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科泰达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天津 300450
摘要:在当前建筑工程发展的同时,其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目前,建设项目规模相对较大。因此,很多大体积的混凝土开始应用于建筑施工当中,为了确保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高质量施工,必须采用适当的施工技术,有效地消除影响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质量的各种因素,从而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确保建设项目的稳定性。文章对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作了简要的研究,仅供同行交流和借鉴。
关键词: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及养护
引言
大体积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最常使用的材料,直接关系到土木建筑工程的整体质量,对建筑工程的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建筑工程在进行大体积混凝土结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造成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结构质量严重下降。基于此,文章土木建筑施工中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运用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应用对策,以期为土木建筑工程的发展提供参考依据。
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特征
在建设所谓的大体积混凝土,超过1m的混凝土截面面积,这样的混凝土称为大体积混凝土。在一般情况下,当大体积混凝土施工,使施工裂缝问题可以得到有效控制,要求施工人员各种有效的技术手段的合理应用,对混凝土温度应力问题的有效平衡处理,同时,将混凝土水化热的温度控制在合理内外温差,从而保证大体积混凝土结构的完整性。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与普通混凝土的施工存在很大的区别,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特点主要有以下两个特点:(1)大体积混凝土是建筑中常用的一种形式。由于这些建筑对混凝土的要求较高,普通混凝土不能满足这类建筑施工的具体要求,这就要求大体积混凝土的合理应用。许多建筑在施工过程中会采用箱形设计,由于这种设计形式的影响,施工前不能设置施工缝,混凝土施工需要连续浇筑。(2)大体积混凝土对地面空间有特殊要求,如果采用自然浇筑方式施工,会使混凝土水化液相应加强,混凝土热量相应上升,且热量不易释放,使混凝土内外温差相对较大,导致温度应力的增加,混凝土容易出现裂缝问题,影响建筑工程的整体施工质量。要想使这种情况得到有效规避,就需要采取相应的施工技术,控制好大体积混凝土的施过程,在相应的施工技术的基础上合理应用,才能确保建筑工程的高质量要求。
2、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具体流程
在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同时,要注意对施工过程的严格控制,但其施工过程往往过于复杂,无法实现有效的控制,需要了解大体积混凝土的具体特性和性质。做好安全防护工作,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只有了解施工的全部细节,才能使其施工顺利进行。同时,施工人员应明确大体积混凝土施工的具体过程,合理运用各种施工设计技巧,合理分析当地施工地质条件,并做好大规模施工。通过获取相关数据,有效避免建筑物表面裂缝。
3、建筑中大体积混凝土的施工技术
3.1模板施工技术
在进行建筑施工时,建筑模板在其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和支撑系统的合作下,能够有效保证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以此引导混凝土凝固成所需状态。所以,施工人员需要结合施工要求和标准,一丝不苟的落实本职工作。在进行模板施工的过程中,严格根据施工方案中的尺寸和标准进行。建设模板应该需要涉及混凝土重量和施工过程中的所有荷载,并且需要确保混凝土不会出现渗漏或者变形的状况,以此保证模板的统一性和完整性。在进行脚手架搭设之前,应该进行科学规划,保证其承载能力高于施工环节中各项荷载。一般状况下,施工企业往往采用钢模板或者胶合板来实现模板建设,在混凝土成型状态下,应该对模板表面进行清理,保证模板整洁度,以此让混凝土快速成型。在进行混凝土浇筑之前,要想确保施工安全,还要检测支撑系统的平稳度,并且定时对较为干燥的模板进行洒水处理,以此迎合铸模湿度要求。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2浇筑技术
混凝土浇筑技术作为建筑工程施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混凝土浇筑技术自身角度来说,在进行混凝土浇筑时,应该重视浇筑类型和浇筑方向等。在开展浇筑工作时,严格把控浇筑流程,结合核心筒墙、柱、梁等顺序精细性。通常情况下,墙体浇筑厚度需要把控在5厘米左右,高度把控在45厘米左右,浇筑间隔控制在2小时以内。在进行柱浇筑时,需要科学设定钢丝网片。在进行梁浇筑时,需要重视应用对应的坡度,在混凝土初凝之后还要实施二次浇筑,从而保证浇筑整体质量。
3.3混凝土振捣技术
混凝土振捣在建筑工程施工中起到了关键性作用。在开展混凝土浇筑施工工作之前,应该对钢筋安装位置和保护层厚度进行核查,同时根据施工要求进行垫块的加固处理。假设混凝土自由倾落高度高于2米时,则需要利用溜槽实现下料。在开展混凝土振捣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做好振捣距离的把控工作。假设实施垂直振捣工作,振捣棒应该和混凝土表面呈现出垂直状态;假设为斜向振捣,振捣棒和混凝土表面之间呈现出45度。在振捣过程中,需要秉持先四周后中间的标准。合理选择振捣技术,能够保证混凝土结构的平稳性,防止漏振现象出现。
3.4温测技术
混凝土温测技术作为保证大体积混凝土质量的核心要素,通过加强对混凝土温度的把控,能够避免底板出现开裂现象。在进行混凝土温测时,应该做好各个层级温度的测量工作,同时结合温度特性加以综合探究。针对温度传输器来说,一般应用电阻型温度计,在开展温度测量工作时,需要重视测温点和测温线,先实现位置的设定,并做好标记,之后进行温度测量。另外,需要保证测温线和钢筋之间的规范接触,从而保障测量环节中结果的真实性,避免发生混凝土内部温度应力现象。
3.5大体积混凝土的后期养护
由于通常混凝土都是分层浇筑,所以分层工艺技术、凝固的时间点及凝固程度非常关键,尤其要重视凝固时间。并不是完成浇筑之后就大功告成了,混凝土表层可能会出现形变对总体质量产生影响。因此我们需要进行第二次的振捣以及抹压,确保混凝土表层的平整扎实,如此一来更加有效地将表面水分进行过滤,防止混凝土表层产生气泡或者裂痕。后续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养护最理想的时间是浇筑之后的10h,养护维持4周最理想。在比较特殊的位置要适当地延长养护时间,针对特殊位置要将养护方式进行调整,具体问题实现具体分析研究。养护的过程中要安排专业的人员进行看管,利用适当的遮蔽物将混凝土盖住,预防表层被破坏,定期打开进行查看湿度情况,一旦湿度不够要立刻补充水分。如果出现混凝土表层凹凸不平的情况,要立刻派出专业人员进行修补,保证成型的混凝土完整无缺。
结束语
总之,在中国建筑工程快速发展的今天,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次数逐渐增加。因此,在此背景下,相关人员在进行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需要加强对大体积混凝土的应用,合理选择大体积混凝土材料,保证所选择的材料质量符合工程要求,从而推动土木建筑行业实现快速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顺玲.论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特点及其应用[J].山西建筑,2018,44(14):111-112.
[2]杨理思.房屋建筑工程中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J].住宅与房地产,2018(13):209.
[3]王学志.大体积混凝土结构施工质量控制和技术分析[J].四川水泥,2018(04):153.
[4]戎国树.大体积混凝土技术应用[J].居舍,2018(10):61.
[5]曹国强.建筑中混凝土结构的施工技术分析[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03):102-104.
[6]李亚斌.建筑工程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技术[J].山西建筑,2018,44(4):85- 86.
论文作者:曹志义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7
标签:混凝土论文; 体积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建筑论文; 温度论文; 模板论文; 《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3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