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初中生进行深度阅读在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方面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为此,教师应引起重视并有效指导。主要策略有:一是制订计划,明确目标,养成习惯;二是选读经典,立德立行,自我提高;三是读思结合,静心专注,循序渐进。
关键词:引导;初中生;深度阅读;策略
在新课改深入开展过程中,要进一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就应有效引导初中生进行深度阅读。下面,笔者着重谈几点做法,以便抛砖引玉。
一、制订计划,明确目标,养成习惯
做任何事情,要想取得最大的成效,就要制订可行的计划,阅读也不例外,不但要有计划,还要有目标,并要形成持之以恒的习惯。中学课外阅读时间有限,很多学生因为功课紧张便忽略了阅读,以致整个初中阶段没有读过几本名著,这真是一大遗憾。有的学生虽然读了,但走马观花,流于形式,没有明确的阅读计划,也不知道自己的阅读方向,所以很难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收获不大,成效不明显。
《语文新课程标准解读》强调:“初中生要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因此,根据自己的时间及需要,制订适合自己的阅读计划,明确阅读目标,并持之以恒,非常有必要。
如何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先要引导学生先将自己看过的书籍列一个清单,然后回顾自己从中获得了什么,如果没印象了,就应重复阅读,因为读书不只求数量,还要求质量,要读通读透才是最终目的。
然后,结合学生的学业要求和喜好,引导他们选择一些有益的新书,要求他们列出清单并分解到具体的时间里阅读,如明确自己每天阅读的时间及大概数量,还有要写的读书笔记。鼓励学生互相分享读书的乐趣,并可以互相监督。长期坚持下去,学生读的书越来越多,积累和感悟也越来越多,会体会和品尝到阅读带来的成就感和喜悦,久而久之,阅读便成为学生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成为受益终生的良好习惯。
俗话说:事实胜于雄辩。为了强化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应进一步选用一些典型事例来启发引导学生。如毛泽东身为伟大的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风云一生,书剑双修,他非常热爱、刻苦读书,即使在艰苦的战争时期,他的战马上经常驮着一箱子的书,长征路上、延安窑洞煤油灯下,都有他刻苦研读的身影,可以说,书籍是他最宝贵的财富。读书使毛泽东具有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政治智慧,使他成为了一代伟人。
英国也是一个喜欢阅读的国家,他们每个社区都有图书馆。他们的孩子从小就喜欢阅读,经常互赠书籍作为礼物,日常生活中的地铁、酒吧、咖啡馆、草地,几乎随处可见读书看报的英国人。应该说,阅读对英国的绅士文化的传承具有很大的作用。
因此,要制订阅读计划,确立阅读目标,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使学生逐步走入正常的阅读轨道,为有效的深度阅读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选读经典,立德立行,自我提高
要使初中生做到深度阅读,就要考虑选择经典著作来阅读。什么是“经典”?《文心雕龙》中说经典是恒久之至道。经典著作是一个民族、一个时代最有意义最有价值的永久性的东西,是经得起历史检验和具有指导意义的。
为何要选择经典著作深度阅读呢?因为现在流行于世上的书籍五花八门,良莠并存,如果没有针对性地选读,那就可能事倍功半,毫无裨益。经典名著积淀着前人的思想和智慧,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对学生能产生积极的影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有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我们应挑选最好的经典著作来阅读。
那么,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有哪些经典著作?中国经典著作有四书五经,诸子百家,以及唐诗、宋词、元曲、小说等。它们在中国文学史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辉,也是世界文学宝库中令人瞩目的瑰宝。直至今天,《论语》里的很多观点对我们的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孙子兵法》对世界各国军事学术思想仍然有着积极的影响。
