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中国现代化发展之路_世界历史论文

未来中国现代化发展之路_世界历史论文

未来中国现代化发展之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之路论文,中国论文,未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人类即将迎来充满希望的21世纪。世纪之交,各国政治家和文人墨客无不认真分析预测未来世界的发展走向和战略格局,以规划本国的发展战略和现代化之路。而中国的现代化和经济的崛起,已成为21世纪不以任何人意志为转移的大趋势。目前,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事业正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在这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历史时刻,思考未来中国现代化发展的一些主要问题,清醒认识其发展方位,展望其发展之路对于加速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十分必要。

一、当代中国应当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之路,这是发展的方向

时至今日,现代化已是一种世界范围的普遍发展现象,各国的政治家和理论家都有自己的现代化发展思路和方案。现代化是人类社会在现代大工业生产的强大推动下,由落后的农业社会文明向具备现代化生产力水平的工业化社会文明不断转变的一场深刻的整体社会变迁过程。简单说,是由农业国向工业国的历史性转变过程。人类现代化的历程充分证明,尽管工业化毫无疑问地成为各国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但基于自然资源、社会形态和文化背景等的不同,各民族走向工业化的道路和方向自然不同,这已是一种不争的史实。然而,由于认识的不同,西方现代化理论却从其意识形态的中心主义思想出发,断言生产力相对落后的国家现代化的唯一途径是搬用西方现代化模式,这就抹煞了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不同历史与因素,明显违背了各国现代化只能根据本国实际选择社会制度和现代化模式的客观要求。

中国是一个人口众多,幅员辽阔,却贫穷落后的大国,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必然要有自己的不同特点,这是一个艰难的求索过程。面向21世纪的人类发展,中国共产党人义不容辞,责无旁贷,应继续承担起攻克这一难题的历史重任。而要解决这一难题,就必须正视历史,面对现实,珍惜未来,清醒认识到基于上述国情而产生的与别国不同的特点,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之路。这是一个正确的发展方向。

当代中国应当走向现代化的世界,这是谁也不能否认和阻挡的历史潮流。因为在世界几乎所有国家都卷入现代化潮流的情况下,任何民族、任何国家要求得生存和发展,现代化是唯一选择。问题是如何走?走什么样的现代化之路?从现代化历史发展的角度回窥近代中国,著名的洋务运动、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都是中国早期现代化过程中的典型例证,它们都在一定的程度上学习了西方现代化的经验,但却以失败而告终。这不仅呈现出中国现代化起步的艰难坎坷,而且昭示了西方现代化模式在中国的行不通。总结历史经验,邓小平明确指出,中国要实现现代化,只能靠社会主义,不能靠资本主义。如果中国全盘西化,现代化肯定实现不了。一旦中国抛弃了社会主义,就要回到半殖地半封建社会,不要说实现小康,就连温饱也没有保证。

20世纪的人类社会,曾进行了资本主义同社会主义制度的较量和竞争,又进行了社会主义内部新、旧两种模式试验和比较,以及资本主义内部是靠发动侵略战争寻求自身发展,还是不得不借鉴社会主义的某些经验,自觉调整社会政策,以延续其发展的对比。目前,世界社会主义的力量虽由于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僵化而导致处于劣势,但20世纪末期世界历史的重大转折,则是和平与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题;伴随着以原苏联为代表的社会主义传统模式的逐步解体,社会主义新模式的改革试验取得成功,即中国已作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和维护和平,推进人类进步事业的坚强力量而崛起。这一铁的现实说明,虽然资本主义获得了长足的发展,但靠对外侵略寻找出路的途径已宣告失败;社会主义虽经历了巨大的挫折,但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是历史的必然,只有中国式的社会主义才能避免国际垄断资本的控制,使中华民族走向健康的现代化发展之路。因此,中国历史发展的特点和20世纪末期世界历史发生的重大转折,都决定了当代中国的现代化首先必须从自身特点出发,走出一条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珍惜未来的必然选择。

二、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必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广大劳动人民积极参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这是发展的政治推动力和社会生产力

