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过程的基本要素和特点_政治论文

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过程的基本要素和特点_政治论文

试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过程的基本因素及特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试论论文,思想政治教育论文,因素论文,过程论文,环境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科学认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过程的基本要素和基本特点,是科学确定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原则和正确选择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途径的前提和客观依据;也是科学创造良好的家庭、学校和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以及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管理科学化的先决条件。本文就此展开论述,以抛砖引玉。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过程的基本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过程不是一个单一的过程,而是一个多维的过程。它是一个由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者、作用对象和环境因素三个基本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构成的有机系统。

(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者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者,即环境创造的主体,是指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根据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用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培养要求,来创造对作用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培养产生影响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他们既是思想政治品德规范的传播者、思想政治品德行为的培养者和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者,又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过程的组织者和引导者。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者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在年龄结构上,具有层次性。这种层次性,是由其自身的生理和心理特点所决定的。一般而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者按照年龄结构的不同,可以分为成年人和未成年人两个层次。在同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目标之下,不同年龄层次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者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方式、方法等都是不同的。这是因为,不同年龄层次的创造者在心理、行为、习惯、认识水平和道德情感等方面具有不一致性。(2)在职业结构上,具有广泛性。从职业结构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者不仅包括一切直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职人员,而且包括在各行各业中从事其他工作的兼职人员,具有广泛性的特点。(3)在素质结构上,具有差异性。从素质结构来看,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者在思想素质、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知识素质、能力素质、生理素质和心理素质上是不同的,具有较大的差异性。(4)在角色扮演上,具有双重性。从社会角色的扮演来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者既是创造者,又是作用对象。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无不打上创造者自身思想政治品德的烙印。但是,每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对创造者来说,主观上是希望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对作用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产生影响,但客观上却使自己也受到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无形中使自己也成为了环境的作用对象。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过程中,创造者实质扮演了双重社会角色。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者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过程的一个基本要素。它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起决定性作用。这是因为:(1)只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者,才能准确地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过程的矛盾,并推动其矛盾运动。(2)只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者,才能主动排除社会大环境中环境因素的自发的消极影响,协调、配合环境因素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对象施加积极影响。(3)只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者,才能有效地借助环境因素把一定社会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规范内化为作用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认识,促进作用对象进行从旧质的认知转化为新质认知的矛盾运动。(4)只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者,才能了解作用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需求状况,并通过对环境因素的筛选、利用,满足作用对象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需求,从而为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对象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对象,即环境创造的客体,是指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过程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用的人。这样的人,既是创造者和环境因素活动的依托者,又是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体现者。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对象不同于一般环境的作用对象,具有自身的特点:(1)特定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对象是一个广义的概念。但是,当考察某一特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对象时,往往是狭义的、特定的。例如,当专门考察家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时,作用对象常常特指未成年的子女;当专门考察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时,作用对象常常特指学生;而当专门考察社会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时,作用对象常常指各行各业的工作人员。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对象具有特定性。(2)有限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对象不是无限的,在特定环境中所表现出来的心理过程受到一定条件的制约,因而具有有限性的特点。一是表现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不能超越作用对象的心理承受能力,即在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中,环境的作用应当与作用对象的心理承受能力保持一致。二是表现在作用对象只有具有接受环境的心理需求,才能真正成为作用对象。因此,作用对象进入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场,总是有一定的有效范围。(3)能动性。作用对象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也是一个长期的、渐进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作用对象是最充满活力的要素。这是因为,作用对象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的同时,往往会根据其心理需求和自身思想政治品德的发展变化等,来主动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对象也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过程的一个基本要素。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过程中,作用对象既是创造者和环境因素活动的客体,又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受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的主体,即选择何种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影响的主体,具有主观能动作用,不仅使自己主动选择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影响,而且也反作用于创造者和环境因素,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对象是整个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过程不可缺少的一个基本要素。

