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瓜阳畦育苗技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阳畦论文,地瓜论文,技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苗床建造
选择排水良好、背风向阳、土质肥沃的地块建床。苗床宽150厘米,长度根据排种量确定,一般长500~800厘米较为适宜。地瓜品种不同及瓜块大小的不同,萌芽数量相差很大。萌芽率较高、单块重200克左右的薯种,每平方米排种25公斤最适宜,能达到合理的出苗密度和壮苗标准。苗床建成东西走向,北墙高40~50厘米,南墙20厘米,床深30厘米,内辅20厘米厚的营养土。营养土用肥土加适量腐熟的有机质混合制成。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营养土下铺10厘米厚的酿热物,能提高床温,早出苗5~7天,且出苗数量多,酿热物用1份马粪(或鸡粪)与7份腐烂的细碎秸秆或麦糠、锯末等混合。苗床内铺酿热物,一定上盖营养土,不能将薯种直接排在酿热物上,以免烧坏薯种。
薯种消毒
育苗前要将薯种严格挑选,把有病斑、伤口、受冻害的薯块去掉,并注意把皮色、形状等与其特征不相符的杂薯或变异薯剔除。然后用800~1000倍的“红薯保鲜剂”溶液或800倍的50%多菌灵溶液浸种10分钟,不抗茎线虫病的品种还要用800倍的甲基异柳磷溶液浸种。浸种后的剩余药液可在排种后再喷洒在薯种上。
高温催芽
薯种消毒后按大小分级装入条筐或塑料编织袋内,放入提前建好的催芽室内催芽,头3天保持34℃-37℃,以后4-5天保持30-32℃,室内相对湿度保持在90%左右,催芽室内空气要适当流通,保证有足够的氧气,并能排出二氧化碳气体。高温催芽的好处是出苗快、出苗齐、出苗数量多,并能防止种薯上床后因管理不善而造成的烂种。高温催芽后一般7-8天可全部萌芽,在芽长1厘米左右时,在温和无风的晴天由催芽室取出种薯,随即在预先准备好的苗床上排种。当天取出的薯种,一定在当天排完,并加盖薄膜和草苫。
适时排种
排种时间一般在3月中旬。即“惊蛰”至“春分”之间。经高温催芽的薯种,排种后7~10天出齐苗,再经20天左右可采第一茬苗。未经高温催芽的排种后需20天出齐苗,再经20天采苗。采第一茬苗的时间应掌握在4月20日前后,这样才能保证大田适时早栽壮苗,夺取丰产。排种有立排、斜排、平排三种方式,可根据薯种的萌芽率及薯块大小来确定哪种方式。中等萌芽率、薯块单重200~500克的一般采用斜排,前后两排种薯的头尾顺序交错相压1/3,萌芽率强的小薯块可采用平排,排种时薯块顶端和阳面向上,以利发芽。薯块的头尾及阳面可根据形状、颜色、芽眼多少及纤维根生长方向等判断。大小薯块要分开排放,并使上下端齐平,各保持在同一个平面上,使覆土厚薄和受热一致,出苗整齐均匀。排种后用细沙和肥土各半混匀填充种薯间隙,然后浇透水,使水面与薯种上面持平,待水全部渗下后再盖3厘米厚的细沙土(细沙与有机肥混合更好),最后封膜,夜晚加盖草苫。
苗床管理
1、温度。苗床管理的关键是控制温度。薯种萌芽前的温度应控制在35℃~37℃,萌芽后控制在30~35℃,薯苗出土后控制在25~30℃。薯苗在25℃左右生长最快、最壮,低于20℃生长缓慢,高于35℃基本停止生长。苗床温度任何时候都不能超过40℃,否则在薯种发芽前要烂种,发芽后会烧苗。苗床高低温均以温度最高处(高温点)为准,在晴天的中午把温度计插在苗床中间种薯以下1~2厘米处,经5分钟读数。
2、湿度。在育苗的三个阶段中(催芽、长苗、炼苗),床土的相对湿度分别保持在90%、80%、70%。根据苗床湿度情况,要小水勤浇,在晴天的上午用喷壶喷洒20℃-30℃的温水,喷透即可,忌浇大水。喷后立即盖膜,当天将苗床温度提上去。
3、通风炼苗。当苗高15厘米时开始通风,根据风向先开小孔,南风从苗床北头开孔,北风从苗床南头开孔,以后每天将孔增大,3~5天后将薄膜草苫全部揭开,昼夜炼苗,4-5天后即可采苗。炼苗时如遇强寒流,应及时盖膜保温防冻。
适时采苗
壮苗早栽是地瓜丰产的基础。壮苗的标准是:苗高20~25厘米,顶三叶齐平,叶片较大而肥厚,叶色深绿,茎粗节短,具有一定韧性,基部无气生根。断口浆汁较浓,百株鲜苗重0.5~1公斤,干物质大于10%,无病斑和虫害。采苗时距床面2~3厘米用剪刀剪苗。高剪苗不仅能增加下茬采苗量,更重要的是能减少薯苗的各种病害。特别是病毒病和黑斑病,提高地瓜产量10%以上,采苗后喷施一遍豆饼水或磷酸二氢钾溶液。如果追施氮肥,每平方米不超过50克尿素,并注意通风,防止氨气烧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