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企业的网络定位:维度与检验_因子分析论文

中国新企业网络导向:维度与检验,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维度论文,中国论文,导向论文,网络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社会网络是个人、团队和组织可拥有的最具价值的资产之一(Elfring和Hulsink,2003),因为它是个人、团队和组织从外部获取信息、知识及其他有价值资源的重要渠道。而新创企业往往因为“新”和“小”而先天就有“新进入缺陷”和“小规模缺陷”(Stinchcombe,1965),从而面临更为严重的资源约束(Siu和Bao,2008)。创业者在实施创业的过程中,通常会通过建立和利用社会网络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资源,识别和开发有价值的机会,进而创建新创企业并不断推进其发展壮大。可见,创业者和新创企业的创业网络对于新企业的创建、生存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鉴于创业网络的重要作用,创业者和新企业在创业过程中将会考虑利用网络关系来识别潜在的机会、获取关键的资源并培育核心的能力,利用网络来实现创业的价值。而利用网络解决创业实践问题的倾向或态度被称为网络导向(network orientation或network-centered)(Sorenson等,2008)。作为创业研究领域的一个新课题,国内外网络导向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目前关于网络导向维度的开发,Sorenson等(2008)从合作促进商业成功视角进行的分析,关注的是男女企业主网络导向的差异及其对商业成功的影响,注重分析个人层面的网络导向。任萍(2011)从组织层面出发分析新企业的网络导向,但是其测量指标多源于Sorenson等(2008)的研究,未能反映出中国企业的网络导向发展实践。而且,西方网络导向量表开发的结果能否用于中国情境仍需要大量的实践检验。此外,新创企业与一般企业或者成熟企业的网络导向的测度也是不同的,成熟企业的网络导向强调合作以及内部团队结构,而新创企业更加关注网络建构的方向以及对网络关系的思考(Siu和Bao,2008)。关于网络导向的实证研究也是进展缓慢,尤其是关于网络导向的维度与测度问题一直难以取得突破(Sorenson等,2008)。其原因主要有:一是网络导向涉及心理学、认知行为学和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其理论基础较为复杂,厘清它们的关系并非易事;二是网络导向作为创业研究领域的新名词,其在理论层面上仍不清晰;三是不同情境下的网络导向具有不同的特征,学者们需要根据情境因素来了解网络关系的特征,而这些关系是比较复杂的(董保宝,2013)。

      本文聚焦于目前中国新企业的网络导向行为,从组织层面对网络导向的实证进行探索,试图通过提炼出可操作的新企业网络导向的维度及其测度,发掘具有普遍性的网络导向行为机制,以期对新创企业网络导向的实证研究做出有益的贡献。因此,在理论上,本研究将创业理论和网络理论整合到一个可测量的架构中,提出了测量模型并实证验证以提升测量模型的实践指导性和理论解释力,丰富了创业研究相关理论,尤其是网络理论。此外,在实践上,对于新企业而言,运用本研究量表可以使企业比对它们在网络关系构建方面的成效,这对于它们认知网络价值、建构网络关系、关注网络演进方向以及提高组织内部网络的开放性具有重要的实践价值。

      因此,本文将通过下述三个步骤对我国新企业网络导向的维度与测度进行分析,以期得出有价值的研究结论。第一步利用Nvivo10.0软件对网络导向进行内容分析,通过利用国内外已有文献剖析中国新企业网络导向的构成框架;第二步利用半结构访谈进一步精炼出新企业网络导向的构成维度;第三步则通过大规模样本收集来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确定网络导向的维度和测项,最终得出有效的、可供未来深入研究的网络导向测量指标和测量量表。

