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市场发育现状及其快速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快速发展论文,现状论文,市场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绿色市场是指以消除和减少产品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为中心,以环保技术、环保产品、环保服务为主体所构成的独立的市场。随着人类环保意识的进一步觉醒,“绿色”产品市场将进一步扩大,据预测,到本世纪末,绿色市场总交易额将突破3000亿美元,成为集产品、技术和服务为一体,发展最为迅速的国际性大市场。
具体讲来,绿色市场主要包括以下4个部分:环保产品、环保技术和环保服务;与环保有关的多用途技术、产品和具有广泛适用性的服务;有助于实现“绿色”目标的无污染生产程序;对环境无害的消费品和服务。
一、国内外绿色市场发育现状
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理查德·米勒协会(Richard K Miller and Associates)对北美环境工业的经营前景进行了全面透彻的研究,当时北美污染控制和废物管理业的年销售额已经超过了1000亿美元,而且,由于政府的积极参与和其它工业不断增加的环保方面的投入,绿色市场还会有一个令人瞩目的迅速发展。
此外,食品工业、汽车工业、建筑业等众多的工业领域将会受到绿色浪潮的冲击,并最终使每一个工业领域都不可避免地在绿色市场上迎接真正的挑战,当然,绿色市场同时也为众多的工业领域提供了前所未有的经营和发展机遇。据此,他们预言,绿色市场将成为20世纪与21世纪相交之际最热点的市场,绿色市场不但会提供众多的高科技的工作机会,而且还会创造投资及国际贸易机会,产生全新的行业,最为重要的绿色市场的形成与发育将有助于人类不断改善其生存环境。
在80年代末期,美国政府仅仅用于固体废物处理的费用就高达70亿美元,加拿大为6亿美元。到80年代末,西欧绿色市场已有400亿欧洲货币单位的规模。在此市场中,大约有21%的款项用于控制空气污染;有50%用于控制水污染;27%用于固体废物处理。德国是欧洲绿色市场发展较好的国家,每年市场增长率约为6%至8%。
在亚洲,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台湾和香港地区、韩国以及各新型工业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都在致力于绿色市场的开拓。韩国90年代初的5年间花费了7.5亿美元用于购买污染控制设备,而且该项费用还以每年1亿美元的速度增长。仅仅为了解决发展中国家农村人口饮用水的问题,全球每年就需要支出300亿美元。据统计,1995年绿色产品贸易额在北美市场高达3582亿美元,亚太地区为1886亿美元,西欧约3740亿美元。
绿色市场的核心是绿色产品,绿色产品已成为90年代最具魅力的引导市场潮流的产品。调查表明89%的美国人对其购买的产品的环境影响十分关心,大约有78%的人愿意为购买绿色产品多支付5%的费用。在加拿大,80%的消费者愿多支付10%的价格来购买对环境危害较小的产品。欧共体在1992年对英国消费者的调查显示,有50%以上的消费者在选购商品时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并把环境因素作为最重要的选择依据。在荷兰,大约76%的人在购物时,会选择有绿色标志的产品。在日本,大约有91.6%的消费者对绿色食品感兴趣,不感兴趣的只有8.2%,愿购买绿色食品的人中,有60%的人愿意以大致相当的价格购买,另有36.8%的人愿意以更高的价格购买绿色食品。在发达国家,甚至股民也开始注意环境问题,如伦敦股票经纪行詹姆斯·卡佩尔公司在一项调查报告中称:自1978年以来,“绿色股”价格在伦敦股票市场上的增幅,比全部股票的平均增幅多出70%。
80年代中后期以来,以农产品生产过剩和农业补贴负担过重为契机,许多国家纷纷进行农业转型。美国从1985年开始实施“低投入持续型”农业政策,在农业生产中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欧共体从80年代后期开始推行农业新政策;日本也在积极推进“环境安全型”农业政策。农业生产的绿色化和绿色食品的生产推动了绿色市场的发展,绿色食品的流通方式也悄然发生了变化,如今,在发达国家超级市场和百货商店中到处都可见到绿色食品专柜,专门经营绿色食品的商店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这些流通市场以最大限度的市场灵活性满足了消费者的绿色需求。
我国的绿色产业发展也比较快,目前已有大约4000多家企业,形成了相当的规模。在宁波兴建的我国第一家国家级的环保产业市场已基本建成,这标志着我国环保市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我国于1989年开始实施绿色食品战略,到1995年底,全国批准的绿色食品总数为263个,正在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产品有568个。全国正在使用绿色食品标志产品或产品原料的种植面积包括:初级农产品650万亩;加工产品原料为700万亩;饲料原料监控面积为350万亩。使用绿色标志产品的年产量为210万吨,其中果品类约37.7万吨;粮油类约83.6万吨;蔬菜类约9.3万吨;饮料类约为50.6万吨;酒类3.3万吨;罐头类约1.2万吨;水产品类1.6万吨;畜禽蛋奶类约11万吨,其它食品类约10.7万吨。绿色食品年生产总值达100亿元。我国还于1993年5月加入了国际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标志着我国开始融入世界绿色大潮之中。
