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30例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陈志芳

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妇幼保健院 410400

【摘 要】目的:进一步探究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医院自2014年1月-2016年12月接受治疗的枕后位难产产妇3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有患者15例。其中实验组采用胎头旋转法治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者的顺产率、出血以及受伤情况,所得数据应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实验组采用胎头旋转法治疗法,顺产率高(P<0.05);产妇以及新生儿不良反应少,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胎头旋转法在治疗枕后位难产中具有提高顺产率,产妇以及新生儿结局好,具有广泛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字】胎头旋转法;枕后位难产;临床疗效

难产[1]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疾病,其中胎头位置异常也是常见的诱因,随着社会压力不断增大以及人们生活习惯的改变,其发病率也越来越高,对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严重的心理和生理负担。枕后位难产[2]是由于胎头位置异常,在分娩过程不能自行旋转至前方,从而使整个产程延长,并且可能会引起新生儿缺氧甚至窒息。治疗的宗旨是前期及时发现,准确处理使胎头正常。本文选择医院自2014年1月-2016年12月接受治疗的枕后位难产产妇3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究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疗效。现将具体实验报道如下:

1实验资料和一般实验方法

1.1实验资料

本文选择医院自2014年1月-2016年12月接受治疗的枕后位难产产妇3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受试对象均符合枕后位难产诊断标准,在患者以及家属知情的情况下,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所有患者在受试前均已签署知情同意书。实验组15例患者,年龄23-27岁,平均(27.1±1.3)岁,孕周为(36-42)周,平均(38.2±1.1)周;对照组15例患者,年龄22~28岁,平均(27.2±1.1)岁,孕周为(35-42)周,平均(38.1±1.5)周。两组年龄以及孕周等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一般实验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治疗方案,密切关注患者以及胎儿的体征变化、确保宫缩正常,让胎头自然旋转。

实验组患者采用胎头旋转法治疗法[3],先对产妇外阴部进行常规消毒,铺上无菌毛巾。仔细观察胎儿胎头的位置以及大小,注意产妇阴道口扩张情况。在确定产妇宫缩有效后,由妇产科医生用食指和中指进入产妇阴道,找准胎头位置,轻轻旋转胎头位置,需要注意的是根据不同的病情对症治疗,例如,如果患者属于右后枕式,需要进行顺时针旋转;反之,需要进行逆时针旋转。整个操作过程需要动作轻柔,旋转角度一般控制在45-90度,对胎头进行固定操作。并及时诱导胎头呈下降趋势,保证胎儿与脐带脱落正常后,方可抽出手指。在旋转胎头过程中,需要密切关注胎心情况,如果情况严重,需要立即停止顺产,实施剖宫产治疗,确保产妇和胎儿安全。

1.3临床观察指标

统计所有产妇的顺产情况、出血、受伤以及新生儿的Apgar评分。

1.4 统计学分析

实验所得数据用SPSS18.0软件分析,用( )表示计量资料,通过t检验;以率(%)表示计数资料,经χ2检验,如果P<0.05,则判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娩方式比较

统计发现,实验组采用胎头旋转法治疗方案,15例产妇中,有12例成功顺产分娩,顺产率高达80.0%,明显高于常规治疗方案指标40.0%,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有3例产妇在手术过程出现出血或者胎儿胎心异常,终止旋转手术,采用剖宫产、助产手段。具体数据见表1:

3讨论

枕后位难产是妇产科常见的疾病,主要发病原因有孕妇在孕期躺在床上运动较少、胎儿胎头过大、产道较小加之产妇力气小等[4]。整个分娩过程,由于胎头位于盆骨后方,胎儿下降受阻,导致整个产程增长。胎儿具有缺氧、窒息的危险。

传统治疗枕后位难产主要是通过强化缩宫,一般使产妇呈侧卧式,保持与胎背对侧姿势,使枕部超前,但是总体临床疗效较低,产妇在分娩过程出血情况发生较多,给患者及其家属带来严重的心理和生理负担,因而顺应性较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通过胎头旋转法治疗方案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热门[5],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妇产科医生利用手指,旋转胎儿头部,使胎头与盆骨纵轴平行,降低胎儿分娩的难度,整个旋转操作能够加速产妇宫缩情况,并且能够使胎儿按照盆骨最小径线分娩。整个治疗过程安全有效,技术容易掌握,手术前后,产妇的出血以及受伤情况发生率较低,受到广泛认可。但是胎头旋转法治疗方案不适合于一些骨盆狭窄和头盆不对称的产妇[6],因而在实际应用前需要对产妇进行精细检查,确保不存在上述特征,方可进行操作。此外,在整个操作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胎儿情况,若出现胎心异常,需要实施心音监测,如果出现异常严重情况(常表现为长时间胎心无法恢复正常),需要立即停止旋转操作,进行剖宫产手术。医生在手术前需要对产妇阴部进行消毒,避免产生交叉感染。通常情况下,整个旋转过程不需要进行麻醉操作,因而对患者以及新生儿影响较小,特殊情况时候,可以对产妇阴部进行局部麻醉。

本文选择医院自2014年1月-2016年12月接受治疗的枕后位难产产妇30例作为研究对象,进一步探究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疗效。实验组采用胎头旋转法治疗法,产妇的顺产率高达80.0%,远远高于对照组常规治疗方案,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整个分娩过程,产妇出血情况以及受伤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新生儿Apgar≤7的例数也少于常规治疗方案,具有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

综上所述,胎头旋转法在治疗枕后位难产产妇时,具有顺产率高、产妇出血以及受伤情况少,具有广泛临床推广意义。

参考文献:

[1]王新荣.应用胎头旋转法处理枕后位难产效果评价[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电子版),2015,6(44):44-46.

[2]包春燕.探究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的临床效果[J].中国实用医药,2015,8(30):271-272.

[3]黄钰华.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26例分析[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18):143-144.

[4]于鹤.徒手旋转胎头纠正枕后位难产的临床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5):94-95.

[5]毕嫣,宋雁,康立.徒手旋转胎头法在头位难产产程处理中的作用[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8):1243-1244.

[6]尹丽娜6.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29例临床分析[J].中国疗养医学,2015,24(3):294-295.

论文作者:陈志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7年3月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12

标签:;  ;  ;  ;  ;  ;  ;  ;  

胎头旋转法治疗枕后位难产30例临床效果分析论文_陈志芳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