(三)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

所谓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是指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者借以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一切自然条件与社会条件的总和。它可以分为自然环境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既是联结创造者与作用对象的纽带,又是构建在创造者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之间的桥梁。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具有以下特点:(1)从存在形态来看,具有多样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包括了物质形态和精神形态两种存在形态。这是因为,影响作用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因素既可以是物质的,又可以是精神的,这样,物质的、精神的事物都可以成为直接的或间接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2)从存在领域来看,具有广泛性。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的条件是该因素能被作用对象感知到,并能与作用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发生联系。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涉及的领域十分广泛,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思想和科学等领域中一切能被作用对象感知到,并能与作用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发生联系的因素。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也是构成思想政治教育创造过程的一个基本要素。由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者如何根据环境创造目标的要求,选择环境因素,并使之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产生作用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是环境创造活动的客观依据,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效果的物质保证,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是环境创造过程的中介要素。离开了这一个中介要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过程,同样是不能正常进行的。总之,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过程中,创造者、作用对象与环境因素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正是创造者、作用对象和环境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构成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的完整过程。

二、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过程的基本特点

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过程作为一个有别于其他环境创造过程的相对独立的运动过程,具有自身的特点。

(一)社会性

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过程的基本要素具有社会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两重属性,但人的本质属性并不在于自然属性方面,而在于社会属性方面。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并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1]这些关系主要有经济关系、职业关系、政治关系、法律关系、文化关系和伦理道德关系等。所有这一切关系,构成了社会关系的总和,共同规定着人的本质属性,即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素包括自然环境因素和人为环境因素。自然环境因素只有经过创造者加以“驯化”利用,才能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因而它必然被打上“人化”的烙印。人为环境因素是指一切意识形态领域中的内容,它是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因此,无论是自然环境因素,还是人为环境因素,都存在于社会大环境之中,都在不同程度上是人们有目的的社会实践活动的产物,都具有鲜明的社会性。既然构成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过程的主体、客体和中介都具有社会性,那么,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过程也就必然具有社会性。

2.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过程的目标指向具有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过程的目标指向在于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顺利进行,创造一个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而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本质属性之一就是社会性。这种社会性是指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是社会活动的产物,社会性要素对于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这不仅表现在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本身在起源方面具有社会性,而且表现在其内部构成及作用范围等方面也具有社会性。

3.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过程的实现途径也具有社会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过程总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进行的,总要受到一定的社会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中的各种因素都会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过程产生影响。这就必然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过程必须实现其自身的社会化,主动面向社会,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净化社会环境,抵制和克服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影响,充分利用社会环境中的积极影响,才能全面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过程的目标指向,为有效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创造一个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二)实践性

1.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过程的基本要素是在社会实践中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为,实践是作用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与发展的基础,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用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只有在社会实践中才能形成与发展。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对象只有通过社会实践活动的体验,才能印证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者借助环境因素所灌输的思想政治品德观念,形成自己的思想政治品德认识;只有通过多次的思想政治品德实践的锻炼,才能强化自己的思想政治品德情感、信念和意志;只有在长期的思想政治品德行为实践中践行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规范,才能逐步养成良好的思想政治品德行为习惯。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环境作用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中的每一个要素,都是在社会实践中形成,并得以强化和巩固的。

2.实践是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基本途径。正如毛泽东指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2](P890)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者要创造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把自己整天关在书斋里死啃书本,显然是不行的,而必须深入实际生活,进行亲身体验,准确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需求状况。正如毛泽东所强调的:你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应当亲口尝一尝。可以说,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是在创造者和作用对象的双边实践活动中得以展开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过程的基本矛盾运动,也是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得以推动和发展的。总之,只有在动态的、开放的、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中,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过程才能顺利完成。

(三)主动性与被动性

1.主动性。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过程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者根据一定的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借助一定的环境因素,有目的、有意识、有计划地创造对作用对象产生影响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过程。其基本过程是:发现问题—确定目标—核定价值准则—拟定方案—方案评估—方案选优—试验实证—普遍实施。思想政治环境创造过程的主动性是由创造者的主观能动性所决定的。可以说,正是创造者的主观能动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有意识性、能动性和选择性。

