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团校改革的政治逻辑与路径选择论文

新时代团校改革的政治逻辑与路径选择论文

新时代团校改革的政治逻辑与路径选择

黎淑秀

(安徽省团校 学术委员会 ,合肥 230061)

摘 要: 新时代团校改革的政治定位、时代需要和使命回归构成其改革的政治逻辑。新时代团校改革是为了把团校建设成为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学校,突出政治培训,聚焦团干部教育培训主责主业,为党的共青团工作提供人才智力支撑。新时代团校改革可以进行以下路径选择与实践探寻:剥离学历教育,回归主责主业;密切与党校联结,党团共建共进;跨越校园藩篱,融入社会团建;细分青年群体,力争做到新兴领域青年全覆盖;发挥特长优势,打造新时代团青服务品牌项目。

关键词: 新时代;团校改革;政治逻辑;路径选择

1 团校发展现状简述和现实困境

经过调查统计,目前全国共有团校71所,其中中央团校1所,国家直属机关团校1所,省级团校28所,副省级团校10所,市级团校26所,大型国企团校2所,还有中学团委1所及基地2所。从1978年恢复办学至今,伴随着国家事业单位改革和教育事业发展,全国团校发展大致分化成四大模式:一是主营传统团校业务模式,共有48所团校把开展团干部教育培训作为学校工作的主线,结合合作办学开展限定规模的学历教育,如安徽省团校;二是团属高校和团属职业院校模式,包含10所团校,发展成了全日制本科高校或专科职校,如北京青年政治学院、江西青年职业学院等;三是当地高校的挂牌招生二级学院模式,如上海市团校与上海师范大学组建的上海师范大学青年学院,内蒙古团校与内蒙古师范大学组建的内蒙古师范大学青年政治学院等;四是并入其他干校或当地团委组织部模式,如江苏省团校选择与省委党校合并而成为党校的一部分,珠海市团校挂名在团市委组织部下。

团校自成立之初就自然担负起为党在青年群众工作领域培养青年干部和骨干的政治使命,在长期的发展中团校形成了自己的传统和特色,为国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是,团校也面临自身发展带来的问题:团校整体发展在与学历教育并轨中能力不足问题呈现;团干部教育培训在与学历教育绞缠中资源不足、支撑不到位问题凸显;团干部教育培训在与青年群体多元多样和团干部结构改变的适应中应对困难,新时代团校改革势在必行。

此外,谭凤明还积极配合优质厂家,打破小厂家请客吃饭、忽悠团走街宣传的模式,通过科学的示范试验观摩和农技推广知识讲座,用效果和服务打动并引导农民科学选肥,正确用肥,增产增收。通过差异竞争和服务发力,世纪农资赢得了转型升级的先发优势。

2 新时代团校改革的政治逻辑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我们面临的新时代,就是大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就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变为现实的新时代。新时代党和国家对团校有更明确的政治定位,团校改革就是要适应新时代提出的新要求,承托起自身本来的使命担当。

2.1 新时代团校改革的政治定位:把团校建设成为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学校

团校姓党是团校开启新时代改革必须把握的根本原则,团校姓党也是团校开启新时代改革必须高扬的政治态度,团校姓党更是团校开启新时代改革必须聚焦的政治忠诚。团校改革自始至终都要旗帜鲜明地高举党的旗帜,教育青年干部不忘跟党初心、牢记青春使命,坚定引导、带领青年走在党指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习近平总书记曾对群团工作做出明确指示:“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创新群众工作体制机制和方式方法,推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组织动员广大人民群众坚定不移跟党走”[1]。团校改革要切实增强“四个意识”,“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自觉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2]。把团校真正建设成为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学校,就是要求团校在团课设计和开设中首先和重点要大张旗鼓地讲马克思主义、讲共产主义、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讲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相结合的最新成果;向青年干部宣讲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讲党的性质、宗旨、传统和作风,强化党的理论教育,强化党性教育,强化群众路线教育,强化党章、党规、党纪教育。一切教学、科研、培训活动都要确保遵循党的政治路线,做到党的最新重大理论成果和重大战略部署第一时间进课堂,从严治校,从严治教,从严治学,在团干部培养领域铸魂育人,把团校办成熏陶、锤炼团干部和青年干部成长成才的大熔炉。

