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外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论文_殷辉

手外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论文_殷辉

殷辉(扬州市洪泉医院骨科 225200)

【摘要】手是重要的劳动器官,具有复杂、精细、灵巧的功能,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起着举足轻重的重要作用,但也是人体最易受伤的部位,尤其近年来,随着加工业、建筑业及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快速发展,手外伤患者日趋多见。手外伤病因多样、病情复杂,包括切割伤、刺伤、绞伤、火器伤、皮肤撕脱伤等,常表现为皮肤的损伤或缺损、撕脱、神经和肌腱的损伤,多发性骨折,肢 ( 指) 离断局部的出血和疼痛,造成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严重影响病人的生活和工作。

手外伤不仅影响手的功能而且对患者心理造成严重的伤害。 因此,精湛的手术技巧,良好的术前、术后护理、正确的功能锻炼指导、及出院后的跟踪指导非常重要。

据统计,手外伤占急诊总数的20%,占骨科急诊总数的40%[1]。我科从2006 年到2012 年共统计手外伤172 例,预后均比较理想,现将临床护理体会总结报告如下。

【关键词】 手外伤 护理【中图分类号】R473.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6-0216-021.术前护理1.1 一般护理 迅速做好术前准备工作,包括建立静脉通道,手术区域皮肤常规备皮,做好急诊抽血检验和备血的准备。嘱患者禁食禁水,手术时间较长者遵医嘱留置尿管,准备双氧水,生理盐水,碘伏,为初次清洁患肢做准备。

1.2 患肢护理 用无菌敷料覆盖保护创面,患手制动,抬高,高于心脏位,如有活动性出血的伤口,于上臂近端上气压止血带止血。

1.3 心理护理 手外伤多为意外致伤,患者的身体,心理突然遭受创伤,涌出的鲜血和肢体的疼痛易使患者产生高度紧张、焦虑、恐惧、悲观、担心预后的心理,医务人员应给予同情和理解,患者就诊后护士应以积极地抢救行动和关切的态度安慰,照顾患者,了解患者的思想变化, 给他们讲解有关疾病知识,帮助患者了解损伤的程度和治疗结果。

使患者对手术治疗有一定的认识,从而在心里上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减轻和消除紧张,恐惧心理,使其能在最佳状态下接受手术治疗。

1.4 症状护理 手部创伤常伴有明显的疼痛,剧烈的疼痛会引起血管痉挛,还可以引起情绪和凝血机制等一系列的变化,应及时遵医嘱使用止痛药。

1.5 病情观察 生命体征的观察,有无失血性休的症状; 患肢局部的情况;患手的皮肤颜色、温度、感觉、毛细血管反应、运动情况、疼痛情况、桡动脉搏动情况等。

2.术后护理2.1 根据麻醉方式给予相应的麻醉术后护理。

2.2 一般护理 术后为患者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保持病室安静、整洁。室温保持在 25 ~ 28℃,湿度保持在50% ~ 60%,每日定时开窗通风,注意保暖,禁止吸烟。夏季做好防蚊灭蝇工作。严格控制探视人数及时间,防止交叉感染。

2.3 心理护理 突如其来的伤害,因创伤而引起的疼痛,出血及生理功能的障碍,都使患者产生紧张、恐惧、忧郁、焦虑、甚至愤怒的情绪。

尤其是担心术后功能的恢复及外形上的美观,对今后工作、生活的影响。

因此,护理人员要积极耐心的开导患者,讲解疾病相关知识,介绍治疗的目的及预后情况,降低情绪应激,使其正视现实,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同时争取家属的理解和支持,减轻或消除心理问题。

2.4 体位 平卧位, 患肢抬高略高于心脏水平, 以利于静脉、淋巴回流,防止或减轻肿胀,配合指端按摩,效果更好。坐位或立位时患手用前壁吊带悬吊于胸前,勿下垂或随步行而甩动。如有石膏固定者,保护石膏固定有效。

2.5 局部保温 使局部血管扩张,改善末梢血液循环。下地活动时患手也应保暖。室温控制在22℃~ 25℃之间。如天气寒冷时刻应用60~ 100W 照明灯,距离30 ~ 40c m 照射局部,术后持续照射3 ~ 4 天,以后可在早晨或夜间室温较低时照射,术后1 周即可停用。

2.6 饮食护理 原则上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无机盐及胶原蛋白的饮食[2]。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牛奶,蛋类,瘦肉,菠菜,油菜,苋菜,胡萝卜,红薯,番茄,白菜及新鲜的水果柑橘,猕猴桃,鲜枣,沙棘等。

