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与进出口战略的经济学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结构调整论文,经济学论文,能源论文,进出口论文,战略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由于在解放前一直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状态,摆脱帝国主义的影响实现民族独立的愿望异常强烈。再加上建国后长期受帝国主义的经济封锁和后来的中苏决裂影响,我国切合实际地提出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国民经济建设方针。大庆等油田的发现和开发,虽然使我国基本摘掉了贫油的帽子,但石油资源仍很不丰富。这些都成为后来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确立以煤为主、立足国内的战略方针的重要原因。
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国民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能源生产和消费也随之快速增长,这不仅使我国从1992年起由石油净出口国变为净进口国,而且由于煤炭产销地不同形成的北煤南运格局,对我国的交通运输业产生了巨大的压力。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因为经济发展较快、人口和工业密度较高等原因,贯彻以煤为主、立足国内的能源战略带来的环境污染问题已成为制约当地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并且难以解决。因此,沿海的一些地区已迫不得已调整自己的能源消费结构,广东等省已实现煤、油并重局面。更为引人注目的是,近年来一些主要的发达国家为进一步减轻环境影响,决定从以油为主要能源向以气为主转变。在目前的情况下,我国是否继续坚持以煤为主、立足国内的战略方针,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
由于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西方国家的经济学界在这方面的相关研究也日益加强,近年来在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领域出现了一种新的理论——边际机会成本理论,这一理论为我们深入了解与资源和环境问题密切相关的我国能源发展战略问题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下我们将以这一理论为出发点,对我国能源结构调整与进出口战略问题进行深入的研究。
一、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边际机会成本理论
边际机会成本理论是一种包括了资源和环境成本的定价方法,资源和环境应有偿使用,并纳入到各种成本核算体系中已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这也是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客观要求,世界银行已从1996年起在其经济统计指标中加入了资源、环境和人力资本三个部分,也就是说大量消耗资源和破坏环境带来的经济增长在这一综合统计体系下将为负增长,西方各国目前已开始流行绿色会计体系,这是将资源与环境成本计入到企业的财务成本中的一种微观经济核算方法。将对企业的经济行为产生重要影响,还会使资源与环境成本高的企业与部门的产品生产和消费下降,不仅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合理调整,还会刺激对边际机会成本小的替代技术和产品开发及应用,实现经济的可持续性发展。
1.边际机会成本的概念
(1)机会成本(Opportunity Cost ):所谓机会就是应具有选择性,那么机会成本也就是有选择性的成本。它是指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将一定的生产要素用于生产某种产品时所放弃的生产另一种产品的价值。或者是指在其它条件相同时,利用一定的生产要素获得某种收入时所放弃的另一种收入。如果被放弃的产品价值或收入不只一种,那么机会成本应为其中的最大者。机会成本中不仅包括财务成本,还包括生产者尽可能有效地利用这些生产要素所能获得的利润。因此,机会成本为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提供了可能。