制订最后期限工作安排表,稳妥剥离团校先前在并轨发展中创办的学历教育;同时,开始积极摸索转型到专职做团干部教育培训这个主责主业上来的发展模式和改革路径,师资力量和教学管理都要往这个重大转型上聚焦、发力、探索和创新。要把新时代的团校办成“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学校”,承担起“为党的青年群众工作教育培养干部骨干的重要使命”。团校教职员工从上到下要花大力气真学习、深研究、实钻研、广开发、善创新,形成真有战斗力、富有创造力、恒有凝聚力、高效多产、绩效显著的业务团队,关注青年和不同青年群体,研究青年和青年工作,琢磨青年和青年干部需求,多出针对不同青年群体特性和需求的调研报告、研究论文和科研成果,在深入调研和实地研究的基础上量身打造针对性强、契合度高的精品培训专题,开发出一大批兼具专业性、公益性、操作性和拓展性的专题培训。如青年干部投身脱贫攻坚、共青团助力建设美丽乡村、共青团参与振兴乡村发展、农村青年就业创业、贫困地区共青团基层组织建设、基层共青团组织活动开展指导、青年婚恋服务等辅导培训专题;与传统基础团干部培训课程如共青团工作实务、青年干部素质提升与能力成长、团干部领导力执行力培养等有机组合,在此基础上开发出针对性强、适应性广、覆盖面大的多系列培训课程组合和课程体系,做青年和共青团工作真正需要的教育和培训。同时,切实把握在对青年干部、青年骨干开展教育培训工作中要突出政治培训的根本方向,强调政治忠诚,增强“四个意识”,针对团干部自身可能存在的社会阅历浅、党内政治生活锻炼不足、作风还嫌浮浅等问题,以党的理论教育、党性教育、群众路线教育、党章党规党纪教育为重点,把政治培训贯穿在所有团干部教育培训课程体系当中,牢牢抓紧突出政治培训的主线,把团干部培训主责主业做得红红火火。

2.2 新时代团校改革的时代需要:满足团干部结构变化对教育培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随着人们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人们对社会产品和社会服务的需求日益呈现种类多样化和维度多元化的趋势,随之而来的改变还体现在新时代青年的就业需求和创业欲望变得越来越个性化、小众化和精细化,青年的职业结构和群体结构变得越来越多样复杂了。除了传统的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央企国企、学校协会和非盈利组织机构外,现在很多青年走向了体制外就业或者选择自主创业。新时代的青年“在新经济组织里、新社会组织里、社区里,在网络空间、虚拟社会里,在农民工群体、个体工商户、网民、‘北漂’‘蚁族’里,尤其在那些自由职业者、网络意见领袖、网络作家、签约作家、自由撰稿人、独立演员歌手、流浪演艺人等聚集的新兴群体里”[3]。最新社会调研显示,北京又多了一个新青年群体:数据标注员。所以,伴随着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新兴青年群体会不断增生,专业化、个性化、现代化、小众化特色会更鲜明。对这样数目庞大、种类多样、特色鲜明、个性丰富的不同青年群体,我们的团干部培训工作、青年研究和青年服务工作必然要转观念、转作风,要寻找新的突破口、抓住新的连接点,深入钻研他们的喜闻乐见,寻找能够走进他们身边、贴近他们内心的工作方法去接近、了解他们。更重要的,我们要借助于团校的特殊身份,用马克思主义思想去引导他们,用共产主义信念去凝聚他们,用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去融合他们,始终高扬理想旗帜,给新时代的新青年精神补“钙”,让他们既要革命理想高于天,也要创新创业本领大,从而实现团干部教育培训凝聚青年、引领青年、服务青年的组织职能。团校“承担着为党的青年群众工作教育培养干部骨干的重要使命”[2],新时代青年群体结构在变化,团干部队伍结构必然也在变化,新时代团干部的教育培训工作只有满足了这些新要求才可能有生存和发展的空间。

