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化和经济背景下大学教育的发展趋势,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趋势论文,经济论文,文化论文,背景下论文,大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与国际文明接轨
1979年,小平同志首次接见《不列颠百科全书》副董事长基布慈先生时,讲了一句非常深刻的话,“我们需要整体上向人类文明靠拢,我们需要整体上接受人类文明。”为什么要翻译《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这是小平同志做的一个决策。我们之所以要翻译它,是因为百科全书囊括在理性基础上的科学、工艺、技术和文学等,很全面。我们就是要全面一点接受人类文明成果。
我们与人类文明接轨时,很大程度上要看我们的大学教育如何发展。应该研究国外所谓的一流大学,他们的标准怎样,他们的学生具有什么样的知识追求,他们的老师有什么样的知识层次。著名物理学家杨振宁博士曾比较中美中小学生之间的差异:中国大陆中小学生参加世界物理、化学、数学奥林匹克大赛时全得第一。美国小孩连习题也做得乱七八糟。但为什么他们具有创造力呢?美国评价小孩聪明在于(1)好奇心;(2)求知欲;(3)想象力;(4)创造性;(5)幽默感。而你们最注意培养的是记忆力与常规推理能力!在美国的电视大赛环球四十五分钟,题目是《我怎么没想到呢?》,而我们总是问《红楼梦》有多少“梦”?天安门有几盏红灯?中国最大的立交桥是什么?谁演白毛女,谁演阿Q?这是知识的浪费,脑袋的浪费,思想的浪费!这与研究“回”字有四种写法一样,因此他认为:教育落后,不仅仅是教育经费的问题,关键是教育意识的落后。
二、面向高质量的市场经济
从1992年以来,我们逐步明确要走市场经济这条道路,这标志我们国家对现代化的认识层次加深。
我国在市场经济建设方面取得很大成就,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约12%到13%。瑞士的一份报告指出,我国综合国力在俄罗斯、印度等所有经济转轨大国中居于首位,但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来看,我们向市场经济过渡期间,恐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马克斯·韦伯在研究西方商品经济时,讲了一个重要的观点:即资本主义的商品经济,也分理性和非理性。非理性的有西班牙,葡萄牙海盗式的早期资本主义,还有高利贷式的资本主义,理性的有英国式的工业革命。为什么西班牙、葡萄牙这种海盗式的或高利贷式的资本积累最后都输给了英国?那就因为它是非理性的,科技起点太低。我们在市场经济初期出现土地租赁、优惠政策等,起过一定的作用。但这些在我们以后的经济发展中是否还起相当的作用?恐怕值得我们思考。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我们有一定理想的失落,有一定道德的失落,有一定人性的失落。这是可以理解的,过去我们理想有虚假的一面,这是应该要失落的。但现在连起码的道德感也失落了。这说明市场经济对思想有一个负面影响,同时对教育也提出了一些更高的要求。中国市场经济需要有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应该向健康、文明、现代的市场经济过渡。
什么叫现代市场经济?现代市场经济的动力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利益动力,一个是精神和人格动力。我在瑞典访问时曾问当地人,你们国家最高的税收累计所得税是多少?他说,85%。一百万,收20%的税,剩八十万,五百万,收50%的税,剩二百五十万,一千万,收80%的税,只剩二百万了。我问,你们这些资本家们为什么还要挣一千万呢?他说,这是我的社会责任感和成就感。马克斯·韦伯在分析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时也说:“这是新教伦理精神与市场经济的结合。”