二、绿色市场快速发展的原因
1.绿色市场快速发展的宏观原因
(1)绿色需求是绿色市场发展的根本动力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是所有经济活动的舞台,而供给与需求则是决定市场的主要因素。只有消费者具有对绿色产品的有效需求才能从根本上促进绿色市场的快速发展。
绿色需求是指消费者对于绿色产品、环保技术和环保服务的愿意而且可支付的需要。它体现了本世纪80年代末在世界范围内发生的消费观念的转变,从个人健康消费观向环境保护消费观的转变,而这种消费观念的转变又得益于环境意识的深入人心。首先在发达国家,许多人认识到传统工业的“高消耗、高投入、高污染、高产出”生产模式是造成今天环境压力的主要原因。其次,人类生存环境的不断恶化,也激发了人们对于青山绿水、蓝天白云和生机勃勃的自然的渴望。正是由于人们理性反思和情感需要两方面的作用,促使绿色消费观念迅速形成,并转化为直接的消费需求。民意测验的结果表明,80%的美国公民表示,环保比维持日用品的低价格更为重要;85%的人主张生产既经济又能较少污染环境的汽车。在意大利,93%的人认为防止环境污染比解决失业更为重要。联合国对15个发达和发展中国家的调查表明,大多数人声称若他们所缴税款能用于环境保护,他们将乐于缴更多的税。
绿色需求的另一种表现形式就是绿色消费,绿色消费作为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正逐渐成为人们追求的时尚。据《名牌打天下》一书中介绍,一向以食肉为主的西欧,越来越认识到多吃肉类的害处。许多绿色消费的倡导者建议少吃肉或不吃肉。因为,欧美发达国家每年每人平均消费大约100公斤以上的肉类,谷物产量的六成被充作饲料喂养家畜。少吃肉类等于少消耗谷物饲料,可以间接起到保护环境的作用,又有益于身体健康。在德国,兴起了“多吃豆腐少吃肉”的潮流,称赞豆腐是“环境产品”,成为首倡以豆腐代肉的国家。目前,除豆腐外,无油的麦子、粟类煮成的稀饭也被列入一些餐厅的菜单,并冠以“环境餐”的美名,大受人们欢迎。
市场是交换不断扩大的产物,绿色需求正逐渐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存在并不断增长的需求热点,它必将推动绿色市场的全面启动和不断成长。
(2)为数众多的环境法规和制度是绿色市场发展的强有力的推动力。
近十几年来,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国际公约和规范得到了迅速发展,相关的国际公约已超过150项,其中有关国际市场和贸易的公约主要有《保护濒危动植物物种的纽约公约》、《控制危险废物境外转移及其处置的巴塞尔公约》等,保护臭氧层的《蒙特利尔议定书》规定发达国家在2000年以前停止使用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的氟利昂类产品的生产,发展中国家在2010年以前停止使用等。
1994年关于建立世界贸易组织的协定对于其宗旨的阐述与关贸总协定的差别最主要地也体现在其对于环境问题的认识,它提出“寻求对环境的保护和维护,并根据它们各自的需要和不同的经济发展水平的情况,加强采取各种相应的措施”。这一认识上的发展体现了世界贸易组织的绿色价值观。乌拉圭回合多边谈判期间,多次提及环境与贸易问题,并且成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争论的又一焦点问题。结果在结束乌拉圭回合谈判的马拉喀什部长会议上达成了《关于贸易与环境的单项协议》,决定先在世界贸易组织内成立“贸易与环境委员会”,以此推进环境问题的多边秩序的讨论。世界贸易组织副总干事总结说:“环境与贸易问题可能会成为多边贸易问题体制下一轮谈判的中心议题”,即他认为的“绿色回合”。
近20年来,西方发达国家陆续颁布了一系列的环境法规,制定了各种严格的环境标准。如1978年,德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建立绿色标志制度的国家,开始执行其“蓝色天使”计划,目前其绿色产品数量已近5000种。美国于1988年开始实施环境标志制度,1990年其绿色食品数量就达到了600多种,占其总数的10%。1989年,日本、芬兰、冰岛、瑞典等开始实施环境标志制度。我国于1993年批准并发布了环境标志图案,1994年正式成立了“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制定了《中国环境产品认证委员会章程》、《认证管理办法》、《产品种类建议》和《认证申请书》等一系列文件。1995年3月中国环境标志产品认证委员会在人民大会堂广东厅宣布了我国首批环境产品名录,包括6类11个厂家的18种产品。其中,海尔无氟利昂电冰箱等今天已是家喻户晓。我国环境标志制度的实施,不仅有利于生产经营者和消费者利益,为消费者提供全面的绿色导购,传递环境、产品和使用信息,同时,也对我国绿色市场的成熟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3)政府在绿色市场发育过程中的作用
