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防治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创建与应用分析论文_冯波1,佟波2

煤矿防治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创建与应用分析论文_冯波1,佟波2

1山东省枣庄矿业集团新安煤业有限公司 山东枣庄 277642;

2山东新巨龙能源有限责任公司 山东菏泽 274918

摘要:本文首先分析了技术管理体系构成要素,然后从组织要素、资源要素、过程要素、方法要素四个方面阐述了煤矿地测防治水技术管理体系的构建,以期使管理工作朝着流程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方向发展,在确保煤矿技术管理水平提升的同时促使煤矿生产安全稳定进行。

关键词:煤矿;地测;技术管理;资源;组织结构

煤矿防治水是煤矿安全工作中的重要构成部分,根据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发出的数据统计,近几年来中国煤矿安全事故频发,其中水害事故占总数的24%。引发灾害事故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安全意识、矿区地质考察不到位、防治水措施不合理等。防治水需要首先对煤矿工作面的水文地质进行多种方法的检测,并用钻探法验证检测结果,找出含水的岩层与水路发育的纹路,在明确地质之后对涌水量进行计算并设置相应的设备,以保证涌水能够顺利排除。

1煤矿防治水工作内容与任务

1.1煤矿防治水的相关工作内容

煤矿企业在开采作业过程中,如果没做好防治水工作,会造成各种水害事故的发生。例如煤矿井下巷道突水事故的发生,它的实质是煤矿企业在井下巷道开采作业中,穿透过较厚含水砂砾石层、地表水连通的破碎带以及碦斯特发育区域所发生的突然大量用水现象[1],它会严重威胁到采掘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突水事故防范作为煤矿企业防治水工作的重要内容,它的形成原因是煤矿企业在对某区域进行采掘后形成了采空区,在长时间暴露下会积满大量的地下水,从而在此采空区会形成积水,一旦工作人员在该区域范围内进行煤矿采掘活动,就会触及到采空区积水边缘,造成突水事故的发生,大量积水会在压力下涌入井下。

当前水害事故已经成为煤矿企业生产建设过程的主要灾害之一,煤矿企业必须提高对其的重视程度,认识到水害事故的发生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甚至威胁到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因此,煤矿各部门必须加强彼此之间的协调工作,共同促进防治水工作的开展。要想有效防范突水事故的发生,首先要展开对清矿区范围内地面的塌陷范围以及积水深度与面积,防治水工作人员要明确了解到往年该地区的余量和最大值洪水位记录。然后,根据煤矿区域的实际地质情况,合理的设立水位观测站。此外,防治水人员在每年雨季来临之前,要对矿区的排水系统和地表水系进行全面的检查,确保煤矿开采过程中疏排水系统的畅通性。

1.2煤矿开采过程的防治水工作任务

1)收集整理相关资料。防治水人员在展开工作前,要严格按照煤矿开采的实际计划,合理制定出相关数据资料收集方案,充分获取煤矿开采区域的相关地质资料,并对资料进行科学分析,从而为接下来的防治水工作提供技术支持,保障防治水工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2)建立完善的疏排水系统。防治水工作人员要全面了解到煤矿生产地区往年的降雨量和最该洪水位,并且展开对矿井区域汇水情况与疏排水能力的调查分析,从而将防治水工作与地质调查工作结合在一起,科学合理的建立起完善的防排水系统,防止突水事故的发生。

3)建立健全的煤矿地下水动态实时观测机制。防治水工作人员要根据煤矿区域的水害发生规律,认真观察分析地下水的发展情况,有针对性的建立起地下水动态实时观测机制,保障观测人员能够实时掌握了解到地下水的动态情况,一旦发现可疑之处,就能够及时采取解决措施,保障煤矿开采工作安全稳定的进行。

4)引进先进的矿井排水设备。煤矿企业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的技术标准要求,建立起安全可靠的井下排水设备体系,全面提升水害防治设备的排水能力,从而在根源上解决水害事故的发生。