近代以来的中国现代化历程一波三折,几度坎坷和延误。究其原因,不外乎受内部因素和外部环境的交互影响与制约,而缺乏坚强有力的始终推进现代化的政治力量。综观世界各国现代化的历史,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要获得成功,不能不有一种始终推进现代化发展的政治推动力和广泛的社会生产力。由于各种复杂的社会历史原因,近现代中国虽有无数爱国英雄不懈努力,抛头洒血,却由于形不成一个长期稳定的政治领导核心来推动和调动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而使百余年无数美好的梦寐以求并为之奋斗的现代化目标难以实现。加上中国早期现代化起步后始终处于极其险恶的国际环境下,发展机遇十分狭窄而艰难,这就不能不日益陷入落后挨打的被动境地,难以为人类作出自己的贡献。中国社会只要有一个坚强的政治推动力,动员起强大的社会力量来共同完成彻底的社会变革,现代化的进程就能大大推进,而中国共产党正是顺应这一时代要求,伴随中国近现代历史演进而昂然出世的现代化领导力量。这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必然带来的结果,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它不仅要领导社会制度的革命,以实现新中国现代化类型的转换,而且要继续领导体制的革命,以成就中华民族现代化的伟业。

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具备了国家独立,领土和主权完整,各民族大家庭和睦相处的内外部十分有利的条件,党和政府又制定了在自力更生基础上实行全方位开放的基本国策,这就奠定了更加雄厚的基础。尽管自1954年中国共产党人第一次提出现代化的概念和对“四个现代化”作了最初表述后,在进行不懈努力和探索的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失误,拉大了与世界各国本已存在的差距,但振兴中华,实现现代化一直是党的中心工作,并视为决定祖国命运的千秋大业。党在新时期制订的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纲领和战略目标,反映了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得到了海内外人士和国际社会的一致赞扬与支持。因此,未来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历史重任,毅然落在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肩上,这是我们正视历史,面对现实,珍惜未来的必然答案。正如邓小平所说:“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由共产党领导,这个原则是不能动摇的。”当然,这里的领导是原则性的,也就是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掌握科学知识和规律,具有政治号召力和有效运行机制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领导。

西方现代化理论认为,经济落后的国家搞现代化,因为社会内部的历史惰性和民众的不支持而只能走靠外力支援的现代化道路。而当代中国的现代化不仅是为了振兴中华民族,而且是为了对世界发展有所作为。中国的现代化越是不断推进,世界和平和进步就越有希望。由此断言,中国的现代化是主动式而非被动式,其动力不仅源于广大人民对祖国的一腔爱心,而且源于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执著追求。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领导并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向主动方向的转变,之所以能动员广泛的社会力量参与,其关键所在就是超越了狭隘的民族主义观念,将爱国主义与国际主义有机结合,把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同世界和世界发展联系起来,同世界社会主义命运和人类前途联系起来,展示了一个崇高而广阔的发展前景。中国实现现代化是民族的希望,人民的心声,世界的福音。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人民的积极参与,则是其基本特征。

三、当代中国的现代化应以经济现代化为核心,走全面发展的强国之路,这是持续发展的基本战略

现代化发展战略,关系一国现代化发展的长远和未来。依据中国的国情特点,充分考虑历史和现实的各种因素,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必须确定一个以经济现代化为核心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发展战略。“经济现代化,”主要指工业化之后所带来的现代经济增长,是现代化的核心。因此,发展中心的确立,对未来中国现代化发展至关重要。近十几年来,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亲自指导下,始终把经济现代化置于当代中国现代化总体战略构想中突出的核心地位,强调发展自己关键是发展经济;抓住机遇主要是发展经济;要始终扭住这个根本环节不放松,等等。这种坚定牢固的信念,主要来自于对新中国现代化建设史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基于对现实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有感于本世纪80年代以来国际竞争重心向经济和科技领域逐渐转变这一影响各国未来发展的新走势。对此,邓小平认为这是一种“友好的压力”,可以变压力为动力。只要抓住机遇,加速发展,主动迎接新的挑战,中国完全可以在本世纪内达到小康社会的水平,并在下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实现这一发展目标,不仅会给中国人民带来共同富裕,而且向占世界人口3/4的第三世界展现了一条新路,并向全人类表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这才是中国现代化对人类的最大贡献。总之,要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充分发展,关键在于现代化,特别是经济现代化,赶上甚至超过西方现代化的资本主义国家。

