打击以及2000年恢复性强劲上扬,虽然在防范金融风险、调整产业结构方面有所进展,但突出弱点是对美、日经济的严重依赖。亚洲发展中国家对美、日两国的出口占其总出口的40%以上,其中对美国的出口约占25%。亚洲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的经济仍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国和日本的经济复苏状况。此外,印尼、菲律宾的政局不稳,台湾鼓吹“一边一国”的台独闹剧都将严重损害本地区的稳定和经济增长。
现在看来,2002年发展中国家中发展最不稳定的是拉美地区的经济。拉美地区政局不稳、依附性强、二元结构的特征仍未改变。2001年底拉美第三大国阿根廷由于连年经济衰退、高达18%的失业率,以及政府为了偿付高达1320亿美元公债的利息等,不得不实行减少收入和增加税收等措施,从而引发全国骚乱并导致政权更迭。
二、对当前世界经济形势的总体判断和趋势分析
21世纪初期,世界经济调整与改革的浪潮远未结束。世界产业结构调整的总趋势是:高新技术产业化的步伐经过调整将进一步加快,传统产业经过高新技术的改造仍有广泛的市场空间,知识型服务业将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产业。“9·11”事件在使美国经济遭受破坏的同时,也有力刺激了美国军火工业的发展,与军备和反恐相关的高技术产业将应运而生,这也将推动世界民用高科技的发展。
在当前的世界经济中,美国经济作为世界经济的火车头,其产值约占世界总产值的30%,美国经济增长率若能保持3%,世界贸易的增速若能达到世界GDP增速的一倍以上,世界经济的总体形势就会看好。当前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主要有:
(1)世界主要国家实行扩张性或中性的财政和货币政策,这有利于刺激消费和投资,并抑制通货紧缩的蔓延;
(2)居民消费的适度增长,有利于刺激企业投资,缓解经济衰退的程度;
(3)企业库存的调整,有利于提高企业开工率,短期内刺激企业增加生产。
但是,上述有利因素多是短期效应,长期看,仍难以成为经济持续增长的动力。同时,当前影响世界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主要有:
(1)“9·11”事件的短期恶劣后果虽已克服,但今后长时期内的影响难以考量。包括反恐的长期复杂性、美国以反恐为名的“先发制人”的军事战略、美国军费及政府开支增加导致财政赤字的增加,将导致政府干预的加强,从长期看将抑制经济增长。
(2)2002年以来,美国安然、世通、施乐等一批大公司会计丑闻的接连曝光,使投资者的信心严重受挫,世界股市大幅跳水,受到全世界推崇的“美国模式”开始受到质疑。因此,这是一次由泡沫诱导、制度缺陷、经济周期引发的诚信危机,“新经济”需要用新规则加强管理。会计丑闻的后果决不亚于恐怖袭击所造成的损失。鉴于此,美国国会通过了公司改革法,美国政府已将反腐置于与反恐同等重要的位置。对世界经济而言,加强全球管理可能成为21世纪世界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但如果因会计丑闻就否定“美国模式”和新经济,则是不全面的。美国新经济将通过反恐和加强公司治理,进入新的理性的发展周期,同时也给世界各国发展新经济提供了经验教训。
(3)由于“9·11”事件和世界经济衰退,导致世界性的企业裁员和失业率居高不下,世界贸易保护主义有重新抬头的迹象。2002年以来由美国挑起的“钢铁贸易案”和对农产品补贴的增加,破坏了复苏中的世界经济。而2002年以来世界市场的回暖、初级产品价格特别是农产品和原油价格的回升应当是有利于多数发展中国家经济复苏的。因此,激活国际贸易需要在WTO的框架内作出努力,发达国家拿出诚意,减少贸易障碍,让更多的发展中国家的产品进入发达国家的市场。只有更多像中国这样的发展中的新兴市场的改革开放,才能推动21世纪的世界经济持久发展。
基于以上对当前世界经济中不利和有利因素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从2002年起世界经济进入复苏和调整阶段,但复苏的前景仍不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