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合理使用镇痛泵减少尿潴留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林琪望,张志华[1](2021)在《妇科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妇科手术患者术后使用静脉自控镇痛泵出现不良反应的防治与护理措施。方法对我院2021年1月至2021年5月住院的347例妇科患者应用静脉自控镇痛泵的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基本资料、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整理、归纳和分析,探讨可采取的防治与护理措施。结果 347例患者术后使用自控镇痛泵共计134例次不良反应,发生恶心、呕吐81例,占23.34%;呼吸抑制4例,占1.15%;尿潴留24例,占6.92%,皮肤瘙痒7例,占2.02%,低血压18例,占5.19%。经过护理人员采取有效的护理对策,患者的不良反应均有所好转。结论静脉自控镇痛泵在用于术后镇痛的同时,其阿片类镇痛药物可能发生相关的不良反应。因此,合理的心理护理和观察、及时处理不良反应,是提高静脉自控镇痛泵安全有效的关键。
谭玉婷,胡香香,马婷[2](2021)在《宫颈癌根治术后病人年龄与尿潴留发生率的关系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病人的年龄与尿潴留发生率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7年3月―2020年3月收治的168例宫颈癌根治性手术病人的临床资料,记录病人导尿管持续时间和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并分析尿潴留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02例病人年龄(51.05±9.17)岁,尿潴留发生率为53.92%(55/102)。完全调整的二项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调整混杂因素后,年龄与尿潴留发生风险呈正相关[OR=1.21,95%CI(1.09,1.35),P=0.001]。在年龄和尿潴留之间检测到曲线关系,其拐点为54岁。拐点左侧和右侧的效应量OR值分别为0.99[95%CI(0.90,1.10)]和1.84[95%CI(1.24,2.74)]。通过亚组分析发现,留置导管越长,年龄对尿潴留发生率的影响越大。结论:年龄是宫颈癌根治术后病人发生尿潴留的独立危险因素。年龄和尿潴留呈曲线关系,54岁是拐点,临床应更加关注长期留置尿管且大于54岁的病人。
王芳[3](2021)在《音乐疗法与耳穴贴压联合缓解肛周脓肿术后患者疼痛的效果研究》文中认为目的:观察音乐疗法与耳穴贴压联合缓解肛周脓肿术后患者疼痛的效果,为肛周脓肿术后疼痛提供有效且简单易行,副作用小的新型镇痛护理方法。方法:本研究选取2020年6月至2021年1月来长春市某三甲医院肛肠科低位肛周脓肿的12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符合纳入标准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了三组,每组各40例,A组(音乐组):采用常规护理+音乐疗法;B组(耳穴组):常规护理+耳穴贴压;C组(联合):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音乐疗法耳穴贴压联合护理干预;观察术后5天的疼痛评分,术后第一次排便的疼痛评分和疼痛的持续时间,有无肛缘水肿、尿潴留及疼痛控制满意度情况,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1)基线资料比较:三组患者在一般资料、疼痛程度(干预前)、疼痛评分(干预前)、24h镇痛泵使用人数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主要观察指标:比较三组患者术后5天NRS、NRS-4疼痛评分、术后第1次排便NRS疼痛评分、术后第1次排便疼痛持续时间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次要观察指标:术后5天内三组患者是否尿潴留和疼痛控制满意度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三组患者肛缘水肿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音乐疗法、耳穴贴压、两者联合能有效的缓解肛周脓肿术后疼痛,音乐与耳穴联合组缓解疼痛效果优于音乐组和耳穴组。(2)联合组比单独音乐和耳穴治疗能更好缓解术后第一次排便后的疼痛,缩短排便后疼痛持续时间。(3)耳穴和音乐疗法联合比两种单独干预能更多的减少术后尿潴留人数。但耳穴贴压组、音乐疗法组、联合组均不能缓解术后伤口水肿。(4)联合组比单独的使用音乐和耳穴贴压能更好的提高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
孙亮[4](2021)在《多模式镇痛在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探索》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术后疼痛是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快速康复必须面对和妥善处理的一个问题,目前对于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镇痛管理方案没有形成共识,本研究旨在通过一项随机、双盲、前瞻性研究,分析多模式镇痛在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00例拟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6组,此次研究有0.5%罗哌卡因局部浸润、术后帕瑞昔布钠40mg静滴和镇痛泵三种镇痛方式,每组使用不同的镇痛方案。