易中天先生谈读先秦诸子百家中孔、孟、老、庄、墨、韩、荀等经典时讲到:“读经典读什么呢?读人,读人生,读人生智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读孔得仁,读孟得义,读老得智,读庄得慧,读墨得力行,读韩得直面,读荀得自强”,高度概括了先秦诸子百家(孔、孟、老、庄、墨、韩、荀等)经典的精神,也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结晶。儒家文化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气与豪迈是我们弥足珍贵的精神遗产。作为初中生,应熟读精读这些经典著作,学习前人的智慧和思想,提升自己的人文素养及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初中阶段正是学生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校和教师有责任和义务为学生推荐经典名著并做好精读引导,让他们做到读懂吃透,并由此立言、立德、立行。
三、读思结合,静心专注,循序渐进。
要做到深度阅读,就要引导学生掌握最佳的阅读方法,这样才有可能取得最大的阅读效果。
1.读思结合。一本著作所蕴含的价值,往往需要花很长时间进行深度阅读,才能有所领悟。教会学生以精读为主,兼以略读、跳读等。对主要的内容,重要的语段等,要逐字逐句地读,必要时还要进行圈点勾画,或者写旁批,或者抄下来;对次要的内容,辅助性的信息,可以略读甚至跳读。学校或教师还可以组织开展相应的读书活动,如读书竞赛、读书报告会等。
例如,引导学生阅读曹雪芹的著作《红楼梦》,对刻画贾宝玉和林黛玉形象以及他们的爱情故事的有关情节要精读,对刻画其他人物形象的内容可以略读或跳读。对那些形象的外貌描写或人物的经典语言,抄录到摘抄本上。教师引导学生读完《红楼梦》,学校可以组织开展读书报告会等。这样的阅读,才读到位,才读得有效。
同时,还要做到边读边思考。孔子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读书也一样。同样读《红楼梦》,教师应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贾宝玉和林黛玉的所作所为体现他们怎样的思想性格,从他们的爱情悲剧中表现怎样的主题,给人怎样的教育等。
2.要静心专注。北大的蔡元培校长说过:“读书第一能专心,第二能勤笔”。读书要排除一切干扰,静心下来,刻苦研读。还要注意,一本书没读完,不要急着读另一本书,正如“一书不尽,不读新书”。
《曾国藩家书》中的道光二十四年三月初十日与温、沅二弟的信中说:“每日习字不必多,作百字可耳。读背诵之书不必多,十页可耳。看涉猎之书不必多,亦十页可耳。但一部未完,不可换他部,此万万不易之道。”这里强调读书要专注,要读通、读透,不可一部未读完就换读其他部书。
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时,应跟学生明确阅读要求,教会静心专注阅读的要领和注意事项,必要时进行适当检查指导。
3.循序渐进。要使深度阅读取得成效,还要做到循序渐进。南宋理学家朱熹在阅读“四书”时曾说,要“先读《大学》,以定其规模;次读《论语》,以定其根本;次读《孟子》,以观其发越;次读《中庸》,以求古人之微妙处”,说的就是读书应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梁启超读书常由“鸟瞰”,再到“解剖”,最后是“会通”,讲的也是循序渐进的道理。
教师应引导学生按照著作的编写体例及顺序来阅读,切忌囫囵吞枣。如引导七年级的学生阅读《西游记》的《孙悟空一调芭蕉扇》这一情节,教师先让学生快速浏览一遍,找出疑难词语,利用工具书解决。然后精读,概括三借芭蕉扇的主要情节。最后,思考并概括孙悟空的形象特点。这样,学生就能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阅读,收获感油然而生。
总之,只有教师想方设法做好引导,学生的深度阅读才能取得较为理想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沈 妍.曾国藩写作教育思想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11.
[2]张 维.徐有富教授谈读书[J].阅读与写作,2005(8).
[3]雷 雨.读经问题及中小学读经现象研究[D].广西师范大学,2007.
[4]朱雪梅.提高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J].网络财富,2008(13).
[5]赵 曜.毛泽东读书生活的文化价值[J].科学社会主义,2004(1).
[6]陈尚达.为语文“工具说”辩[J].皖西学院学报,2001(4).
[7]王 军,王 黛.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谈赏析古代经典美文之法[J].现代交际,2011(3).
[8]刘雪红.初中生现代文阅读能力调查研究[D].鲁东大学,2012.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教育局 535000)
论文作者:刘春华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5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7/9/13
标签:学生论文; 自己的论文; 经典著作论文; 初中生论文; 深度论文; 引导学生论文; 循序渐进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7年5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