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国保险进入中国的决定因素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进入中国论文,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根据中国保监会在其官方网站发布的公告显示,从2008年9月1日至10月20日,共有十家中外保险公司获批在国内成立分公司或设立代表处。多家跨国保险公司认为,中国保险业受金融危机的影响较小,在中国设立分公司,有助于帮助客户降低风险和保持业务增长。中国仍是许多跨国保险公司对外投资的重点考虑对象。在此背景下,对于跨国保险企业进入中国的决定因素分析,显得十分必要。然而,目前国内理论界对跨国保险的研究还不够深入,大多数的研究着重于跨国保险进入对中国保险市场的影响分析,而对跨国保险进入中国的动因、组织扩展模式,特别是从跨国公司理论角度出发所作的理论及实证研究几乎为空白。本文试图以跨国公司理论为基础,运用邓宁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以中国首批对外开放保险业的上海、广州、大连、深圳、佛山5个城市和第二批对外开放保险业的北京、成都、重庆、福州、苏州、厦门、宁波、沈阳、武汉和天津10个城市为例,论证跨国保险进入中国的决定性因素。研究跨国保险进入中国的决定因素,不仅有助于中国保险企业及时掌握跨国保险企业在中国的市场发展态势,有助于中国保险监管机构掌控跨国保险机构的进入程度,加强对外资保险机构的监管,制定合理的保险市场开放政策。同时对于已经准备走出国门的中国保险企业如何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保险的分工与合作,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二、跨国保险理论的文献综述
(一)跨国公司理论
在现有的有关跨国公司的理论研究中,主要有弗农(Vernon)产品周期理论、巴克利(Buckly)和卡森(Casson)等人的内部化理论以及邓宁(John H.Dunning)的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其中国际生产折中理论借鉴和综合了以往跨国公司理论的精华,较为全面地分析了企业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的动因和决定因素,主要内容是:一个企业要从事对外直接投资必须具有三个优势,即所有权优势、内部化优势和区位优势。这三种优势的含义是:①所有权优势包括两个方面,一个是由于独占无形资产所产生的优势,另一个是企业规模经济所产生的优势。②内部化优势:是指企业把外部市场上的交易行为转变为企业的内部交易行为,通过企业自身的控制与协调来配置资源,从而降低交易成本和经济风险,使企业垄断优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③区位优势:指东道国所特有的政治法律制度和经济、市场、竞争、自然资源、基础设施、政府政策等方面的条件。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是从跨国公司内部去分析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基本条件,而区位优势则是从东道国的角度研究东道国的市场环境对跨国公司的吸引力。东道国的区位因素对金融业跨国直接投资的影响已成为20世纪后期研究跨国金融理论的一个重要方向。
(二)关于跨国保险的研究
随着跨国公司理论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学者对金融企业,特别是跨国银行的国际扩张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例如Weller & Scher(1999)[1]认为较低的资本价格、成熟的市场环境以及与其他跨国银行的竞争是影响跨国银行扩张的重要因素。Leung M.K.&Rigby D.&Young T.(2003)[2]等指出,银行规模、国际化程度、中国商业机会的增加和政治环境的改善是影响跨国银行进入中国的重要因素。Yamori(1998)[3]研究了日本跨国金融机构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Moshiran(2001)[4]分析了美国、英国和德国的跨国银行的对外直接投资问题,并通过建立模型进行相关分析。