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加#183;斯诺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斯诺论文,埃德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30年前,对埃德加·斯诺的研究大多是以宣传介绍和资料整理为主的纪念性文章。近几年来,对斯诺具有学术价值的研究才逐渐增加,分析的角度有斯诺与中国革命、斯诺与新闻教育、斯诺与新闻业务、斯诺与文化传播等。今年是中美建交30周年。长眠于北大未名湖畔的“中国人民的美国朋友”埃德加·斯诺为中美建交付出了毕生的努力。对斯诺进行研究,特别是关于斯诺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尤其是北京大学在斯诺方面的研究更是责无旁贷。
一、斯诺研究的缘起和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前,对斯诺的研究大多为回忆性的文章,停留在宣传介绍、收集资料的初级层次。对斯诺的研究真正转入学术界和规模化,还是近十几年的事情。这一转变是以埃德加·斯诺逝世10周年的纪念活动为契机的。1982年2月28日,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协等单位组织的“纪念埃德加·斯诺逝世10周年大会”在北京大学举办。随后,武汉地区在全国率先举行“斯诺学术研讨会”,发起对斯诺与《西行漫记》的研究,对聚集国内的斯诺研究力量起到了开创作用。斯诺研究在国内的第一部论文集《纪念埃德加·斯诺》由新华出版社在1984年出版。这个文集所选文章主要包括:中央领导同志及斯诺亲友在北京大学纪念斯诺逝世10周年大会上的发言;全国主要报刊发表的有关纪念斯诺的文章;提交在武汉召开的我国首次纪念斯诺学术讨论会的部分论文;一些斯诺的生前友好专为该纪念文集撰写的文章。这部文集的第四部分有14篇评论和论文,展示了国内外学者对斯诺和斯诺作品进行学术研究的最初成果。
1.斯诺纪念活动推动了斯诺研究
在斯诺纪念活动的推动下,斯诺研究对象逐步扩展到“中国的学者、记者、作家、报告文学工作者同外国同事们”。1984年,“中国三S研究会”(即中国史沫特莱、斯特朗、斯诺研究会)在北京成立,1991年更名为“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于1993年3月4日在北京大学成立。在中国,北京、上海、陕西、湖北、云南、甘肃等省市及一些大学陆续成立了纪念、研究斯诺等国际友人的民间团体,组织开展学术研究、文化交流和友好往来活动,促进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间的相互交往、了解、友谊与合作。在美国,斯诺的生前好友戴蒙德夫妇成立了埃德加·斯诺纪念基金会和斯诺阅览室,海伦·斯诺文学基金会、文学托管会等民间团体也相继成立,它们经常组织美国友人和学者到中国来进行参观访问和开展交流活动。在研究方面,中国国际友人研究会组织翻译、编辑出版了包括斯诺在内的中文版“国际友人丛书”六十多种书籍、画册,近千万字。2003年始,该会编辑出版总题为《中国之光》的英文版国际友人丛书,第一批共26部著作。该会同美国埃德加·斯诺纪念基金会交换斯诺访问学者,每两年在对方城市举办斯诺研讨会,迄今已举办了14届。
对斯诺的研究最为成熟的时期是2005年到2007年,以埃德加·斯诺百年诞辰和海伦·斯诺百年诞辰为契机,北京、上海、福州、西安等地举办了多次学术研讨会,对斯诺的研究向深度和广度发展,更加注重历史与现实的结合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
2.斯诺研究角度的扩展
