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语文教学的核心,语文教学脱离不了朗读的训练与培养。小学生的朗读水平是语文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朗读教学中,要加强朗读能力的培养,逐步提高小学生的朗读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 朗读素养 培养
一、把握学生心理,激发朗读兴趣
兴趣是孩子们最好的老师。只有学生有了朗读语文的兴趣,才能不断提高朗读质量。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注重考虑学生的心理和学生的关注点,创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课堂。
例如,在教学三年级下册的《倾斜的伞》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回忆发生在自己身边的或是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亲情的故事,让学生和大家分享分享,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听完这个故事后的感想,借着活跃的气氛导入新课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给学生几分钟默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选择其中经典的有代表性的对话,让学生分角色朗读,将小时候外公为我打伞和长大后我为外公打伞的情境重现,让学生理解为什么无论小时候的外公和长大后的我打的伞都是倾斜的?通过天空的颜色来发现外公对我的爱以及长大后我对外公的回报,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让学生知道如何感恩和学会回报。这种课堂教学方法不仅促进了学生参与的积极性,也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引导学生带着情感朗读课文,实现最佳朗读效果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积极进行朗读教学,进而满足新课程改革的要求。首先,应引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应在朗读前通读全文,并结合语境来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和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并准确读出课文中的字词,避免在朗读过程中出现停顿的问题,进而影响朗读效果。为此,先要指导学生整理文章抒发的情感,并掌握中心内容的含义,明确作者所描绘的意境。只有清楚课文表达的情感,才能有感情地朗读,全面掌握课文的写作方法和情感。而后鼓励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促使学生快速进入作者描绘的意境,并且能够带着课文中的情感进行朗读,逐步加强学生的朗读能力,从而取得最佳的朗读效果。
参考文献
安崇明 浅谈语文教学中朗读素养的培养策略[N].毕节日报,2009年。
论文作者:马丽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3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8
标签:学生论文; 课文论文; 外公论文; 情感论文; 素养论文; 兴趣论文; 小学语文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9年第33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