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皖北卫生职业学院 安徽宿州 234000)
【摘要】精品课程建设为期十余年,虽然成果丰硕,但资源利用率较低。随着智能手机的推广应用,微信客户端数量庞大,具有即时传送多种媒体文件,易于操作等优点,故微信平台有助于推进精品课程的资源共享。
【关键词】 微信平台;精品课程;资源共享
【中图分类号】R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9-0253-01
国家精品课程建设启动于2003年,由政府主导,高校承办,历经十余年,现硕果累累。但是,国家强力推进精品课程建设的目的绝非是打造学术新高度,挖掘知识新深度,而在于培养优质人才的广度和服务社会的宽度。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此,教育部于2011年、2012年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国家精品开放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和《精品资源共享课建设工作实施办法》,旨在充分发挥优势资源的辐射作用,更新教育观念,拉动高校教学改革,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稳步实现科教兴国战略。
但从目前的一些调查数据来看,精品课程资源共享困难重重。究其原因,有知识产权立法不完善,动态评价体系不健全,建设和应用重心错位等等。但简洁、高效的网络平台缺如也是制约精品课程推广应用的重要原因。
微信是搭载于智能手机运行系统上的免费社交软件。自2011年由腾讯公司推出以来,用户量激增。《2016微信数据报告》统计指出,至2016年底,微信平均日活跃用户达7.68亿[1]。可见,微信平台使用于教学中有助于精品课程资源共享。
1.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现状
李开灿教授[2]对湖北省十所高校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利用率进行了统计,结果显示,了解精品课程网站的大学生仅占19.42%。且精品课程网站存在网页打不开,访问速度太慢,资源不适合自己需要等一系列问题,导致资源利用率低。
而粱好翠[3]的调查也显示:60.0%的教师和64.6%的学生没有浏览和使用精品课程网站。对精品课程网站的满意度调查显示:47.3%的学生认为师生互动性差。
可见,知晓率低、互动性差、开放度局限、资源更新速度慢等等限制了精品课程的推广应用,使之成为束之高阁的花瓶,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辐射、带动作用大打折扣。
2.微信平台的特点和优势
伴随智能手机的发展,免费wifi普及和各种流量套餐、流量包的推出,微信成为信息时代的新宠。《2016微信数据报告》指出,微信典型用户为80后和90后,占活跃用户总数的65%,且50%的用户每天使用时长达90分钟。其在大学校园里的影响更为深远。
张志坚[4]等人对西安某高校的调查显示:仅4.3%的大学生不使用微信,且每天使用微信在1小时以上的占31.4%。黄琳[5]对广东某高校的调查显示:87.5%的大学生使用微信,50%的学生每天使用微信超过2小时。
微信作为一款跨平台的即时通讯工具,其使用所受时间和空间限制较小,资费低,图文、声情并茂,人际交往、信息获取兼顾,无怪乎其用户量呈几何基数增长。
鉴于微信的用户群如此庞大,且主要集中在中青年阶层,利用微信平台推动精品课程的资源共享,既能引导高校师生恰当运用现代通讯手段,合理分配时间,更新知识,传递正能量,促进教育教学改革,培养高素质人才;又能带动社会团体和个人精进业务,提升技能,建设学习型社会,创造社会财富。一举两得,事半功倍。
3.微信平台在精品课程资源共享中的应用
微信平台在精品课程资源共享中应用的优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 随时、随地共享
伴随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推进,不同领域、不同层次、不同形式的竞争愈演愈烈,人们的生活节奏也日益加快。随时、随地获取资源,利用碎片时间提高自己的综合竞争力迫在眉睫。微信不受时空限制的特点恰当地满足了这种需求。故,精品课程搭载微信平台有很好的应用前景。
3.2 引导自主学习
精品课程的建设不仅仅是为满足高校师生教学需要,也是为了满足社会发展需求。精品课程可以通过微信平台推送教学目标、重难点解析、实践指导、在线考核、内容相关链接等等,引导学员自主学习,在校园有助于弥补师资力量的地域不平衡性,整体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在社会有利于提升劳动技能,激发创新能力。
3.3 实现良性互动
微信平台支持单向及群组交流。通过微信平台,可以加深教师对学员的了解,因材施教;又可以通过群组内交流,加强沟通与合作,提升团队竞争力,实现线上线下、校园内外的良性互动。
综上所述,将精品课程搭载微信平台,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具体实施办法,尚需在实践中摸索与完善。
【参考文献】
[1]《2016微信数据报告》:数据来自于网络,网址:http://www.techweb.com.cn/internet/2016-12-28/2463512.shtml.
[2]李开灿,程平,张祖伟.关于精品课程网络资源利用率的统计分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03):10-14.
[3]梁好翠.高校精品课程网站使用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高教论坛,2009,(05):81-83+87.
[4]张志坚,卢春天.大学生微信使用情况调查[J].当代青年研究,2015,(03):89-93.
[5]黄琳.大学生微信使用现状、特点及对策分析——基于广东外语外贸大学的调查[J].南方论刊,2016,(01):85-88+57.
论文作者:何亚琼,邓斌菊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5/24
标签:精品课程论文; 资源共享论文; 平台论文; 高校论文; 用户论文; 大学生论文; 社会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