      二、文献述评

      (一)网络导向的发展与内涵

      网络导向的概念源于心理学研究,心理学家将网络导向定义为通过网络关系处理生活问题的信念、倾向与态度,是个体解决某些心理问题的重要方法。由于网络导向在处理某些问题方面的重要性,它在20世纪90年代末也被逐渐地运用到经济管理领域,一些学者对其进行了概念上的界定。Barnir和Smith(2002)认为,网络导向是创业者或管理者构建和维持网络关系的倾向。Sorenson等(2008)从合作促进商业成功的角度对网络导向进行了界定,他们认为,网络导向是企业与外部利益相关者建立合作关系的期望与倾向。虽然网络导向逐渐引起了学者们的关注,但它在创业研究中的应用却被极大地忽视了(Lans等,2011)。新企业如何思量网络的作用、网络导向的形成机制等方面还未有系统的研究。正是这些相关研究的不完善性吸引了学者们的关注和兴趣。总体来看,网络导向强调新企业对网络价值的思考、开发和利用,强调网络的情境性作用,着眼于在特定情境中利用网络来识别新机会、获取新资源并培育新能力以实现新企业的生存与成长。

      鉴于创业研究是一项多面向(multi—faceted)的研究领域(杨俊,2013;董保宝,2014),其不仅关注创业者层面的网络导向问题,也关注团队和组织层面网络导向的发展。虽然这些研究主体都关注特定情境下的网络导向的形成与发展,但其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演进脉络却不尽相同。创业者视角的网络导向研究更加关注个人的心理与认知,着眼于创业者个人对网络的理解与把握,而团队和组织层面的网络导向研究在延伸个人网络导向相关研究的基础上,更加关注网络关系构建过程中网络能力的培育与发展,尤其是网络资源的获取,强调了网络的开放性和网络反思(Newbert和Tornikoski,2012)。与创业者个体层面的网络导向研究相比,团队和组织层面的网络导向研究是与组织的战略整合观、能力观、资源基础观等紧密相连的,而本研究主要关注的是新企业组织层面的网络导向问题。

      (二)网络导向的研究对象与方法

      据上所述,本文要研究的新企业网络导向是指新企业在创建与成长过程中与外部环境主体建立网络关系的倾向、期望与态度(Sorenson等,2008)。它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网络导向是构建和维持网络关系以解决新创企业创建与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问题、获取帮助的态度和倾向;二是网络导向是新企业在进行商业活动时表现出来的一种行为倾向;三是这种行为倾向的内涵是合作,通过广泛的合作来获取支持和帮助,缓解新企业创业压力。网络导向越强,相应地,组织就越倾向于采取合作来解决问题。但目前已有文献主要对网络导向的理论框架进行分析界定,其研究方法主要有三类:一是经验法,即借鉴心理学关于网络导向的相关研究,通过提炼相关关键点来考察创业组织创业前后的网络关系构建倾向与行为;二是认知法,即通过对创业者个人网络思维的分析来解释其网络关系构建倾向;三是网络分析法,即通过剖析企业的网络行为来获得企业的网络利用情况,并分析企业在网络中获取资源、培育能力的方式。在这些研究中,关于网络导向维度的划分主要依据企业访谈来进行探索性研究,鲜有实证研究对其进行分析,代表性研究主要有Sorenson等(2008)以及Siu和Bao(2008)的研究。这些研究为网络导向的后续研究奠定了一定的基础。但是,目前对于新企业网络导向的构成还没有经过规模数据的证实,依靠定性研究所得出的结论能否用于定量研究、其可信度和认可度如何并不明确。

      (三)网络导向的维度开发

      虽然网络导向源于心理学,但基于心理学视角的网络导向维度开发却缺乏组织实践基础。心理学视角的网络导向维度开发更加强调个人的网络依赖性、网络利用性以及网络价值性(Dodd和Patra,2002;Fryer和Fagan,2003),这也是学者据此对网络导向进行维度开发的基础。而在创业研究领域,如前所述,Sorenson等(2008)根据网络导向的内涵对其维度进行了划分,即用合作维度(collaboration dimension)、网络构建(inclusive network dimension)及网络团队结构(network team structure dimension)三个维度来解析网络导向,而任萍(2011)从合作性、关系关注度及开放性管理三个视角分析网络导向的维度并利用新企业数据进行了验证。目前关于网络导向维度开发的研究强调新企业对网络价值的思考、开发和利用,强调了网络的情境性作用,却忽略了对网络构建方向的思考,尤其是忽略了网络导向与新企业演进的关系。虽然上述研究关注了网络导向的维度,但其并非就维度开发这一主题进行研究。