应该看到,现代化是一个整体概念,动态过程。它不仅是一个单纯的经济范畴和经济变迁,而且是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及人自身在内的以社会深刻变革为重要标志的发展中的庞大系统工程。这就有一个经济现代化与社会全面现代化的全面发展的关系问题。西方现代化理论尽管提出了诸如把民主化、法制化、工业化、都市化、教育普及化、知识科学化、信息传播化等包括在内的现代化社会蓝本,但中国的国情决定了不能一切照搬,急于求成。处理好这一发展关系,是近十几年来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重要经验,又是未来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重要问题。首先,要牢牢把握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先把经济搞上去,为全面实现社会的现代化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其次,要明确现代化建设任务是多方面、全方位的,突出中心又要全面发展,照顾一般又要兼顾平衡,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各个层次的现代化任务之间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和影响,缺一不可又必须照顾全局。再次,在处理现代化任务实现的先后、主次关系时,既要避免决策失误,掌握好综合平衡一定的“度”,做到各方面相互配套,同步发展,又要保证重点,各个击破。只要我们按照邓小平指出的在加速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社会全面进步,就一定会把中国建设成为富裕、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四、当代中国现代化应通过政治民主化的道路来实现,这是发展中应突破的重点

如前所言,现代化是一个整体推进的过程。特别是经济文化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现代化任务更为艰巨,这就要求在未来现代化发展中既要抓住中心,全面发展,又要明确重点,选准突破口。经济落后的国家是走民主化的道路还是走非民主的或专制集权的道路来完成现代化的历程,中国共产党人近十几年来进行了不懈的探索,特别是邓小平关于“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结论,实际上已经明确回答了这一民主化和现代化关系的难点问题。

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经验证明,非民主化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根本走不通,因为它不符合世界的历史潮流。中国共产党在基本赢得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面胜利,即将筹划新的社会制度和建设蓝图时,一开始就明确了以人民民主为核心的新民主主义的政体和国体目标。新中国建立后,又把国家工业化和民主化作为基本的建设口号和目标。令人遗憾的是,自1957年以来我国的民主政治建设走过了20多年的曲折之途,错过了世界现代化浪潮的高潮期,拉大了与世界各国本已存在的差距。究其根本原因,是因为党在“左”的指导思想愈以发展并占据主导地位的情况下,对政治民主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缺乏清醒的正确认识,对政治民主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抱有偏见。实际上,政治民主化与社会主义现代化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须臾不可分,这从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现代化发展的成功经验中可以找到说明。用邓小平的话来说,三中全会以来,最重要的就在于我们坚持了“政治上发展民主,经济上进行改革”这两条。全党应坚定不移、毫不动摇地走政治民主化的发展之路,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政治民主化是政治现代化的基本标志。富强、民主、文明,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这是一个包括政治、经济、文化三方面内容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工程。由此可以说,社会主义现代化缺少了政治民主化的实现,则变得残缺不全,特别是经济现代化必须依靠政治民主化的推动和保障,二者具有互动制约关系。当代中国的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要靠继续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来保证和支持,而不能把政治民主排斥在外。离开政治民主化,孤立地搞经济现代化、文化现代化,是不会把中华民族带入一个充满希望的21世纪的。因此,要实现未来中国现代化的战略目标,政治民主化是唯一可以选择的成功之路。

总之,冷静地回顾历史,客观地面对现实,中国现代化的未来之路应注意发展方向、政治保障、发展战略和发展道路等重要难点问题。人们有充分理由相信,尽管中国迈向现代化的道路充满艰难险阻,但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旗帜已高高举起,历史的潮流不可阻挡,一个富强、民主、文明的现代化强国必将昂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为人类作出其应有贡献!

标签:;  ;  ;  ;  ;  ;  ;  ;  ;  

未来中国现代化发展之路_世界历史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