2.被动性。思想政治环境的创造过程是其创造者无目的、无意识、无计划地创造对作用对象产生影响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过程。这种无意识性和无目的性,使得被动创造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作用具有无限定性的特点,既可能对作用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起积极的促进作用,又可能对作用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起消极的削弱作用。这种作用的两重性,使得作用方向的正确性难以保证。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过程中,只有大力提倡主动创造,努力减少被动创造,才能保证正确的目标指向。

思想政治环境创造过程的主动性和被动性在实践中总是同时存在的。其主动性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过程是一个主动进取的过程;其被动性表明,创造者不能随意地选择一定的历史条件和具体环境,不能逃避社会的现实生活与其阴暗面。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者既要以主动创造为重点,又要注意到被动创造的两重性,以保证被动创造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正确方向。

(四)同时性与多端性

1.同时性。创造者、作用对象和环境因素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过程的运行要素,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过程中是同时运行、共同起作用的。可以说,任何一个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过程都是创造者根据作用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培养要求,借助一定的环境因素来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动态运行过程。在这个动态运行过程中,创造者必须了解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的目标,准确把握作用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需求状况,有针对性地选择一定的环境因素,才能达到创造目标;作用对象必须主动配合创造者的工作,使自己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以认知为开端,沿着认知、情感、信念、意志和行为的一般顺序发展,并使其适应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变化的需要;环境因素也必须具有恰当的结构配置,才能使创造者准确选择其中的主导性要素和辅助性要素,才能有效地作用于作用对象。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过程是创造者、作用对象与环境因素同时运行、相互作用的动态运行过程。这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过程的同时性。

2.多端性。由于创造者的个性心理特征具有差异性,作用对象的知、情、信、意、行等思想政治品德因素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相互渗透性,社会环境因素的影响具有复杂性和动态性,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过程的影响因素具有多端性的特点。既可能由于每个创造者的个性,心理特征的差异性而使每一个创造过程的开端有所不同,又可能由于作用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因素的相对独立性和相互渗透而使每一个创造过程的目标指向有所区别,还可能由于社会环境因素的复杂性和动态性而使每一个创造过程的结果有所差异。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过程的开端并不是机械地以创造者的创造活动为开端,而应当选择创造者、作用对象和环境因素中最迫切和最能奏效的方面作为一个特定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过程循环的开端。总之,每一个特定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过程的开端的确立,应当因特定的创造者、作用对象和环境因素的不同而不同,因时而异,在动态中不断调节,在发展中不断转换,才能达到预期的目的。

(五)长期性与反复性

1.作用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过程具有长期性与反复性。作用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各要素的形成与发展要经历一个长期的过程。作用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诸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经常处于动态平衡之中,不可能期望一经教育,作用对象就会发生思想政治品德上质的飞跃。经过二次或几次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过程的循环,也只能积累一定量的新的思想政治品德要素。只有经过多次对新的思想政治品德要素的量的积累与巩固,才会引起作用对象新的思想政治品德要素质的飞跃,使作用对象形成全新的思想政治品德要素。作用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同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之间的矛盾是一个不断产生、不断解决的循环往复过程。一定社会的思想政治品德要求不仅是多层次的,而且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处于不断的变动中。相对于作用对象原有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而言,“全新”的思想政治品德一旦形成,又与创造者所掌握的一定社会的更高思想政治品德要求发生矛盾。这就必然要求,创造者开始新一轮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过程的循环。如此循环往复,螺旋上升,矛盾不断产生和不断解决,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过程具有长期性与反复性的特点。

2.创造者的自觉影响和环境因素的自发影响之间往往会出现不一致的情况。这就使得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过程也常常会出现曲折和反复。这一点也表现在作用对象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与发展方向和水平上的不平衡:旧的平衡解决了,新的不平衡又产生了;开始形成的新的思想政治品德要素尚未巩固,旧的思想政治品德要素又复原了。作用对象复杂多变的思想政治品德状况,要求创造者主动适应这些复杂的变化,不断地、反复地协调自身的自觉影响与环境因素的自发影响之间的关系,反复地控制创造过程,以收到预期的创造效果。这也从一个侧面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环境的创造过程是一个长期的、反复的过程。

标签:;  ;  ;  

论思想政治教育环境创造过程的基本要素和特点_政治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