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大中盘:业务重组与技术进步,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中盘论文,技术进步论文,业务论文,图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图书大中盘的特征和战略
“图书大中盘”的本质特征在“大”字上。因此,我认为衡量图书大中盘的主要标准包括以下几点:
首要的衡量指标是图书销售能力和市场占有率。与一般的图书发行企业相比较,图书大中盘应该在发行市场中占据较大的市场优势,而这种优势正是体现在该企业所具有的稳定的图书销售能力和市场占有率上。一般而言,图书大中盘的占有率最少应该达到10%以上;同时,所经营和储备的图书品种与数量均应该达到与之相适应的规模。由此可以保证企业从图书发行市场中获取预期的稳定增长的经济效益,保证企业的持续发展。
其次是市场的范围与结构。鉴于我国是一个人口和地理大国,图书大中盘的市场范围和结构不能仅仅局限于某个消费地区和某个消费层次,而应该辐射全国并覆盖各个读者/客户群落,这是区分图书大中盘和一般发行企业的一个重要特征。
最后是图书发行的技术能力。图书大中盘应该具有较高的图书发行策划、宣传、市场营销和储运的能力,同时具备包括期货征订、现货批销、推销、邮购、主动配发、图书总代理、连锁经营等多种渠道和方式在内的销售手段和能力,以及为图书发行服务的如电子订单、网络征订、INTERNET书目信息发布等技术手段。只有具备以上特征,图书大中盘才能起到有效连接出版资源市场和消费市场桥梁的作用,影响和带动图书消费市场的消费需求和方向,同时也能够及时将消费市场的需求和发展方向传动给图书出版市场,从而实现图书出版、发行和销售市场相互促进、共同增长的良性循环。
在现在的图书发行市场格局中,包括新华书店总店和各地省店在内的各个图书发行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上具备了发展成为大型图书中盘商的潜力和条件,但是距一个真正的大中盘尚有不少差距。从每一个企业的市场占有率和结构分析,除新华书店总店外,各个省级店的业务规模和市场范围均比较局限;虽然多个省级店具有年发货上10亿元的营业额,但均是各占一方市场,尚未形成全国性的发行、销售网络,并且所经营的图书品种结构不尽合理,难于起到大中盘商的图书商品储备和调剂作用。而新华书店总店虽然是全国性的发行企业,但近年的发货量仅占全国市场的5%左右,离大中盘的要求相差甚远。此外, 从图书发行手段和技术能力而言,总店和各地省店均处于技术投资和能力积累的再造阶段,这种投资和积累表现在企业网的建设、储运能力的改造和开展多种业务形式的探索等多个方面。
综上所述,图书大中盘对每一个图书发行企业而言,均是一个大的挑战和长期的业务发展目标,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经过长期的努力才能实现。在此过程中必定会遇到比较激烈的市场竞争和挑战,因此有必要制订明确的战略目标和实施计划。
图书大中盘战略的制订应该有明确的发展目标,以图书出版、发行市场的实际需求和发展趋势为导向,以企业的客观情况为基础。图书大中盘战略一般包括客户联盟、业务重组和技术进步等几方面的内容,其中技术进步最为关键,它是巩固客户联盟和实现业务重组的基础。
业务重组和技术进步
图书发行是一个纯粹的流通行业,发行公司不生产自己的产品,所能够向客户提供的只能是图书发行服务。因此,发行公司能否在图书发行市场竞争中占据优势并进而发展成为大中盘,决定因素是所能向客户提供的图书发行服务的种类和质量。一般而言,在市场竞争越是激烈的环境中,巩固与客户的业务关系对于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就越是重要。因为现在的图书发行市场是由用户主导的市场,用户需要的是高质量、低成本的图书发行服务,而图书发行公司面对的则是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客户对于发行质量和速度、价格等各个方面的不断增长的服务要求。所以,一个成功的图书发行企业,必然会想方设法建立并且巩固自己与客户之间的业务合作关系,并将这种业务合作关系上升到对企业的生存发展至关重要的战略意义的高度上。这种战略业务合作关系是建立在共同的经济利益基础上的客户联盟。通过这种联盟,图书发行公司可以在避免激烈的市场竞争的同时有效满足客户需求,实现企业自身发展与客户满意的双重目标。