我认为,向市场经济过渡绝不仅仅是一种经济过渡,无论是金泳三、基辛格、池田大作,还有我了解到的一些著名国外学者谈这个问题时,都强调一个观点:现代经济都需要一种精神。许多国外专家都指出,中国搞市场经济要注意三个问题:第一,是我们初步想到的经济层面问题;第二,市场经济要有其文化内涵和文化精神;第三,现代市场经济是现代文明最终建设成的。现代文明是现代市场经济的主体。那么,这个现代市场经济主体又需要谁来培养?早期经济社会中心资源是大地,近代经济社会中心资源是资本,现代经济社会中心资源是什么?是人力。人力资源的优势已胜过早期的资源优势,胜过早期的资本优势。我国的市场经济必须奠定在人力资源和提高国民素质上。人力资本和国民素质靠谁提高,日本明治维新时提出过三个口号:置产兴业、文明开化、教育立国,他们知道教育是最根本的。我们既然确立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就要思考一个问题:什么叫经济建设为中心?早期的资本积累我们不应否认,但下一步应该转到提高我们国家的经济效益和经济质量上面来,这是我们经济工作的中心,要是这个中心搞不上去的话,恐怕我们没办法向市场经济接轨,经济质量的概念,就是两个过渡,一个是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一个是从数量型经济向质量型经济过渡。向经济质量过渡与大学教育有着密切的联系。经济质量首先要看产业结构,我国第二、第三产业不发达,第二产业内部结构也不合理,1993年我国500家效益最佳企业,其中有70家是烟厂,90家是酒厂,这样怎能提高我们的国际竞争力?这些都是消耗有形资源的。我国每年400亿的烟草税带来多大的危害?70+90,160,占三分之一了,全世界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全世界500家最佳企业,只有5家烟草公司,生产万宝路的莫斯烟草公司,日本烟草公司,英美烟草公司,西班牙烟草公司和法国梅诺烟草公司。这五大烟草公司都是多角经济,多样化经济。这不就是意味着你的竞争力不行吗?再举一个例子:我们国家有固定资产存量大概是22000多亿到23000亿,其中闲置的有6000~7000亿,也就说,有三分之一闲置,这样一来,管理效益、使用效益如何体现?初期的经济积累,靠个体户、房地产,是可以的,但以后就不行了,向市场经济过渡,必须是高起点的过渡,是奠定在教育和全国人民素质提高基础上的过渡。
三、迎接二十一世纪的挑战
从16世纪至现在,人类有5个民族的科学文化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15~16世纪,意大利民族最伟大,出现了文艺复兴,出现了达芬奇、伽利略、米开朗基罗。16~17世纪,不列颠民族最伟大,出现了牛顿、莎士比亚、培根,出现了奠定近代议会制度的英国议会制度。18世纪,法兰西民族最伟大,法兰西大革命产生了近代自由、平等、博爱的思想,出现了世界上第一部百科全书,出现了卢梭,孟德斯鸠。19世纪,德意志民族最伟大,出现了哲学家黑格尔,文学家歌德,音乐家贝多芬,出现了回答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马克思。到了二十世纪,美国人自豪地说,全世界科学发明的43%,文学创作的43%是美利坚人创造的。既然人类历史上出现过科学、文化、经济中心转移倾向,那么就提醒我们,在下个世纪要发展,就得研究历史上转移的原因。五个民族创造的先进科学文化有两个主要原因:一、这些国家当时的大学教育在世界上是最发达的。他们最爱讲一句话:大学,是社会前进的推动力。意大利的罗马大学,英国的剑桥大学、牛津大学,法国的巴黎大学,德国的柏林大学,美国的哈佛大学等都是非常著名的大学。这些著名的大学对社会,对政府均起到导向作用。美国参众两院,有研究生学历的,一个占48%,一个占63%。二、这些国家当时执世界科学技术文化领域的牛耳。他们的科学家、文学家、艺术家、思想家的平均年龄不超过43.6岁。这也说明一个问题:一个民族本身有创造年龄,正如一个人有一个人的创造年龄一样。我曾对德国、法国的一些留学生说,你们的经济不错,产值多少多少。他们说,你不要说这个,我愿意重复你们领袖列宁的一句话:法国要是没有50个狄德罗这样的哲学家,没有50个伏尔泰这样的文学家,没有50个达仑贝尔这样的思想家,就没有今天的法兰西。法兰西可以没有100个国王,但不能缺少50个这样的人。因此,我们必须向人类文明靠拢,向高层次的市场经济选拔,向未来选拔,这是实践的忠告,历史的忠告。我觉得,我们的大学在这些方面应起到很大的作用。
