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系遗传糖尿病线粒体基因突变的观察论文_杨秀丽,姜涛

吉林油田总医院 138000

摘要:目的:探索母系遗传糖尿病线粒体基因突变的临床观察。方法:通过采用PCR-RELP、DNA技术直接测序对人体中14个糖尿病线粒体基因突变的准基因筛查,调查对象分别为39例母源性糖尿病(第一组)50例父源性糖尿病(第二组)和40例兄弟姐妹患糖尿(第三组)病患者,48例无糖尿病家族遗传史患者(第四组)。结果:通过检测发现并未检测出被调查者中基因排序的A3243等3个排位点上发生突变。发现第一组和第三组中共5例发生基因突变,而父源性和无糖尿病遗传基因患者并未发现同位突变。结论:3243bp基因突变与糖尿病有其共分离的关系,且呈现类型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关键词:母系遗传;糖尿病;线粒体;基因突变

本次临床研究针对于129例Ⅰ型糖尿病和48位无家族史的糖尿病患者易发生和常见的基因突变点,研究结果显示在母源性和兄弟姐妹患糖尿病患者中共有5例发生基因突变,但在对其另两组的父源性和无家族糖尿病遗传史中并未发现同位该位发生突变,并根据图为点进行详细介绍。现将详细报告阐述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本次调查对象均选择无血源和无近亲关系,将其分为三组:第一组为母源性糖尿病患者39例;第二组为父源性糖尿病患者50例;第三组为兄弟姐妹患糖尿病患者40例,另选择48例无家族遗传糖尿病史作为对照组。每一组患者均按照世界卫生组织糖尿病诊断标准对比其年龄、性别以及患糖尿病类型。并且对其中两例检测结果呈基因突变阳性的14为家族成员进行分析与观察,排除患者患有肝肾衰竭、心脑血管、妊娠等疾病,以免由于临床抽样导致患者身体出现异常。

1.2检测方法

1.2.1信息提取 采集参加调查患者的临床资料,同时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身高、体重、患者发病年龄以及并发症。并且统计患者中的家族遗传史,若患者在调查中出现紧急情况,应上报主治医师,进行紧急抢救,详见表1.

1.2.2血糖数据采集 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生化检验,抽取患者空腹血糖,测定患者空腹胰岛素指数。

1.2.3基因提取 分别抽取患者静脉血5ml,滴注抗凝剂并且通过离心机将血清分离,提取患者血液中的DNA。

1.2.4PCR-酶解技术 参照线粒体基因组2006年修订序列,如将抽取的5ug的DNA引物排序为(5’-TTGGATCA-GGACATCCCGATGGTGCAG-3’)以及(5’-GTTTTAGGGGCTCTTTGGTGAAGAGTT-3’)进行PCR酶解扩增,其主要循环条件为:通过升温至97℃10分钟变性,然后降至94摄氏度30秒变性,其次温度将至60℃45面变性,再将温度升至72℃1分钟,将此周期循环35次,将第35次72℃延长至10分钟。并且将其引物通过2%的琼脂糖凝胶进行500bp扩增片。将PCR产物进行纯化,将整体基因进行排序,测定其发生突变的基因位序[1]。

1.3测定异质基因比例 采用透射法对其为酶解和已酶解的片段进行双波长扫描比较,再进行异质化测定。

2 结果

2.1筛查基因突变结果 通过对4组调查者进行基因筛查发现,第一组母源性和第三组兄弟姐妹患糖尿病患者共有5例患者基因排序的3243A→G发生突变,并且第二组父源性和第四组无糖尿病并未筛查出有发生基因突变的突变点,可见两组患者在空腹和餐后血糖及胰岛素分泌量均属正常值。且已发生突变的基因占所有患糖尿病调查者的3.87%%(5/129)。

2.2 先证者的基本资料 通过观察统计数据的表2发现,5例基因突变者的发病平均年龄(45±6.9)岁,且体重均过于偏瘦,通过与A患者沟通发现患者发病初期均采用控制饮食以及口服降糖药,空腹抽取静脉血流动监测患者血糖,平均7-10年后,因药物和饮食难以满足患者体内糖代谢,改使用药物为皮下注射胰岛素。患者B在患糖尿病13年后并发糖尿病肾病;患者C在患糖尿病后7年并发糖尿病眼病,眼底检查结果为眼底出血。D患者在患糖尿病后15年后并发皮肤病,临床查体可出现皮肤瘙痒,甚至患者可出现坏疽导致创面难以愈合。经调查发现这5例先证者中家族系中均存在母源性糖尿病和兄弟姐妹患糖尿病的家属。

2.3两大基因突变家族成员的临床分析

通过对家族Ⅰ近亲的10位进行基因筛查,并且分析家族Ⅰ中的除Z1中的患者中3代家属中基因检测发生突变,且患者患糖尿病的时间、病情各不相同存在异质性,而家族中Z2、4、5的基因突变均来源于母源性基因突变,导致携带诱发糖尿病的基因,同时也会分别遗传给自己的子女,并且经临床诊断Z2、3、5均患有糖尿病肾病。但在突变患者中Z2患者虽然检测基因发现患者具有突变基因,但患者经空腹测血糖发现患者清晨空腹血糖以及糖耐量均存在异常。

3 讨论

①呈母系遗传,分别对先证者的两个家族成员进行基因检测发现当女性基因发生突变会导致其通过基因遗传学会遗传给其子女,且此次基因突变会导致其呈传递性连续遗传给下一代;②糖尿病分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和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临床研究发现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主要由于基因突变导致,且随着病情的发展导致患者有非素依赖型胰岛素转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③通过对调查者的普遍性调查发现,发生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大多为发病年龄<40岁,且患者体形为肥胖,饮食不规律。综上所述,3243bp突变与糖尿病共分离,且呈母系传递性遗传,且多为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参考文献:

[1]杨篷,张曼娜,盛春君,李妍,周娇娇,崔文洁,曲伸.线粒体tRNA~(Leu(UUR))基因A3243G突变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J].中国糖尿病杂志,2015,02:97-101.

论文作者:杨秀丽,姜涛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6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1/28

标签:;  ;  ;  ;  ;  ;  ;  ;  

母系遗传糖尿病线粒体基因突变的观察论文_杨秀丽,姜涛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