      三、网络导向理论框架构建:基于内容分析的定性研究

      (一)内容分析与测量框架的提出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基于中国转型经济情境,对网络导向这一国内外未经完全深入研究的概念进行深度剖析,因而利用内容分析的方法是十分合适的,它能够在主体难以定位的情况下归纳和演绎出研究内容的本质(Lechner和Dowling,2003)。为了确保研究内容的有效性,厘清网络导向与其他网络概念可能重叠之处,本研究用演绎的方法,即从网络导向的已有文献中,通过内容分析明确其核心内容,从理论中构建其关键维度,而后通过企业访谈来确定其具体的行为,以确保网络导向研究内容的广泛性、准确性和包容性。在此,本文利用Nvivo10.0软件对网络导向的研究进行理论编码,进而抽象概括出核心内容。其理论编码流程主要有以下三大步骤:

      首先是开放编码,即为了进行精确检索,确保无遗漏,本研究利用Google学术搜索引擎、EBSCO检索平台、Taylor & Francis电子期刊以及Elsevier Science数据库,将network orientation以及network-centered作为关键词进行搜索,一共检索到文献47篇,去除引用的6篇,剩余41篇,这其中包含创业者个人层面、团队层面和组织层面三个方面,这些文献中心理学方面的文献有14篇。通过对文献内容的分析,筛选出有影响力(名刊、名篇、名人、高引用率)的期刊文献27篇。应用Nvivo10.0软件以语义段落为单元对文献进行编码(Strauss和Corbin,1998),为了避免意义重复而进行重复编码,在编码过程中不断比较意义相近的段落和观点引用,尽量减少代码数,最后得到有意义的编码49个。其次是轴线编码,即在开放编码后,对有意义的编码进行整理、归类,合并意义相近的编码,厘清编码的层次关系。最后是选择编码,即依据编码的层次性选择最具解释力和概括性的主体,以更少的范畴来代表所要解释的概念。最后得到了6个核心范畴,即网络思考、网络建构、网络内容、网络关注、网络开放性与网络能力,但网络内容和网络能力更多地体现了网络所聚焦的层面与能力表现,并不反映态度或者倾向性(Siu和Bao,2008;Lans等,2007),只有4个范畴体现了倾向性和态度,即网络思考、网络建构、网络关注以及网络开放性。它们的关键内容及频率如表1所示:

      

      (二)维度命名

      1.网络思考(network thinking)。网络思考是指新企业就网络关系的作用以及如何构建所进行的战略性考量。新企业在创建初期由于“新且小”的先天不足,其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大量资源将是其发展的主要瓶颈,单独依靠自身的努力可能无法解决成长过程中的一些问题。新企业需要考量网络的作用,尤其是网络为其带来的机会是否符合企业目前发展的需要,网络关系能否有利于企业发掘或创造新机会,并提升企业机会开发的能力(Kale和Singh,2007)。网络思考倾向于思考网络的直接效用,新企业应时刻关注网络关系构建过程中复杂网络的不同价值体现,确保企业能够从中获得更多的资源或信息。在构建网络关系前,新企业应多样化思考网络关系的多元性,并时刻保持对网络变动的敏感性,确保企业对网络关系认知的实践价值(Smith和Lohrke,2008;Welter,2012)。在网络关系建构的过程中,新企业往往会从以往关键网络事件中分析其成功或失败的经验,会反思不同的网络关系的价值并据其来制定新的产品与服务策略(Siu和Bao,2008),并根据环境对网络关系价值的反馈来规避失败或者效率低的网络联系(Elfring和Hulsink,2003;董保宝,2014)。新企业还会根据网络构建的方向来调整其战略方向,通过一系列有价值的战略活动促进新思想的产生并推动创业活动的顺利进行。随着企业的发展,新企业会对不断变化的环境进行适应性调整,并据此调整其网络联系,包括抛弃旧有网络联系或者调整合作关系。这些都需要新企业深入思考网络在其不同发展阶段的价值以及网络的演进过程(Newbert和Tornikoski,2012;董保宝,2013)。

