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青州市王府街道五里学校 262500
摘 要: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果的关键;是实现教育目标、满足教育要求、实现教育理想的基础和保证;是形成无拘无束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直接因素;它有利于建立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有利于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转嫁到教师所授的学科上来。
关键词:师生关系 教师 学生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发展学生的主体性是当前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因此,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不可回避的课题,也是实现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目标的必然要求。改革中学英语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要对学生加强智力教育同时也要加强情感教育,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这不仅是推进素质教育和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在学校的具体体现和要求。良好的师生关系对于中学生的健康成长非常重要。
一、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方法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师生共同满足教学需要、协同教学活动、实现教学目标的基础和保证。古今中外,教育家都十分重视师生关系,并对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给予高度的评价。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形成“无拘无束”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高昂学习情绪,挖掘学生创造潜能的直接因素,它不仅会引起学生对教师的尊重和信任,而且还会使学生把对教师的爱迁移到教师所讲授的学科上来。
1.严格要求自己。
(1)在教育思想上要突出一个“爱”字,即要热爱教育事业、热爱英语学科、热爱自己所教的学生。许多教育家都把热爱学生看作是教师的美德。(2)知识上要追求一个“博”字,教师要掌握广博的知识。当今社会的发展,以突飞猛进的科技进步为显著标志,教师要不断积累知识、更新知识,充实自我,交给学生一把通向新世纪科学宝库的金钥匙。
2.真诚对待学生。
(1)教师要以真诚的态度对待学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所谓真诚,就是教师的思想感情要表里一致,既不掩饰自己的情感,也不粉饰自己的缺点,与学生平等相处,坦诚相见,使学生感到亲切可信,并消除防御机制。(2)要真正地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以学生的感受为感受,设身处地为学生着想,分担他们的感情。同时,还要把这种理解交流给学生,使他们深切地认识到教师的理解。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对深化中学英语教学改革,积极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学质量均起着重大的促进作用。我们要平等对待学生,在课堂上做一个良好的引导者,一个热心的、耐心的听众,做一个谈得来的朋友。
3.要关爱学生,以情动人。英语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双向活动,也是师生之间通过活动进行的情感交流。爱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桥梁。只有师生关系处在关爱、平等、和谐氛围之中,学生才能直言面对教师,大胆地投入到学习之中,去体验、完成教学任务。 要充分发挥英语教学中直观情感的优势,通过运用形体语言、手势传递思想、表达感情,增加教师有声语言的说服力和感染力。面部表情表达着教师的情感和意图,教师只有情绪饱满、和蔼可亲,才会给学生一种自然、明朗的感觉,有助于形成学生积极、愉快的心情,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只要我们在教学中多些微笑、多些表扬,就会克服学生怕英语教师的现象,建立起一种新型的、相互尊重的、平等的师生关系。 在这种和谐的氛围之下,学生才能够自觉而愉快地接受教师的教,才能够激起学生自觉学习英语的愿望。
二、人性化地处理课堂外的教育教学工作
1.优化作业批阅方式。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教师,教育教学工作不仅要关注学科本身,还要关注学生,倡导师生民主、平等相处,促进个性发展。大多数学生希望自己的劳动成果得到老师的认可、赞同或指点。因此,在批阅作业时,教师应该客观地给予学生评价,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上:“Wonderful!”“You`ve done a good job.”“Do you have any difficulty in learning English during this time ?”“Work harder, you will make great progress.” 等等。学生看到这样的批语,会觉得老师认可了他们,重视了他们,这样师生间的距离缩短了,也很容易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有利于和谐师生关系的构成。
2.加强并优化考后跟踪,做到关爱学生科学化。学业考评是教学环节中必不可少的一环,教师必须认识到,试卷评析的完成,并不意味着考评工作的结束,还应该加强考后跟踪指导,让每个学生都感受到老师的关爱。考试结束后,教师应该根据不同的情况,分别找学生来,帮助他们分析原因,制定下期学习计划,并找出他们的优势鼓励他们。
3.帮助学生管理学习心境,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除了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外,教师还要在课堂内外的教育教学实践以及和学生的日常接触中,细心观察学生的思想动向,发现问题后主动和学生沟通,寻找适当的课外时间,在体贴、尊重学生的基础上尽可能用科学的方法给学生做耐心的思想辅导,帮学生卸除思想包袱,使他们以一个良好的学习心境投入到英语及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
参考文献
[1]张文周 小组合作:研究性学习的基本组织形式[J].上海教育报,2006,2,3。
[2]张斌 论合作学习及其对学生行为和态度的影响[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9)。
[3]梅德明 展望未来学生用书3[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朗文出版亚洲有限公司,2004,11。
论文作者:李华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3月总第2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7
标签:学生论文; 教师论文; 师生关系论文; 和谐论文; 自己的论文; 学科论文; 英语论文; 《素质教育》2017年3月总第22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