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宗教建筑相较于其他的民用、商用建筑而言,其本身的建筑特征十分鲜明,我国作为一个多民族国家,留有大量的宗教建筑,这些建筑特征结构体系较为独特,是宗教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宗教古建筑中保存大量的经文和雕塑,在古建筑中地位较为特殊,并且大多数的宗教古建筑年代较久,建筑材料风化严重,如果管理不善很容易造成火灾事故的出现,导致大量珍贵宗教文化资料流失,因此这就需要做好宗教古建筑消防隐患检查工作,选择合理的防火对策。本文主要就宗教古建筑火灾隐患进行分析,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防火对策。
关键词:宗教古建筑;火灾隐患;防火对策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地域较为广阔,古建筑遍布全国各地,其中保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中宗教建筑所占比例较大,其建筑基本功能仍然可以使用。宗教古建筑中承载着十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和宗教文化,是中国优秀文化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其中不仅蕴含了一个民族、一个地区丰富的文化底蕴,同时也是一种珍贵的旅游资源。在宗教古建筑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佛教的庙宇和古塔,其神圣化特点在宗教中影响较大。但是,由于古建筑与现代化建筑之间较为明显的差距,内部消防基础设施不完善,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很容易出现火灾事故,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由此看来,加强我国宗教古建筑的火灾隐患研究是尤为必要的,有助于为后续古建筑防火保护提供参考建议。
一、我国宗教古建筑消防现状
由于历史原因和自身国情因素导致,我国对于古建筑的认知和保护工作较为滞后,忽视了对优秀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1950年~1985年期间,我国共发生了85起古建筑火灾事故,带来了十分沉重的经济损失和文化损失,在火灾事故中,有11起火灾事故是由于纵火和玩火导致[1]。为了更好地针对此类问题进行解决,我国对于宗教古建筑消防安全重视程度在不断提升,投入并使用了大量的消防设施,但是从总体上来看,消防现状仍然不是十分乐观,其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周边交通不便
我国当前现存较为完整的古建筑中,多数距离城镇较远,尤其是很多宗教古建筑位于山林之中,这些地区消防设施建立力度不足,消防保护薄弱。主要是由于国家的消防力量更多集中在城市和部分城镇中,宗教古建筑一旦出现火灾事故,由于消防力量不足、消防设施不完善、水资源供应不足等问题,导致很多宗教古建筑的火灾事故未能及时扑救。诸如,1994年11月甘肃省卓尼县禅定寺的火灾事故,由于山路崎岖,110km的路程消防车行驶了将近三个小时,加之寺院周围道路陡峭、狭窄,消防车无法近距离灭火,只能在半山腰上抢救。尽管经过消防官兵的奋力抢救,终于将大火熄灭,保住了寺院的大部分建筑物,但仍然有很多珍贵的建筑被烧毁,其中包括800年历史的讲经堂、舍利子塔和生骨塔等重要文物,造成了严重的经济损失[2]。
(二)消防基础设施不完善
古建筑救火应该尽可能的在初期控制和扑救,避免火灾继续蔓延。但是就当前古建筑消防保护现状来看,由于宗教古建筑地理位置较为偏于,缺少最为基本的消防设施和报警设备,甚至出现火灾后连最基本的灭火器都未能得到充分配置,寺庙内部人员对于火灾事故的了解和自救能力偏低。故此,宗教古建筑一旦出现火灾事故,将带来严重的后果,贻误最佳的灭火时机。
(三)水源不足
水源不足同样是危及到宗教古建筑消防安全的主要因素,由于古建筑年代较旧,主要建筑材料是以木头、石料以及砖瓦等材料,搭配少量的琉璃、铁和汉白玉材料,所以一旦出现火灾事故很容易大肆蔓延。在选择灭火剂种类时,应该以水为主,结合建筑物内部的可燃物情况来选择。一般情况下,水的消耗量是可燃物体积的一倍。所以,宗教古建筑一旦出现火灾事故,应该将水作为抢救的主要方式[3]。