      2.网络建构(network construction)。网络建构是指企业构建网络关系时所关注的网络类别、构建基础及构建成本等。新企业在资源匮乏的情况下建立网络关系时需要审慎严谨,因为不当的网络关系可能会成为影响企业发展的羁绊(Trevelyan,2009)。在构建网络关系时,新企业在考虑网络价值的情况下还需要确定网络建构的方向,即构建何类网络。同时,企业也应该思量自身构建网络关系的基础,如声誉、资源等。这些都是企业在建立外部关系时需要考虑的问题,而网络建构并不局限于与外部的联系,企业内部网络关系的建构也极其重要。在组织内部建立网络联系时应注重沟通,解决冲突(Coad和Tamvada,2011)。

      3.网络关注(network focus)。网络关注是指企业倾向于与企业外部联系方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并关注网络跨度和网络聚合等方面。网络关注主要表示新企业倾向于建立外部关系,如与顾客、供应商、亲戚朋友等建立良好的关系(Gargiulo等,2009)。关系关注程度较高的企业往往积极地与外部关系进行沟通,关注相关的信息,同时对外部关系所提出的各种意见和建议给予积极对待(任萍,2011)。网络关注同时也表现出了新企业对网络演进方向的注意程度,这是企业在关注网络构建过程中应该思量的核心问题之一,即未来企业的发展应该构建什么样的网络关系、网络关系应该向哪个方向发展、如何处理网络跨度(关系跨越制度、组织或社会边界的程度)(Zhao和Aram,1995)和网络聚合度(一对关系被共同的第三方强联系包围的程度,聚合的程度越高,网络成员间的联系越紧密)(Slotte-Kock和Coviello,2010)问题等等。

      4.网络开放性(network openness)。网络开放性是指企业内部网络关系的和谐性,主要相对于集权化而言,其主要针对组织内部,表示将组织内部各个阶层的职员看作一个团队,并进行宽松、灵活的管理,让内部员工能充分表达各自的想法和愿望,并且整个组织是去集权化的、散发的,是一种轻松的氛围(任萍,2011;Dodd和Patra,2002)。新企业需要针对创业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迅速而有效地予以回应和解决,这就需要集思广益,征求员工的意见,因而其内部网络的开放性至关重要。灵活弹性的网络化管理有利于构建宽松的网络氛围,在这样的网络导向下,新企业组织会强调人力资源的参与度和整合性,他们通过愿景形成紧密的网络,促成实践的一致性(Ucbasaran等,2001)。

      四、网络导向测量框架修正:基于调查问卷的探索性研究

      (一)半结构访谈与网络导向测项的确定

      根据上述所得到的网络导向的不同维度及其核心内容,本研究在2013年10月对12家成立时间在8年以下的新企业(Li和Atuahene-Gima,2001)进行了半结构访谈,受访者均为新企业的总经理以及创业团队核心成员,他们对新企业的网络关系发展情况十分熟悉,通过访谈确定了网络导向的开放式问项。这些企业主要涉及软件、电子、集成电路以及服务行业等。通过对这12家企业的访谈,并结合已有文献的相关研究,本研究设计了网络导向的测量问卷,接着请战略管理和创业管理领域的4位专家对问卷进行了评定,对相关题项进行了合并、修改和删减。最终形成了20项测量指标,其中测量网络思考、网络建构、网络关注和网络开放度的分别有5项、4项、5项和6项。为了确保这些测项表意明晰,无阅读困难,本研究邀请了45位MBA和EMBA学员进行了预测试,修改了问卷中冗余和提问不当之处。