2.3 新时代团校改革的使命回归:剥离学历教育,聚焦团干部教育培训主责主业

中学、高校、企事业单位、新型社会组织等各行各业都有自己的共青团组织(也还有团组织没有覆盖到的新兴社会组织),社区、园区和网络的共青团工作主要依赖这些基层共青团组织来执行和推动。但是社会机构的共青团组织通常是专、兼、挂式的干部队伍组合,专职从事团干部工作的人手很少,从事青年和青年工作研究的人力就更少,即便是在研究力量雄厚的高校里对青年和青年工作做专职研究的也就是几个思政和德育专业的教师,人数不上规模,为数甚少的教师群体本身的授课工作量也大、其他必须要完成的科研任务也重,可想而知团的工作不是他们的重点内容。企业里面的团干部更是身兼数职,他们一方面有繁重的设计、生产、销售等专业工作任务,另一方面由于年轻团干部正处在职业、人生、家庭的建立和发展初期,压力大、时间少,精力上难以对团的工作大力投入,处于兼顾无暇的状态。新兴社会组织里由于参与的青年个性化需求多,接触的现代化信息快,青年人思想波动大,理想和期待值高,凝聚和引领他们更是挑战重重。种种客观原因和条件决定了这些社会机构中的团干部和团组织对专门从事青年研究和青年工作的团校有结构性需求,而团校也需要这些社会阵地把自己的教育培训课程、团青服务项目和研究成果推广出去,所以双方面的结合既是团校工作本身发展的外在需求也是全社会共青团工作联动开展的内在需要,是推进共青团工作健康、稳步、整体发展的应有之义。团校的事业要蓬勃发展,团校人就要真正走出校园、走进基层、走到社会组织里去,真正渗透、浸润并深根扎入到各行各业的共青团组织当中去,在鲜活的参与和结合的实践中扬团校之名,务团校之实,传播团校的研究成果,推广团校的培训项目,推送团校的团青服务,实现团校在各层各级社会团组织中的融入与引领。

3 新时代团校改革的路径选择与实践探寻

3.1 剥离学历教育,回归主责主业

甲型流感病毒M2蛋白尤其M2e的高度保守性,为研究具有广谱检测作用的单克隆抗体提供基础,但M2e仅由24个氨基酸构成,其免疫原性弱,不能诱导足够的免疫反应[9],目前常用的方法是将免疫原性弱的蛋白与其他蛋白[10-11]结合形成融合蛋白,配以合适的佐剂,以增加其免疫原性。鼠伤寒沙门杆菌鞭毛蛋白作为Toll样受体5(TLR5)的配体,能够刺激DC和其他APC,进而诱发一系列的免疫应答[12],因此可以将鞭毛蛋白与M2e进行融合,发挥鞭毛蛋白的“佐剂”作用,能增加M2e被捕获的机会,以增强M2e的免疫原性。

3.2 密切与党校联结,党团共建共进

团校是共青团所属的教育培养青年干部的学校,团校名团,而共青团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团组织,是广大青年在实践中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学校,是中国共产党的助手和后备军”[4]。共青团姓党,团校也一样姓党,所以团校从建立之初就是追随党、跟党走的,团校从最开始就是立场鲜明地高举我党伟大旗帜的,团校和党校一样是我党对青年干部开展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理论为指导思想的理论教育的重要阵地,团校和党校都是我党的马列主义干校。团校和党校在本质上有共同的思想基础,在政治上有同宗同源性,党团本是一家。但是党校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办学机制体制、干部教育理念、培训课程体系开发与建设、培训层次与品质提升、师资队伍建设与开发培训、经费保障与后勤支持系统等方面都有丰富的积累,有成功的做法和经验可以借鉴。而团校在剥离学历教育回归主责主业后,应该密切与党校的联通机制,参照党校干部培训的标准要求和管理模式,结合团干部教育培训的特点,开创有团系统特色的青年干部培养模式。必要时请党校的专家、教授和学者参与团校的团干部培训授课,指导团校开展科研,指导团校师资培训,让团校教师参与党校的教育培训、科研项目和评优评奖系统,让团校教师职称纳入党校系统、参照党校评审标准考核晋升,借力党校发展模式中的成功经验和先进元素,踏大步、快节奏地加快团校转型改革。

