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按摩结合针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效果分析论文_刘芝俐

岳阳市中医医院,湖南 岳阳 414000

【摘要】目的:探究分析穴位按摩结合针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的效果。方法:从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中抽选108例,数字随机分配法分为两组,接受穴位按摩联合针灸治疗的患者列为实验组,共55例,接受针灸治疗的患者列为对照组,共53例,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在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中采取穴位按摩联合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症状,促进患者康复,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穴位按摩;针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

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是高血压脑出血疾病的主要且比较严重的并发症,对患者的正常生活影响比较大[1]。一般情况下,临床上多采取药物治疗联合相应护理的方式进行治疗,其中,穴位按摩与针灸治疗属于中医治疗方式,将其运用于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中能够起到比较好的治疗效果。因此,本文主要从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中抽选108例进行对比,分别采取穴位按摩联合针灸治疗和单纯的针灸治疗,旨在探究分析穴位按摩结合针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的效果,具体操作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从2017年4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中抽选108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55例,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最高年龄79岁,最低年龄51岁,平均年龄(69.13±1.47)岁。对照组53例,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3例,患者最高年龄78岁,最低年龄52岁,平均年龄(69.09±1.42)岁。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结果显示,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可比。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均为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且均为首次发病。2)患者生命体征稳定。3)本次研究之前,已经告知患者及其家属研究相关内容,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1)存在精神障碍的患者;2)存在沟通障碍的患者;3)在患病前,已经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的患者。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针灸治疗,针对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针灸治疗的原则是疏通经络、泻阴补阳、醒脑开窍,所以,取穴时包括头部、上肢和下肢三个部位,其头部穴位主要选择百会穴颞前斜线位置等,上肢穴位主要选择肩髃穴、合谷穴、外关穴、内关穴、曲池穴、曲泽穴等,下肢穴位主要选择太冲穴、涌泉穴、昆仑穴、太溪穴、悬钟穴、三阴交穴、曲泉穴、阴陵泉穴、脾关穴、伏兔穴等。根据选择穴位部位的不同,针灸方式也不同,一般情况下,头部选择进针部位选择顶旁1-2线、颞前斜线位置,采用平刺,进针后,快速捻转三分钟,其中,百会穴采取斜刺进针,进针尺寸为六寸。上肢穴位进针部位一般选择从肩髃穴进针2.5寸,进针得气后,捻转针柄,使患者感受到酸麻感觉之后,再采用提插泻法在三间穴往合谷穴位置进行针灸,进针2寸;外关穴到内关穴的位置进行针灸,进针2寸;曲池穴往曲泽穴的位置进行针灸,进针2.5寸。下肢针灸依然采取提插捻转法,穴位从太冲穴到涌泉穴,进针2寸,具体根据患者的耐受度调整;昆仑穴到太溪穴进行针灸,进针2寸,具体根据患者的耐受度调整;悬钟穴到三阴交穴进行针灸,进针2.5寸,具体根据患者的耐受度调整;曲泉穴至阴陵泉穴进行针灸,进针2.5寸,具体根据患者的耐受度调整;脾关穴皮经至伏兔穴进行针灸,进针2.5寸,患者大腿前侧有酸胀感为止。

实验组采取针灸联合穴位按摩治疗,其中,针灸治疗方式与对照组相同。穴位按摩穴位选择也分为头部、上肢和下肢三个部位,其中,头部取穴百会穴;上肢取穴尺泽穴、极泉穴、曲池穴、内关穴、合谷穴等;下肢取穴三阴交、太冲穴、昆仑穴、阳陵泉穴、委中穴等,选择好穴位之后,将穴位作为按摩点,依次进行穴位按摩,保证力道均匀,手法熟练(一般以压、揉、按、点等手法为主),每次40分钟,5次/周,连续治疗4周,对比两组临床治疗效果。

1.3观察指标

本次研究主要以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作为观察指标。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26.0软件进行本次研究的统计学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标准差(x±s)表示,用t进行检验,当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评分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实验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能力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高血压和脑出血均为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对中老年生命健康影响比较大[2]。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现象越来越严重,高血压、脑出血等疾病发病概率越来越高,由于高血压引起的脑出血后,很容易导致患者偏瘫,当患者出现偏瘫时,自身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均会受到比较大的影响[3]。在中医学中,偏瘫主要由于阴阳失衡、血气不畅所致,所以,运用中医学方式治疗时,通常需要以疏通经络、泻阴补阳、醒脑开窍为主。针灸和穴位按摩均为中医学中常见的两种治疗方式,通过选择相应的穴位进行针灸或者按摩刺激,能够有效温经络、散湿寒,通经活络、调补气血[4]。所以,医生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相对应的穴位进行针灸和按摩,保证治疗效果。

本次研究选择108例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采取穴位按摩联合针灸治疗的患者经过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和运动能力评分均明显更高,表明穴位按摩联合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生活能力和运动能力。该研究与胡明娴等[5]在穴位按摩联合针灸对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临床观察中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综上所述,在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患者中采取穴位按摩联合针灸治疗能够有效控制症状,促进患者康复,临床治疗效果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陈凯玲. 综合康复护理在针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肢体偏瘫患者中的应用[J]. 护理实践与研究, 2017, 14(7):11-13.

[2]何平, 刘萍. 中医按摩与针灸干预对高血压脑出血患者术后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8, 27(29):110-113.

[3]宋丽华, 樊艳霞. 中医穴位疗法在高血压脑出血病人术后康复中的应用效果[J]. 护理研究, 2017, 31(33):4276-4278.

[4]王振清. 逐痰通络汤联合点穴按摩治疗老年高血压脑出血微创术后恢复期疗效及其对患者脑血管功能的影响[J]. 四川中医, 2017,15(10):101-104.

[5]胡明娴, 胡光蔚. 穴位按摩联合针灸对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临床观察[J]. 陕西中医, 2017, 38(6):808-809.

论文作者:刘芝俐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2019年第0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0

标签:;  ;  ;  ;  ;  ;  ;  ;  

穴位按摩结合针灸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后偏瘫效果分析论文_刘芝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