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风险控制_应收帐款管理论文

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风险控制_应收帐款管理论文

论企业应收帐款管理中的风险控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风险控制论文,应收帐款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275.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8-1097(2000)03-0047-04

一、预防性风险控制

预防性风险控制是在应收帐款形成之前,对影响应收帐款收回的各有关因素进行分析,制订出一套能适应本企业各种具体情况的风险控制制度。通过这种控制制度来约束应收帐款的不合理形成,预防坏帐和应收帐款被长期占用的出现。

在企业形成应收帐款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是销售确认后,交货与收款业务分离所产生的时间差距造成的。通常情况下,销售交货后,货款在一定时间后才能收回。这是因为收回货款除了需要购货方确认外,结算过程本身也需要占用一定的时间。因此,只有采用先进可靠的结算方式(手段),才能减少在应收帐款上的资金占用,避免应收帐款给企业正常经营带来风险;二是市场竞争引起的应收帐款。通常情况下,越是成熟发达的市场,企业之间的竞争越是激烈。企业除了依靠产品质量、价格、售后服务扩大销售外,赊销也是扩大销售的主要手段。然而,赊销必然形成应收帐款,赊销越多,应收帐款占用的资金越多,给企业正常经营带来的风险越大。企业只有对客户的信用进行认真的分析,合理地进行赊销,才能减少或避免风险。根据以上分析,企业可以在内部设立一些规章制度以及措施防范风险。

1.根据商品及劳务在市场上的供求状况确定结算方式,预防风险

目前我国企业间的商品交易及劳务供应,结清债权债务的方式(结算方式)划分为现金结算和转帐(非现金)结算。转帐结算方式包括支票结算、银行本票和汇票结算、银行承兑汇票和商业承兑汇票结算、委托银行收款和异地托收承付结算以及汇兑结算方式等。由于各种结算方式使用的范围和条件不同,这就使得各种结算方式完成结算收款所用的时间和可靠性不同。因此,只有根据商品及劳务在市场上的供求状况,合理选择恰当的结算工具,才能及时收回款项,避免应收帐款成为坏帐或被长期占用。通常情况下,当商品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时,销货方就应当约定购货方采用对其无风险的货款结算方式,比如现金结算,银行本票或汇票结算。因为在这种结算方式下,销货方只要在收款时,将购货方交来的银行本票或汇票结算凭证送到指定的结算银行,银行见票即付,货款会及时收回。对销货方来说,这种结算方式把应收帐款的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若商品在市场上供求平衡,销货应当约定购货方采用支票结算,银行承兑汇票结算方式。在这种结算方式下,销货方收款时可能会遇到一定的收款风险,但较其他结算方式要安全的多。当商品供过于求时,销货方要视情况,约定购货方采用商业承兑汇票,委托银行收款结算方式,在最大程度上降低应收帐款的风险。总之,根据商品在市场上的供求状况,事先规定采用合理的结算方式,可以预防应收帐款不能收回或长期被占用而给企业带来的风险。

2.建立客户信用评价制度,规避风险

客户信用评价制度就是对客户信用进行评价,按照评价结果确认哪些客户可以给予商业信用,哪些不能,以控制应收帐款风险。在对客户信用评价时,可以从定性和定量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1)定性分析就是对客户的品德、能力、资本、抵押品、经营环境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控制风险。

客户品德是指客户的商业信誉。即客户愿意履行偿债义务的可能性。客户是否愿意尽最大努力履行偿债义务,直接决定着帐款收回的速度和数量。企业可以查看了解客户的以往记录,看是否能及时足额偿付帐款,是否具有良好的偿债习惯。同时还可以了解客户与其他企业的债务关系是否正常。一般来讲,客户的品德越好,应收帐款的风险越小。

客户能力即客户的偿债能力。客户偿债能力越强,应收帐款的风险越小。对客户能力的评价主要检查客户是否有足够的速动资产以及速动资产的质量。因为速动资产变现较快,客户拥有速动资产的数量、质量以及与流动负债的比例越是合理,客户信用状况越好,偿债能力越强,发生的风险越小。

客户资本即客户的财务实力和财务状况。对于销货方来说,客户的资本越大,其偿债能力越强,风险越小。对于客户资本的调查可从客户提供的资产负债表和所有者权益表分析取得。

客户抵押品即客户为获得商品信用所能提供的担保资产。凡能提供抵押品的客户,其商品信用必然可靠。企业给予客户销售,其货款收回是有保证的,不存在风险。对客户信用有争议或了解不够,调查客户是否有抵押品最为有效。

客户经营环境即客户的经营背景,如客户所在国家及地区的经济、政治形势,客户所在的行业等。这些因素都影响着客户的偿还能力。只有对这些因素进行深入了解,评价客户的信用,合理确认应收帐款发生的条件,降低应收帐款的风险。

