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危重患者应用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实施护理的抢救效果探讨论文_宋,娜

宋 娜

(四川仪陇县人民医院急诊科 仪陇 637600)

【摘 要】目的:研究急诊危重患者应用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实施护理的抢救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220例急诊危重患者。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1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抢救程序,观察组患者采取全程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抢救。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结果: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97.27%显著高于对照组86.36%,两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得分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进行治疗过程中的个环节所用的时间显著多余观察组,并且死亡率也多余观察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急诊危重患者应用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实施护理的抢救效果良好,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关键词】危重患者;全程护理;抢救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3-5028(2015)5-0105-02

Emergency explore critical applications throughout the

nursing care interventions for patients with rescue effect

【Abstract】Objective:To study the application of emergency patients in critical care interventions through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scue effect of care. Methods:June 2013 to May 2014 in our hospital 220 cases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in emergency. According to the order of admission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110 cases) and control group (110 cases). In the contro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rescue program,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taken care interventions throughout the rescue. The survival rates were observed,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and nurses satisfaction of the treatment groups were observed and recorded. Results:The success rate of 97.27%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86.36%,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Observation of patients and nurses' satisfaction scores were higher,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The control group during the treatment of a part of the time spent significant exces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and the excess mortality observed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0.05). Conclusions:Emergency care of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throughout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rescue effect of nursing interventions for good, worthy widely used.

【Key words】in critically ill patients; full care; rescue effect

急诊危重患者具有病情复杂,病情进展快的特点,如果对患者不能采取积极有效的急救措施,患者可能就会面临失去最佳抢救时间,以致于威胁生命危险,为此采取有效、及时的抢救显得尤为重要[1]。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医疗服务的改革以及深化,传统意义上的急救模式已经难以满足现阶段的要求,因此应当对传统的急救模式有所改变,建立适合当代社会发展的急救护理新型模式。本文就急诊危重患者应用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实施护理的抢救效果进行探讨,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6月至2014年5月我院收治的220例急诊危重患者。整个研究均在患者的知情同意下进行,并经过我院的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按照入院顺序将所有患者分为观察组(110例)和对照组(11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疾病类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可比性,详见表1。

1.2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抢救程序,患者在进入急诊之后依照常规的急诊程序对患者实施急救护理。

观察组患者采取全程护理干预措施进行抢救,主要是指建立新的急救模式,能够进行告知的120信息网络,预诊护士应当主动积极地接诊,进入快速绿色的通道进如抢救室。将抢救护士的院内抢救、检查、监护、以及住院等过程全部融为一个整体,使其环环相扣,相互连接的过程[2]。其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护理环节。

(1)保持急救电话的联系,通过电话的动态随时了解急救车辆的状况,对其进行跟踪。在救护车达到之后,应当及时将患者的基本信息,主要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症状、以及预计何时能够到达医院的时间等情况经过网络的方式发送至医院。以致于在医院里准备接应的医护人员能够较为完善的准备抢救工作,尽快地准备其所要使用的仪器,并且相关科室的医生也能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整个过程在有条不紊的情况下,能够尽可能的在后期抢救患者的过程中尽可能争取到更多的生命时间。

(2)急诊室应当具备经验丰富的护士担任其分诊任务。分诊护士一旦接收到救护车所传达出的相关信息时,要尽快安排抢救床、专用推车、以及氧气之类的医用设施,当患者到达之后,应当对患者的病情程度进行快速地分析。危急类的患者主要是指生命体征处于不稳定状态的I类患者,其表现在以下方面:大出血、呼吸出现骤停、反复抽搐、休克、烧伤面积大、昏迷程度严重、以及中度处于重度等[3~4]。II类患者为重症患者,这类患者常常会出现急剧的病情变化,危险潜在性,其表现为以下方面:创伤严重、头痛出现剧烈、胸痛的出现并且怀疑心肌梗死、高热以及骨折的程度表现为极为严重[5]。

