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莱西市济南路小学 266600
青岛版小学数学教材不再单独设立应用题单元,而是以“实际问题的形式”出现在各个领域的教学内容中。我们针对数学解决问题的现状进行了调研,发现“解决问题”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学生不会搜集有用的信息,不会读题。情境图中的信息比较多而乱,学生面对现实情境不会找相关信息,提不出有价值的问题,看不到问题,找不到有用的信息;不会读题,读不懂题,学生缺乏读题的方法策略。二是学生不会分析数量关系。学生找不出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不会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解答并检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差,解题凑数。教师把重心过多地放在对信息的收集、整理上,对数量关系的形成与分析往往一带而过,忽视了“数量关系形成”这个重要的数学建模过程,解题思路缺乏应有的训练,学生遇到问题无从下手,不知道怎样去想,学生独立解决实际问题往往是在生活经验下进行的。针对以上问题,我们采取了如下做法:
一、恰当地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有目的地搜集、整理信息的过程中落实第一个转化
1.引导学生读懂问题。读懂问题第一要弄清问题背景,知道是件什么事。“读懂”对小学生来说,并不只是能区分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而是要把题目中的故事内化成学生自己的认识,并保留清晰的映像。青岛版五年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用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一课,课堂上教师先组织谈话:仔细观察情境图,你发现哪些数学信息?生:海螺13元,珊瑚17元。师:你怎么知道这些信息的?生:图上有数。师:还有什么信息?生:小明带了50元钱。师:你是怎么知道的?生:从图上看出来的。师:看来在搜集信息时,不光要看数字的信息,还要看图画的信息,你能完整地把条件和问题连起来读一读吗?
2.根据数量关系整理信息,将现实情境转化成文字应用题。数量关系是一种数学模型,它为小学生解决同类数学问题指出方向,提供基本方法,形成一种策略,是一种有数学价值的解决问题的模式。因此,要将“现实情境”转化成文字应用题,就要以数量关系为依据。例如“用连乘解决实际问题”一课,在学生读懂问题后,提问:阿姨在准备材料时遇到什么问题了?(做8张画需要多少个小贝壳?)你能帮她们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信息吗?学生依据数量关系可以找到两个信息,(每朵花用5个小贝壳,每张画有4朵花)接着追问:你是怎么想到要找这两个信息?这样引导有利于学生在反思的过程中,体会根据数量关系可从问题入手整理信息的方法,实现具体情境向文字应用题的转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合理地组织活动,引导学生在分析数量关系—求解—检验的过程中实现第二个转化
新课程理念下的应用题教学,要有利于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教学中就要合理地组织活动,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数量关系——求解——检验,落实第二个转化。
1.读懂题意。引导学生读懂题。读懂题,弄清已知条件和问题以及数量之间的关系,是正确解答应用题的前提,因此,教学时要给学生提供读题的时间,同时要引导学会读题的方法。只有做到“读文想图”“观图思文”“图文合一”,然后才有可能正确地解题。比如,青岛版五年制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一课,教授第一个红点问题时,教师可以这样引导:先自己读一读,画一画,弄清这道题的条件是什么,问题是什么?这样学生不仅能弄清题意,还能体会到读一读、画一画、圈一圈是读题的策略。
2.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放手让学生借助已有的数量关系和解题经验,独立思考,尝试解决,有利于进一步理解数量关系,学会根据数量关系分析解答的方法,体会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了帮助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落实教学目标,教学时要恰当引导。比如,“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一课,教授第一个红点问题时,可以这样引导:能自己解答吗?不仅要会做,还要想清先求什么,为什么要先求这个问题。这样可以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提高学习的效率。
3.引导学生合作交流。合作交流是学生提升认识的关键环节,要让学生有效地交流,作为两步计算的问题交流的重点是找中间问题的方法。交流时,教师可以紧紧围绕“你先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先求这个问题?你是怎样想的?”“有不同的方法吗”?引导学生交流解决问题的思路,及时点拨、归纳,让学生认识到,根据数量关系式,可以从问题入手逆推(分析法),也可以从条件出发顺推(综合法),这是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使之逐步成为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
4.回顾过程,反思总结。将解题的方法和思路推广到实际问题中去,重视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
三、加强与生活结合,引导学生在敢问、善问、乐问过程中实现第三个转化
1.让学生敢于提问。教师要根据小学生好奇心强的心理特点,有意识地设置“问”的情境,使学生形成认知冲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2.让学生善于提问。教给学生寻找问题的方法,如在知识的“生长点”上找问题,从自己不明白、不理解的地方找问题。鼓励学生在比较中提问,让学生习惯于比较这两种事物的异同点,教给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方法,从结论出发,追溯到必须知道的条件,或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导出结论。
3.让学生乐于提问。教学中,学生即使提出一些很简单或根本就没有什么意义的问题,教师都必须根据情况作出积极的评价,并抓住时机进行引导,教学生如何分析题意,怎样问才有意义。
总之,实现三个转化,关注模型思想,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思维,用数学的眼光分析、解决问题,最终促进学生数学素养的提高。
论文作者:张艳凤
论文发表刊物:《教育学文摘》2018年4月总第26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4/18
标签:学生论文; 解决问题论文; 数量论文; 关系论文; 信息论文; 情境论文; 应用题论文; 《教育学文摘》2018年4月总第26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