在多渠道并存的在图书发行市场中,稳固的客户联盟对于图书大中盘的成长更加重要。只要能够向我提供图书货源的,不论是出版社还是个体书商还是其他的图书发行渠道,均是自己的供货市场;只要是从本企业销售的客户,不论是最终客户还是分销渠道,均是自己的销售市场。实现客户和本企业的双重满意,可以使得企业的业务形成良性发展的正向循环。
市场保护和地方割据是大中盘战略的最大障碍。市场保护和地方割据,保护的是局部的暂时的利益,而损害了图书出版发行市场的整体利益与发展潜力;保护的是落后与封闭,而给有能力成长为大中盘的企业设置了重重壁垒。任何一个图书发行企业,要成长为图书发行的大中盘,不可避免地会与图书发行市场中的其他力量和发行渠道发生利益冲突和市场竞争。鉴于以上的分析,我认为合作比竞争更为有利。充分利用图书发行市场中的其它发行渠道,是图书大中盘拓宽自己的市场范围和客户群体的有效途径。因此传统的让利不让市场的竞争手法是与大中盘的发展战略相矛盾的。让利不让市场的恶性竞争会使本来就不十分规范和十分脆弱的图书出版发行市场变得更加无序和脆弱,而参与竞争的各个对手均不可能从这样的市场中获得预期的经济利益。所以,健康的、繁荣的、开放的和有序的图书出版发行大市场需要每一个市场元素共同培育,才有可能孕育真正意义上的图书大中盘。应该提倡的是强—强联合与共同发展的思路和实践,而摈弃让利不让市场的恶性竞争行为。
为了实现大中盘战略,就要求发行企业积极地以图书大中盘为目标,以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为依据,积极主动地对本企业业务运作和管理模式等进行调整和改革,以更好地服务于客户,更灵活地满足图书市场变化的形势。这就是所谓的企业业务重组。
企业“业务重组”包括发行企业管理机制和业务操作模式的内部重组,同时也包括图书出版发行业中出版社、发行企业、销货店供销关系的外部重组。外部重组包括两个模式,一种是纵向联合,大力加强出版社和发行企业的业务联系,联合形成产销一体化的出版发行集团,凭据丰富的图书出版资源对图书发行市场施加重大影响;另一种是横向联合,地区级发行企业与地区级发行企业联合以形成更大的地区级甚至是全国性的发行集团,发行企业在自己的市场范围之外设立批销分中心以扩展自己的市场,发展跨地区的进销同盟等,凭据销货店市场优势扩展实际市场实力和份额。而内部重组则体现在各个发行企业变革传统落后的业务经营和管理模式,发展更适合市场经济特点的图书发行形式,增加为客户提供的服务类型,提高为客户服务的质量,缩短图书发行周期,降低经营成本等多个方面。总而言之,企业的业务重组是为了最大程度地满足客户的需求, 最快速度地适应图书发行市场的变化而采取的完善企业运行和管理机制的行为。业务重组最终会要求企业建立完全的以市场需求为核心的图书发行体系。
业务重组和技术进步的关系比较密切。不论是巩固与客户的战略业务联盟,还是实现业务重组,均需要有非常有力的技术手段作为支持。追求技术进步,用先进的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武装企业,是实现企业图书大中盘战略的必由之路。技术进步,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可以在多个方面帮助企业增强竞争能力以获取市场优势。技术进步可以帮助企业改善业务流程以缩短进入市场的时间;可以加强管理和成本控制,使得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活动产生更大的经济效益;可以向客户提供更佳的全面的图书发行服务,从而起到巩固客户联盟的作用;等等。在图书发行企业从传统的企业向大中盘发展的过程中,发行企业面临业务转轨的挑战。传统的以期货业务为主的图书发行业务必然会向以现货为主的多种业务方式转换,而在此过程中会面临一系列的问题,只有顺利克服这些问题,图书大中盘才能开始形成。
大中盘首要的问题就是克服业务形式的单一化和销售手段的僵硬化,发展多种形式的图书发行业务和服务。从图书发行的形式而言,正从传统的期货征订业务向其他的形式过渡,其中发展势头最健的是现货批销业务;从购销形式上看,寄销等较受客户欢迎的形式也有所发展,但是尚未普遍展开。期货业务由于具有发行周期长、不能准确预计市场需求和定位等一系列问题,不适应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的快速变化和激烈竞争,因而正在逐渐让位于其他的业务形式。而现货交易则可以避免这些问题。但是在从期货征订业务到现货批销业务的转轨过程中,也存在不少的问题。首先,现货交易需要场地、人员、货源和资金的巨大投入,这是因为现货交易必须形成一定的品种、数量规模以后才能吸引客户,所以在前期投入时需要占用大量的资金,并伴随着巨大的经营风险。其次,现货交易的地理范围有限,大部分客户的地理分布范围基本上不会超过批销中心的500公里半径之外, 所以现货交易的范围和营业额均一时无法与传统的征订业务相比较,如果要覆盖并占领全国范围的现货销售市场,则需要做更大的投入,例如在外地建立批销分中心或者连锁店等。综上所述,图书大中盘的成长面临着非常具体的实际难题,而信息技术有望解决以上的难题。