(2)定量分析就是对客户信用实行量化,根据量化指标评价客户信用,预防风险。

客户信用指标量化过程就是先算出能够反映客户偿债能力及财务状况的各项主要指标。这些指标包括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权益负债率等。然后将反映客户信用的各项量化指标与正常的指标进行比较,比如说正常情况下,企业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的值应当小于1:3,流动比率(流动资产额/流动负债额)的值应当大于2:1,速动比率(速动资产额/流动负债额)应当大于1:1。如果计算客户偿债能力的值优于正常情况下的指标值,就可以确认客户信用好,应收帐款的收回没有风险。可以继续或扩大给予客户的商品信用。如果客户有关反映信用指标的值低于正常情况下的值,则可以确认客户的商品信用具有一定的风险,并结合社会独立的信用评价机构给予的信用评价,视情况缩小或停止给于客户的商品信用,控制应收帐款的风险。这种根据对客户信用的事先调查评价,来确定是否对客户发生应收帐款,控制和预防应收帐款的呆帐或损失给企业正常经营带来风险的做法,在实践中被称为“信用否决法”。

二、目标性风险控制

目标性风险控制就是按照事先确定的目标,对应收帐款的形成过程进行管理,以目标风险指标作为控制风险的依据,力求把应收帐款的风险降低到所确定的目标风险水平以内。

目标性风险控制过程由两个方面构成:一是目标风险标准的制订;二是目标风险标准的执行。

目标风险标准的制订就是根据企业外部制订的风险标准以及企业过去年度的平均风险标准等有关信息资料,推判出企业所依据的正常风险标准和理想风险标准。外部认定的风险标准就是企业外部有关部门、企业、组织单位、或独立的评价机构所认定的应收帐款被占用的合理期限或坏帐损失占应收帐款的合理比率。例如,企业若给予客户2%的价格优惠,客户的付款合理期限不应超过10天,若给予客户1%的价格优惠,客户的付款信用期限不应超过20天,若企业不给予客户任何信用优惠,客户的付款信用期限不应超过30天。对不同的结算工具来说也有不同的期限标准,如支票结算的期限不超过7天,商业汇票最长期限为9个月,应收帐款的损失率不得超过5‰等。这些外部标准就为企业提供了确认应收帐款有无风险或风险大小的标准。如果企业的应收帐款超过了外部所确认的这标准期限和比率就认定出现了风险或风险增大,如果没有超过这些标准就认为没有风险或风险不大。企业在对应收帐款管理的过程中,应将应收帐款发生风险的可能性控制在这些标准以内。平均风险标准是企业在过去的经营活动中实际平均收款期限和实际发生坏帐损失占应收帐款的平均比例。这是以过去平均款项收回实际绩效为标准,经过统计计算得出,可以作为目标风险控制的参考,实施对风险的控制。理想风险控制标准是指假定企业在最完善的条件下,应收帐款管理所能达到的最低风险标准。要实现把应收帐款中的风险控制在最低程度(理想的水平),这个目标是企业在风险控制过程中应当追求的,但要达到这种控制标准却是困难的,因为在市场不断变化的情况下,最佳的经营条件很难同时达到。正常的目标风险标准是在正常的条件下,通过努力能够达到的对应收帐款风险进行控制的标准。这种标准,允许应收帐款有一定的风险,即允许有一定的坏帐损失和一定数量的应收帐款被占用较长的时间。正常的目标风险控制标准在制订时,应当根据企业外部风险标准和平均风险标准并参考理想风险标准,结合企业目前的经营环境来确认。企业在对应收帐款的风险控制时,应当以正常风险标准为目标,将应收帐款控制在这些标准之内。

目标风险标准的执行首先是将企业制订的目标性风险标准作为依据用于事前规划应收帐款的发生。即对于所有即将发生的应收帐款,分析其所存在的风险是否会超过正常的风险标准,如果所存在的风险超过正常的风险标准,则依据风险控制标准,立即停止应收帐款的发生。如果未来发生的应收帐款存在的风险不会超过这种风险标准,则可以继续发生或扩大应收帐款的金额。其次是将风险标准作为依据用于事中控制,帮助企业管理人员加强对应收帐款的有效控制。主要就是利用目标风险标准作为依据,随时判断实际发生的风险与风险控制标准的差异,并对产生差异的原因进行分析,立即反馈给相关的管理部门,采取措施,加以纠正,不断降低应收帐款实际发生的风险,保证所制订的目标风险标准不被突破。最后就是将目标风险标准作为依据用于事后考评。在对应收帐款存在的风险管理中,为了反映有关部门和人员对应收帐管理的业绩,分清责任,确定他们的工作质量和效果,以风险控制标准为依据考核应收帐款风险的实际控制情况,分析原因,通过奖惩措施促进有关部门和人员更好地完成工作,减少应收帐款风险,尽力维护这项资产的安全完整。