      (二)网络导向的探索性因子分析

      1.样本与数据。为了验证本研究所得问卷的有效性,首先需要对问卷进行探索性研究。在2013年11月至2014年3月期间,依托吉林大学创业研究中心,本研究进行了第一次问卷的发放和收集工作。首先通过熟人将电子版问卷发放给长春、沈阳、大连和哈尔滨四市的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委托他们发放问卷。在发放的400份问卷中,回收213份,经过问卷整理,得到有效问卷121份。接着,本研究又同时通过电子邮件和打电话的方式与187家未应答企业取得联系,催促问卷填写工作,最后又回收问卷67份,其中有效问卷32份。经过上述两个阶段的数据收集工作,一共收回有效问卷153份,问卷总有效率38.25%。样本量基本满足本研究对网络导向测度的分析。样本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2.量表的探索性分析。Churchill(1979)认为,刚刚创建的原始量表其可靠性和效度均需要多次检验与修正,在首次对原始量表进行检验时,其可靠性可能较低。他认为,以0.4作为可靠性检验的临界值比较合适。据此,本研究对原始量表进行coefficient alpha和item-to-total的可靠性检验,结果表明,本研究设定的各个题项均高于设定的0.4的临界值,因此均通过显著性检验,没有题项被删除。接着,本研究利用SPSS15.0统计分析软件对全部测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统计结果表明,KMO值为0.814,问卷各条目适合做因子分析。在特征值大于1的情况下,采用方差极大化正交旋转并经过多次迭代后的主成分因子分析自然形成了4个因子,因子载荷临界值取0.6,在任何因子上载荷值低于0.6或者在多个因子上载荷值大于0.6的均被剔除(Akaike,1987)。结果发现,“企业内部能够及时有效率地互相反馈信息”这一测项在网络开放度这一因子上的载荷值低于0.6,因此予以剔除。剩余的19个题项可解释76.79%的方差。分析结果如表3所示。

      

      3.可靠性检验与问卷修正。在进行可靠性检验之前,需要对问卷的敏感度进行分析,这是量表开发过程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本研究所用问卷均用Likert 7级量表来测量,从“完全不同意”到“完全同意”分为7个层级,这对于问卷填答者的态度而言是敏感的(Browne和Cudeck,1989),而且,每一个因子的测项数量均超过2个,这也有利于问卷敏感度的提高。关于可靠性检验,本研究用Cronbach α值来检验,表3的结果表明,各个因子的Cronbach α值均大于0.7,因此量表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信度。从上述探索性因子分析以及信度检验可以看出,本研究所设计的网络思考、网络建构、网络关注三个维度的测量题项均按照预期收敛于相应的因子。

      五、网络导向测量量表检验:基于调查问卷的验证性分析

      为了检验修正后量表的独立性及其效用,本研究将采集更多样化的样本对其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以确保探索性因子分析获得的因子结构更符合新企业网络导向发展的实践。因此,在2014年3月至5月,本研究进行了第二次大规模的数据收集,而后利用Amos结构方程软件对数据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以探求其对量表的解释力。

      

      图1 网络导向测度模型的验证性因子分析

      (一)样本描述

      此次样本发放的范围较第一次更广,主要集中在北京、陕西、辽宁、山东、江苏、浙江、广东和河南。本文选取这些省份的原因如下: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中关村被称为中国的“硅谷”,高新产业发达,新企业创建的速度与数量居全国前列;陕西是中国西北部地区经济最发达的省份;辽宁是东北地区经济最为发达的省份;山东是环渤海湾最大的经济区域;江苏和浙江两省是长三角最重要的经济发达区域;广东是珠三角经济发展的龙头,其经济发展程度最高;而河南是中国中部最主要的省份,也是中原地区的经济核心区域。在这8个省区,通过政府协助,每个省区分别发放样本150份,共计1 200份。同时,我们将电子版问卷也发给企业负责人,并希望他们采取滚动取样法(snowball sampling),将问卷发给他们熟悉的其他企业家以进行取样。此次一共发放问卷1 312份,回收问卷433份,其中有效问卷188份,问卷总有效率14.33%。样本具体情况如表2所示。

      (二)验证性因子分析与信度效度检验

      我们利用AMOS6.0软件进行了验证性因子分析。具体结果如图1所示。各项拟合指标如表4所示。从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来看,本研究网络导向的测量模型具有良好的拟合度。

      

      为了获得较好的实践适用性,在模型获得较好的拟合之后,还要对网络导向测量模型的信度与效度进行分析,以完善实证研究的结论。

      我们接着对第二次的188份样本进行信度检验,具体结果见表2所示。网络思考、网络建构、网络关注和网络开放性的Cronbach α值分别为0.783、0.799、0.846和0.817,均大于0.6的临界值。因此,本研究测量模型信度良好,有可靠的内部一致性(Hair等,1998)。