如合并基础疾病,请在营养师指导下给予个性化的饮食指导。

2.7 用药护理 及时、准确地执行医嘱, 正确使用解痉, 抗凝药物如:罂粟碱,654-2,低分子右旋糖酐,罂粟碱对手外伤患者的微动脉及微静脉的扩张有显著的作用。654-2 主要解除急性微循环障碍,右旋糖酐可增加血容量,减低血液的黏稠度,有利于血液的流通及伤口愈合。

用药过程中需注意观察药物不良反应,如出血倾向,肝功能损害,视力模糊,复视,口干,体温升高等。

2.8 病情观察和护理1)全身情况: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患者经受创伤和手术后失血较多而易导致低血压, 低血压容易使吻合的血管栓塞, 直接影响肢体成活,因此术后应及时补充血容量, 纠正贫血。

2) 局部情况:患肢末梢皮肤颜色、温度、毛细血管回流反应、有无肿胀等:一般损伤后患肢均有微的肿胀为(—),皮肤肿胀但皮纹存在为(+),肿胀明显,皮纹消失为(+ +),极度肿胀,皮肤上出现水泡为(+ + +)。肿胀程度与损伤部位的结缔组织特征与血管分布有关,即结缔组织、血管丰富的部位肿胀明显;疼痛与损伤的程度和局部活动度有关,即损伤越严重,局部活动度越大,疼痛越剧烈。疼痛一般在伤后2 ~ 3 天开始缓解,1 周左右适应。此时,若疼痛未减轻且有加重趋势,应考虑感染的可能。还应注意患肢的保暖。神经的吻合应注意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指端是否有麻木感、感觉恢复等;注意避免损伤、烫伤及冻伤。

3)患肢积极换药,(早晚各1 次),克氏针外露部位每日用酒精消毒 1 次,用无菌纱布覆盖,不可浸湿。

2.9 疼痛护理 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活动,睡眠,饮食,易产生焦虑抑郁心理[4],还会影响手外伤的恢复。需提前干预,避免因疼痛引起血管痉挛2.10 潜在并发症的预防:感染,关节活动障碍,肌肉废用性萎缩等2.11 有石膏固定的患者按石膏固定术后护理常规护理。

2.12 功能锻炼指导1. 患手各指尽量处于功能位; 握水杯姿势 即腕背伸20-25 度。

2. 术后 1 ~ 3 周进行伤指功能锻炼, 不能主动锻炼的用健手帮助伤指被动练习, 不断按摩, 活动伤指或他人协助进行; 对于稳定型骨折,一般伤后5 ~ 7d 肿胀和疼痛减轻, 即可开始主动活动, 对于克氏针内固定后的患指,在拔除克氏针后尽早活动,伤指以外的肢体部分必须保持主动活动, 避免因固定而产生僵硬等严重并发症。

3. 石膏固定期间可指导患者进行肌肉舒缩和指关节运动,如病情允许应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4. 神经损伤后,此神经所支配的局部有感觉消失、运动麻木、营养障碍等改变,日久可发生组织萎缩、温度降低、皮肤干枯等,所以对神经损伤的肢体要注意保护、避免擦伤、烫伤及冻伤;进行适当的被动活动,神经功能恢复前,肢体不能主动活动,可进行物理疗法,按摩伤肢与关节被动活动,神经功能恢复后,可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单纯血管吻合术, 患者一般10d 以后可根据医嘱适当活动。神经吻合术3 周后开始功能锻炼。

3.出院指导(1) 患手注意保暖,避免再次损伤如碰伤,烫伤等。

(2) 讲究卫生,及时修剪指甲,保持伤口周围皮肤洁。

(3) 注意营养,有利神经、血管的修复。

(4) 坚持康复训练,改善手部功能。

(5) 复诊:①神经损伤患者,3 周时进行肌电图检查。此后间隔3 个月复查1 次, 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同时测试患指的感觉和运动情况。

②肌腱损伤患者出院后3 周复查, 此后可在1 个半月、3 个月、6 个月复查。

参考文献[1] 于秀兰. 手外伤的护理体会[ A ] 黑龙江医药.1006-2882(2011)01-155-02[2] 娄湘红. 杨晓霞主编. 北京:科学出版社. 实用骨科护理学.2006:51[3] 赵柳. 手外伤患者术后疼痛的原因及护理对策[ B ]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1008-8849(2010)12-1537-02

论文作者:殷辉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3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4-8

标签:;  ;  ;  ;  ;  ;  ;  ;  

手外伤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论文_殷辉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