A组(对照组):术后帕瑞昔布钠;B组:术前罗哌卡因+术后帕瑞昔布钠;C组:术后罗哌卡因+术后帕瑞昔布钠;D组:术前罗哌卡因+镇痛泵+术后帕瑞昔布钠;E组:术后罗哌卡因+镇痛泵+术后帕瑞昔布钠;F组:镇痛泵+术后帕瑞昔布钠;记录术后2h、4h、8h和12h的VAS评分、术后血压、CRP、IL-6以及术后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此次研究的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成功率为66.22%。随着术后时间的延长,各组患者的动态VAS评分逐渐降低。B组和C组在术后2h和4h的疼痛评分显着低于A组(P<0.05)。D、E和F组在术后2、4、8和12h与A组的疼痛评分相比有显着性差异(P<0.05)。(B组vs C组)和(D组vs E组)在术后2、4、8和12h无明显差异(P>0.05)。在术后第2h和4h,(B组vs D组)和(C组vs E组)无明显差异(P>0.05),但是在术后第8h和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与F组相比在术后2、4和8h无显着差异(P>0.05),而在术后第1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组间CRP和IL-6比较有显着性差异(P<0.05)。使用镇痛泵的患者术后头晕、恶心和延迟出院人数显着增多(P<0.05)。结论:多模式镇痛合理应用在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可以起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其中镇痛泵具有良好的镇痛作用和持续时间,但是其带来的不良反应多,会延长患者的住院治疗时间,不建议用于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罗哌卡因局部浸润是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一种有效镇痛方式,但是术前和术后不同时机使用的镇痛效果无明显差异。因此,我们推荐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使用罗哌卡因局部浸润联合术后帕瑞昔布钠的镇痛方案。
陈佳琦[5](2021)在《“注-放-冲-饮”四步法对骨折术后尿管拔管相关问题及排尿反射构建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本研究以患者舒适度及拔管后自主排尿反射的建立为重点,采用“注-放-冲-饮”四步法拔管,旨在增加患者拔管舒适度、使患者在拔除尿管后早期建立自主排尿反射,减少拔管相关问题的发生。为骨折术后留置尿管拔管方法提供依据,并对制定该项护理操作的行业标准提供参考。方法:本研究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应用国际排尿障碍症状评分(international prostatic symptom score,IPSS)进行病例筛除后,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创伤骨科手术留置尿管的200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100例患者,医嘱下达后,待膀胱充盈时拔管,拔管后嘱患者排尿,口头叮嘱患者饮水500~1000ml,不做监督;试验组100例患者采用“注-放-冲-饮”四步法拔管,医嘱下达后,待患者膀胱充盈时,抽尽尿管前端气囊内的液体后回注0.3~0.5ml空气(注),再打开尿管调节器引流出尿液200ml(放),借助患者自主排出尿液的过程(冲),顺势拔管。拔管后督促患者30min内饮水500~1000ml(饮)(忽略输入液体量,考虑到两组患者液体量输入差别不大),观察两组患者拔管相关问题发生情况、拔管后首次排尿量及排尿等待时间、拔管后自主排尿反射构建。结果:1.两组研究对象拔管相关问题发生情况:拔管不适、排尿疼痛、排尿踌躇症状均普遍存在,尤其以拔管不适和排尿疼痛突出,尿潴留少见;试验组拔管方法在减少拔管相关问题发生的效果优于对照组。2.自主排尿率:对照组98例患者中有95例拔管后顺利自行排尿,自主排尿率为96.93%;试验组98例患者拔管后均顺利自主排尿。两组研究对象拔管后自主排尿的比较,经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拔管舒适度:对照组拔管未发生不适者16例(16.33%),不适程度主要以2度(43.88%)为主;试验组拔管未发生不适者34例(34.69%),不适程度以1度(34.69%)为主。两组研究对象拔管舒适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排尿踌躇症状发生率:对照组拔管后发生排尿踌躇症状患者有25例(25.51%);试验组拔管后发生排尿踌躇症状患者有13例(13.27%)。两组研究对象拔管后排尿踌躇症状的发生经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排尿疼痛情况:对照组患者排尿疼痛发生率高于试验组,对照组排尿疼痛程度以2度为主(32.65%)。试验组排尿疼痛程度以1度(35.71%)为主。两组患者排尿疼痛程度经分析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尿潴留发生率:试验组患者拔管后未发生尿潴留,对照组患者拔管后有3例患者发生尿潴留。两组研究对象拔管后尿潴留的发生率,经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7.拔管后初次排尿等待时间:对照组拔管后平均排尿等待时间为248.62±37.70min,试验组拔管后平均排尿等待时间为184.59±32.74min。两组患者拔管后初次排尿等待时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拔管后初次排尿量:对照组拔管后平均排尿量为340.26±46.11ml,试验组拔管后平均排尿量为377.96±53.53ml。两组患者拔管后初次排尿量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折术后留置尿管患者拔管相关问题较为普遍,尤其以拔管不适和排尿疼痛为主。试验组“注-放-冲-饮”四步法拔管方式相比对照组单纯在膀胱充盈拔管方法相比,可去以减少患者排尿踌躇症状的发生;可以降低患者拔管不适发生率及程度;可以使排尿疼痛率及程度降低;可以缩短拔管后初次排尿等待时间、增加排尿量,有利于患者拔管后排尿反射的构建和膀胱功能的恢复。