三、成本性风险控制

成本性风险是指应收帐款的发生给企业所增加的成本费用额可能超过给企业带来销售利润增加的机会。成本性风险控制就是要将应收帐款给企业增加的成本,采取措施控制在给企业所增加的销售利润以下,以达到对应收帐款呆帐损失给企业正常经营带来风险的控制。

根据对应收帐款产生原因的分析可知,在市场竞争条件下,应收帐款产生的原因主要是为了扩大销售而发生的赊销。赊销就意味着企业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即垫支一定资金,发生一定的管理费用等。是否发生赊销,形成应收帐款,不但要进行信用分析,而且也要将提供信用优惠条件下增加的销售额、利润额与要增加的成本支出进行比较,当赊销优惠所增加的销售利润大于所增加的应收帐款带来的成本费用时,可以给予赊销。相反则停止赊销,控制应收帐款给企业正常经营带来的风险。

成本性风险控制过程对企业来说,首先要计算赊销所增加的销售额及利润额,所增加的销售额可根据客户在所给定的信用条件下所增加的购买额逐个加总计算。所增加的利润额根据增加销售额与平均销售利润率计算。其次是要计算赊销形成的应收帐款给企业增加的成本费用。应收帐款发生所增加的成本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应收帐款的机会成本,应收帐款的管理成本和坏帐损失成本。应收帐款的机会成本是指企业的资金若不垫支于应收帐款,就可以用于其他投资,能为企业取得收益。例如用于投资有价证券,就会有一定的利息或股利收入。这种因垫支于应收帐款而放弃其他投资的收益就是应收帐款的机会成本。应收帐款的管理成本是指为管理应收帐款所要支付的各种费用。这种费用主要包括客户信用状况调查费、各种信息的整理与分析费用以及催帐收帐费用等。这项成本可以根据以往发生的实际费用平均计算。坏帐损失成本是指因各种原因不能收回的应收帐款所形成的坏帐而导致的损失。坏帐损失成本根据应收帐款总额与相关的坏帐准备提取率计算得出。应收帐款的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和坏帐损失成本之和就是产生应收帐款所带来的总成本。对于所有应收帐款的产生,都要逐个计算其所能带来的总成本和总收益。如果总收益大于总成本,则可以允许应收帐款的继续产生;相反则应予以停止,控制对企业正常经营带来的风险。

四、责、权、利相结合的风险控制

责、权、利相结合的风险控制是指对应收帐款的管理,严格按照经济责任制,将责任、权力、利益三者有机的统一起来,控制应收帐款的风险。需要指出的是:对应收帐款按照经济责任制进行管理,责任是指应收帐款出现风险时,当事人(企业内部管理部门或具体负责人)应承担多少损失(或经济补偿);权力是指当事人对应收帐款及其相关经济事项在多大范围、多大程度上可行使多大的权限;利益是指当事人在履行了企业所赋予的经济责任,完成了对应收帐款管理的既定目标,能得到什么样的激励(经济报酬)。只有将三者明确合理地制订出来,并得到完全地贯彻执行,才算把责、权、利有效地结合起来。只有这样才能把当事人的积极性调动起来,使企业和当事人之间形成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机制,完成对应收帐款风险的控制。

责、权、利三者相结合对应收帐款的风险进行控制,首先要从组织方面划定权限和明确责任层次,并按层次规定其要达到的目标和相应要承担的经济责任。例如,在企业内部由财会部门总体负责应收帐款的管理,这既是权力也是责任。权力表现在对客户是否给予以赊销,财会部门分析后决定,该客户所欠货款的收回责任由财会部门承担。在财会部门内部也要将权力和责任确定给每一位责任人,由其决定应收帐款的是否发生以及负责该款项的收回。并规定一定时期应收帐款的发生额和收回额以及不能完成这些目标额的责任(即应承担的经济责任)。其次,要建立一套与经济责任相结合的考评制度,以便对各责任层次(或责任人)的管理活动进行及时考核评比,正确评价责任人的工作业绩。在考核评价时,应当根据每一位责任人的目标责任进行。例如,应收帐款的目标坏帐损失率为3‰。如果责任人所管理的应收帐款坏帐实际损失率在3‰以下,则表明责任人比较好地完成了目标,履行了责任,为企业降低应收帐款的风险起到了积极作用。相反,则表明责任人没有完成既定目标,没有履行所赋予的经济责任,影响了企业对应收帐款的风险控制。企业根据对责任人考核与评价的结果并结合当事人当时的实际情况,给予以奖励与惩罚。做到责任明确,控制有效,评价客观,奖惩公正。切实从责、权、利三者相结合上控制应收帐款中的风险。

收稿日期:2000-03-08

标签:;  ;  ;  ;  ;  ;  ;  ;  ;  ;  ;  ;  ;  ;  ;  ;  

论企业应收账款管理中的风险控制_应收帐款管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