2地测防治水技术管理体系的构建

2.1组织要素

2.1.1组织结构

一般情况下,组织结构包括以下三级,依次是决策层、管理层、执行层。其中,对于决策层来说,主要涉及到矿长(第一责任人)、总工程师(主要是对相关工作承担相应的技术责任)及安全、生产、机电副矿长。对于管理层来说,主要涉及到安全监察科,生产技术科,地质测量科,机电、地测副总工程师。对于执行层来说,主要包括水文地质工、测量工、探放水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1.2制度体系

作为整个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制度对于整个体系的顺利运行起着基础性作用,其中涉及到技术管理的各个环节,煤矿需要构建起科学合理全面有效的制度体系。

2.2资源要素

2.2.1资金

煤矿在经营运作过程中需要构建起地测防治水资金长效投入机制,以有效满足技术改造、生产、安全等方面的需要,公司需要按照具体状况,设置相应的专项资金,制订相应的管理制度,重点包括资金渠道、应用范围、监督等环节。

2.2.2设备设施

设备设施基本上涉及到以下几方面:防排水、物探、探放水等,各种设备都必须指定相应的管理制度,以进一步提高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程度。制度内容涉及到设备的选择、平时的使用、管护及更新淘汰等方面。

2.2.3人力资源

人力资源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岗位设置。煤矿企业一定要构建起完善的职能管理部门,承担的工作包括相关业务、职能管理事项等,对防治水工作进行总体调度;

2)人员数量要求。煤矿企业要配齐相关工作人员,为煤矿生产的安全稳定进行奠定坚实的基础;

3)人员培训要求。对于领导层来说,矿长、总工程师等一定要拥有相关方面的安全常识,拥有领导安全生产与处理相关事故的能力,通过相关培训满足要求,获得相应的证书;对于管理层来说,相关员工与干部上岗之前一定要进行相应的防治水安全培训,没有进行相关培训的人禁止上岗;对于执行层来说,主要包括探放水工、测量工等,他们也应根据相关要求接受相应培训,然后获得有关资格证,做到持证上岗,同时,根据有关规定定期接受培训,禁止持过期证上岗。

2.3过程要素

2.3.1构成要素

具体来说,流程应当反映出以下几项内容:事件及其时间先后顺序、流程结果与基本要素。其中,后者基本涉及到流程的执行者、描述流程步骤的元素及其相互关系、流程之间的联系与资源。

3煤矿工作排水及应急预案

排水路线:排水管路→集中回风巷→井底车场→井底水仓→地面。掘进过程中发现顶底板涌水异常,要及时汇报;如水质清澈、无异味、水量较小、无压力、煤岩层产状无异常,则坚持“有掘必探”防治水原则,加强排水及涌水观测工作。

如发现有煤层变湿、挂红、挂汗、空气变冷、出现雾气、水叫、顶板来压、片帮、淋水加大、底板鼓起或产生裂隙、出现渗水、钻孔喷水、底板涌水、煤壁溃水、水色发浑、有臭味等现象时,必须停止作业,采取措施,立即报告矿调度室,发出警报,撤出所有受水患威胁地点的人员。待地测科防治水人员查明涌水原因,根据水害情况再采取安全措施。

若掘进过程中揭露构造发生涌水,如出水位置为顶板,则由现场负责人汇报,加强涌水点附近顶、帮支护,并安排专人监测水情,待地测科防治水人员现场查明涌水原因,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措施。若掘进过程中揭露构造发生涌水,如出水位置为底板涌水,要求立即汇报调度室,加强排水,并将工作面除排水设备外的其它机电设备断电,所有人员撤至安全区域,由地测科防治水人员查明涌水原因,根据实际情况现场确定采取相应安全措施。

结语

煤矿企业要想得到稳定持续的发展,就必须将水文地质工作放在煤矿防治水工作中的核心位置,要充分认识到地质工作与防治水结合的必要性,对现场煤矿水文地质展开科学认真的调查分析,总结出煤矿生产的整体情况与特点,从而合理的采取水害事故防范措施,完善煤矿周边生产环境,保障开采人员的生命安全,在最低成本下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王建明.构建煤矿地测防治水技术管理体系的思考[J].煤炭科技,2017(3):28-29.

论文作者:冯波1,佟波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8

标签:;  ;  ;  ;  ;  ;  ;  ;  

煤矿防治水安全保障体系的创建与应用分析论文_冯波1,佟波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