随着更多高校和研究机构的学者对斯诺研究的关注,国内外的斯诺研究扩展到更为广泛的领域。1988年6月16日至18日在北京大学举行的“纪念《西行漫记》发表50周年学术研讨会”是迄今为止最为隆重的斯诺纪念活动,全国人大、中宣部、新闻界以及中外知名学者四百多人出席会议。该会的论文集展示了国内外斯诺研究角度的扩展,如:斯诺成功的内在因素和时代环境、中国文化对斯诺的影响、《西行漫记》在美国新闻史及中国新闻史上的地位、斯诺对推动“工合”运动的贡献、《西行漫记》写作的特点及其翻译出版的情况等。值得一提的是,在学术讨论会之前,《中国建设杂志》(现名《今日中国》)、《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光明日报》、《中国日报》、《文汇报》和《解放日报》发起“《西行漫记》和我”的征文活动,从国外和国内25个省市寄来了大量文章,文章作者包括工人、教师、新闻记者、医务人员、作家、画家、家庭妇女、离退休干部、军人,特别是广大的青年学生。18日下午,由美国、中国一些中学选出的四名中学生还进行了以《西行漫记》为专题的演讲比赛,美国学生用中文演讲、中国学生用英文演讲。这次活动的意义相当深远,推动了更多的读者、特别是广大青年阅读《西行漫记》,吸引了年轻人来研究斯诺和斯诺的作品。
1997年“纪念《西行漫记》发表60周年国际学术会议”提交的30余篇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是20世纪90年代国内《西行漫记》与斯诺研究的代表作,标示着《西行漫记》与斯诺的探讨已由新闻和文学的传统研究层面,开始向历史学、社会学、心理学、人类学、文化学、版本学、比较文学及外交学的纵深及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方向拓展;中青年研究群体的崛起和对斯诺与《西行漫记》研究的承接,也成为本次会议明显区别于以往历次学术会议的一大特点。
在2005年北京大学举办的“让世界了解中国——斯诺百年纪念”国际研讨会形成的《百年斯诺》学术论文集,是目前斯诺研究最前沿的论文集,几十位国内外学者对斯诺进行了多种解读和多元评价,从“斯诺与中国”、“斯诺与新闻教育和业务”、“斯诺与跨文化传播与国际传播”等角度进行新的分析和阐释。
二、斯诺研究的现状
在斯诺纪念活动的推动下,斯诺研究也呈现出很多优秀的成果,斯诺研究的领域也不断扩展。
1.斯诺研究的全新视角
随着近年来对斯诺的研究不断深入,学者们从全新的视角来解读斯诺。在“斯诺与中国”的代表作品中,从斯诺对中国革命的历史与作用,到斯诺对中国现代历史进程的影响;从斯诺作品的人文关怀,到斯诺的燕园情怀,对斯诺的研究已经从新闻学和文学研究的角度延展至历史学、国际关系、政治学等各个领域。有代表性的如蔡帼芬教授的《解读斯诺作品的人文关怀》、李云峰教授的《论述斯诺的新中国之行及其两难处境》、张注洪教授的《埃德加·斯诺在中国革命中的贡献与作用》、张昆教授的《〈西行漫记〉对中国现代历史进程的影响》等。有关斯诺与新闻教育和业务方面的研究,也扩展到新闻记者的职业精神、人文理想、国际主义等多个方面。如吴廷俊教授的《斯诺的新闻实践与新闻职业精神》、雷跃捷教授的《新闻记者的楷模——埃德加·斯诺》、马艺教授的《斯诺新闻作品人文精神的二维分析》、单波教授的《解读斯诺的跨文化意义与启示》、龚文庠教授的《解读与真实——观察跨文化传播的一个角度》,以及美国学者莫拉那教授的《媒体在当代国际关系中的角色:处于十字路口的文化与政治》,这些论文对美国记者斯诺在中国进行交流、采访、报道的经验所提供的跨文化交流的意义与启示进行了深入探讨和梳理,为以后的研究者提供了很多有意义的启示。
近年来,有关斯诺的研究也不断有新的发现。程中原在《有关斯诺访问陕北的若干重要史实》一文中指出,中共中央专门就斯诺提出的问题召开过政治局常委会予以讨论,毛泽东同斯诺的首次谈话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系统地讨论和阐述国际统一战线策略和处理中外各国关系的方针。张小鼎在《六十年来〈西行漫记〉在中国》一文中详尽搜求和梳理了64年来《西行漫记》中译本的种类和流变,对《西行漫记》的几个重要中译本的出现和影响作出了精辟的介绍和论述。蓝鸿文发现的巴黎《救国时报》对斯诺的宣传在斯诺研究中和几本斯诺传记中从未提及。
2.对海伦·斯诺的研究现状
近年来,对海伦·斯诺的研究也取得了不少进展与成果。冰心在燕京大学工作时与斯诺夫妇是邻居,她认为海伦与埃德加·斯诺才均力敌:“埃德加·斯诺的事业,也就是海伦·福斯特·斯诺的事业,两个斯诺,在事业上是不可分的。”目前,国内翻译了海伦·斯诺的著作,如《续西行漫记》、《我在中国的岁月》、《阿里郎之歌——中国革命中的一个朝鲜共产党人》、《七十年代西行漫记》、《延安访谈录》、《毛泽东的故乡》等。对海伦·斯诺的研究论文有:萧乾、丁玲的《海伦·斯诺访问记》、武际良的《海伦·斯诺的中国情结》、安危的《伟大的女性》、魏天真的《纪念海伦·斯诺女士》等。但从目前现状来看,对于海伦·斯诺的研究和介绍还有许多空白点,对海伦·斯诺的深入研究,将成为对埃德加·斯诺研究的有力补充。