(3)急救中的护士应当积极有序地配合抢救工作,有效保证抢救工作可以以最快的速度进行。在此过程中,保证患者呼吸随时畅通是极其重要的,当患者的状态严重时,可以向患者提供吸氧。在静脉方面应当建立通道,对其各项的生命体征变化进行严密地检测,安排相关医护人员负责药物配置以及准备供给所需要的相关的抢救物品。

(4)在行抢救过程中,对急诊的患者行基础护理也是必不可少的一大环节。在抢救过程中应当保证无菌操作,在进行治疗或者护理前应当对手进行消毒,防止带来的交叉性感染。

(5)急诊科的护士应随时做好进行抢救工作的准备,对相关科室的医护人员当保持随时联系,进而给予患者各项检查,对患者实施全程的陪同,应当随时保持能够及时供应便携式呼吸机和氧气瓶之类的抢救物品。

(6)将患者送至相应病区以后,抢救护士应当将患者基本病情、在急救过程中所需要的药物以及相关的导管标识保持详细全面交接,双方确认交接无误之后,在交接单上进行签字确认。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所采取的标准是急诊中的抢救脱险指标,当患者进行抢救后,患者的生命体征保持平稳时,以及平安转至相应科室。对比分析两组患者和护士的满意度,采取视觉模拟评分法对患者满意度进行测量。使用的是具有10个刻度的游离标尺,其两端为0mm和100mm,0mm表示患者不满意,100mm表示患者十分满意。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进行观察并记录,包括一般情况判断时间、生命体征判断、心肺复苏、吸氧、吸痰、静脉开放、气管插管所需的时间,以及转归情况比较。

1.4统计学分析

选择spss18.0进行数据统计,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s)来表示,计量资料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的比较采用χ2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分析

观察组的抢救成功率97.27%显著高于对照组86.36%,两组间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详见表2。

3 讨论

急诊科的危重患者具有病情变化快的特点,为此在抢救过程中应当保证抢救的快速、合理、敏捷有序的进行,患者的生命挽救才能够得到有效的保证[6]。因此,护理人员应当具备扎实的相关理论知识以及在护理技术方面保证熟练,在对患者行急救的过程中,应当较为熟练的掌握各种技术,必须具备较好的应变能力,当发生不可预测的事件时,应当沉着冷静的分析,并能够及时有效地解决以及处理各类突发状况[7]。相关研究显示,在护理人员之间建立良好的关系也是极其重要的,在合作中应当保持默契,有效的保证各项工作能够顺利展开进行,进而为患者争取到最佳的抢救时间争,使处于危重的患者能够得到较高的抢救成功率[8]。本次研究显示,急诊危重患者应用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实施护理抢救之后的抢救成功率高达97.27%,究其原因可能是由于全程护理干预具备了以上特点,有利于顺利展开抢救工作,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抢救时间。也可能是因为全程护理干股措施中建立了良好的关系与院前的急救人员,进而可以使患者在进入医院以前就能够较为完善地准备好各项抢救工作,以致于患者达到医院时可以进行及时有效的抢救。并且建立的一系列有利于抢救危重患者的工作流程,对于开展抢救工作时更加顺利有序,进而减少了抢救过程中的盲从或者慌乱。

护理人员对患者的病情判断的准确与否,对于心跳以及呼吸已经骤停的患者而言是否能够成功复苏是尤为重要的。相关研究显示,在患者进行复苏方面的时间越早,有利于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在4分钟以下对患者进行心肺的复苏,对于心跳和呼吸已经骤停的患者而言,大约有80%左右的患者可以保持存活,但是当进行心肺的复苏时间延长到4至6分钟时,其可以生存的患者为60%左右[9~10]。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在急诊危重患者中,其所需的心肺复苏时间为(3.21±1.21)min,其患者最终的死亡率为13.64%,符合相关研究者的观点。