以上关于跨国银行的研究成果对跨国保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随着保险业国际化经营的发展,各国学者开始注意对跨国保险公司的理论研究,主要成果有:人寿保险需求的国际化分析(Browne M.J.,Kim,K.,1993)[5],美国保险业FDI的分析(Moshirian F.,1997)[6],国际化保险服务的发展源泉(Moshirian F.,1999)[7],发展中国家的寿险市场分析(Outreville J.F.,1996)[8],以及美国保险业的国际投资(Donghui Li,Moshirian F.,2004)[9]等。Moshirian(1997,2004)对保险业FDI的研究较为全面。Moshirian(1997)指出,美国国内对保险服务的需求、相对资金成本、劳动力成本、汇率、母国的保险市场规模、东道国与母国的双边关系、银行业的FDI以及双边贸易等因素是影响跨国保险进入美国的重要因素。Moshirian(1999)在研究英国和德国保险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时,认为除以上因素外,东道国的保险市场规模及经济增长水平也是英德二国对外投资时考虑的重要因素。Li&Moshirian(2004)对保险业FDI的研究作了进一步的深入分析,认为金融业的发展水平是又一个影响保险业FDI的重要因素,这与Outreville J.F.(1996)的研究结果一致;同时他们认为应该用汇率的变化率来替代汇率作为自变量,因为相对于汇率,汇率变化率对于保险业的FDI的影响更显著。综上,Li&Moshirian(2004)认为影响跨国保险进入美国的主要因素有:国民收入、相对资金成本、相对工资率、保费规模、汇率变化率、银行业的FDI、母国的保险市场规模以及美国的金融业发展水平,并通过对以上八个变量从1987至1998年间的美国保险数据进行的实证研究得出:国民收入、母国的保险市场规模、银行业的FDI、美国的金融业发展水平等因素与美国保险业的FDI发展呈正相关,而相对资金成本、相对工资率、汇率变化率等因素则与美国保险业FDI的发展呈负相关。
三、跨国保险进入中国决定因素的实证分析
(一)跨国保险在我国经营的几个基本命题
作为对跨国保险进入中国的决定因素的初步探索,本文以Moshirian(1997,1999)和Li& Moshirian(2004)的研究为基础,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七个基本假设并对部分假设进行验证。
假设1 我国对保险服务的需求越大,跨国保险进入的可能性越大
我国对保险业的需求规模的大小,是决定跨国保险公司是否投资我国的一个首要因素。我国对保险市场的需求越大,潜在的跨国保险进入我国的可能性越大。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许多国外学者就认为,东道国的市场规模是影响FDI的一个重要因素,而Moshirian(1997)认为这个结论同样适用于保险行业的FDI。对于保险需求的衡量,学者采用了不同的研究方法。有学者认为,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财产保险需求的一个重要标准。Beenstock(1988)[10]的研究则更明确地指出,一个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一个国家财产保险和人寿保险需求的标准。Moshirian(1997)则认为国民收入或居民可支配收入能反映该国居民的保险购买能力,同时跨国保险公司提供的保险产品能为东道国居民提供更好的风险保障。因此,我们假定: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水平越高,其保险购买能力越强,对风险保障的需求越多,跨国保险公司进入我国的可能性越大。
假设2 我国的保险市场规模越大,跨国保险进入我国的可能性越大
Moshirian(1997)和Li& Moshirian(2004)就母国的保险市场规模对跨国保险进入美国的影响进行了分析。同时Moshirian(1999)又认为东道国的保险市场规模对英德二国的保险业对外直接投资有重要影响。综合以上分析,我们认为母国及东道国的保险市场规模都对保险业FDI有积极影响。同时,许多研究跨国银行的学者也认为,东道国的银行市场规模越大,跨国银行进入该国的可能性就越大。因此,我们假定:我国的保险市场规模越大,跨国保险进入我国的可能性越大。
假设3 劳动力成本越低,跨国保险进入我国的可能性越大
