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恒诚信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 山东 济宁 272000
摘要:伴随市场经济的发展,BIM技术在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的有效运用,可以给项目管理带来很多变化,而管理项目的创新,则构成了建筑施工企业管理创新的核心和不竭动力,也是建筑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不懈追求目标。本文进一步分析了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BIM的应用,以供同仁参考借鉴。
关键词:建筑施工;现场管理;BIM
一、BIM技术的优点
1.1全流程协同工作
在设计阶段采用BIM技术,各个设计专业可以协同设计,可以减少缺漏碰缺等设计缺陷。在施工阶段,各个管理岗位、各个工序、工种的协同工作,可以提高管理工作效率。因此,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都可以使用BIM技术,BIM技术在项目的全寿命周期的应用可以很好的协调各方面工作。
1.2全流程智能控制
BIM技术的核心是智能控制,可以用于规划设计控制管理、建筑设计控制管理、招投标控制管理、造价控制、质量控制、进度控制、合同管理、物资管理、施工模拟等全流程智能控制,提高工作效率,增加经济效益。
二、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中BIM的应用
2.1快速算量功能
建筑施工企业在设置BIM数据信息库时,使用6D数据信息库,可以实现数据快速计算,进而提高建筑项目预算的准确度,并且可以提高施工效率。施工单位应用BIM建模,可以有效地调控施工,进而科学的控制施工进度,达到控制施工成本的目的,在建筑施工管理中,数据信息整合工作是难点工作,存在着较大的难度,而应用BIM建模则能够实现精细化施工管理,不仅可以降低资源消耗,还能够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且BIM技术具备可视性,只需要将施工相关信息数据输入到模型中,则可以将施工情况展现出来,进而施工管理人员能够及时发现施工中存在的问题,进而能够及时对建筑施工中存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调整政策。
2.2 三维渲染
BIM技术在建筑施工中应用,主要是通过建模的形式,其常用功能是三维渲染,利用此功能能够使建筑模型从视觉上达到逼真的效果,能够用三维图像的形式,将建筑工程施工图纸,真实地展现出来,设计人员则可以看到现场布置的情况,进而合理地制定施工方案,同时还可以实现不同建筑施工方案对比,进而选择出最佳的建筑施工方案,在完成建模后,还可以使用三维渲染,进而提高BIM建模的准确度与精度,能够提高建筑工程方案中标的概率。
2.3BIM技术在碰撞检测中的应用
就目前的建筑施工现状来看,各种水暖电通管线的埋设都十分复杂,许多的预设结构其连接处都有着大量的钢筋交错,而如何才能在施工中避免这些干扰因素间的碰撞,这是一个亟待解决的施工问题,若不能解决此问题,将会给工程的施工造成不小的困难,严重影响工期。对此,许多的建筑施工企业都引进 BIM 技术,在虚拟软件中预先模拟好各专业的施工工件管线布置的位置,以及大型的吊装预设位置等,这样就可以提前的将施工中可能出现的碰撞排除,这可以极大的提高建筑施工的工程效率。
2.4工程变更与索赔管理
工程变更一般会导致施工进度变化、工程量变化等情况发生,进而有可能导致该项目工程的实际造价超出预算造价。将现场情况和施工进度实时记录,利用基于BIM和网络的人力、材料、设备、安全、成本、质量、施工进度和场地布置的4D动态集成管理系统,不仅可以从源头上减少工程变更的发生,而且在发生工程变更时可及时掌握该工程变更对工程造价带来的影响,根据现场情况对工程量等进行动态调整,快速分析并采取及时科学的处理对策,减少损失。建设工程索赔是指在工程合同履行的过程中,合同当事人中的一方因对方未能及时履行或未能准确履行甚至不履行合同或由于其他的非自身因素而受到了经济损失或权利损害,通过合同规定的正规程序向对方提出时间或者经济补偿要求的行为,一般包括经济赔偿和工期赔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5工程进度款支付,资金使用计划与偏差分析