3.3 跨越校园藩篱,融入社会团建

不可否认,团干部教育培训与学历教育并轨发展的模式在团校发展的历史过程中起到过一定的积极作用,如部分解决了团校发展经费不足、办学规模过小的问题,在稳定团校师资资源、拓展团校教师职业生涯的发展空间等方面也起到了非常正向的促进作用,在为当地人才培养特别是与青年干部培养相关的专业人才培养上都发挥了非常积极的推动作用,这些实际成绩及由此产生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应都受到了社会普遍的认可和肯定。但是,这样的发展模式已经完成了其自身在团校阶段性发展道路上的历史使命,随着我国全面改革的不断深化和新时代青年群体、团干部群体结构的不断变化,团干部教育培训与学历教育并轨发展的模式问题凸显:地方各级团校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要么主导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团干部教育培训处于相对次要地位,不能满足党和政府对团干部教育培训的迫切要求;要么尽心尽力做到将团干教育培训与学历教育、职业教育统筹兼顾,坚持两条腿走路,但是难免会出现在精力和资源上结构性供给不足,导致团校发展主业主责不清。新时代团校改革就是“要着眼党的青年工作大局,把握建设党在青年工作领域特色鲜明的政治学校这一根本定位,聚焦团干部教育主责主业,通过剥离学历教育、创新办学方式,突出政治培训,努力为新时代党的青年群众工作和共青团建设提供人才智力支持”[2]

将该连通域算法应用到对颗粒状农产品进行分选中,可得到实验结果如图3所示,图中是对一幅图像中两个大枣图像进行标记,可以看得出也能够把两个大枣标记出来。

3.4 细分青年群体,力争做到新兴领域青年全覆盖

2013年6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寄语新当选的团中央领导集体时就指出,“当代共青团组织的两大历史任务是扩大团的基层组织的有效覆盖面和提高团工作的吸引力、凝聚力”[3]。今天的年轻人是以不同青年群体的方式生活在这个社会里的。除传统的青年群体外,还有很多基于各种形式存在于基层社区、网络世界和虚拟社会里的以个体创业、自由职业和新兴职业为特征的新经济组织和新社会组织,他们极富现代化、个性化特征。共青团组织必须关注新兴领域青年群体的新变化,大量进行实地调研和社会调查,分类收集不同青年群体的基础数据,建立由所有青年群体构成的青年整体数据库。对青年群体的时代特征不仅要做分类、分析还要做总结、归纳和研究,比如分类调研不同群体青年的社会交往方式、政治认同态度、价值观倾向;比如研究他们是否有职业发展成就感和社会进步获得感,是否体验到有属于自己的社会尊严和社会荣誉感;比如整体分析所有青年群体都在现实中遭受的诸如来自职业的发展性焦虑与来自当前社会高房价形势下的安居压力;青年群体在工作生活中是否充满奋斗情志、是否对未来充满信心等一系列有关青年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的问题,从而归纳出新时代不同青年群体对共青团这个代表党和国家的群团组织的心理期盼和迫切需求,倒逼共青团改革自身组织体系和运行方式,把新时代的共青团组织打造成基于职业、居住和社会交往的三维青年组织。即:青年基于工作与学习的职业组织,基于居住与生活的地域组织,以及基于互联网背景下的青年社会交往组织,只有这样才能跟上新时代新青年的发展步伐,有效扩大共青团对基层组织的覆盖面,切实增强共青团在各个群体青年心目中的吸引力,实现在新形势下凝聚青年、服务青年,为党在青年领域引领青年、扩大青年阵地,发挥好党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新时代团校改革必须瞄准青年群团发展的时代趋势,团干部教育培训在突出政治培训的前提下,以专业化、专门化、精细化、系统化的专业发展精神,针对青年群体特征把工作做到每一个青年的身边和心里。