(四)抢救难度大
古建筑如果出现火灾事故,将产生大量的浓烟,火场烟雾弥漫、能见度较低,消防官兵很难在短时间内找到起火点,搜索到被困人员位置。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加之火焰燃烧中产生的热流强度较大,时刻威胁着消防官兵的生命安全,救火行动难以有效展开。此外,宗教古建筑较高,一旦建筑起火,房梁年久老化可能出现断裂现象,消防人员无法攀爬救火。
二、宗教古建筑的防火对策
宗教古建筑由于种种客观因素影响,普遍存在消防问题,主要表现在缺少完善的消防设施、灭火器配置简单、不具备自动灭火能力等几个方面,加之缺少合理的消防通道设计,所以出现火灾很难短期内扑救。
(一)设置防火线
很多宗教古建筑设置在偏远的山区和林区内,周围的数目和野生植物数量较多,所以可以设置宽度在30m以上的防火隔离带,这样一来有效将火灾事故控制在一定范围内,避免火灾向森林区域蔓延,造成更大的损失[4]。对于一些周围没有森林的古建筑,在秋冬季节,应该将古建筑周围的杂草清除干净,避免威胁到古建筑的消防安全。此外,在古建筑周围的绿化带种植时,可以根据不同树种的生长速度来选择树木和古建筑之间的距离,尽可能避免树枝和古建筑物之间过分接触。
(二)加强生活用火的规范管理
宗教古建筑内部的炊事用火需要做好管理,尽可能远离古建筑或者可燃物较为集中的区域;烟囱周围采用不可燃材料包裹,可以有效避免烟囱周围温度较高造成可燃物燃烧,灶膛内选择耐火材料较强的材料堆砌,在使用中需要派遣专人看管,避免柴草过多出现安全隐患,一旦出现火灾事故,需要立即将锅盖盖上,将炉火撤离,避免火灾的蔓延[5]。
宗教古建筑中所使用的灯多为油灯和蜡烛,所以应该尽可能选择不可燃的材料作为灯罩,在照明用具使用中固定在相应位置上,与可燃物保持一定距离。宗教古建筑的取暖方式主要有火炉、火盆和火炕,在冬春季节很容易由于管理不当出现火灾事故,尽可能选择厚度在150mm以上的火炉,避免将火炉放在木质材料的地板上,或是周围堆放可燃物,这样就可以提升对火源管理水平。
(三)加强宗教活动明火管理
宗教在一些重大的活动中,都会与火存在着重大联系,尤其是在寺院、道观的供奉活动中,供桌上的香炉和长命油灯常年不熄,尤其是在香客盛行阶段,寺院内香客相互拥挤,很容易造成香炉或油灯倒塌,造成或灾害事故的出现。故此,加强宗教明火管理是尤为必要的,尽可能的选择电力作为主要的光源,供奉的香炉和油灯建立专门的庭院,由专人看管,尽可能消除火灾安全隐患。
此外,如果宗教古建筑内需要使用电气设备,则需要根据相关规定采取合理措施,电气工程由相关监督部门和供电部门负责监管,质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结论:
综上所述,宗教古建筑的消防保护工作是一个长期过程,并非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完成的,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以预防为主,结合古建筑的特征和周围环境条件,选择更为合理的防火技术和消防设施,按照相关防火规定来开展工作,切实将防护监督工作落实到实处。
参考文献:
[1] 蒙慧玲,张树平,张建伟等.我国宗教古建筑火灾隐患及防火对策[J].消防科学与技术,2014,33(6):695-698.
[2] 闫娜.浅谈古建筑消防安全的现状与对策[J].政府法制,2011,10(19):52-53.
[6] 朱天涛,卢现昆.浅谈古建筑的分类以及火灾危险性[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5,5(32):44-44.
[4] 卞红霞,陈超.关于做好宗教寺庙及文物古建筑火灾防控工作的思考[J].城市建筑,2016,8(23):166-166.
[5] 刘兵.藏区寺庙类古建筑火灾危险性分析及防护对策探讨[J].湖南安全与防灾,2016,2(23):52-53.
论文作者:张国庆,丁涌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7
标签:古建筑论文; 宗教论文; 火灾论文; 火灾事故论文; 可燃物论文; 建筑论文; 我国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