对具有绝对实物稀缺性的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如:煤、石油、天然气等)和相对实物稀缺性的可再生自然资源(如森林、土地等)而言,某一经济当事人使用了这一资源,其它经济当事人就丧失了利用同一资源获取纯收益的机会,现在使用了这一资源,就意味着丧失了今后利用同一资源获取纯收益的机会,对有限的环境容量或净化能力(如: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净化能力)而言,某一经济当事人使用了这一环境容量,其它经济当事人也就丧失了同时利用这一环境容量处理废物(如:排放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而获取纯收益的机会,如果其仍要排放污染物,那么其必须支付由此造成的环境污染损失(如: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影响损失)。如果该污染物为降解速度很慢(如:CO[,2]消失的时间为100—200年),或不能降解的污染物,则某一经济当事人利用环境处理这种污染物获得纯收益,其它经济当事人如若现在或未来利用同一环境处理这种污染物或具协同作用的另一种污染物(如:CH[,4]等其它温室气体),那么其所支付的污染损失将在前一经济当事人的基础上以很高的速度增长上去。
(2)边际和边际倾向:所谓边际当然是指边缘或最后, 也就是说自变量的最后一单位变化引起的因变量变化量。对任何商品和劳务而言,其机会成本都不是一个常量。而且还受稀缺性程度的影响,随着使用量的增加和时间的推移,自然资源和环境的边际机会成本是显著增加的,因此它们的价格应由其边际成本决定。
边际倾向(Marginal Propensity)就是边际的变化率, 也就是自变量改变引起因变量增量的变化量。边际倾向为零时,边际成本为一固定值;边际倾向小于零时,边际机会成本则呈逐渐下降的趋势;边际倾向大于零时,边际机会成本则呈逐渐上升趋势,各种资源的耗竭成本和环境影响的外部成本基本上都是呈显著的上升趋势。边际机会成本分析要求边际倾向为连续稳定的,如果边际倾向为间断的跳跃式的,则必须对其进行平滑采用边际增量成本AIC(Average Incremental Cost )来代替边际机会成本进行分析,各种环境污染损害(如: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影响损失、温室效应等)就是如此,它随污染物(如:二氧化硫及各种温室气体等)在环境中浓度的不断增加呈不连续的跳跃式变化,必须对其进行平滑才能反映出其边际倾向。
2.能源领域的边际机会成本定义
根据边际机会成本理论的内涵,我们在能源领域将边际机会成本定义为某个消费者消费最后一个单位的某种产品时所带来的全部社会成本。边际机会成本由边际生产成本MPC、边际使用者成本MUC、边际外部成本MEC三部分组成,其具体含义如下:
边际生产成本MPC :是消费者消费这种产品时所支付的产品生产成本;
边际使用者成本MUC :是由于消费者消费了这种能源而使其它人失去了未来利用这种资源获取纯收益的机会或支付的附加成本(能源价格上涨成本);
边际外部成本MEC :是由于消费者消费了这种资源而对他人或其它资源造成的不利影响损失(排放二氧化硫等污染物产生的环境影响损失)。
边际机会成本理论是以消费者个体(也就是个人)为研究核心的,这是因为消费者个人是行为主体,所有利益和损失也都最终在消费者之间进行分配。如果每个消费者均未支付其带来的与其贡献率相适应的边际机会成本,并且所有消费者共同分担所有损失的话,根据消费者趋利避害的行为准则,每个消费者必然都想增加自身的消费而将更多的损失转嫁于他人。能源消费及相关领域的行为都是如此,由于目前的发展中国家替发达国家、穷人替富人承担了其造成的绝大部分边际机会成本损失,必然导致发展中国家遵循发达国家的发展模式,穷人追求富人的生活方式的恶性循环发展过程。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模式和生活水平提高模式均以大量增加能源消费为基础的经济学实质就在于此。
二、各种能源的边际机会成本分析
目前的经济学原理主要用于一般概念上的生产和消费领域,资源与环境经济领域具有许多不同于这个一般意义上的领域的特性,因而不能简单地进行概念和原理方面的套用。
边际生产成本的边际倾向通常是一个很小的值,即在零附近的微小变化;边际使用者成本的边际倾向则随着消费量的增加明显上升;边际外部成本的边际倾向随着消费量的增加上升更加显著。由此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就边际生产成本而言,因其边际倾向很小,对不同的消费者可以使用相同的边际机会成本;但就边际使用者成本与边际外部成本而言,因其边际倾向会随消费量的增长越来越大,所以不能采用相同的边际成本,必须根据不同消费者的消费贡献量大小确定不同的边际成本,如果采用相同的边际成本,则会产生巨大的转移支付,造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在目前不收取边际使用者成本和边际外部成本的情况下,如果假设各个消费者受影响状况相同,就等于采用了同一个边际成本并且还未根据消费量的大小支付,其中必然隐含着由低消费者向高消费者的巨大的转移支付,这是极不公平的。以下我们再用一些更加简单的数字对这个问题加以进一步说明。
首先看一下边际使用者成本,假设有60个单位的某种资源和3 个消费者,如果每个消费者每年消费2个单位,则可以使用10年的时间。 现在假设A消费者每年消费8个单位的资源,B和C消费者仍然每年消费2 个单位,则这种资源只能使用5年,在这种情况下,A消费者就必须为其多消费的资源负担不断增长的边际使用者成本才是公平的,其边际使用者成本要远高于B和C,如果在其支付高边际使用者成本时,仍然比B和C有效益,其可以在支付更高的边际使用者成本前提下,进一步增加其消费量,这才是公平与效率的真正统一。
