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装配式建筑原理是首先把部件在各个车间预制完成,然后将其运到施工现场,运用一些先进的技术一步一步将其吊装到精确的位置组装,处理接缝固定等等一系列后续工作,其运用的构件从生产、运输到施工的每个环节的每个细节处理不好不到位都会体现到装配式建筑整体的质量问题上。装配式建筑施工相对于发达国家起步较慢,不管技术层面还是管理层面,都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我们去解决。本文根据多年工程实践,对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常见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控制措施。
关键词: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问题;控制措施
一、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分析
与传统现浇式的建筑施工技术相比较来看,装配式建筑在施工工程中极大的解放了人力和减少了资源的浪费。大部分的构件都在厂房内进行预制生产而成,采用先进的技术,生产出的构件可以将误差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同时它是一体化的制作流程,减少了材料的损耗,降低了施工成本; 大部分工作都在工厂中进行,受自然环境,气温状况影响较小,很好的解决了冬季不能施工的难题。它在其外墙中含有重要的结构——保温层,保温层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有代替冬季燃烧能量和消耗电能的采暖措施以及夏季浪费资源进行降温的作用,而且保温材料有减少噪声污染的特性,顺应了现阶段提倡的文明施工的大趋势。组成装配式建筑的材料绝大部分是不易燃烧的,能降低火灾发生率。装配式建筑施工用在工厂中预制构件代替了操作面工序,不仅技术难度降低还提高了工作效率,为施工周期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二、装配式建筑施工中常出现的问题
(一)技术方面的问题
技术方面的问题主要是指平板在制作及安装过程中转角板断裂和安装尺寸偏差问题。平脚板在制作及安装过程中转角板断裂问题主要是指转角板作为一种围护结构在装配式建筑中最为常见,转角极易断裂,厚度较薄,体积也较大是它主要的特点。在生产的过程中,如果养护和浇筑的细微处出现偏差,就会相应的体现在转角的角度上,在吊装和安装的过程中就会因为误差的逐步扩大而产生断裂的现象; 安装尺寸偏差指的是在构件进行运输的过程中,由于运输设备的局限性,其一端处于悬空状态,会受到自身的重力以及各种复杂外力作用,转角接缝处的总受力也会发生相应的转变导致在转角处极易发生断裂; 在施工吊装就位时由于选择的吊点以及起吊方式的不适当也会产生断裂这种情况;安装时,另一个出现偏差的重要问题体现在墙板拼接接缝处理上,包括接缝位置确定的准确性以及接缝宽一致,接缝是否均匀等。从安装设备方面来进行分析,由于安装设备的精准度不够,会在缝宽中出现偏差,使实际建造出的建筑与设计不相符。导致质量问题的另一个因素是灌浆的饱满程度,当注浆机出现偏差或不能工作,又或墙板是纵向链接时,灌浆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就会产生注浆孔被堵的现象,使正常施工受到影响,干扰正常施工周期。
(二)管理方面的问题
管理方面主要是指除了技术方面的问题以外构配件供应和现场工人操作不专业的问题。从现场施工人员来看,由于我国装配式建筑的起步较国外等发达国家来说较晚,没有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在人员技术方面的培训工作欠成熟,这就出现了在施工的过程中人员操作不到位而造成的破坏现象,积累的施工经验不够丰富,也会对施工人员本身造成损害; 施工材料供应方面,材料供应商的选择没有进行严格的对比,进场的材料没有进行严格的把控,以至于一些不合格的材料进入装配式建筑的施工当中,材料的堆放保养也没有建立适当的堆放保养方案,间接的导致了材料的破坏和损伤,再进行修补不仅影响质量还对外表的美观程度和工期造成影响,导致施工出现的质量问题较多。
三、质量控制方法
