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坏”与“声响”——物理演示实验二议,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声响论文,演示论文,物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演示实验在物理课中必不可少,因为老师们要靠它发挥很多的作用。对学生兴趣的激发、注意力的集中、思维的训练、知识难点的突破、科学结论的验证、辩证唯物论的渗透等,都离不开实验。
要让演示实验发挥以上的作用,改善实验设计和提高实验技巧是十分必要的。以下引自初中自然科学物理的内容,整理出来,权作抛砖引玉之用。
一、为了实验的效果,要故意弄点“声响”
有些实验,学生看不清楚,或趣味性不强,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若能增加一些有意设计的实验声响,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弥补其不足。例如:
实验一:压缩空气升温使硝化棉着火
这个实验除燃烧发光外,可通过试验,增加爆炸声。方法是:在活塞筒里适当增加硝化棉的数量。当用力向下压活塞时,活塞筒里的硝化棉发生猛烈燃烧,发出明亮的火光,并伴有“嘭”的响声,声光齐发,实验现象明显、刺激,更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学生的兴趣。
实验二:气球上的压强实验
浙江省编自然科学教材第三册第34页,在做完小凳陷沙实验后,可增加小凳压气球实验。具体做法是:把一只椭圆形的充有适量空气的气球放稳在桌子上,把实验小凳凳面朝下放在气球上,在凳上加放一个大砝码,可以看到凳子在气球上略为下陷。第二次把小凳凳脚朝下小心堆放在气球上,再在凳上缓缓放上大砝码(学生已提心吊胆),突然“叭”的一声,气球破裂,小凳砝码摔在桌上。此实验对学生的吸引力要比小凳陷沙的实验强多了。
实验三:磁极间的相互作用
这个实验,平时多采用磁铁和磁针间的作用来演示,要想效果更好,可补充以下实验:将大小相同的两条磁铁手捏着紧靠竖立在桌面上,贴近的磁极同名。松开左面磁铁,左面磁铁会被右面磁铁推倒。松开右面,也一样。左右都松开,则两磁铁同时反向倒下。每次磁铁倒在桌上时的“叭叭”声,十分清脆,足以吸引学生的注意,也比较直观地“看”到磁极间有作用,并且是相互的。
有些实验,通过增加声响不单可以改变其形式,还能透过声响达到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把看不见的内在本质,变为明显的实验现象。例如:
实验四:螺线管磁性强弱
在铁架台下挂一根软质弹簧,弹簧下端挂一铁芯,铁芯下端距铁架台铁板几厘米,把与电源接好的螺线管套在铁芯上。开始实验,先用较小电流通过螺线管,铁芯伸入螺线管少许,弹簧伸长不明显。增加电流,闭合开关,能看到弹簧伸长,铁芯伸入螺线管内较多。再增加电流,一闭合开关,只听“叭”的一声脆响,铁芯被吸下敲在铁架台铁板上。断开开关,铁芯在弹簧拉力作用下,上下晃动。再增加电流,还未闭合开关,学生已明白会发生什么,闭合开关,果然,更重的一声“叭”。此时,老师不失时机地手握铁芯和螺线管向上提,整个铁架台竟被提起,学生会“哇”的一声惊叹。这么好的实验效果,还不值得我们花点功夫钻研一下么?
