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成性数学课堂中展现学生自我评价魅力,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数学课论文,自我评价论文,堂中论文,魅力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应该让“预设”与“生成”和谐共生。教学预设是弹性的、留有空白的,随着教学的展开而不断地生成。在生成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吝赞许和鼓励,引导学生自我评价,善于找出自身的长处和问题;在生成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留给机会和空间,让学生学会自我评价,反思学习的成败得失;在生成的数学课堂教学中,让学生体验自我评价的乐趣,以不断地体验成功、超越自我。在生成数学课堂教学中,抓住以下几个学生自我评价的切入点和机会,不仅能绽放生成教学的美丽,更能展示学生自我评价的魅力。
一、在学生的提前获知处自我评价,展现生成教学的过程美
[案例1]“分数的基本性质”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教师提供给学生三个大小相同的圆形)
(片刻后)生:这三个分数分别是:。
师:从图上看,你能比较这三个分数的大小吗?
生:。
师:同学们请看,为什么有的时候分数的分子、分母变化了,分数的大小就变了。但现在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变化了,而分数的大小却没有变化呢?(教师的预设是引起学生的悬念,引入新课教学中。)
生:(教师提问的话音刚落,一位学生随即高高地举起了手)老师,我知道,这其实是运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
师:(稍停片刻)同学们,这个同学真了不起,连分数的基本性质都知道了。现在大家都很想知道,说说你知道哪些相关的知识?
学生介绍。(尽管是零碎的,不全面的)
师:你能告诉大家,这个知识你是怎么学会的吗?
学生介绍。
师:同学们,听了他的介绍你们有什么想法吗?
在这个片段中,教师原来的预设是学生对所提的问题是未知的,想激起学生的悬念,引入新课教学,但学生的一句“老师,我知道”,打破了教师的预设,生成了新的教学。这位明智的教师没有对学生提前的获知加以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评价,也没有一笔带过,而是引导学生进行了自我评价:你知道哪些相关的知识?你是怎么学会的?让学生对自己所学的知识进行反思,自我评价哪些知识点已经掌握了,哪里还有欠缺,学习方法如何。结果这位学生对分数的基本性质已经较好理解,但如何学会、如何形成的却已印象不深,毕竟是自己看书学得的。于是教师的一句立足于学生自我评价的导语,“你真不简单,知道了这么多知识,那你想更进一步了解这个知识是怎么形成的吗?”在这位学生满意的期待中,新知展开生成。
二、在学生的质疑问难处自我评价,呈现生成教学的创造美
新课程理念下,合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在合作中成员之间经常会提出疑问,产生问题,小组学习中,往往是组内部分成员的做法和思路得到其他成员的赞同,个别成员的很有道理但看似不成熟的想法,可能会受到排斥。因此在评价时,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评价小组的学习方式、学习成果以及存在的问题,更应该引导学生在共同评价或他人对自我评价的基础上,不断反思、不断改进、不断创新。
[案例2]“圆的周长”教学片断。
师:同学们,根据圆周的特点,你认为圆的周长能用什么工具和办法进行测量吗?请大家四人小组合作,找找测量的办法。
于是孩子们纷纷以小组为单位,议论着、比划着。一会儿小手便纷纷举了起来。
师:在刚才的小组活动中,你有什么发现,有什么启发,又有什么问题呢?请大家畅所欲言。
:老师,我想,圆的周长是不是也可以像三角形、长方形那样直接进行测量。
:(马上站起来)我有意见,刚才在小组活动中我们已经提出意见了,圆周是曲线,不可以直接测量的。不过我们想既然是曲线那它肯定很容易滚动,所以是不是可以在直尺上滚动测量呢!
师:那你能上来给大家作个示范吗?
学生示范,并提醒给同学们应该注意的地方。
:我们组还发现了可以用绕绳的方法来测量(学生边示范边讲解)。
:我们组刚才共发明了两种测量圆周长的方法,而且还发现这两种测量的方法单靠一个人的话很难完成,我们组都是几个人合作一块来完成的。
:(反驳)刚才××同学对我的方法有意见,现在我也对另外的方法产生了疑问,试想有些建筑物中大型的圆形屋顶还能用滚动和绕绳的方法吗?……
在案例中,不仅让学生们来评价小组、评价他人,我们发现在这个过程中被评价的小组各成员和被评价的学生也在不断地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从而自然地产生了新的问题,得出了新的想法,譬如说,当组内的同学对自己直接进行测量的设想提出异议,提出了绕绳法和滚动法测量圆的周长后,这个同学不仅在暗暗反思自己的直接测量法,同时也在对他人的绕绳法和滚动法进行着评价,从而提出了更科学的问题:试想有些建筑物中大型的圆形屋顶还能用滚动和绕绳的方法吗?这些来自学生的创造性想法都是源于学生对于他人对自己评价的反思的结果。在学习中,如果能够把他人的评价与自我反思、自我评价相结合,则能更好地提高自己分析问题的智慧水平,因为他人的评价只有通过自己的反思,才能转化为自己的智慧。
三、在学生的激情争辩处自我评价,突现生成教学的矛盾美
教师在课堂中具有极强的权威性,因此教师的评价也具有权威性。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过早或不合时宜地作出评价,可能就会压制、扼杀学生有价值的做法和想法。当学生产生不同意见时,教师不妨首先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让自己认为有理的各方先互相争辩,这个争辩的过程也就是学生自我评价、不断改进的过程,生成课堂教学的矛盾美。
[案例3]“对一道判断题的争论”教学片断。
师:请同学们来看一道判断题:把一个圆分成两份,每份一定是它的二分之一。(学生中有认为“正确”的,也有认为“错误”的。)
师:请分别代表双方意见的同学各上来3名,进行辩论,可以提出各种假设和问题,把对方问得哑口无言。
:(把一张纸对折,再沿折痕撕开)你们看这其中的一份不是它的二分之一吗?