3.5 发挥特长优势,打造新时代团青服务品牌项目

每所团校自身特长不同,团校所在当地资源优势也不一样,我们要打破眼界与思维局限,积极探索,开发一批专业性更强、公益性占主导地位、为青年发展提供更大拓展空间、可以成为当地乃至全国标志性、可以成为团青工作在社会上代表符号的团青服务品牌项目。每个团校在拓展性、延伸性、发展性项目的开发上,要开动脑筋,集思广益,打出实招,走出属于自己的新路子。比如上海、浙江、广东等团校开发的青年创业孵化器等青年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类项目,这些改革开放排头兵地区经济发展元素活跃,青年创新创业氛围浓厚,这些团校在这方面已经先行一步并积累了经验。如浙江省团校组建的公益性青年创业孵化器、青年创业学院,以帮助青年高新科技开发人员独立创业为己任,通过为青年创业者提供低租金办公场所、秘书、创意讨论空间、通讯设施、计算机和技术、法律和管理知识咨询等多种形式服务与支持,把当地的高新技术、青年人才、资金、优势资源和青年企业家才智有机结合起来,缩短了青年创业的起步周期和创业周期,大大提高了当地青年创立企业的临界规模质量、集聚能力和集聚规模,大大提高了青年创业的成功率,同时也让浙江省团校的青年创业园成为全省青年创业者聚集的物理场所和心灵家园,很好地推广了浙江省团校的学校品牌和项目品牌。类似这样由全国各地团校创建创办的品牌项目还有深圳市团校的社会组织孵化基地、中央团校的“‘一带一路’国际青年研究教育交流中心”、广州市团校的“志愿者学院”、广东省团校的“历奇教育学会”、上海市团校的“境内外青年交流中心”、贵州省团校的“‘千校万师’培训工程”等等。有些地方已经开发了具有品牌效应的培训项目,并且有了很好的积累,这样的项目还进一步在实践中不断发展,不断提升其社会效益和社会影响力。当然,有些地方还在起步摸索阶段,后生力量在前面积累的基础上可以以加速度进发形成后发效应。一大批这样的品牌项目发展起来了,新时代团校的改革发展就会蔚然成风,这些项目就可以像共青团发展历史上的“三八红旗手”“新长征突击手”“青年突击队”“五讲四美三热爱”“青年文明岗”等品牌活动一样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青年活动的风向标。只有把团青工作做到青年人的心里,把团青服务送到青年人的身边,在社会上具备正能量的影响力,团青工作才能往下有根基,往上有空间,往前有强大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0-69.

[2]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中央团校改革方案 [Z].厅字[2018]11号.

[3] 共青团北京市委员会,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北京青年研究会.北京青年社会结构变化与共青团工作改革 [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6:1.

[4] 中国共产党章程:第五十一条[M].北京:中国法治出版社,2017:18.

On the Political Logic and Choice of Youth League School Reform in the New Era

LI Shu-xiu

(School Academic Committee, Anhui Youth League School, Hefei 230061, China)

Abstract: The political logic of the youth league school reform in the new era consists of the political orientation, requirements of the time and mission return. It aims at protruding the importance of political training, focusing on the principal responsibility and main business of educating and training youth league cadres and developing the youth league school into a distinctive political school of CPC in the youth work field. This reform can have a try of such a choice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as: separating from academic education but with full time on educating and training youth league cadres in line with its principal responsibility and main business; getting hand in hand with Party schools of Committee of CPC for mutual progress and development; establishing close ties with grassroots Communist Youth League organizations for a solid foundation of social participation to lead the masses; setting up a close relation with different youth groups without estrangement and boundary; exploiting the specialty of Youth League school and advantages of local resources for non-profitable youth league brand projects.

Key words: new era; youth league school reform; political logic; choice

收稿日期: 2019-03-25

修回日期: 2019-04-18

基金项目: 2018年中国青年工作院校协会重点立项课题“新时代团校改革研究”(YXXH2018Z003)资助。

作者简介: 黎淑秀(1967— ),女,安徽桐城人,安徽省团校学术委员会高级讲师,硕士。

中图分类号 :D29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2371(2019)03-0020-05

[责任编辑 :杨立平]

标签:;  ;  ;  ;  ;  

新时代团校改革的政治逻辑与路径选择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