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于建筑土建工程的钢筋质量的控制,需要从其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在充分了解其影响的因素后,方可对症下药。有针对性的采取措施解决问题。钢筋的质量达到标准了,才能保证建筑结构的耐久性。因此,提高钢筋的质量标准,是影响建筑物安全质量的重要指标。
关键词:施工现场;钢筋工程;问题及防治
一、钢筋施工中存在的质量问题
1、柱子纵向钢筋偏位
钢筋混凝土框架柱基础插筋和楼层柱子纵筋外伸常发生偏位情况,严重者影响结构受力性能。在结构施工中,梁板的主筋位置因施工时施工措施不当或操作时不注意,人为造成主筋位置不正确,降低负弯钢筋位置,会导致梁板抗弯能力降低,如果将主梁、次梁、主次板的主筋位置颠倒,导致板掉梁塌的结果,若将板的负弯矩钢筋从梁的负弯矩钢筋或梁的架立钢筋之下穿过,则降低了构件的有效高度。
2、框架节点核心部位柱箍筋遗漏
框架结构梁柱节点也称节点核心区,是主体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节点的梁柱钢筋交叉集中,使该部位柱箍筋绑扎困难。因此,遗漏绑扎箍筋的现场经常发生。
3、同一连接区段内接头过多
在绑扎或安装钢筋骨架时,发现同一连接区段内(对于绑扎接头,在任一接头中心至规定搭接长度的1.3倍区段内,所存在的接头都认为是没有错开,即位于同一连接区段内)内受力钢筋接头过多,有接头的钢筋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超出规范规定的数值。
4、四肢箍筋宽度不准
在钢筋工程中,单个封闭箍筋,在高度方向就有四根钢筋,属于四肢箍。配有四肢箍筋作为复合箍筋的梁的钢筋骨架,绑扎好安装入模时,发现宽度不合适模板要求,混凝土保护层过大或过小,严重的导致骨架无法放入模内。
5、管理不严格
钢筋进入现场没有专人管理,管理混乱,制度不严,造成未分规格、批次堆放,对此首先应设有专人管理,将钢筋堆放在仓库或料棚内,保持地面干燥,钢筋不能直接堆放在地面上,必须用混凝土墩、垫木等垫起,离地200mm以上,四周要有排水措施,按不同厂家、不同等级、不同规格和批号分别整齐堆放,并把标签设置在明显处,对每捆钢材监理标牌进行标识,标明其品种、规格、厂家、等级、直径及受检状态。
二、钢筋施工质量的防治措施
1、钢筋工程施工前准备工作
(1)设计图纸的审核
在工程开工前,应该做好设计图纸的审核工作,根据相关调查数据表明,在近几年来房建工程事故,因设计不当造成的事故占有很大比例。因此工程管理人员在拿到图纸后,应该及时了解图纸和钢筋工程相关的法律法规,用规范所要求的标准去阅读图纸,明确图纸中出现的错误和难以施工的地方,以便在图纸会审工作中提出,以便设计单位及时改正。
(2)严格审核钢筋工程施工技术方案
对钢筋加工场地、机械加工设备等进行核实,确保加工机械能够正常工作,并保证钢筋下料按照标准规范要求进行,满足施工计划及质量目标要求,同时要审核钢筋工程专项技术措施的适应性,及特种工种人员的上岗资格审查。
2、加强钢筋原材料检验的控制
运至现场或在现场生产加工的钢筋,经过检验后应重视对其仓储和使用管理,避免因材料变质或误用造成质量问题。为此,一方面应合理调度,避免现场钢筋大量积压,另一方面,坚持对钢筋原材料应按不同类别堆放,挂牌标志,并在使用时现场检查督导,对未进行复检的钢筋,若需紧急放行时,只能放行到制作中,不能放行到成品中。但制作完毕后,在绑扎安装验收前,必须检验合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钢筋技术准备
首先,在建筑基础钢筋施工前,必须先由施工总工程师组织质检员、钢筋工工长、技术人员和劳务对钢筋班班长对基础钢筋具体施工方案进行交底,确保所有管理工作者都可以对钢筋工程施工难点与重点进行全面掌握,以保证能够在具体施工过程中可以实现正确操作。
其次,系统性组织建筑施工标准与验收规范的交流与学习,建筑施工技术部一定要将图纸会审工作做好,对钢筋工程控制难点与重点予以确定,同时制定有效的钢筋施工技术措施。
再次,依照方案、图纸与钢筋工程具体规定,与实际工程结构情况进行有效结合,对可操作性与有针对性的工程技术交底方案进行详细制定,对于特殊作法与节点大样法,要将大样图详细的绘制出来,并对操作程序进行详细制定。