三、斯诺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研究分析
人们谈到中美打破坚冰,总会追溯到1970年,当毛泽东邀请斯诺登上天安门城楼参加中国的国庆活动的照片刊登在《人民日报》上,这位外国记者在中国受到的最高礼遇,是中国传递给世界的信号,斯诺被认为是毛泽东试图改善中美关系的和平使者。关于斯诺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从数量和质量上与斯诺在中美关系上所作出的重要贡献不相称。新中国成立以前,斯诺凭借《西行漫记》(英文版为《红星照耀中国》)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在世界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特别是通过这部著作的广泛传播使中美关系产生了深刻变化。1937年10月,《红星照耀中国》英文本首先由伦敦维克多·戈兰茨公司出版,后来陆续被译成中、法、德、俄、西、意、葡、日、朝鲜、蒙、荷、瑞典、印地、哈萨克、希伯来、塞尔维亚以及印第安方言等数十种文字出版。美国版1938年1月3日由兰登出版社发行,在美国民众中风行一时,也引起了时任美国总统的富兰克林·罗斯福的关注和兴趣,使他很快成了“斯诺迷”。1941年、1943年、1944年,罗斯福在任期内三次召见斯诺,了解中国共产党的真实情况,一度调整了对华政策:由“扶蒋”改变为“扶蒋联共”。他对斯诺说:“我一直在同那里的两个政府合作。我打算继续这样做下去,直至我们能使他们联成一体。”
自1936年在陕北结识毛泽东、周恩来后,斯诺便成为中共领袖与美国联系的一条渠道,从而为后来中美关系的改善作出了特殊的贡献。新中国成立后,斯诺三次访华,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对他更大的信任和期望,为中美两国关系的恢复与改善进行不懈的努力。正如毛泽东接见斯诺时所说:“35年前到现在,我们的基本关系没有变。我对你不讲假话,我看你对我也是不讲假话的。”周恩来对斯诺的评价代表了中国政府和人民对他的看法:“对我们来说,斯诺是伟大的外国作家,是我们在国外的最好的朋友。”时任美国总统的尼克松回忆说:“12月18日,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会见了他的老朋友毛泽东。毛告诉他,外交部正在考虑允许左、中、右各派政治色彩的美国人访问中国。斯诺问,会不会允许像尼克松这样一个代表‘垄断资本家’的右派来?毛回答说,我将受到欢迎,因为我是总统,中美之间的问题毕竟还得同我解决。毛说他将乐于同总统谈话,不论作为旅游者或者总统来都好。毛的这些话,我们在几天后就知道了。”
可以说,斯诺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是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的。从目前的研究状况来看,虽然斯诺研究是老话题,但有关斯诺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的其他学位论文,也是斯诺研究中较为少见的。截至2008年,通过利用5个国内和1个国外的权威学位论文库进行搜索,有关斯诺对中美关系的影响的研究在学位论文方面仍然是个空白。
下面分析一下国内外有关斯诺对中美关系影响的研究状况。
1.国外研究部分
在西方,研究斯诺及其作品的影响,特别是对中美关系所起的作用并不多见。费正清教授指出,斯诺给西方的中国问题研究者提供了更多的素材:“历史学家们只得较多地依赖旁观者写的报道,尤其是那些曾经在30年代中期特许从共产党领导者那里采集资料的新闻工作者所撰写的报道。在那个时代里的所有记者中,埃德加·斯诺是出类拔萃的。”《纽约时报》的中国问题专家、《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的作者索尔兹伯里则称,《西行漫记》对1930年代后期美国的国际报道在心理上和专业上有不可估量的影响。它使我们把注意力转向中国,转向远东。