严艳[6](2021)在《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知信行现状调查及干预效果研究》文中认为背景自全面施行“二孩政策”以来,我国剖宫产率在不断提高。有研究显示,我国剖宫产率高居世界第一,各城市普遍在40%以上,个别地区剖宫产率甚至高达80%,远高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10%~15%。疼痛作为术后最严重的并发症,日益引起临床工作者的重视。近年来,随着新型镇痛药物及镇痛技术的应用,极大地改善了患者术后疼痛问题,但是仍有很大一部分患者的术后疼痛缓解效果不佳,特别是剖宫产手术患者,术后疼痛问题表现得尤为突出。临床上认为除了镇痛药物,正确的健康教育也能有效控制术后疼痛。目的调查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的知信行水平现状及影响因素,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知信行综合干预方案并应用,探讨传统健康教育和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对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知信行的干预效果,以提高其剖宫产术后疼痛管理质量。方法1.现状调查选取2019年9月~2020年1月新乡市某三级医院妇产科的378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采用自行编制的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知信行问卷进行现状调查,并根据调查结果制定知信行综合干预方案并应用。2.类实验研究选取2020年2月~2020年9月新乡市某三级医院妇产科的306例剖宫产产妇为研究对象,按照时间先后顺序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对照组产妇进行围术期的传统常规健康教育,干预组产妇在接受术后的传统常规健康教育外,同时给予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进行干预。干预结束后收集两组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知信行得分、疼痛评分、自控镇痛泵使用及术后恢复情况方面的资料。采用Epidata3.0软件进行录入数据,双人核对。采用SPSS23.0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编制问卷经过两轮专家函询,构建了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知信行问卷,其中包括知识、信念、行为共43个条目。该问卷的内容效度为0.841,重测信度为0.803,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现状调查378例剖宫产产妇知识、信念、行为及知信行总得分分别为(36.35±1.94)分、(39.49±0.67)分、(31.13±0.94)分和(107.09±2.80)分。影响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知信行总分的因素有年龄、文化程度、月收入水平、副反应、子女情况(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产妇的知识、信念、行为之间存在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333、0.540和0.31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类实验研究306例剖宫产产妇干预一周后,干预组与对照组产妇知识、信念、行为和KAP总得分四个维度均提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产妇剖宫产术后自控镇痛知识、信念、行为及知信行总得分的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产妇术后VAS得分、自控镇痛泵使用情况及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知信行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2.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相关知识、信念、行为都处于低水平状态。同时,年龄大、文化程度高、有子女、月收入水平高且有副反应的产妇知信行水平高。3.基于知信行理论的健康教育干预能提高剖宫产产妇术后相关知识、信念和行为。
张君培[7](2021)在《间断椎旁神经阻滞在单孔胸腔镜手术术后多模式镇痛中效果的研究》文中认为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不同浓度罗哌卡因术前联合术毕的椎旁神经阻滞在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术后镇痛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录入在我院就医的60例患有早期肺癌预备行单孔胸腔镜手术的胸外科患者;受试者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三组,接受不同浓度的神经阻滞药物:A组(诱导前0.4%罗哌卡因10ml+术毕追加0.4%罗哌卡因20ml);B组(诱导前0.4%罗哌卡因10ml+术毕追加0.25%罗哌卡因20ml);C组(诱导前0.4%罗哌卡因10ml)。