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芥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荆芥论文,综合防治论文,病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荆芥为唇形科荆芥属植物,以带花穗的全草供药用。药用能解表散风,透疹,炒炭止血。主治感冒、头痛、麻疹不透、荨麻疹初期,疮疖;炒炭治便血、崩漏。全国大部分省区均有分布,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陕西、甘肃、四川、贵州等地。近2年来,荆芥除药厂用作原料外,还广泛用于饲料、香料加工行业,荆芥油出口东南亚各国的数量也逐年增加,其商品需求量不断增大。荆芥病害种类较多,做好防治工作,是提高荆芥产量与质量,保证市场供应的关键措施之一。
1 主要病害
1.1 根腐病
真菌由于高温多雨而发生,感染后地上部迅速萎蔫,根及根茎变黑、腐烂。
1.2 立枯病
发病初期,茎基部发生褐色斑点,以后病斑扩大并呈棕褐色,茎基病部收缩、腐烂,在病部及株旁表土上可见白色蛛丝状菌丝,最后苗倒伏枯死。一般地势低洼,排水不良的土壤发病率较高。
1.3 茎枯病
为荆芥的主要病害,是由Fusarium eguiseti,F.solani和F.graminearum 3种镰刀菌感染所致。危害茎、叶、叶柄和花穗,以危害茎秆受损失最大。茎秆受害后产生水浸状病斑,很快向上、下扩大环绕茎秆,出现一段褐色的枯茎。病部不凹陷。病茎以上的枝叶呈萎蔫状,最后变褐色干枯而死。叶柄受害后呈水浸状,病斑没有明显的界限。叶子病斑大都始于叶尖和叶缘,发病后似开水烫过一样。抽穗后,穗部亦可受害,被害穗部为枯黄色,不能开花,并干枯而死。苗期最易感病,当苗高6~9cm时感病植株成片倒伏,似开水烫过一样,呈青褐色腐烂,并产生污白色棉絮状菌丝。一般连作后发病率较高,田间管理粗放,感病植株残体枯萎后不及时清理消毒,则发病率高,危害严重。
1.4 黑斑病
植株下部叶子先发病,以后向上扩展。初期叶片上产生形状不规则的褐色小斑点,随着病斑扩大和汇合,叶片呈黑褐色枯死。茎梢或茎部被害则呈褐色,茎变细,顶端下垂或折断,潮湿时病部可见灰色霉状物。
2 综合防治
2.1 严格选地
应选择地势高、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壤土地或砂质壤土地种植,注意土壤酸碱度。
2.2 土壤消毒
在做畦时,每亩用70%敌克松15kg处理土壤,并且每亩用200kg堆制的菌肥耙入3~4cm深的土层。
2.3 种子选择
选取颗粒饱满、发育完善、均匀一致、不携带病虫卵、生活力强的种子,在晴朗天气晒2~3天。在水泥地上晒种时,注意不能摊得太薄,以免烫伤种子,以3~5cm为宜、每隔2~3小时翻动1次,保证种子受热均匀。将种子拌草木灰均匀撒入整好的畦面。
2.4 生育期化学防治
在生育期间可用适量的50%托布津100倍液和50%多菌灵800~1000倍液进行防治,每7~10天喷1次,连续2次。如果遇到低温多雨天气,要喷施波尔多液1∶1∶100倍液,10~14天喷1次,连喷2~3次。
2.5 控制中心病株
要经常检查田间,一旦发现病株病叶,应即刻消除,并用加倍的药液处理病区及病区周围。
2.6 搞好田间卫生
田间要保持清洁,秋末要将残株病叶清除出田外烧掉或埋掉,消灭初侵染源。
联系电话:0432—6513069
标签:荆芥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