第四,在钢筋施工前,要由钢筋工长对专业管理人员与技术工作作有针对性的安全与技术交底工作,主要内容必须包括环保、消防以及文明施工等具体工作。
第五,对梁、墙体、基础底板、承台、顶板或者框架柱等都要先制作施工样板,待验收样板合格后才能进行大面积施工工作。
4、科学地运用安装技术
基础钢筋绑扎,包括台阶式矩形基础、条形基础、杯形基础、锥形基础、筏板基础等。基础钢筋的绑扎特点是:多数是深坑作业,操作条件差,质量要求严。在基础垫层完成后,弹底板钢筋位置线,再将钢筋半成品运输到位,按线布放钢筋,然后进行基础钢筋的绑扎操作。
按照要求,双层钢筋网的上层钢筋弯钩应朝下,基础四周两根钢筋交叉点应每点绑扎,双向主筋的钢筋网,则需全部钢筋相交点扎牢。独立柱基础为双向弯曲时,钢筋网的长向钢筋应放在短向钢筋的下面。基础配有双层钢筋网时,应在上层钢筋网下面设置钢筋撑脚,以确保上下层钢筋间距和位置的正确。根据工程经验,撑脚设计为“几”字型,受力效果较好。另外,基础保护层的垫块构造也很关键。基础中纵向受力钢筋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应小于40 mm,当无垫层时不应小于70 mm。
钢筋连接若采用绑扎搭接头,则接头相邻纵向受力钢筋的绑扎接头宜相互错开。接头末端至钢筋弯起点的距离不小于钢筋直径的10倍。当钢筋直径大于16 mm时,不宜采用绑扎接头,纵向受力钢筋采用机械连接接头或焊接接头。
5、合理使用焊接技术
在建筑基础钢筋施工中,基础钢筋焊接连接的情况很多,应严格按照相关规定及设计图纸中的要求进行。
6、避免露筋
针对这一问题,要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预防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应保证砂浆垫块垫得适量可靠,对于竖立钢筋通常要采用埋有铁丝的垫块,如果绑在钢筋骨架外侧,应用铁丝将钢筋骨架拉向模板使保护层厚度准确,并要将垫块挤牢,对钢筋的成型尺寸进行严格的检查,模外绑扎钢筋骨架,必须要防止外形尺寸超过允许范围;2.治理措施如果露筋范围较小,一般情况下可以采用同配合比水泥砂浆进行堵抹修补,先将露筋部位出现麻点的混凝土应沿周围敲开或凿掉,直至看不到孔眼为止,随后再用砂浆找平。为了提高修复砂浆与原混凝土结合的可靠性,要用水对原混凝土面进行冲洗,并用铁刷刷干净,保证表面无粉层、砂浆或残渣,修补之前应保证混凝土基层充分湿润。对于重要的受力部位,如果出现露筋问题,必须要在经过技术鉴定之后再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补救。
保护好钢筋成品
第一,在放置钢筋成品时,注意动作要放轻,更要注意其放置空间不能随意,否则会使得钢筋成品受到损失,甚至可能出现变形,直接对施工质量带来影响。做好对雨水天气的预防措施,根据标志分清各种钢筋成品,夏季施工尤其要注意防暑防水降温工作。夏天的温度较高,钢筋暴露在外面很容易氧化。当钢筋成品完成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成品的保护,否则会对建筑物的质量安全产生致命的影响。
结束语
综上所述,钢筋在混凝土结构中起到传递应力和整体受力强度的作用,在施工中要严格控制好其工程质量。从下料成型到连接安装,都必须按规范和设计要求操作,使其真正满足结构的承载力。
参考文献:
[1]吴岩.试析建筑基础钢筋施工质量防治措施与技术[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6(28).
[2]梅棕芳.建筑基础钢筋施工常见质量防治措施与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3.12
[3]孟素萍.浅析施工中钢筋配置不当引起的质量问题[J].山西建筑,2013(9).
论文作者:王利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8
标签:钢筋论文; 基础论文; 图纸论文; 工程论文; 受力论文; 骨架论文; 垫块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3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