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湟源县人民医院院感科 青海西宁 812100)
【摘要】目的:本研究针对县级二级医院2017年多重耐药菌监测情况予以分析。方法:选取本医院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送检各类标本3565份,对其多重耐药菌情况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各类标本共3565份,检出病原微生物838株,标本检出阳性率23.5﹪,其中检出多重耐药菌340株,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为40.6%,社区感染330株,占97.1%,医院感染10株、占2.9%。我院多重耐药菌患者呼吸系统感染率位居第一,器官腔隙感染次之、泌尿系统感染排第三位。结论:加强医院多重耐药菌情况分析,掌握多重耐药菌特征,根据医院实际情况建立其管理方案,是保障院内感染发生率降低的重要方式。
【关键词】县级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分析
【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9)03-0331-02
多重耐药菌是指对临床使用的三类或三类以上抗菌药物同时呈现耐药的细菌,多重耐药菌(MDRO)的产生与流行已成为全球危害健康的严重问题,为进一步给我院临床 MDRO感染的治疗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依据,追踪调查其主要危险因素、抗生素使用情况及疾病转归,笔者对本院2017年分离的MDRO 进行了临床分布特征和耐药性监测,并对其作了简要分析,结果如下。
1.监测基本情况
1.1 2017年1月1日—12月31日全院送检各类标本共3565份,检出病原微生物838株,标本检出阳性率23.5%,其中检出多重耐药菌340株,占总病原微生物的40.6%,培养出的主要多重耐药菌分布见表1。
2017年度检出838株病原微生物数中,革兰氏(-)检出537株,占总数的64.1%,革兰氏(+)172株,占20.5%,真菌129株,占15.4%。多重耐药菌340株,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为40.6%,社区感染330株,占97.1%,医院感染10株、占2.9%。
1.3 2017年多重耐药菌在各类标本中的分布及所占百分比(表2)
MDRO可见于各种临床标本中,包括痰、尿液、分泌物、咽拭子、胆汁、脓汁及血液中。主要分布在痰、咽拭子、分泌物、尿液中。呼吸道标本以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大肠埃希氏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尿液标本中以大肠埃希氏菌、肠球菌多见。
综上统计:我院多重耐药菌患者呼吸系统感染率位居第一,器官腔隙感染次之、泌尿系统感染排第三位。
2.讨论、分析
2.1 2017年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为40.6%,其中医院感染占10例,占多重耐药菌的2.9%,以下呼吸道感染为主,其次为器官腔隙感染。
2.2 我院多重耐药菌耐药/敏感谱分析,对碳青霉烯类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对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敏感,多肽类万古霉素敏感;对二代头孢头孢唑啉、三、四代头孢头孢呋辛、头孢曲松耐药率分别高达77%、65%、58%;对氨苄西林、氨曲南耐药率较高;临床医生在经验性选择用药时应考虑细菌耐药谱以及感染程度,尽量在使用抗菌素前留取标本,及时送检。
2.3 革兰氏阴性杆菌对一、二代头孢菌素:头孢唑啉,三、四代头孢菌素: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头孢曲松固有耐药,选择时建议不考虑使用此类药物。
2.4 药敏结果示中介的药物应算为耐药,因此类药物本身对细菌不敏感,选择用药时不考虑此类药物应用。
2.5 葡萄球菌属对苯唑西林或头孢西丁之一耐药可代表对所有其他β-内酰胺类抗生素(包括头霉素)耐药;屎肠球菌对碳青霉烯类固有耐药,粪肠球菌对链霉素固有耐药。
2.6 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是细菌产生耐药性的主要原因,合理、谨慎的使用抗菌药物可减轻抗菌药物选择性压力,延缓和减少MDRO的产生;我们应严格掌握应用指征、尽早实施目标性治疗、正确解读临床微生物检查结果、结合PK/PD特点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并加强规范用药的管理。
2.7 临床科室加强多重耐药菌患者接触隔离措施,从手卫生管理、隔离措施落实、患者安置、环境清洁控制、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等方面落实,形成集束化的管理措施,并提倡患者参与,做好健康宣教,减少多重耐药菌感染。
2.8 建立临床医生、临床药学室、医院感染管理科、临床微生物室、护理等多学科的管理模式,全面展开基层医院的多重耐药菌管理。
3.总结
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情况及趋势的分析是保障本医院医疗质量的重要方式,尤其针对部分老龄、合并慢性基础病、体质较差的高危患者而言,需对其耐药菌感染情况予以综合分析,进行重点防治,降低院内感染的几率。目前一般医院院内感染多重耐药菌株,包括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杆菌、不动杆菌、金色葡萄球菌等多菌属。院内感染发生主要原因包括内源性因素与外源性因素,外源性因素中受到临床抗生素滥用问题的影响,多重耐药菌感染特征凸显且发生医院内感染途径较多,发生感染暴发的可能性较高,不仅对患者安全造成严重危害,同时也影响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鉴于此,医院应加强对本院感染性疾病患者病原微生物检验工作,实施针对性的抗感染治疗,了解本院感染菌株的耐药及敏感情况,便于提升临床感染控制水平。除此之外,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应采取多部门合作管理的模式,临床医生合理应用抗菌药物,尽量避免抗生素联合应用,从而逐步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
在当前多重耐药菌种类较多、基层医院感染控制较艰难的背景下,医院应大力加强多部门联合管理的机制,及时发现、预防、管理、解决多重耐药菌感染问题,科室院感质控小组对本科室的多重耐药菌患者实行重点导向管理,提升多重耐药菌防控措施的科学性及高效性,同时要求医院感染管理科、微生物学、药物学等专家,根据其多重耐药菌耐药、敏感情况变化趋势发布多重耐药菌监测信息,全院实现信息共享,从而准确了解本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实际情况,为临床感染治疗提供科学化的循证依据,并不断强化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流行现状、传播情况、危险因素及控制方式等知识的培训和教育,并全面运用微信平台、电视、院内公众号等多种媒体方式推广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知识,提升公众抗生素应用认知水平,让患者及家属参与防控中。
综上所述,及时对医院多重耐药菌监测情况予以分析,了解多重耐药菌实际情况,结合医院实际情况构建合理的监控、管理方案,降低院内感染发生率,提升多重耐药菌治疗效果,是保障医疗安全的重要措施。因此,多重耐药菌监测调查、监管具有临床推广的优势。
【参考文献】
[1]罗万军,徐润琳,陈莎.某儿童医院2011-2014年多重耐药菌监测分析[J].儿科药学杂志,2016(1):44-46.
[2]雷曦兵,黄微,陈丽萍,等.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2013年-2015年多重耐药菌监测情况分析[J].华西医学,2017(3):334-338.
[3]梁静,王瑶,赵芳,等.某骨科医院感染临床常见多重耐药菌监测结果及分析[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2017,5(6):93-94.
[4]董宏艳,冉素平,贾莉萍.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监测状况分析[J].临床肺科杂志,2016,21(10):1884-1886.
[5]刘小燕,李寅环,林晓晖,等.我院重症医学科2015年常见细菌及多重耐药菌监测结果分析[J].海南医学,2017,28(13):2124-2127.
论文作者:伍湘蕾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20
标签:医院论文; 头孢论文; 检出论文; 标本论文; 药物论文; 患者论文; 情况论文; 《心理医生》2019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