实验五:照明电路短路
照明电路的短路是常见的故障。但若短路发生在身边,仍会让人害怕,所以老师有必要设计一个短路实验,以减轻学生的恐惧感。先制作一个电路板,装上保险盒、开关、灯座及电灯,再接好插头。在灯座的两根引出线中间,剥去塑料皮,再在露出的细铜丝上滴上焊锡(防止短路时的火花烧断铜丝),然后用耐热绝缘套套上。实验时,先接上额定电流较小的保险丝,检查无误后,插好插头,闭合开关,灯亮。然后小心滑开绝缘套(建议有把握时再做),让加焊锡的铜丝相碰短路,此时保险盒内火光一闪,“叭”的一声,同时灯光熄灭。拔下插头,检查保险丝已被烧断,而灯泡和电线依然完好无损。这个实验惊心动魄,特别刺激。只要多做几次,一定能让学生正确认识短路的本质,坚信科学,消除恐惧心理。
二、为了实验的效果,要舍得搞点“破坏”
小孩玩的玩具,最后总是被拆得一塌糊涂,但大人并不介意,还常加赞许,为什么?只为钻研精神难得。有些演示实验,如果也搞点“破坏”,常能收到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充分展示实验的魅力,深深吸引学生。请看以下两例:
实验一:串联电路的电灯
串联电路中,经过一盏灯的电流,也一定经过另一盏灯。所以,一盏灯烧毁了,另一盏灯也不亮。实验中,通常的做法是,把串联着的一盏灯旋下,另一盏灯不亮。现改用木棒打碎一灯,会发现另一盏灯还亮着,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原来打碎的小电珠的灯丝,并没断,所以电流还通着,把它挑断,另一灯才不亮。这样的“打”的惊和“亮”的疑,其效果远胜于常规的实验,学生们十几年后仍津津乐道。
实验二:电池短路
照明电路短路,有保险丝保护,不会损坏电线和电源。电池呢?蓄电池的短路,可采用软电线剥出的一根细铜丝,短接电池后,铜丝发红发亮,1~2秒即烧断。证明电流很大(超过10安培),电流流过铜丝产生的热量,足以熔断细铜丝了。而蓄电池由于通电时间较短,还不会损坏。若时间较长,是否会损坏?用两节干电池做电源,先接通电灯,灯亮。再将两电池取下,用粗导线接通正负极(手别烫着),让学生猜猜会发生什么,过数分钟,让学生摸摸发热的电池和电线。然后再把电池接回原电路,发现电灯不亮,表明电池已损坏。实验证明,电池短路,电流会过大,损坏了电池。这样学生也就彻底搞清并接受电池(电源)不能短路的原因了。
发明家爱迪生,曾把一台大机器的转速提高许多,远远超过规定的转速,想看看它到底能转多快。别人担心地提醒他小心损坏机器,他就问:“银行里的钱还够再买一台吗?”爱迪生的这种精神,可能是使他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的一个原因吧!我们的某些实验,是否也可以学一点呢?例如:
实验三:电流表短接电源
电流表使用规则上有一条:“绝对不允许不经过用电器而把电流表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否则,电流表因通过的电流过大而损坏。”学生信吗?书上和老师都这样说,不信也信。但没有一点疑问吗?未必。有学生以为,可能电流表会烧起来吧,有老师以为,电流表里的线圈会烧掉绝缘漆而损坏吧。现舍得一个电流表和一个蓄电池,在确保人的安全的情况下,做实验试试。把电流表两接线柱通过开关直接连到蓄电池(6V 10 Ah)的正负极上,数秒钟后,断开开关,电流表经检测仍正常,连指针也没撞弯(与某些参考书说的不一样),但是连接电线发热发烫,说明电流很大。再闭合开关,过1~2分钟,断电检查线圈,虽完好无损,但电流表内焊接点却已脱落,才确证电流表已损坏。电流表以这种形态损坏,使人大出所料。事实上,电流表上的线圈旁有分流电路,流入电流表里的电流被分流后,实际经过线圈的电流是很小的,不易损坏电流表。电流表的指针,由于比较轻巧而结实,通电时扭矩也小,不会撞弯。通过以上实验,知道电流表是不能直接连到电源的两极上的,否则,既损坏电流表,又损坏电源。更重要的是,这个实验揭示出:通过一定的技术进步,是可以把以上的“绝对不允许”,变成“也可以”的。估量一下,学生在这里的收获是不是很大呢?这样的学习机会怎可错过!
诚然,以上破坏性实验设计要科学,演示时要注意安全,并强调课堂上实施时的教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