Moshirian(1997)认为劳动力成本越低,跨国保险在该地区的投资几率越大。虽然保险业是资本密集型产业,相对于制造业保险业更关注于资金成本,然而多数研究表明,跨国保险公司在寻找投资东道国时更倾向于劳动力成本的低廉。例如Anthes(1991)[11]的调查指出,三家美国保险公司Cigna、Massachusetts Mutual人寿保险和New York人寿保险在爱尔兰建立分公司的原因是当地的年人均工资仅为1万美元,这个工资大大低于美国的人均工资。因此,我们假定:劳动力成本越低,跨国保险进入我国的可能性越大。
假设4 我国的资金成本越高,跨国保险进入我国的可能性越小
资金成本意味着投资者对其投资所要求的最低回报。一个国家的资金成本越高,投资者所要求的投资回报率就越高,同时投资的风险相对就越大。对于资金成本的衡量,不同学者的研究中采用了不同的指标。有些学者用股价收益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资金成本的标准。而另外一些学者则认为,用扣除通货膨胀率后的政府债券收益率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的资金成本比较合适。因此,资金成本也是跨国保险公司对外投资的一个重要考虑因素。因此,我们假定:我国的资金成本越高,跨国保险进入我国的可能性越小。
假设5 我国与跨国保险公司母国的双边贸易越多,跨国保险进入我国的可能性越大
Moshirian(1997)的研究表明,良好的双边贸易能够扩大国家之间的保险服务,而双边贸易变量可由美国与跨国保险公司母国之间双边贸易的加权平均值构建。因此,东道国与母国的双边贸易规模是影响保险业FDI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可以假定:我国与跨国保险公司母国的双边贸易量越多,跨国保险公司进入我国的可能性越大。
假设6 我国的制造业FDI越大,跨国保险进入我国的可能性越大
有研究表明跨国银行在东道国的分支机构数量与跨国公司在该国制造业的直接投资之间存在显著相关。Moshirian(1997)认为,制造业的FDI是衡量东道国与母国良好关系的标准。根据跟随客户理论,跨国保险公司与跨国银行同样都会跟随客户到国外市场开设分支机构,以便为自己的客户提供更为全面的服务。因此,我们假定:当跨国保险公司母国对我国的制造业投资越多,这些国家的跨国保险公司进入我国的几率就越大。
假设7 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越高,跨国保险进入我国的可能性越大
在Outreville(1996)的研究中,发现金融市场的发展对保险产品的需求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基于Outreville(1996)和Yamori(1998)对于银行业FDI的研究结论,Li&Moshirian(2004)认为,金融市场的发展能为跨国保险提供更多的潜在投资机会,并用指标(M2/GNP)来反映美国金融业的发展水平。其结论是美国金融业的发展水平对美国保险业FDI的发展有积极影响。根据以上成果,我们假定: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水平越高,跨国保险进入我国的可能性越大。
另外,许多研究表明,汇率及汇率变化率、保险贸易也是衡量保险业FDI的一个重要因素,例如Moshirian(1997)和Yamori(1998);Li&Moshirian(2004)等人的研究。但考虑我国2003-2006年间的汇率基本平稳,同时我国对跨境保险贸易有严格的管制,因此本文对这两个因素暂不作考虑。
(二)实证分析
2001年中国加入WTO后,中国保险业进一步对外开放,并对开放地域和开放时间作了规定。加入初期的开放城市为上海、广州、大连、深圳、佛山;加入后2年内,开放的城市有北京、成都、重庆、福州、苏州、厦门、宁波、沈阳、武汉和天津;加入后3年内,取消地域限制。根据2007年的《中国保险年鉴》,截至2006年底,我国保险市场上共有外资保险公司38家(不包括外资再保险公司),主要来自北美及欧洲。本文选取的15个城市的外资保险公司,涵盖了所有38家在中国设立分支机构的外资保险公司。其中上海有23家,北京有17家,广州有11家。由于上海等15个城市作为中国较早对外开放保险业的城市,其跨国保险投资的情况具有较强的代表性。因此本文选取了这15个城市2003年至2006年的数据组成60个样本,对跨国保险进入中国的决定因素进行实证分析。
由于2003年至2006年我国资金成本变动极小,同时有关这15个城市的金融市场发展水平在数据采集上比较困难,因此本文共选取五个因素,对资金成本和金融市场发展水平两个因素暂不作考虑,建立跨国保险公司进入中国的简单计量模型:
NUM=f(DI,PR,WG,TT,MF)
上述模型中,NUM表示跨国保险公司在华的分公司数量,DI表示居民可支配收入,用来反映保险需求量,PR表示保险市场规模,WG表示劳动力成本,TT表示双边贸易量,MF表示制造业跨国直接投资的总量。下面我们对回归模型涉及的变量逐一进行解释:
1.因变量
因变量NUM用2003年至2006年跨国保险公司在上海、广州、大连、深圳、佛山、北京、成都、重庆、福州、苏州、厦门、宁波、沈阳、武汉和天津这15个城市的分公司数量表示。数据来源于2004年至2007年的《中国保险年鉴》。
2.自变量
参照国际研究经验并根据所能获得的数据资料情况,本文将5个涉及相关的自变量定义如下:
变量1:保险需求量。根据Moshirian(1997)的研究,居民的可支配收入是衡量保险需求量的一个重要标准。即居民可支配收入越多,对保险的需求量就会越大。因此本文采用了2003年至2006年15个城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的自然对数值(lnDI)作为变量来衡量各个城市的保险需求量。数据来源于2004年至2007年的《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
变量2:保险市场规模。Moshirian(1999)采用东道国的保费总量来衡量东道国的保险市场规模。本文采用以上15个城市2003年至2006年的保费总量的自然对数值(lnPR)作为变量来衡量这些城市的保险市场规模。数据来源于2004年至2007年的《中国保险年鉴》。
变量3:劳动力成本。虽然在Li&Moshirian(2004)中采用相对工资率来衡量劳动力成本,而在本文中,我们假定跨国公司母国的工资水平相等,对跨国保险进入产生影响的主要是我国这些开放城市的绝对工资水平。因此本文采用2003年至2006年15个城市的人均工资的自然对数值(lnWG)作为变量来衡量。数据来源于2004年至2007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变量4:双边贸易量。根据Moshirian(1997)的研究,双边贸易量采用东道国与母国的进出口贸易总额来衡量。由于进出口贸易总额是商品价格与贸易量的乘积的加权总值,所以必须剔除价格因素。因此本文采用2003年至2006年15个城市的进出口贸易总额(以1990年为基年)自然对数值(lnTT/P)作为变量来衡量。P表示价格指数。数据来源于2004年至2007年的《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
变量5:制造业的FDI。由于外商合同投资额包含较多热钱以及其他虚有资金,因此本文采用2003年至2006年15个城市的实际使用外资金额的自然对数值(lnMF)作为变量来衡量。数据来源于2004年至2007年的《中国城市统计年鉴》。
综上所述,本文的回归模型表示为:
(三)回归分析结果
本文首先对所有变量进行了相关性测试和共线性诊断。结果表明保险需求量与保险市场规模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尽管许多研究证明保险需求量对跨国保险在东道国投资具有显著影响,为保证回归结果的可靠性,将保险需求量排除在研究变量之外。
对所有样本进行回归分析,最终结果见表1。总的来说,所有假设基本得到验证。
首先,从回归分析结果中可以看出,保险市场规模与因变量在99%的置信水平上存在正相关。说明保险市场规模越大,跨国保险在该地区的投资可能性越大。由于保险需求量与保险市场规模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因此,保险需求量也与跨国保险在该地区的分公司数量呈正相关关系,这与Li&Moshirian(2004)中的结论相一致。
其次,劳动力成本假设同样得到验证,劳动力成本与跨国保险分公司数量成反比。这与Moshirian(1997)中的结论一样。劳动力成本越高,跨国保险进入该地区的可能性越小。
第三,进出口贸易总额与跨国保险分公司数量在96%的水平上存在正相关,这也验证了Moshirian(1997)中的结论,进出口贸易与跨国保险的投资呈正相关。
最后,制造业的FDI与跨国保险分公司的数量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这与Moshirian(1997)的结论一致。
四、简短的结论
本文在跨国公司理论基础上,运用简单的面板数据回归模型,研究跨国保险进入中国的决定因素。回归结果与国外学者对其他国家的实证研究结果一致,显示跨国保险进入中国取决于下述因素:
1.保险需求量和保险市场规模越大的地区,跨国保险在该地区建立分公司的可能性越大。
2.劳动力成本越低的地区,跨国保险在该地区投资的几率越大。
3.进出口贸易与制造业FDI越多的地区,吸引跨国保险来此投资的机会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