信息技术的主导地位
信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INTERNET技术的成熟和普及,使得图书企业在向图书大中盘发展的过程得到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第一,科学的供应链管理。供应链是商业企业的经济命脉,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意义非同小可。图书发行业务涉及到出版资源市场如出版社、其他图书发行企业,企业本身以及销货店和下级批发企业为主的销售市场三者之间的商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的运转。为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能力和获利能力,必须对企业的供应链进行优化和严格管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实现图书发行企业与出版资源市场和销货市场之间的信息交流,从而及时掌握市场需求和变化趋势,及时捕捉商机。使用信息技术科学地管理企业供应链,不仅可以合理化图书库存的结构和规模,既避免库存短缺影响业务和服务水平,也可避免库存积压资金并承担经济风险,从而降低图书发行的营运成本和风险,而且可以加快图书发行的业务周期,为客户提供更高质量的图书发行服务。
第二,通过信息技术拓展销售市场。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改造传统的图书发行方式和手段,可以在低成本的条件下极大地拓展传统的图书发行市场。传统的销售手段如书目征订、上门推销、邮购等,不仅市场有限,而且不利于缩短图书发行的业务周期,不利于提高图书发行服务。而以INTERNET技术为支持的电子订单处理、网络征订、电子书目发布和查询等全新的图书发行手段,不仅可以极大地拓展图书发行的销售市场,而且可以大大缩短图书发行的业务周期,因此是图书大中盘所必须具备的基本图书发行能力。新华书店系统具有开展网上商务的成熟条件。由于历史原因,新华书店系统相互之间有比较高的信誉和比较固定的业务合作,因此有条件率先在新华书店系统内部开展电子商务,实现图书品种信息的网络查询、网络征订和调剂、网络配发等业务,从而大大缩短图书发货的周期, 并提高图书发行的服务质量。 图书批发企业的INTERNET应用可以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和潜在客户。以企业网为依托,将多种经营手段和方式(例如电子征订、网络发行)结合在一起,可以将图书发行的市场范围扩展到各个层次和角落,形成并维护稳定的客户群落,从而充分享受技术进步带来的利益。
第三,加强业务管理,提高服务质量。高质量的图书发行服务体现在以下各个方面:提高图书发行速度,缩短图书发行周期,全面开展寄销等受销货店欢迎的购销新形式,改革传统的征订手段,完善销货店查询服务,适度增加常备图书品种和数量,提高销货店添货要求的满足率等。信息技术可以帮助企业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优质高效地满足客户的服务要求为目标,对企业内部与上述目标的实现相背的不合理的组织机构设置、业务流程和管理模式进行重组,以实现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服务水平,缩短业务运行周期,降低企业进入市场的时间,达到图书在发行市场上占据比竞争对手更有利的地位,增强市场竞争能力的目的,从而有力支持企业的大中盘战略。与此同时,信息技术可以有效地支持企业完善内部管理与考核机制,加强成本控制。向管理要效益,是图书发行集约化经营的必然要求。
标签:市场战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