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不端行为的诱因分析
张小兰,蔡祺祥,韩 薇,吴咏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16)
[摘要] 根除科研不端行为需要厘清其诱因。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探讨了诱因,主观因素主要包括科研荣辱观缺乏和科研规范意识薄弱,客观因素则包括多重角色冲突、过度量化的管理模式、过度物质奖励和惩治力度不够。
[关键词] 科研不端行为;诱因;主观因素;客观因素
2017年4月21日,世界著名学术出版商斯普林格 (Springer)宣布撤回其旗下医疗期刊《肿瘤生物学》(Tumor Biology)于2012-2015年发表的来自中国作者的107篇学术论文,涉及多家知名科研单位。此次大规模的撤稿事件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不得不认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越来越多的科研不端行为。科研不端行为是指在科学研究过程中出现的违背科学共同体行为规范或违背其它公共行为准则的行为[1]。本文从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两方面分析科研不端行为产生的诱因。
当8-点关联一个3-面时,类似于对7度点的讨论,我们可以得出类似最坏情形,即在最坏情况下是8-点关联着(3,3,8)-面,三面及面上的点最多从8-点拿走的权值为同理,对于9+-点也满足同样的结果,分别称之为最坏3-面8-点情形和最坏3-面9+-点情形。
1 主观因素
科研荣辱观缺乏:某些科研人员明知道自己在剽窃造假,但仍然为了名利冒险而为之,在追名逐利中丧失了自我。不以科研不端行为为耻,反而因为快速轻松获得其所谓的研究成果而沾沾自喜。某些科研人员在奖项、项目、论文评审过程中做手脚,向评审专家打招呼请求给予高于其应有的评价,严重干扰评审工作秩序,影响评议、评审公正,以牺牲他人的利益来博取自己的利益。当然,科研人员也是社会人,追名逐利本无可厚非,但是君子爱财取之有道。正是缺乏应有的荣辱观,部分科研人员做不到严格自律,“想不端”诱发了不端行为,无法从根本上杜绝科研不端行为。
科研规范意识薄弱:我国各级部门针对科研不端行为出台了一系列文件,比如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的若干意见》;教育部制定了《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科技部制定了《国家科技计划实施中科研不端行为处理办法(试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制定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对科学基金资助工作中不端行为的处理办法(试行)》;中国科学院制定了《关于加强科研行为规范建设的意见》;教育部、科技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卫生计生委、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和中国科协7个部门共同制定了《 发表学术论文“五不准”》[1-2]等。尽管出台了上述系列文件,但是各相关单位很少组织科研人员学习,很多科研人员根本不知道这些文件的要求,发生了科研不端行为却不知,无知就会肆无忌惮地触犯。“敢不端”助长了不端行为的滋生。
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是临床常见的疾病,临床大量的研究数据表明,高血压患者如果血压水平不能稳定在正常范围内很容易引发各类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对于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对于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积极的意义[1-2]。康复护理属于临床中新型的护理模式,其护理原则旨在促进患者疾病康复、提升生活质量和预防进一步展开。尤其是老年高血压患者同时合并动脉粥样硬化,血压水平趋于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次研究以康复护理对老年高血压合并动脉粥样硬化患者的血压水平的影响展开,现将研究报告如下。
2 客观因素
多重角色冲突:高校教师一般身兼多种角色:研究角色、教学角色、行政角色,难免会产生角色冲突。教学是高校教师作为教育者的天职,行政管理工作不仅能更大程度发挥教师在学校发展中的作用,还能提升个人声望获得成就感。科学研究需要耗费大量时间长期专注,科研工作者扮演太多角色就会导致花费在科研上的时间减少,而科研成绩是职称评审最重要的指标,他们就会产生通过各种不正当捷径取得研究成果的动机。
过度物质奖励:科研工作者得到认可是其勤奋工作的源动力,国家、地方各级管理部门通过奖项、人才计划和项目等形式建立了奖励机制。科研工作者除了获得这些奖励外,还会享受到这些奖励所带来的光环。比如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从国家、省市到所在的单位都会给予丰厚的奖金;有了人才计划的“帽子”,各用人单位都争着聘用甚至“挖墙脚”,评职称更不用愁,然而这些人才计划大都有年龄限制,所有人才计划的选拔宗旨就是“年轻有为”,科研工作者们为了得到这些“帽子”,就得快速取得所谓的“科研成果”,这样才能在众多竞争者中脱颖而出;项目类别众多,科研工作者大部分精力都在撰写项目申请书上,潜心做科研的时间少之又少;在很多单位获批国家级项目是评职称的必要条件,也是个人绩效考核的重要因素,直接影响着个人收入。适当奖励确实能激发科研工作者的工作热情,但是过度奖励就会让这些奖励机制附上经济和荣誉的属性,诱惑力太大就会催生不端行为的发生。
过度量化的管理模式:过度量化的管理模式使得数量成为科技评价的“指挥棒”,科研工作者为了顺应这种管理模式就不得不以追求数量为目标,通过数量在竞争中取胜。数量逐渐取代了科学的实际价值,科学研究演变为了数量的积累过程。这就造成一些科研工作者为了追求数量而不惜通过抄袭剽窃、弄虚作假等手段来获得比实际更多的研究成果。
功勋奖章是对“两弹一星”精神的肯定,我国“两弹一星”的辉煌成就,是像他们这样的所有参加者,有名的、无名的英雄们在曲折的道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去完成的。
惩治力度不够:我国现行法律制度、督查部门及单位对于科研不端行为的惩治力度很弱,难以起到惩戒的作用。比如我国的著作法对于科研抄袭、剽窃行为的制裁较轻,仅为“ 视情节轻重,罚款一百元至五千元人民币”,这点罚款远远低于科研不端行为获得的利益;一些督查部门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惩处仅为给予通报批评、撤销已获批项目、取消申请资格几年等;为维护单位荣誉,所在单位的学术委员会对于科研不端行为大都采取包庇的态度,不想也不敢督查,能遮掩就遮掩,最大程度缩小知悉范围,根本起不到以儆效尤的作用。从上到下对科研不端行为的惩处力度远远不够,导致科研不端行为的代价太低,科研工作者就敢于铤而走险。
3 结语
科研不端行为违背科研诚信,严重影响学术氛围。反对科研不端行为要有反腐那样的决心,需要洞悉科研不端行为产生的诱因。只有明白诱因,才能对症下药,从根本上去除科研不端这颗毒瘤,营造风清气正的科研环境。
【参考文献】
[1] 匡促联.我国大学科研不端行为的类型、诱因及后果[J]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06).
[2] 杨珠.中文自然科学类造假论文的后期处理—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查处的科研不端行为案件为例[J] .编辑学报,2018(06).
[中图分类号] E1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1995(2019)14-0190-01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No. NR2018039)。
标签:科研不端行为论文; 诱因论文; 主观因素论文; 客观因素论文;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学技术研究院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