为解决生产和消费过程中的环境外部不经济性问题,仅仅依靠市场这只“无形的手”显然不能完全解决问题,所以,需要政府发挥积极的作用,促进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的内部化,进一步促进绿色市场的形成与发育。
政府参与解决环境不经济性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直接控制。这是传统的、占主导地位的环境管理控制手段,其优点是确定性和严肃性,它经常通过环境法规的建立、实施、检查和各种制裁措施相配合来实现对环境污染的控制,提高环境污染企业的生产流通成本,抑制其市场竞争力,从而达到社会资源重新配置的目的。另一种是利用市场经济的手段和方法,促进环境外部不经济性的内部化。这种方法的使用主要是使环境污染企业改变其生产技术或产品;使消费者认识到对环境有害产品的市场价格高于非污染产品的市场价格。目前比较流行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借助政府的强制力,通过税收、信贷和收费等方式,增加环境污染企业的生产成本,迫使生产企业和购买对环境有害产品的消费者把环境的外部不经济性内部化,提高环境成本在其市场行为中的作用。另一种方法是污染权交易,它是在一些水污染和大气污染有上限控制的情况下,允许单个的污染者买卖污染物排放“定额”。当公司引入更有效的或低污染的工艺时,可以把它们“节约”下来的“定额”货币化,并自由地出售给那些“定额”不够的企业。污染权交易的最大优点在于鼓励采用低污染生产工艺的企业,并对污染企业提供连续不断的反刺激。
2.绿色市场快速发展的微观原因
国际社会对绿色市场的备加关注,也促进了企业绿色意识的觉醒。国际商会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在巴黎召开的可持续发展商务宪章委员会提出了16项基本原则,其中第一条就明确指出:要把可持续发展和保护环境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目标,只有“绿色”企业才有竞争力。
(1)企业对合理利润的追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企业对利润的追求也由最大化原则转化为合理原则,即企业不再仅仅从本企业的局部利益考虑问题,而是把企业放到社会生产与生活的大环境中,既考虑企业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同时又考虑企业发展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问题。例如,在现代企业生产中,许多企业通过技术革新和改造,降低单位产品的物质资源消耗,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既节约了材料成本,又可以降低污染以及污染治理的费用,从而,既提高了企业自身的经济效益,又促进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改善,减少了社会资源的浪费,以较少的绿色投入,取得了较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日本由于长期致力于废旧物品的回收利用和提高原材料及能源的利用效率,其生产单位GNP所耗费的能源和原材料自1975年以来已经降低了40%,促进了日本产品成本的降低和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比如,德国为燃油和燃煤气的加热器引入环境标志后,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具有绿色标志,达到标准要求的加热器就占领了加热器市场60%以上的份额;在绿色标志引入油漆产品后,含有对环境有害物质的油漆已经基本上退出了德国的油漆市场。企业通过生产绿色产品,满足消费者的绿色需求,可以获得超额的绿色利润。
(2)绿色代表着未来产品开发的潮流
随着绿色需求成为未来市场最具代表性的需求热点之一,许多企业已开始全力投入绿色产品开发,以期在绿色市场这块风水宝地上占据一席之地。
经过十多年的发展,绿色产品作为未来市场最具有竞争力的产品的认识开始逐渐深入人心,绿色产品市场的不断扩大也进一步地向人们展示着开发绿色产品的魄力。1985年,全球绿色产品数量仅占新产品总数的0.5%,到90年代上半期这一比例已上升到9.2%,增长了18倍。1990年美国当年有26%的家用产品都是在“绿色旗帜”下推出的。1991年,德国有3600多种绿色标志产品,到1993年9月,绿色产品类别已达75个,绿色产品超过4000种,1995年则达到5630种,超过全国商品种类的30%。
另外,美国的各大知名企业也纷纷涉足绿色市场,开发绿色产品,以期在绿色市场上有一番作为。IBM公司于1993年6月推出新一代“绿色微机”,得到了市场的广泛好评,取得了极大的商业成功。
亚洲是当前世界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环境问题也正日益受到各国的重视,一些环境专家预测亚洲市场将是全球绿色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企业在这一市场上大有可为。1993年,日本垃圾和空气净化系统的市场规模约为65亿美元,预计2000年可达150亿美元。日本生物化学研究所开发的可食性包装薄膜减少了食品类包装物对环境的污染,该产品已形成商品化生产。台湾、香港地区和东盟各国都在积极开发绿色产品,推动绿色市场的发展。