:(把一张纸随便一撕)(针锋相对地说)你们看难道这就是你们所说的二分之一吗?
:一方得意洋洋地望着哑口无言挠着头皮的另一方。
师:(面对辩论的双方)现在双方都还有什么话想说吗?
:(与胜方握手)表示祝贺;我们刚才忽略了一个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应该平均分。
:(与败方握手)表示感谢,正因为你们大胆的发言和我们的争论才给我们全班同学带来了有价值的讨论。
在这个案例中,对于教师而言可以作出简单判断的两种不同意见,教师并没有轻易地作出结论,而是通过随课堂动态生成的辩论,让矛盾的双方在争辩中不断地认识对方、认识自我,当矛盾真正激化时,双方动手演示也就产生了真理!最后再让学生就知识和辩论会的本身让学生作出自我评价,体验辩论的价值。
四、在学生的求异思维处自我评价,迭现生成教学的个性美
[案例4]“88×125”的简算教学片断。
请同学们独立计算88×125,于是学生们便开始忙开了,有的低头简算,有的低声讨论,还有的在静静地思索……
师:我们一起来交流计算方法,有一个小小的要求,其他同学在汇报的时候,请你思考你的方法与别人的有何不同,你认为怎样的方法更合理?
:88×125=8×125×11=1000×11=11000
:88×125=(80+8)×125=80×125+8×125=10000+1000=11000
:88×125=88×(100+25)=88×100+88×25=8800+2200=11000
……
师:同学们真厉害,创造了这么多的计算方法,结果都是正确的。那你认为这几种计算方法哪一种比较好呢?
:(抢着说)我的方法最好,比较简单。
:(毫不示弱)我的方法比你的更简单,只需要两步就行了。
师:(看见,不说话)那你的想法是怎样的呢?
:我觉得,我的方法比起刚才几位同学的方法计算起来虽然比较复杂,但我想应该是可以的。
案例4中,让我们清晰地看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面对目前的大班化教学组织形式,实施差异教学又感到困难重重,开展自我评价,能及时了解到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使教师有效地调控教学,并对部分学生采取针对性关注和辅导,使不同条件和潜能的学生有机会在不同的角度、不同层面上获得相应的发展,形成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激励评价机制,促进个性的发展。
五、在学生的方法沉淀处自我评价,实现生成教学的发展美
叶圣陶指出:“尝谓教师教各种学科,其最终目的在达到不复需教,而学生能自为研索,自求解决。”要达到这样的目的,必须使学生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即能够按照既定的目标和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进行自我检测,作出正确的评价,促进自己的学习。常言又道,“授人以鱼,可供一餐;授人以渔,可供一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地指导学生自我评价的方法,让学生在自我评价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情感的体验、价值的肯定的同时,也对学习的方法来个自我评价,真正实现自我评价的内容多元化。
[案例]“千米的认识”教学片断。
师:老师很想知道大家对千米了解多,谁来说说?并回忆一下你是怎么知道的?
:我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因为我想千米就应该是1000个米嘛!
师:好的,你能够把千米的知识跟以前学过的米联系起来。
:1千米的路很长,妈妈告诉我学校到家大约是1千米,我要走不少时间!
师:不错,很善于向别人请教。
:我知道1千米大约有多长,我经常在高速公路的上看到“距前方出口1千米”。
师:真不简单,你能留意生活,把数学跟生活结合起来了。
:千米是个长度单位,我是从书上看来的。
师:很好,你很善于学习!
案例中,十分注重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积累。通过回忆你是怎么知道的?既是让学生对自己的获知过程和方法作出简单的小结,同时在对自己学法作出评价的过程中,也在不断地摄取其它的学法,教师的点评只不过是对学生的自我评价加以提炼与综合。对自己的学法进行评价,可以改进学习方法、优化学习方法,沉淀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全面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或者可称之为生成教学的发展美吧!
生成的课堂、生成的教学呼唤多元化的评价,自我评价于学生的提前获知处、质疑问难处、激情争辩处、求异思维处、方法沉淀处,在教师评价、学生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的和谐参与下,对知识、技能、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作出富有个性的、灵动的、科学的自我评价,以求生成教学的过程美、创造美、矛盾美、个性美和发展美,展现学生亮丽的自我,让数学课堂充满旺盛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