四、顺应世界教育的发展方向
一个国家,现代化主要看经济运行的基础和主要动力如何,发达国家经济运行的基础是人力资源,主要动力是科技文化的投入。西方特别注意教育对社会的影响。德国强调科学技术一体化,美国强调科学社会一体化。从1969年开始颁诺贝尔经济学奖,到去年,总共有34人得奖。这34人研究的经济学和我们不一样。他们研究的课题有三大类,第一是更新了以往的研究方法。第二是面向当代最主要的经济现实,一类是发达国家的现实,一类是发展中国家的现实。第三个是推翻了传统的领域。
西方大学的科研追求有四个目标。第一是开拓新领域。二十世纪有成就的学者,都是和新领域、新学科一起成长的。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贝克尔,从经济学家的眼光看,他是个犯规的经济学家。他只写过两篇在经济学家眼中看来是狭义的经济学文章,剩下的是:犯罪经济学、时间经济学、教育经济学,都是从社会学角度去研究的,但这些领域都是他开拓的。国内有许多方面的研究都讲填补了国内空白。说填补了国内空白,这点我同意,但在世界上却不是空白。而且很多研究,在世界大多数都属于三类、三流。从某个角度来说,这种研究是重复劳动,甚至是一种浪费。我们办的新系,一定要瞄准新的学科,要瞄准世界的水平,要填补世界上的空白要把国际上更新的东西引到中国来。
第二个目标是新一代的学者一定要和新学科一起成长。这对大学来说是充满机会的。因为现在学科分类很多,研究与发展的问题亦有很多,这些学科和问题都需要有创造性的学者去开拓,去研究。对于科学家来说,方程公式为他立下了永恒的纪念碑,没有相对论,有谁认识爱因斯坦?那么回过头来,社会科学家安身立命的地方是他的概念、命题,没有自己独特的概念、独特的命题,你就不是社会科学家,就不是真正的学者。大家想一想,弗洛伊德之所以是弗洛伊德他有潜意识的概念,萨特之所以是萨特他有存在主义概念,马克思之所以是马克思是他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概念,是因为他们有自己的命题。
第三个目标是追求新的信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有个统计,一本书当它的信息量不超过16%时,便是废书。在世界各国抽查各类书籍信息含量,有三个国家信息含量最低:朝鲜、越南,还有一个是我们的国家。为什么呢?因为在抽查的三百多本书中的哲学原理都一样,区别就是一本原理在七章,另一本在八章。这些书没有新概念,没有新信息。所以,我们的大学,在这方面应该努力一下。
第四个目标是追求一种新的表达。现代社会是一个平等的社会,是一个相对都是主体的社会。所以,现在的阅读,是一种无指令性阅读。文化进入市场,大众传媒普及了,消费者选择余地大,主体意识增强。有位著名学者曾提出:大众传媒有四个验质标准,第一表达内容的科学性如何;第二表达内容的现代性如何;第三表达内容的隐含价值导向如何;第四是大众传播的相关相融性。有一次与外国学者交谈,他提到这样一件事:“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失事了,我国政府首脑的唁电基本内容是:“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遇难者及其家属表示沉痛的哀悼”,他说,“你这个唁电可输到计算机里,用途很广,如飞机失事,火车出轨,轮船沉海,老的死了,青年人夭折等都可以用。但色彩呢?感情呢?特色呢?你看撒切尔夫人表达的唁电‘我们至今怀念着哥伦布,他是探索人类未知领域的先驱。’我们更怀念‘挑战者’号的先驱。他们是在探索宇宙未知领域。我的自豪感与悲痛感同在。我想办法用我的自豪感压抑悲痛感。”你看,多有特色。可见我们的传媒大有事情可做。
在社会科学领域中,我们也要有两个追求,一是追求个性,二是追求平等。追求的障碍在于传统,过去的教科书,写得很枯燥,太绝对了,千篇一律。如果我们的教科书追求可启发性,追求给别人可以继续开拓研究的开放性,我觉得会好一些。“立其大者小者自立,取乎其上者乎其中。”我们有许多有利条件,应创造出一流的东西与一流的特色。
(转自《深圳大学报》,本刊略有删节和改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