目前,在我国市场上绿色产品也形成了一定的气候,走进百货商店,食品部陈列着绿色食品,家电部摆放着绿色冰箱,再利用型产品和循环利用型产品也在市场中占据了一定的份额。另外,进入90年代以后,我国的环保技术和产品也有了长足发展,浙江宜兴格兴登公司生产的处理污染、除废气、除尘等成套设备,技术先进,质量上乘,已远销美国、泰国、新加坡等国家。1995年,在宜兴举办的全国环保技术及产品交易会,共展出各类环保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1200多项,当场成交5000万元,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了我国绿色市场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90年代初,欧洲国家纷纷禁止含氟利昂产品进口,对我国冰箱出口形成很大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琴岛”采用进口工艺,生产不含氟利昂的洋箱,取得了欧盟的环境标志,仅1992年就向德国出口冰箱4万台,创汇800万美元,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3)绿色管理体现了管理方式的不断发展
绿色管理实际上是现代社会生产和生活方式变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上的反映,它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它必将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理论和方式,成为未来企业经营管理的主要模式。绿色管理是一种全新的管理思想的体现,它认识到人类不可能无休止地、疯狂地攫取自然资源,所以,经济的增长是有潜在极限的,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与发展,必然放弃“人本主义”的理想,重新在自然、社会的大系统中确定自己的位置,调整自己的行为。
绿色管理的内容可以概括为五个原则:
一是研究。把环境保护纳入企业决策要素之中,重视研究本企业的环境对策。
二是消减。采用一定的新技术、新工艺、新方法减少或消除生产流通过程中废物的排放。
三是循环。对废旧产品进行回收处理,循环利用。
四是再开发。通过改进产品原理、结构,采用新材料等方法变普通商品为绿色商品。
五是保护。积极参与社区内的环境整治,推动对员工和公众的环保宣传,树立“绿色企业”的良好形象。
绿色管理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方式,在许多企业中得到了广泛实施。世界最大的化学工业公司杜邦公司把绿色管理作为其管理上的一场革命,任命了专职“生态经理”,计划在30年内不断减少废弃物的排放,成为真正的绿色企业。在众多的企业开始注重绿色管理的同时,绿色管理也为企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做出了积极的贡献,而且,还极大地推动了绿色市场的发展。我国安徽蚌埠酒精厂引资7772万元,引进了挪威STORD公司的污水技术设备,将酒精的糟液进行分离、蒸发、浓缩、干燥,处理后的污水成了清洁的可回用水,处理后的污物成了一种高蛋白饲料,蛋白质含量比玉米高3倍左右。将这种饲料用于喂养奶牛、猪及家禽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在国际市场上供不应求。据估算,仅饲料一项,该酒精厂每年可得利润823万多元。更为重要的是,该项目成了工厂新的经济增长点。目前,一个以饲料为原料,年产18万吨的配合饲料生产线项目已通过立项。项目投产后,预计年新增销售收入4亿元,纯利达2088万元。上例表明,绿色管理不仅仅是花钱买社会效益,更重要的是绿色管理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4)企业需要树立自己的“绿色形象”
由于绿色市场的不断扩大和绿色产品越来受欢迎,许多企业都看到了“绿色”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市场机会,为此,许多企业开始标榜自己为“绿色企业”,在市场上极力塑造自己的绿色形象。在90年代发达国家市场上,“可生物降解”、“可回收利用”、“对臭氧层无害”等宣传内容随处可见。我国近年来,企业也开始注重绿色形象的塑造。比如:海尔和新飞冰箱的绿色全无氟利昂标志,一方面刺激了消费者的绿色需求,扩大了产品的销售额;另一方面也重视绿色形象的塑造,他们利用各种传媒宣传自己在绿色领域的所做所为,以实际行动来强化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印象。同时,它们与有关的环境保护部门保持和谐的关系,寻求其支持,并积极参与各种与环保有关的事务,以扩大企业的绿色影响,达到扩大市场占有率的目的。例如,美国三大汽车公司的总裁都曾在美国ABC的NIGHTLINE节目中,解释和回答有关公司在系列绿色事件中的态度和角色。我国的海尔集团也曾在1994年通过赞助全国环保先进工作者评选颁奖活动来树立自己的绿色形象,扩大企业的知名度和美誉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