统计术后多个时间点T1(术后6h)、T2(术后12h)、T3(术后24h)的不同指标,包括:术后各时间点,不同组病人使用PCIA镇痛泵自控补药的按压次数、静息与活动两状态下的VAS疼痛评分、补救性镇痛药物使用次数、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等。结果:在本研究中,经比较三组患者的一般情况以及手术持续时间不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静息状态下T1、T2时间点,A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且B组疼痛评分相比C组明显降低(P<0.05);运动状态下T1时间点,A组患者术后的VAS疼痛评分明显低于B组,且B组术后的VAS评分相比C组明显降低(P<0.05);T3时间点,三组患者静息或运动状态下的VAS评分不存在统计学差异;T1、T2时间内PCIA镇痛泵的自控追加次数A、B两组患者明显少于C组,且T1、T2时间内A组术后PCIA镇痛泵的自控追加次数相比B组明显减少(P<0.05);三组患者观察时间内的补救性镇痛的次数比较,A、B两组次数低于C组(P<0.05);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的比较,仅存在三组中的A组发生率低于C组发生率的情况(P<0.0167)。结论:术前联合术毕间断使用罗哌卡因进行椎旁神经阻滞可以提供给单孔胸腔镜手术患者良好的术后镇痛,且会降低患者术后不良反应的总发生率。
周媛凤[8](2021)在《穴位埋线法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评价穴位埋线法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09-2020.12至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肛肠诊疗中心接受外剥内扎术的混合痔患者180例,随机分为穴位埋线组(A组)、常规镇痛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该研究脱落病例3例,无剔除病例,完成研究患者177例,其中A组60例予以术后常规及穴位埋线治疗,B组59例予以术后常规及地佐辛静滴镇痛治疗,C组58例予以术后常规治疗。对比3组患者术后24h、48h、第3天、第5天、第7天等时段疼痛程度、疼痛持续时间、排尿情况、睡眠情况、额外止痛药使用情况、不良反应发生率及治疗满意度等,并判定临床疗效。结果:1.三组患者职业、切口数量、性别、吸烟情况、年龄、BMI、手术时长、基础痛阈、术前疼痛评分、术前SAS、SDS评分、术前睡眠情况等基线资料均衡可比(均P>0.05)。2.比较患者疼痛情况:术后24h,常规镇痛组最大VAS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评分低(短)于穴位埋线组和空白对照组(均P<0.05),穴位埋线组低(短)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术后48h,常规镇痛组与穴位埋线组最大VAS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评分低(短)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穴位埋线组与常规镇痛组比较无差异(P>0.05);术后第3天、第5天、第7天,穴位埋线组最大VAS评分及疼痛持续时间评分低(短)于常规镇痛组和空白对照组,常规镇痛组低(短)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3.比较患者排尿情况:术后24h,三组患者排尿情况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8h,穴位埋线组患者排尿情况优于常规镇痛组与空白对照组,(均P<0.05),常规镇痛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天、第5天,穴位埋线组患者排尿情况优于常规镇痛组与空白对照组(均P<0.05),常规镇痛组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术后第7天,穴位埋线组和常规镇痛组排尿情况均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穴位埋线组与常规镇痛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4.比较患者睡眠情况:术后24h,常规镇痛组睡眠情况优于穴位埋线组和空白对照组(均P<0.05),穴位埋线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48h、第7天,穴位埋线组术后睡眠情况均优于常规镇痛组和空白对照组(均P<0.05),常规镇痛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天,穴位埋线组和常规镇痛组均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穴位埋线组和常规镇痛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5天,穴位埋线组睡眠情况均优于常规镇痛组和空白对照组(均P<0.05),常规镇痛组优于空白对照组(P<0.05)。5.比较患者额外止痛药使用情况:穴位埋线组术后止痛药使用人次及用量均少于常规镇痛组和空白对照组(均P<0.05),常规镇痛组少于空白对照组(P<0.05)。6.比较患者满意度:穴位埋线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常规镇痛组和空白对照组(均P<0.05),常规镇痛组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7.