(一)技术方面的质量控制方法
对于转角板在运输及吊装过程中出现的易断裂问题,可以采取在其外侧包裹上一层保护罩,例如刚度较大的 L 型模具,从而起到隔离保护构件不易受外力干扰的作用,运输过程中也可使用泡沫或橡胶护角对平板的四个棱角进行保护,增加弹性的缓冲力,减少因道路颠簸导致车厢振动对构件造成的损害,运输堆放时可根据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适当降低构件堆放高度,减少自身重力原因对构件本身造成的破坏,同时橡胶和泡沫是可循环利用的材料,既利于绿色环保又可节省施工成本。
构件吊装就位时吊环采用光圆钢筋,避免吊环产生裂缝,起吊点应设置在预制构件的重心,避免因构件的不平衡原因出现构件变形,损害,甚至掉落现象,必要时可对吊装过程采取临时加固的措施,既起到节省施工成本也起到保护施工人员生命健康安全的作用。
预制构件有存放需求时,应避免堆放的高度过高层数过多,对底层构件造成磨损破坏,在构件与构件的链接处可设泡沫或软橡胶垫,起到缓冲,避免接触产生相互作用力损害构件的质量; 设专门的棚子进行预制构件的堆放,专棚专用,避免混搭混用,构件的底部应搭设防水垫块,防止钢筋发生锈蚀变形污染。较大数量的构件在运输与存放时应制定预制构件的运输及堆放方案,运输与堆放包括的主要内容具体如图 1 所示。
图 1 运输与存放
(二)管理方面的质量控制方法
由于我国施工人员的组成大部分是农民,知识储备和经验都欠缺,为保证工程质量,对刚入职的施工人员进行为期一段时间的理论知识,行为规范以及专业知识培训工作,降低施工时操作的失误率,减少低级错误的发生率,规范操作步骤,节约施工成本,提高工作效率,保证人身安全,在培训结束后要进行书面测试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或者派遣专门的人员到业内优秀的施工单位进行学习考察,不断学习不断进步,将其优秀先进的部分引入施工过程中。建立离职超过 6 个月的施工人员重新上岗再培训制度。同时,应建立健全监督检查和责任追究制度,保证工作效率,各司其职,避免窝工和逃避责任现象的出现。落实责任终身制,各部门按照执业规范的要求认真履行各自的责任。施工方与构件制造厂要进行及时的沟通,包括施工方负责将信息和对构建的要求反馈给构件厂,构件厂根据自身的制作工艺与施工方协调; 施工方就设计图纸,技术交底以及不可避免出现的设计变更问题与设计单位进行协调; 工程结尾时,业主方和监理方对工程进行验收工作,特别是隐蔽工程以及搭接部位灌浆等方面的验收。
四、结语
由于现阶段人们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有了很大的改善,也愈发倾向于选择绿色的装配式建筑,加上它一系列能耗低,效率高,周期短等适应时代发展优点的存在,在未来具有很强的发展空间。质量的控制是影响装配式建筑发展的重要问题,也是要解决的头等大事,虽然建筑的质量在技术和管理方面仍有瑕疵,但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如果我们能积极的探索积极的学习,及时发现问题,将其综合分析及时解决,在实践中求真知,就能逐步在施工的过程中找到合适的方法,将问题化小,通过对影响质量的因素进行有效控制,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水平会进步到一个新的层次。
参考文献:
[1]王召新. 混凝土装配式住宅施工技术研究[D]. 北京: 北京工业大学,2012.
[2]袁 林. 装配式建筑施工质量影响因素与控制措施分析[J]. 科技经济导刊,2017(8) : 218-219.
[3]余 正. 装配式建筑施工常见质量问题与防范对策[J]. 住宅与房地产,2016(33) : 204.
[4]姜绍杰,张宗军,王健.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管理与质量控制[J]. 住宅产业,2015(8) : 67-71.
论文作者:陈伟赋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29
标签:构件论文; 建筑论文; 过程中论文; 技术论文; 转角论文; 预制构件论文; 偏差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1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