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茂县人民医院外一科 623200
【摘要】目的:分析研究超声引导应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术后镇痛效果。方法:随机抽取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2例,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31例)和观察组(31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静脉复合全身麻醉,术后,对照组给予吗啡镇痛,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行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对比两组24h吗啡总用量、恢复室滞留时间,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进行评定。结果:观察组24h吗啡总用量、恢复室滞留时间及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4.35%,低于对照组的15.2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可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且并发症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超声引导;术后镇痛;并发症
腹腔镜胆囊切除作为一种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已成为普外科胆囊切除的首选方式。而术后疼痛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可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紊乱,是延迟患者出院的重要原因[1]。因此,如何减少术后疼痛的发生,已成为临床医师重要的研究课题。有研究发现,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可减少术后疼痛的发生。本研究就对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行超声引导肋缘下腹横肌阻滞,取得较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4月~2014年4月期间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62例,按ASA分级为I~II级,入选患者均胆囊炎急性发作、腹部手术史、精神病及语言沟通障碍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1例,其中观察组男19例,女12例,年龄30~68岁。平均(48.7±2.3)岁;体重(63.5±3.6)kg,手术时间为(58.29±13.27)min。对照组男18例,女13例,年龄31~68岁。平均(49.8±2.4)岁;体重(64.8±3.7)kg,手术时间为(55.38±12.34)min 。2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具有可比性,各方面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1.2.1 麻醉镇痛
两组患者入室后均监测心电图、血氧饱和度、动脉压等,给予舒芬太尼0.3ug/kg、罗库溴铵0.6mg/kg、咪唑安定0.02mg/kg以及丙泊酚2.4mg/kg诱导气管插管麻醉,行机械通气治疗。随后进行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吸入七氟烷及静脉滴注丙泊酚维持麻醉。气腹停止时停止给药,效果满意时拔管。在恢复室给予吗啡静滴镇痛,直至VAS评分<30分,连接自控镇痛(PCA)泵,并将患者送回病房,PCA2ml,锁定时间为5min,。
1.2.2 肋缘下腹横肌平面阻滞
选择由美国索诺声公司提供的Micro-Max超声仪(探头频率6~13MHz),沿肋缘从剑突至腋中线做一连接线。采用Hebbard等方法,显示腹横肌、腹内外斜肌的声像图,采用水分离法将药物注射于腹横肌平面上。为避免肌肉组织损伤,进针及注药过程中显示针头位置。观察组每侧注射0.375%罗哌卡因20ml+生理盐水20ml 。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的术后24h吗啡用量、恢复室滞留时间,采用VAS(视觉模拟评分法)[2]对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进行评定,并统计记录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详细记录本组数据,组间计量资料比较配以t检验,单位以均值±标准差()表示,组间计数资料的对比配以X2检验,单位以(%)表示,当结果提示P<0.05时,则表示组间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恢复质量指标对比
观察组24h吗啡总用量、恢复室滞留时间以及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观察组有2例恶心呕吐,并发症发生率为4.35%,对照组有7例恶心呕吐,并发症发生率为15.22%,两组均未见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两者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6925,P=0.0096)。
3 讨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具有创伤小、美观性好、术后恢复快、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在临床 中得到广泛使用。但术后仍有严重的术后疼痛,引起术后疼痛的常见原因有手术穿刺引起的腹部创伤、术中气腹的建立、术后二氧化碳气体残留、引流管操作不当等[3]。因此,术后镇痛显得尤为重要。其中,自控静脉镇痛是临床常用的镇痛方法,具有操作简便、效果确切的优点,其中舒芬太尼的脂溶性较强,且作用时间长,已成为自控静脉镇痛的首选药物。但静脉自控也存在一定局限,大剂量使用阿片类药物可导致恶心呕吐、呼吸抑制、皮肤瘙痒等不良反应发生。
近几年,区域神经阻滞技术在术后镇痛的效果已受到越来越多学者的高度重视,与静脉全身用药术后镇痛相比,区域神经阻滞区域相对局限,对呼吸、植物神经系统及循环系统影响较少,同时可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4]。由此,本研究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采取超声引导腹横肌神经阻滞,在超声引导下,将麻醉药物0.375%罗哌卡因20ml注射于腹横肌平面,可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24h吗啡总用量、恢复室滞留时间以及VAS评分优于对照组,且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35%)低于对照组的(15.22%),这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5]。综上所述,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在腹腔胆囊切除术中具有良好的效果,可提高术后镇痛,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韩磊,陈建平,邓亚南等.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术后镇痛效应[J].山西医科大学学报,2015,46(2):185-189.
[2]卢文江,范丹,兰志勋等.超声引导腹横肌阻滞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应用的临床观察[J].四川医学,2014,35(1):49-51.
[3]张学政,王权光,周颖等.超声引导腹横肌平面阻滞用于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镇痛质量的临床观察[J].北京医学,2013,35(4):275-277.
[4]尚玉清.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继发胆管损伤的临床处置研究[J].临床医学,2015,11(6):47-48.
[5]王帅,秦鸣放.经脐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治疗单纯胆囊结石、胆囊息肉临床观察[J].山东医药,2012,52(30):78-79.
论文作者:张世超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5年12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6/4/11
标签:术后论文; 胆囊论文; 患者论文; 超声论文; 腹腔镜论文; 并发症论文; 两组论文; 《医师在线》2015年12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