疗效评价:术后24h,常规镇痛组疗效分布及总有效率均优于穴位埋线组和空白对照组(均P<0.05),穴位埋线组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术后48h,常规镇痛组与穴位埋线组疗效分布及总有效率均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常规镇痛组和穴位埋线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第3天、第7天,穴位埋线组疗效分布及总有效率均优于常规镇痛组和空白对照组(均P<0.05),常规镇痛组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术后第5天,穴位埋线组疗效分布优于常规镇痛组和空白对照组(均P<0.05),常规镇痛组优于空白对照组(均P<0.05),穴位埋线组和常规镇痛组总有效率高于空白对照组(P<0.05),穴位埋线组和常规镇痛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8.安全性评价:穴位埋线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常规镇痛组为27.1%、空白对照组为44.8%,穴位埋线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镇痛组与空白对照组(均P<0.05),常规镇痛组低于空白对照组(P<0.05)。结论:穴位埋线镇痛效佳,安全可靠,易于临床操作,超前无痛干预,可应用于混合痔术后镇痛治疗。但穴位埋线缓解术后急性疼痛疗效稍显不足,可考虑术前24h行埋线治疗或配合其他镇痛措施以覆盖穴位埋线镇痛的“空白期”,尽可能使患者获得术后微痛甚至无痛体验。
卫转[9](2020)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骨科手术患者尿管拔除评估表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本研究旨在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下编制骨科手术患者尿管拔除评估表,将评估表应用于骨科临床,进行信效度检验及临床效果验证,帮助骨科护理人员准确把握骨科手术患者尿管拔除时机,缩短尿管留置时长,降低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方法:1.通过文献查阅法、小组讨论法,结合临床实践,寻找影响骨科手术患者尿管拔除时机的相关因素,进一步通过德尔菲法(Delphi method)咨询相关领域专家,初步构建《骨科手术患者尿管拔除评估表》。2.科学使用文献回顾法和专家会议法,对《骨科手术患者尿管拔除评估表》分级及赋分;评估表指标权重值使用层次分析法并结合德尔菲专家结果计算得出。使用便利抽样法选取60名骨科择期手术患者进行小样本预试验,对评估表的条目进行删选,最终构建成《骨科手术患者尿管拔除评估表》。3.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入住某三甲医院骨科的300名择期手术患者,使用研制的骨科手术患者尿管拔除评估表为每位患者评分,评估表的信效度检验使用所有患者的评分结果。4.为确定评估表的最佳阈值,评估表的敏感性与特异性检验在某三甲医院进行,研究对象通过方便抽样,选取骨科收治的100例择期手术患者。结果:1.两轮专家函询问卷的回收率分别为100%和97.44%;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943和0.934,均大于0.80;肯德尔协调系数分别为0.203和0.158;两轮函询结束后,各条目的重要性赋值均数为3.79-4.71,变异系数为9.76%-26.85%,专家意见趋于一致。对60名骨科择期手术患者进行预试验后,最终构建了包括3项一级指标,16项二级指标的《骨科手术患者尿管拔除评估表》。2.将评估表应用于300名骨科择期手术患者进行信效度检验,信度使用Cronbach’sα系数、分半信度和评定者间信度Kendall’s W系数表示,分别为0.548,0.430,0.998;效度使用内容效度和结构效度表示,评估表的整体内容效度指数(S-CVI)为0.938,各指标内容效度指数(I-CVI)在0.67-1.00之间。结构效度使用探索性因子分析,提取出6个公因子,累计贡献率为60.796%,各指标载荷因子范围为0.524-0.880。3.评估表ROC曲线下面积为0.963,95%可信区间在0.928-0.998之间,当患者评分结果为35.85时为评估表的最佳阈值,此时,评估表的敏感性、特异性及约登指数最高,分别是0.909、0.971、0.88。当评分≤35.85时,表示患者可以拔除尿管,评分>35.85时,表示患者不能拔除尿管。结论:1.本研究编制的骨科手术患者尿管拔除评估表包括患者一般情况、骨科手术经过、患者术后情况3个维度,共16个条目。信效度检验说明该评估表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骨科术后患者尿管是否拔除的客观评估工具。2.评估表经过临床验证,在骨科择期手术后留置尿管患者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良好,可以较准确判断骨科手术患者尿管拔除时机。
武俐君[10](2020)在《术后自控镇痛泵使用安全管理策略的构建》文中研究说明研究目的:构建一套科学、规范的术后自控镇痛泵使用安全管理策略,以期优化术后自控镇痛泵的管理,预防自控镇痛泵使用中的不安全因素,确保患者安全,为临床管理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成立课题研究小组,系统检索国内外相关指南资源及Cochrane Library、Pub Med、Embase、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中国生物医学文献等数据库获取相关文献。检索时主题词与自由词相结合,制定较科学的文献检索策略。对检索出的文献采用Johns Hopkins证据等级和质量评定方法对纳入文献的质量进行评价,并通过小组讨论,拟定管理策略初稿。运用德尔菲法,对国内17位三甲综合医院的专家进行两轮专家函询,统计分析专家函询结果,确定最终管理策略。研究结果:构建了包括4个维度、8项二级条目、30项三级条目的术后自控镇痛泵使用安全管理策略;两轮专家函询结果中,专家积极程度分别为100%和94%,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92和0.883,条目的重要性和可操作性变异系数在0.090.22间,肯德尔和谐系数在0.2310.314间(P<0.05)。研究结论:该方案的各级条目专家函询意见趋于一致,专家积极性和权威性高,函询结果协调可靠,最终构建的管理策略符合我国国情,便于临床医护人员参考和应用。