在斯诺的研究方面,有代表性的著作有三本,由法恩斯沃思撰述的《从流浪者到记者——斯诺在亚洲1928—1941》一书,以斯诺和他的第一任妻子海伦·福斯特·斯诺的私人信件、日记和手稿作为材料,书中分析了斯诺对中美关系的影响,他认为斯诺凭借着与中国领导人之间的亲密关系,得以在冷战期间多次往返中国,在某种程度上保持了中美双方的沟通。该书以叙事为主,描述斯诺一生的经历,缺乏深入的分析和评价,学术性不强。汉密尔顿所著的《埃德加·斯诺传》主要描述斯诺的工作经历,资料主要来源于斯诺的第二任夫人洛伊斯·惠勒·斯诺。汉密尔顿认为斯诺一生的基本特色就是总在尽力理解其他国家,而不是简单地对它们作出判断。该书对斯诺的思想及其对中国的思考有较多描述,但文章为传记性质,对历史资料没有引文,这是该书最大的缺憾。在托马斯的《冒险的岁月:埃德加·斯诺在中国》一书中,作者着重描写斯诺在旧中国的经历,新中国成立后的情况只在尾声中涉及。该书大量使用了斯诺的日记,真实再现了其情感,但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方面涉及较少。
2.国内研究部分
在目前收集到的资料来看,国内只有少量论文专门研究斯诺与中美关系:周洪钧在《〈西行漫记〉与中美关系》一文中,认为埃德加·斯诺是中美关系史上值得重视的一个人物,对他的代表作《西行漫记》在中美关系史上的历史地位应当作出正确的评价。文章认为,斯诺及其《西行漫记》在当时影响了美国政府的对华政策和美国官员对中国共产党人的态度。由于成文较早,所引用的资料目前来看大多是为人所熟知的。陈秀霞的《斯诺与中美关系》一文回忆了斯诺1928年来华生活和工作的13年、新中国成立后三次访华为增进中美间的了解和友谊做出了独特的贡献。这是发表在报纸上的纪念文章。张注洪在《斯诺访问新中国与中美关系的发展》一文中引用了大量的文献史料,认为斯诺为恢复和改善中美关系起了中介、沟通和促进的作用。这是一篇文风严谨、学术性强的文章,但文中没有涉及斯诺在中国活动最为重要的时期,仅限建国后的情况。孔东梅在《斯诺中国报道对美国政要的影响》一文中论述了斯诺中国报道在美国刊登发表和出版发行经历了3个历史阶段。斯诺中国报道对美国政要的影响也经历了一个“肯定——否定——肯定”的过程。总的看来,斯诺对中国的报道是及时和准确的,对美国认识中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这篇论文很有新意,但引用的史料有限,文章也过于简短。
在斯诺研究中,很多文章也涉及斯诺与中美关系,但有的显得论证不够充分,缺少学术性;有的是根据第一手材料,却未注明出处,使人感到可信度不够。斯诺对中美关系的影响,需要进行系统的整理和分析,特别是较为完整地论述斯诺在美国的影响。从目前来看,这个研究仍然是有很大的研究空间和很重要的研究价值。
四、结语
用一个西方学者的话来说,斯诺对“红区”的解读“标志着西方了解中国的新纪元”。斯诺的解读对中美关系,对国际政治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在新时期进行斯诺研究,特别是加强斯诺对中美关系影响的研究,唤醒时代对于埃德加·斯诺的记忆成为当代学者们的重要使命。
2008年10月17日,北京大学在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成立15周年之际,举办了纪念《西行漫记》中文版发表7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北京大学校长许智宏在会上表示,当代的北大学人正沿着斯诺先生所开辟的道路,继续向世界宣传和展现中国的发展与进步,努力增进世界人民与中国人民的相互了解,为促进中外友谊和世界的持久和平不断作出新的贡献。黄华同志曾指出:“中国埃德加·斯诺研究中心设在安葬斯诺的地方,我们衷心希望并相信,在国内外所有研究斯诺的团体和人士的关心和支持下,这个中心将成为一个研究斯诺,编译出版斯诺著作,继承和发扬斯诺精神的有作用的机构。”北京大学在斯诺研究方面已经有了一些成果,如何进一步深化斯诺研究、鼓励更多的学者特别是青年学生对斯诺进行有开创性的研究,还任重道远。
收稿日期:2008-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