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过信息基础这门课程,可以让学生具备对信息的获取、掌握、传输、处理和应用能力,让学生准确地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社会问题,从而来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能够适应关于信息技术方面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本文分析了信息素养的含义、信息素养的教育目标以及在小学的信息技术课程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措施。
关键词:小学学生 信息技术课程教学 信息素养
小学信息技术这门课程越来越对学生的信息素养重视起来。信息素养的基本要素有信息意识、信息技能和信息伦理,然而信息素养的核心是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小学生目前正处于受教育的最佳时期,通过信息技术这门课程的开设,可以直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在小学阶段信息技术中应该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运用兴趣、信息技能、信息道德。
一、信息素养的含义
信息素养一词是来自美国的,通过教育来培养学生在信息社会中对信息资源加工、获取、处理,并且还需要对信息工具进行掌握和理解。在1998年的时候,美国确订了关于学生的信息素养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是能够有效地获取信息,对信息能够进行评价和熟练;其次,还需要准确地对信息进行使用,能探求和自己兴趣有关的信息;第三,能够在欣赏作品的过程中,对信息有创造性的表达,在信息的查询和创新过程中做到最好;第四,能够认识到信息对社会的重要性,并且按照信息技术相关的要求和规范,积极参与到活动中对信息进行探索和创新。整体来看,一个完整的信息主要有文化素养、信息意识和信息素养。
二、信息素养教育的目标
信息素养教育应该按照学生的生理条件、学习条件、学习心理规律,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从而让学生各个方面的素养不断提高。在小学阶段信息素养的教育目标主要有:第一,需要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表现形式。第二,增加对计算机的认识能力,明确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计算机和使用计算机的能力。第三,让学生在使用计算机的时候学会与他人合作和交流,多媒体资源也需要经营,对影视资源也需要进行相应的学习。第四,在他人的帮助下来获取信息,这就要求学生要学会与他人沟通,不断培养自己的爱好和兴趣。最后,要合理地使用关于信息技术的软件和系统,从而来养成使用计算机的良好习惯和责任。
三、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重要性
为了能够适应中小学信息技术的发展需求,新课标改革在培养目标上指出,需要让学生的知识素养和技术素养协调发展,还要培养信息技术的创新能力。信息素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信息素养包括六个方面,狭义的信息素养包括四方面的内容。这都是为了能够增加学生对信息技术学习的兴趣和自主学习能力,让学生树立良好的信息技术道德素养。这样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而让学生更好地使用信息技术。
四、在信息课中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
1.改变教育形式,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教师。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需要不断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在信息技术课堂中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充满无限的活力。在教学中应该用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观念,改变之前传统的教学方法。可以分小组让学生在一起进行讨论和研究,按照学习的内容来设计教学中的任务,从而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让学生在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过程中,来进行学习。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地发挥,这样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更重要是可以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2.增加交流。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交流是培养信息素养最好的方法之一,在刚开始学习的最初阶段都是来自于实践,通过面对面的交流。而在信息技术的教育中交流也是必要的,因此培养信息技术中的信息素养也需要将理论与实际相互结合,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在实践中,让学生真正能够学习到知识。
3.提高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根据目前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来看,一部分信息技术老师只是注重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技能,而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信息道德素养,就出现了一些学生故意损坏信息技术设备,对一些信息技术软件、系统和个人资料随意删改,也出现了一些逃课、玩游戏的现象。所以必须加强对学生信息道德素养的培养,严格做好上网、上机的相关规定,让学生能够意识到损坏信息技术设备、删除信息技术软件和个人资料等等都是一些不道德和不文明的现象。
4.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水平。在信息技术教育中,作为一个传播者,教师信息素养的高低会直接关系到学生的信息素养。这就要求教师不仅需要掌握关于信息技术的基础技能和网络知识,还需要加强自己的信息意识。同时教师需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这样才能更好地教育学生,将良好的信息素养融入到教学中去。
5.提高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老师可通过运用综合性的教学任务,安排学生运用学过的信息技术开展多种活动。例如,学生利用学过的技能,带着任务,在信息源获取相应的素材,利用自己的创新意识来制作贺卡。学生运用了自己的信息综合处理能力,合理地使用信息技术和资料,通过实际的操作练习,可以提高学生对信息的综合处理能力。这是信息素养教育的核心,同时也是小学生更好地使用信息的保证。
6.改进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弄清楚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教育的区别。从教育目标来看,计算机课程需要掌握关于计算机的知识和技能,而信息技术课程主要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从教学方法上看,计算机课程主要是讲练相互结合,而信息技术课程中的教学方法是研究性、协作性、自主性的学习。可以看出,计算机是将计算机作为课程的学习对象,但是信息技术课将计算机作为学习的工具,注重的是学生通过各种信息工具和信息资源来学习的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一方面,教师可以采用学科整合的模式。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来帮助学生对各门学科进行学习,这样可以让学生在信息技术和学科的整合中激发学生的创造能力,也能更好地完成教学中的任务,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教师可以提出和教学内容相关的问题,学生根据教师提出来的问题进行思考,接着由教师引导进行归纳总结。久而久之,学生就能自己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通过这种方法,有利于提高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还能让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能力,更好地使用计算机技术的软件系统。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需要全面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只有这样才能让小学生更好地掌握和理解信息技术。因此,作为一个信息技术教师不仅需要给学生传授信息技术知识,还需要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的意识和道德素养,让学生能够将课本中内容、课外的知识和现代信息相互融合在一起。所以在小学信息技术课程中应该围绕小学生的信息素养来展开教学,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信息技术使用中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让小学生能够在信息社会中成为有用人才。
参考文献
[1]周斌 谈如何在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36)。
[2]马燕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J].成功,2012,(10)。
[3]余柏民 在小学信息技术课中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探索[J].当代教育科学, 2010,(2)。
[4]李永恒 如何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J].科技信息,2010,(2)。
[5]何滨 如何利用信息技术课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J].甘肃科技纵横, 2010,(1)。
论文作者:黄观德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5年7月总第18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7
标签:信息技术论文; 素养论文; 信息论文; 培养学生论文; 学生论文; 能力论文; 小学论文; 《素质教育》2015年7月总第181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