二、合理使用镇痛泵减少尿潴留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合理使用镇痛泵减少尿潴留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妇科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
1.1 资临床料 |
1.2 镇痛泵的使用方法 |
1.3 统计与分析 |
2 结果 |
2.1 使用PCIA患者的临床资料 |
2.2 患者使用PCIA出现的不良反应构成比 |
3 讨论 |
3.1 术后发生恶心呕吐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
3.2 术后发生尿潴留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
3.3 术后发生低血压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
3.4 术后发生皮肤瘙痒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
3.5 术后发生呼吸抑制的原因分析及护理措施 |
(2)宫颈癌根治术后病人年龄与尿潴留发生率的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对象与方法 |
1.1 研究对象 |
1.2 数据收集 |
1.3 统计分析 |
2 结果 |
2.1 病人筛选过程 |
2.2 无尿潴留组和尿潴留组病人的一般特征比较 |
2.3单因素分析 |
2.4 未调整和调整后的逻辑回归分析 |
2.5 非线性关系分析 |
2.6 亚组分析 |
3 讨论 |
3.1 年龄是宫颈癌病人尿潴留发生率的独立危险因素 |
3.2 尿管留置时间对年龄与尿潴留发生率的影响具有交互作用 |
3.3 本研究的优势与局限性 |
3.3.1 优势 |
3.3.2 局限性 |
4 小结 |
(3)音乐疗法与耳穴贴压联合缓解肛周脓肿术后患者疼痛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英文缩略语 |
引言 |
文献综述 |
1 肛周脓肿疾病的认识 |
1.1 中医对肛周脓肿的认识 |
1.2 西医对肛周脓肿的认识 |
2 肛周脓肿术后疼痛的认识和控制方法 |
2.1 中医对肛周脓肿术后疼痛认识 |
2.2 西医对肛周脓肿术后疼痛的认识 |
2.3 肛周脓肿术后控制疼痛的方法 |
2.3.1 中医控制疼痛的方法 |
2.3.2 西医控制疼痛的方法 |
3 音乐疗法与耳穴治疗缓解疼痛的认识 |
3.1 音乐疗法缓解疼痛的认识 |
3.2 耳穴缓解疼痛的认识 |
4 展望 |
试验研究 |
1 研究对象 |
1.1 诊断标准 |
1.2 纳入标准 |
1.3 排除标准 |
1.4 剔除和脱落标准 |
1.5 观察指标 |
2 干预方案 |
2.1 预实验 |
2.2 样本量的计算:分组公式 |
2.3 病例分组 |
2.4 干预措施 |
2.5 质量控制 |
2.6 伦理原则 |
2.7 统计学分析 |
2.8 技术路线 |
3 研究结果 |
3.1 研究者的一般资料和疼痛评分基线数据比较 |
3.2 三组患者NRS-4 疼痛程度评分比较 |
3.3 术后5 天患者NRS疼痛评分比较 |
3.3.1 同一治疗阶段的不同组间整体比较 |
3.3.2 同一组不同时间组内整体比较 |
3.3.3 三组间两两比较 |
3.3.4 三组患者每天18:00干预后疼痛评分和干预前进行组内比较 |
3.4 术后三组第一次排便疼痛评分和疼痛持续时间比较 |
3.5 术后患者水肿意义分析 |
3.6 术后三组患者尿潴留评分比较 |
3.7 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护理满意度比较 |
4 讨论 |
4.1 一般资料和基线数据分析 |
4.2 术后患者疼痛观察指标分析 |
4.2.1 音乐疗法与耳穴贴压缓解疼痛的护理方法效果分析 |
4.2.2 术后第一次排便疼痛评分和持续时间分析 |
4.3 术后患者次要指标分析 |
4.3.1 术后患者水肿意义分析 |
4.3.2 术后三组患者尿潴留评分分析 |
4.3.3 术后患者疼痛控制满意度分析 |
5 局限性 |
结论 |
本文创新点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个人简介 |
(4)多模式镇痛在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第1章 引言 |
第2章 资料与方法 |
2.1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
2.2 随机和盲法 |
2.3 研究分组设计 |
2.4 治疗方案 |
2.5 数据收集 |
2.6 统计学分析 |
第3章 结果 |
3.1 一般资料比较 |
3.2 术后VAS比较分析 |
3.3 术后相关指标 |
3.4 不良反应和延迟出院 |
第4章 讨论 |
4.1 镇痛泵的使用 |
4.2 多模式镇痛 |
4.3 微循环及疼痛相关指标 |
4.4 延迟出院的因素分析 |
4.5 ERAS理念 |
4.6 减少Clavien-DindoⅠ期并发症 |
4.7 困难腹腔镜胆囊切除术 |
4.8 研究的局限性 |
第5章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综述 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围手术期镇痛探索 |
参考文献 |
(5)“注-放-冲-饮”四步法对骨折术后尿管拔管相关问题及排尿反射构建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前言 |
第一章 临床资料 |
1 病例来源 |
2 纳入标准 |
3 排除标准 |
4 脱落标准 |
5 质量控制 |
6 伦理原则 |
第二章 研究方法 |
1 试验设计 |
1.1 研究类型 |
1.2 随机方法 |
1.3 样本量估算 |