保持患者的呼吸道畅通,是在急救当中最基本的护理要求,为此护理人员应当随时注意患者的口鼻分泌物是否会影响呼吸道的堵塞,以及患者的通气功能。并且护理人员应对患者的病情随时保持有效地判断,可以采取生命体征检测这以直观的方式,除了利用监护仪以外,护理人员也可以随时密切观察患者在临床中的变化,对患者的精神状态改变加以重视,随时保持与患者家属之间的沟通,进而取得患者家属对医护人员的信任,以致于叫好的配合其抢救过程[11~12]。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实施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在急诊危重患者中,其所需的生命体征判断时间为(2.65±0.84)min,并且其死亡率较低,指示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对于急诊危重患者而言,可以随时了解患者病情,当发现患者病变时,可以随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

在讨论患者的病情时,对于神智清醒的患者应注意避免,进而减少患者的心理压力。相关研究者表明,在全程护理过程中,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不但能够提高急诊抢救的质量,还能够提高急诊科中医务人员在分诊、接诊、以及急救环节中的实施标准,进而提高患者以及医务人员的满意度[13~14]。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急诊危重患者应用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实施护理抢救之后的患者满意度评分高达(95.34±4.39)mm,以及护士满意度(96.89±2.54)mm。表明虽于急诊危重患者的病情较为复杂,患者以及家属都会存在较为紧张、不安的情绪,医务人员的繁重工作也会对急诊治疗的效果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在临床护理当中,护士不但有着过硬的专业素质,敏锐的洞察力,而且具备能够深入思考以及改良急诊治疗中的护理模式,进而提高患者和护士之间的满意度。

综上所述,急诊危重患者应用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实施护理的抢救效果良好,值得广泛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刘艳.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分析[J]. 中外医疗,2013,32(08):166+168.

[2]钱琼.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 护士进修杂志,2013,28(15):1433-1434.

[3]陈淑萍.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分析[J]. 中国医学创新,2013,10(28):70-72.

[4]房翠.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J].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4,25(12):2878-2879.

[5]裔雅萍,徐宇红,韩惠芳. 急救护理流程再造在急诊抢救中的应用[J]. 护理研究,2012,26(26):2484-2485.

[6]庆萍萍. 全程护理在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价值[J]. 基层医学论坛,2014,18(18):2357-2359.

[7]杨霞. 对急诊危重患者进行全程护理的效果观察[J]. 当代医药论丛,2014,12(06):117.

[8]Mehrholz J, Mückel S, Oehmichen F, Pohl M.The General Weakness Syndrome Therapy (GymNAST) study: protocol for a cohort study on recovery on walking function.BMJ Open. 2014 Oct 24;4(10):e006168.

[9]Toma I, Siegel MO, Keiser J, Yakovleva A, Kim A, Davenport L, Devaney J, Hoffman EP, Alsubail R, Crandall KA, Castro-Nallar E, Pérez-Losada M, Hilton SK, Chawla LS, McCaffrey TA, Simon GL.Single-Molecule Long-Read 16S Sequencing To Characterize the Lung Microbiome from Mechanically Ventilated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Pneumonia.J Clin Microbiol. 2014 Nov;52(11):3913-21.

[10]张巧娥,刘懿,周丽萍. 急危重患者护理质量管理体会[J]. 护理实践与研究,2011,08(04):73-74.

[11]夏萍. 呼吸内科危重患者使用呼吸机停机时的护理体会[J]. 中外医学研究,2012,10(04):101-102.

[12]Wilcox ME, Harrison DA, Short A, Jonas M, Rowan KM.Comparing mortality among adult, general intensive care units in England with varying intensivist cover patterns: 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Crit Care. 2014 Aug 14;18(4):491.

[13]严清. 急诊危重病患者的全程护理探析[J].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08(17):189-190.

[14]顾强萍. 全程护理对急诊危重患者抢救中的应用效果探讨[J]. 工企医刊,2014,27(04):925-926.

论文作者:宋,娜

论文发表刊物:《河南中医》2015年5月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10/12

标签:;  ;  ;  ;  ;  ;  ;  ;  

急诊危重患者应用全程护理干预措施实施护理的抢救效果探讨论文_宋,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