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疏肝汤合平胃散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论文_顾伟青

苏州市吴江区松陵镇卫生院中西医结合内科 江苏苏州 215200

【摘 要】目的:分析在胃脘痛治疗中开展柴胡疏肝汤和平胃散方法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抽取时间区间段为2015年1月至2017年5月,在我院开展胃脘痛治疗的患者50例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随机将其分为参照组及治疗组各25例患者,其中参照组实施西医治疗,治疗组实施柴胡疏肝汤和平胃散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的治疗疗效与参照组对比,存有差异(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参照组患者比较,具有差异(P<0.05)。结论:柴胡疏肝汤和平胃散方法在胃脘痛治疗中,治疗效果显著,可在临床大力借鉴。

【关键词】柴胡疏肝汤;平胃散;胃脘痛

胃脘痛发病部位在胃脘靠近心窝的位置,发病时伴有显著的疼痛不适感,西医认为该疾病致病因是受细菌、霉菌感染所致,并在理化因素作用下产生刺激;中医认为该病症为患者饮食所伤及外感寒邪、患者脾胃虚弱、情志不畅等多方面因素影响所致。并分别有各自的治疗方法,治疗效果不一。本研究则对胃脘痛治疗中中医及西医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中选用的患者对象为我院收治的50例胃脘痛患者,抽取治疗时间段为2015年1月-2017年5月,所有入选研究的患者均经病理检查、胃镜检查确诊,并满足中医关于胃脘痛的辨证诊断标准。按照制定的治疗方案将选取的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参照组患者25例、治疗组患者25例。其中参照组有男性及女性患者各15例、10例,年龄为20-50岁,平均年龄为(35±2.16)岁,病程为1-8年,平均病程为(4.5±2.19)年;治疗组有男性及女性患者各13例、12例,年龄为19-50岁,平均年龄为(34.5±2.12)岁,病程为1-6年,平均病程为(3.5±2.11)年。比较参照组及治疗组患者一般资料各观察指标,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1.2治疗方法

参照组实施西医治疗,治疗方法为给予患者法莫替丁药物(规格:20mg,国药准字:H20023131,生产厂家:广州柏赛罗药业有限公司)治疗,药物剂量为一次20mg,一日两次。或者给予患者复方铝酸铋片药物(国药准字:H44021400,生产厂家: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药物剂量为一次200mg,一日三次,西药口服治疗均接受持续一周的治疗[1]。治疗组实施柴胡疏肝汤和平胃散治疗,该药方药材及剂量为:陈皮20g、白芍药15g、枳壳15g、柴胡15g、香附10g、苍术15g、厚补15g、川穹15g、甘草10g。以上药物均用水煎服,一天一剂,服用时分两次进行温服,治疗时间为持续2周的用药[2]。

1.3 疗效评价标准

对比分析治疗组及参照组患者的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其中治疗疗效总有效率分为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消失,胃镜检查正常、Hp呈阴性;显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好转,胃镜检查改善,Hp呈弱阳性或者阴性;无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未改变。

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对治疗组及观察组患者的观察指标均采用SPSS20.0的统计学软件统计,计数资料(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用n/%表示,采用检验,以P<0.05代表两组间的数据具有明显的差异,并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比较两组不良反应情况

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参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1。

2.2 比较两组治疗疗效

治疗组患者治疗成效总有效率为92%,参照组患者治疗成效总有效率为60%,差异显著(P<0.05),具体见表2。

表1 不良反应情况对比

3 讨论

临床医学中,关于胃脘痛疾病相当于肠胃科常见的功能性消化不良、急性或者慢性胃炎等疾病,西医治疗能够短期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是治疗成效并不理想,中医在治疗胃脘痛疾病方面成效十分显著。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治疗组患者的治疗成效总有效率92%高于参照组患者的60%(P<0.05);治疗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8%低于参照组的36%(P<0.05)。整合中医治疗中应用的柴胡疏肝汤合平胃散方法成效显著的原因是:1.胃脘痛在中医中属于“心痛”范畴,致病机理为患者肝脏藏血、经脉挟胃,使得食气涌入胃部,并于肝部精。脾胃在具备较好的食物消化功能时,肝脏才能得到滋养,确保了疏泄功能的正常化。由于患者缺乏良好的饮食习惯,脾胃虚弱,或者因情志不遂对脾胃功能带来较大的损伤。治疗中以疏肝理气、活血止痛、健脾益气为切入点,本着标本兼之的原则,针对性较强[3]。2.药材中以柴胡为君药,疏肝理气、解郁效果明显,同时取枳壳及陈皮为臣药进行辅助,具有理气调中的良好效果;川穹药性温和,能够改善局部血流循环,起到较好的消散胃络瘀血效果;白芍则具有良好的止痛、柔肝、活血行气药效;甘草及香附具有理气解郁、止痛调经的效果,以上药材的联合应用,具有较好的疏肝、升阳、解表里的效果,极大的调节了患者的机体功能[4]。

综上,在胃脘痛疾病治疗中开展柴胡疏肝汤合平胃散中医治疗方法的应用,快速的缓解了患者的临床中症状,且不良反应较少,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赵希锋.柴胡疏肝汤合平胃散治疗胃脘痛36例临床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6,12(4):129-130.

[2]窦立刚.柴胡疏肝汤合平胃散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7(94):177-177.

[3]刘宏.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胃痛的临床分析[J].医学信息,2017,30(1):171-172.

[4]牛群艳.中药汤剂联合穴位贴敷对胃脘痛(肝气犯胃证)患者的效果观察[J].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2017,2(17):119-120.

论文作者:顾伟青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7年8月第1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2/28

标签:;  ;  ;  ;  ;  ;  ;  ;  

柴胡疏肝汤合平胃散治疗胃脘痛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分析论文_顾伟青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