2 干预方法 |
2.1 一般护理 |
2.2 留置尿管方法 |
2.3 留置尿管护理 |
2.4 拔除尿管方法 |
3 研究指标 |
3.1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 |
3.2 评价指标 |
4 资料收集 |
5 资料分析方法 |
第三章 结果 |
1 本研究病例收集情况 |
2 研究对象的基本情况 |
2.1 研究对象的人口统计学资料 |
2.2 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 |
3 试验组和对照组拔管方法研究结果分析 |
3.1 拔管相关问题的结果分析 |
3.2 两组研究对象观察指标的比较 |
第四章 讨论 |
1 本研究采用“注-放-冲-饮”四步法拔除尿管的理论分析 |
2 研究对象一般资料的分析 |
3 试验组和对照组拔管方法研究结果分析 |
3.1 拔管相关问题发生情况分析 |
3.2 两组研究对象观察指标的比较 |
第五章 结语 |
1 结论 |
2 研究局限性 |
3 研究建议 |
参考文献 |
附录 |
第六章 文献综述 留置尿管拔管方法和时机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在校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
1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2 研究生期间获得的奖项及荣誉 |
致谢 |
(6)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知信行现状调查及干预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文献回顾与概念框架 |
第二部分 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知信行问卷的编制与信效度检验 |
1 研究方法 |
2 预调查 |
3 结果 |
4 预调查结果 |
5 问卷的信效度分析 |
6 讨论 |
第三部分 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知信行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第四部分 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知信行干预效果 |
1 研究对象 |
2 研究方法 |
3 结果 |
4 讨论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的知信行及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文章情况 |
致谢 |
个人简历 |
(7)间断椎旁神经阻滞在单孔胸腔镜手术术后多模式镇痛中效果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一)前言 |
(二)材料与方法 |
1.材料 |
1.1 研究对象 |
1.2 排除条件 |
1.3 主要药品 |
1.4 主要仪器与设备 |
2.方法 |
2.1 术前准备 |
2.2 麻醉方式 |
2.3 观察指标 |
2.4 统计学分析 |
(三)结果 |
3.1 一般资料 |
3.2 三组患者手术时间以及术后镇痛药物应用情况比较 |
3.3 三组患者术后VAS疼痛评分比较 |
3.4 三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与不良发生发生情况 |
(四)讨论 |
4.1 间断椎旁神经阻滞镇痛效果评价 |
4.2 间断椎旁神经阻滞对患者术后并发症影响的评价 |
(五)结论 |
参考文献 |
综述 椎旁神经阻滞应用于胸腔镜手术术后镇痛的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穴位埋线法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中英文缩略词表 |
前言 |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
1 中医学对混合痔术后疼痛的认识 |
2 现代医学对混合痔术后疼痛的认识 |
3 混合痔术后镇痛的意义 |
3.1 全身影响 |
3.2 局部影响 |
4 混合痔术后镇痛治疗 |
4.1 中医治法 |
4.2 西医治法 |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
1 临床资料 |
1.1 病例来源 |
1.2 诊断标准 |
1.3 纳入标准 |
1.4 排除标准 |
1.5 剔除标准 |
1.6 脱落标准 |
2 研究方法 |
2.1 研究、分组、随机方法 |
2.2 样本量估算 |
2.3 治疗方案及对照措施 |
3 观察指标 |
3.1 基线资料 |
3.2 疗效性观测指标 |
4 统计学处理方法 |
5 研究结果 |
5.1 病例分布 |
5.2 基线资料分析 |
5.3 术后疼痛强度评分(VAS评分)比较 |
5.4 术后疼痛持续时间比较 |
5.5 术后排尿情况比较 |
5.6 术后睡眠情况比较 |
5.7 术后额外止痛药物使用情况 |
5.8 临床疗效比较 |
5.9 安全性比较 |
5.10 满意度比较 |
第三部分 讨论 |
1 混合痔术后疼痛治疗现状 |
2 穴位埋线的镇痛机制 |
2.1 外周镇痛作用 |
2.2 中枢镇痛作用 |
3 选穴依据 |
4 关于湿热下注证型的选择 |
5 研究结果分析 |
5.1 术后疼痛情况 |
5.2 术后排尿情况 |
5.3 术后睡眠情况 |
5.4 术后额外止痛药使用情况 |
5.5 疗效、安全性及满意度评价 |
结论 |
1 临床研究结论 |
2 问题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不同针刺疗法治疗痔术后疼痛的临床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个人简介 |
致谢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