传统模式下,建筑信息是基于2D-CAD图纸建立的,工程数据掌握在分散的各个预算员手中,很难形成工程数据对接,工程进度款结算工作也很繁琐。基于BIM平台,BIM技术实现了框图出量、框图出价,更加快速地形成进度造价文件,简化了工程进度款结算支付工作程序,为其提供了十分有利的技术支持。在工程造价管理中,正确编制资金使用计划和偏差分析是很关键的。BIM 技术在此工作上也有很大的优势。5D-BIM模型综合了造价信息、建筑模型和时间维度,随着施工阶段动态显示资金的使用情况,更为直观地展示该项目资金的动态投入情况,方便施工单位合理安排资金计划。基于BIM技术,快速搜索结构件信息并且组合成相关成本信息,根据实时结算价、实际支付价、工程虚拟合同价并利用PDS 系统演示的“三算对比”,高速生成多算对比文件,为偏差分析提供基础的工程信息,以便及时快速地发现并纠正偏差分析。
三、BIM技术在建筑施工现场管理中的实施步骤
3.1采集数据,构建框架
在建筑施工中运用BIM技术,对施工现场进行考察和勘测,采集建筑施工需要的数据,构建BIM技术框架,做到对数据的交互,实现IFC文件的导入和导出采用构建BIM技术框架的相关软件,例如利用Auto CAD和CATIA软件构建BIM模型,建立平台层。可以建立数据库技术对建筑中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以及读取、集成和验算等,进而构建子信息模型。建立BIM技术框架实行对建筑工程项目的动态管理。
3.2数据分析,建立动态系统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采用BIM技术,可以通过编辑器和工序模板相结合来建立工程进度管理系统,利用立体模型来展示施工进度,这样能够实现对计划进度和实际进度的对比,更好的让计划进度来指导实际的施工。采用BIM管理系统,可以实现施工资源的动态化管理,可以更好的计算节点以及工程量,查询和统计分次人力和物力的施工情况。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系统可以对于建筑工程的质检数据进行存储,并且显示和打印出来,以便指导现场工程的施工。
3.3调整系统结构
BIM结构的功能为:①建筑工程管理系统的建立;②建立工程施工组织浏览表;③建立3D模型。BIM建模还必须具备信息查询功能。建筑企业还需要结合建筑工程实际施工情况建立过程施工进度管理系统,实际建筑工程施工进度需要与计划施工进度相一致,实现建筑工程施工进度的动态化管理。
3.4细化应用流程
要想实现建筑工程信息化建模,就必须对建筑工程施工数据进行分离处理,并对建筑工程施工数据进行分析,实现建筑工程施工的系统化管理。通过BIM建模可以实现人力和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优化配置,实现对比分析,协调BIM软硬件系统,设置相应的管理权限,完成建筑工程施工管理。BIM技术的应用也对建筑企业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提出了较高的要求,建筑工程施工管理人员必须不断补充专业知识,提高自身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进而实现建筑工程施工的有效管理。
3.5把BIM技术运用于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对施工工程中的各个环节的衔进行提前预知,以防发生紧急情况。在一般的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对于施工过程中的各种管线、钢模、电线、管道等的衔接比较难以处理,往往采取的是把不同类型的施工分开来工作,各个环节的完成需要很长的时间与精力,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这样的建筑施工过程,既浪费了一定的时间,又损失了经济利益。并且还不能够使得建筑施工的具体模型精细化、准确化、简单化等。然而,相对应地,把BIM技术运用于建筑施工管理过程中,对建筑施工工程建设中的各种管线、钢模、电线、管道等之间错综复杂的衔接进行提前构建模型,形成立体感觉,使施工过程中的各个环节更加清晰、明了、可预知化,预知可能出现的问题,以防发生紧急情况的时候,能够迅速地解决问题。
结束语
随着建筑工程的发展,BIM技术已经成为了一种必然趋势,BIM技术必将以其独特的优越性改变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管理方式,进一步促进我国建筑行业向更好更快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赵源煜.中国建筑业BIM发展的阻碍因素分析[J].工程管理学报. 2012(01).
论文作者:鲍保民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7年第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3/19
标签:建筑论文; 技术论文; 建筑工程论文; 工程论文; 建筑施工论文; 数据论文; 建模论文; 《防护工程》2017年第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