      信度检验之后,本研究将对量表的效度进行检验。首先是内容效度检验,内容效度是反映量表能否准确地测量其要测度的变量的一个指标,通过恰当地梳理相关文献并加以深度访谈,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量表一般具有较好的内容效度(郭志刚,1999)。本研究开发的量表便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而且经过了多位专家学者的评定与指导,确保了问卷的内容效度。而后,我们进行判别效度检验,这一指标主要用来测度一个概念与其他应该有所不同的概念之间的不相关(即差异)程度。一般用平均抽取变异量(AVE值)来判断(Fornell和Larcker,1981)。其判别标准一般是各因子的AVE值都大于0.5或者大于各维度相关系数平方值。具体结果如表3所示。结果表明,网络导向四个维度的AVE值均大于0.5的临界值。因此,本研究的测量模型具有判别效度。这说明,作为探索性的量表开发,网络导向各维度测项在一定程度上能涵盖该测项内容的基本信息,测项指标对于网络导向这一变量具有一定的解释力。最后,我们对量表的收敛效度进行检验。Browne和Cudeck(1989)认为,利用结构方程中标准化的因子载荷值及其显著性来判定量表的收敛效度,各值应大于0.6的临界值。图1表明,各个测项在各自因子上的载荷值均大于0.6,这表明量表具有收敛效度。

      (一)结论与启示

      通过网络导向识别特定网络的价值,构建互惠的网络关系,并在此基础上识别潜在的机会、获取有价值的资源并培育企业的核心能力,这是新企业实现生存与发展的战略目标之一,尤其在目前的转型经济背景下。以往关于网络导向的研究主要停留在理论架构层面,多为探讨网络导向的内涵及其应用范畴,未能对创业情境下的新企业如何利用网络导向来建构和维持和谐的网络关系进行深入探究和剖析。本研究在对网络导向相关前沿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的方法对网络导向的维度与检验进行了开拓式的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中国新企业的网络导向可以从网络思考、网络建构、网络关注以及网络开放性四个方面进行划分与测量,并提出了19项测度指标来测量上述四个维度,并且这四个维度在整体模型架构上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新企业的网络导向行为,与目前创业研究领域网络研究的内涵保持了一致。

      本研究从网络的价值出发清晰地界定了网络导向的内涵,分析了中国新企业网络导向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解析了中国新企业网络导向的发展实践。本研究所进行的维度划分与量表开发将有助于国内网络导向相关研究的开展。更为重要的是,网络导向维度的划分与确定不仅有助于解决其维度划分难、内涵不清晰以及研究结论不聚焦等问题,也有利于加强中国新企业对网络导向的认知与理解,并将之融入企业实践,指导企业网络关系的建立以及网络发展的方向,加深对企业网络关系的利用。此外,本研究所提出的可测量的架构,也能够为其他研究提供一定的借鉴,降低后续研究在量表开发中的困难,弥补其研究不足。

      (二)局限性和未来研究方向

      由于目前创业研究领域关于网络导向的研究较为缺乏,本研究在此方面只是一个探索性研究,因此可能会存在如下不足:首先,特定情境下的网络表征不同,如西方的“网络”与东方的“关系”本质上可能存在差异,网络导向本身涵盖了复杂的情境因素,对于不同类型、不同成熟度、不同地区的新企业都会存在一定的差异。而我们的研究主要探讨中国转型经济背景下新企业网络导向的发展,因而未来应进一步拓展网络导向的研究时空,从时间和空间上完善网络导向的研究。其次,本文两次样本选取的区域差异较大,利用不同区域的样本来测定同一变量测项的有效性和可靠性仍需要进一步地探讨。未来应进一步扩大网络导向的样本来源,分地区、分行业对其进行深入的剖析与解读。最后,新企业和成熟企业在网络导向方面仍有区别。研究成熟企业网络导向的发展对于新企业基于网络导向制定网络合作战略具有相当重要的指导和借鉴意义。作为新兴经济背景下驱动经济发展的代表者,未来应对新企业的网络导向发展演进机制进行深入探讨,以指导新企业利用网络关系成功地实现生存和延续,这也是理论及实践中指导创业发展的重要研究课题。

标签:;  ;  ;  ;  ;  ;  ;  ;  ;  ;  ;  ;  ;  ;  

中国新企业的网络定位:维度与检验_因子分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