(9)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骨科手术患者尿管拔除评估表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常用缩写词中英文对照表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
1.4 研究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2 构建骨科手术患者尿管拔除评估表 |
2.1 骨科手术患者尿管拔除评估表指标框架的初步构建 |
2.2 对评估表指标进行分级赋分 |
2.3 确立评估表指标权重 |
2.4 评估表的修订 |
3 骨科手术患者尿管拔除评估表的信效度检验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对象 |
3.3 研究方法 |
3.4 研究结果 |
4 骨科手术患者尿管拔除评估表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析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对象 |
4.3 研究方法 |
4.4 研究结果 |
5 讨论与结论 |
5.1 讨论 |
5.2 结论 |
5.3 创新点 |
5.4 研究不足与展望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个人简历 |
(10)术后自控镇痛泵使用安全管理策略的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插图附表清单 |
缩略词表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研究现状 |
1.3.1 自控镇痛泵的使用原理 |
1.3.2 自控镇痛泵使用中的危险因素 |
1.3.3 预防自控镇痛泵安全隐患的措施 |
1.3.4 护士在术后自控镇痛泵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 |
1.5 技术路线 |
2 相关理论概念 |
2.1 术后疼痛 |
2.2 患者自控镇痛 |
2.3 背景剂量 |
2.4 单次按压剂量 |
2.5 有效间隔时间 |
2.6 德尔菲法 |
3 成立课题研究小组 |
4 初步构建术后自控镇痛泵使用安全管理策略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方法 |
4.2.1 检索数据库 |
4.2.2 检索词 |
4.2.3 文献纳入与排除标准 |
4.2.4 筛选文献 |
4.2.5 文献质量评价 |
4.2.6 文献资料提取与分析 |
4.2.7 质量控制 |
4.3 研究结果 |
4.3.1 文献检索结果 |
4.3.2 文献证据等级及质量评定结果 |
4.4 初步拟定术后自控镇痛泵使用安全管理策略 |
5 确立术后自控镇痛泵使用安全管理策略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方法 |
5.2.1 拟定专家函询表 |
5.2.2 遴选咨询专家 |
5.2.3 统计方法 |
5.2.4 质量控制 |
5.3 研究结果 |
5.3.1 专家基本资料 |
5.3.2 第一轮专家函询结果 |
5.3.3 第一轮专家函询意见汇总 |
5.3.4 第二轮专家函询结果 |
5.3.5 第二轮专家函询意见汇总 |
5.3.6 函询结果的可靠性指标 |
5.4 最终形成术后自控镇痛泵使用安全管理策略 |
6 讨论 |
6.1 术后自控镇痛泵使用安全管理策略的科学性分析 |
6.2 专家函询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
6.2.1 专家的代表性 |
6.2.2 专家积极程度 |
6.2.3 专家权威程度 |
6.2.4 专家意见集中程度 |
6.2.5 专家意见协调程度 |
6.2.6 管理策略本土化的合理性分析 |
6.3 具体内容分析 |
6.3.1 评估 |
6.3.2 健康宣教 |
6.3.3 设备管理 |
6.3.4 多学科团队合作 |
6.4 构建术后自控镇痛泵使用安全管理策略的意义与价值 |
7 结论 |
7.1 研究结论 |
7.2 研究的创新性 |
7.3 研究的局限性和后续建议 |
附录 |
参考文献 |
综述 |
参考文献 |
读研期间科研成果 |
致谢 |
四、合理使用镇痛泵减少尿潴留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妇科患者术后静脉自控镇痛泵的不良反应观察及护理[J]. 林琪望,张志华. 海峡药学, 2021(11)
- [2]宫颈癌根治术后病人年龄与尿潴留发生率的关系研究[J]. 谭玉婷,胡香香,马婷. 护理研究, 2021(13)
- [3]音乐疗法与耳穴贴压联合缓解肛周脓肿术后患者疼痛的效果研究[D]. 王芳.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1(01)
- [4]多模式镇痛在日间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的应用探索[D]. 孙亮. 南昌大学, 2021(01)
- [5]“注-放-冲-饮”四步法对骨折术后尿管拔管相关问题及排尿反射构建的研究[D]. 陈佳琦.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6]剖宫产产妇术后自控镇痛知信行现状调查及干预效果研究[D]. 严艳. 新乡医学院, 2021(01)
- [7]间断椎旁神经阻滞在单孔胸腔镜手术术后多模式镇痛中效果的研究[D]. 张君培. 大连医科大学, 2021(01)
- [8]穴位埋线法治疗混合痔术后疼痛的临床观察[D]. 周媛凤.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1(01)
- [9]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骨科手术患者尿管拔除评估表的研制[D]. 卫转. 山西医科大学, 2020(10)
- [10]术后自控镇痛泵使用安全管理策略的构建[D]. 武俐君. 湖州师范学院, 20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