从边际使用者成本的分析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几点非常有价值的结论,其一,对同一种能源而言,在不收取边际使用者成本的情况下,使用历史短的消费者替使用历史长的消费者承担绝大部分的边际使用者成本,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替发达国家承担了其过去大量使用这种能源造成的绝大部分边际使用者成本。其二,对同一种能源而言,在不收取边际使用者成本的情况下,使用量少的消费者将替使用量多的消费者承担绝大部分的边际使用者成本,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替发达国家、穷人替富人承担了其造成的绝大部分边际使用者成本。其三,某种资源越接近耗竭,其边际使用者成本越大。在同样不收取边际使用者成本的情况下,因为对某种能源使用量少的消费者将替使用量多的消费者承担更多的边际使用者成本,所以,使用能源的正确顺序应是天然气、石油、煤炭,反之则替别人承担更多的边际使用者成本。其四,自然资源虽属公共产品,但仍然有其所有者(指国家),由于其边际使用者成本的时间边际倾向增长很快,一般要高于边际投资收益率,也就是说其增值速度较快,所以,如果能不动用本国资源就应当尽量不动用。
西方国家有些已经开始收取一些资源的边际使用者成本,资源税、资源补偿费等均属于边际使用者成本,其目的当然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本国资源,提高效率、减少浪费,它们当然是以平均边际使用者成本为基础来进行的。我国如果实行这样的制度有一点需要特别注意,那就是各种资源的边际使用者成本国内高于国外的,应以国内计算为依据,如果国内低于国外,则应以国外为准,这样才能避免过量使用本国相对丰富的资源和保护好本国相对贫乏的资源。
再来看一下边际外部成本的情况,由于不同品种的能源在使用时排放的二氧化硫等污染物的量有很大差别,主要能源的二氧化硫等排放量由小到大依次为天然气、石油、煤炭,根据边际外部成本的高边际倾向特点,在同一区域使用污染物排放量少的能源所造成的边际外部影响必然远小于污染物排放量多的能源,也就是说以煤为主将比以油气为主产生的边际外部成本高得多。
从边际外部成本的分析中可以看出,其结论与边际使用者成本的结论完全一致。其一,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国家,不仅无形中帮助了其它国家降低了使用油气的边际使用者成本(即帮助其它国家延长油气资源的使用时间),而且还因排放大量污染物大大增加了自身的边际外部成本。其二,对全球环境问题而言,其同样存在替发达国家承担绝大部分边际外部成本的情况。
三、大量进口油气资源所应具备的主要条件
因为能源资源对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有着极大的影响,所以仅从理论上说明以煤为主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的弊端是远远不够的,如果要实行大量进口油气的能源政策还必须具备一些其它相关条件,下面对一些主要的限制条件进行讨论。
1.全球油气资源供应量相对丰富、能源来源相对分散:这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先决条件,这个条件目前是相对最好的。这是因为自第二次石油危机后,世界各国均加大了油气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力度,陆续发现并开采了一些大中型油田,全球油气消费量相对较稳定、油气资源供应量相对丰富、能源来源相对分散,已初步形成了世界油气期货市场,进口油气风险正在逐步减小,预计这种局面会维持较长的一段时间,由于中东地区的油气储量占全球的三分之二左右,最终的油气资源必将再次集中于中东地区,其风险性将会越来越大,所以从这一条件来看,目前正是大量进口油气的最佳时期。那种怕自己这一代受别人制裁而大量使用本国有限的资源,使后代完全受制于人的做法是完全错误的。
2.全球地缘经济作用较强,国际环境较稳定:随着冷战的结束,国际社会进入了多极化的平稳发展时期。地缘政治的作用明显下降,地缘经济作用得到了加强,随着世界各国间经贸往来的日益加强,经济利益已经越来越成为各国对外关系的主导力量。各主要国家间的经济已形成了一损俱损的关系,我国自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经济取得了连续高速增长的佳绩,在世界经济和政治舞台上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特别是去年的香港回归和在对美关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使我国的国际环境更加宽松,这种国际政治和经济发展趋势使我国在大量进口油气资源面临的国际政治和经济风险降低到了很小的程度。
3.有较多的可供支付的外汇储备:我国的对外贸易近十多年来一直以每年20%左右的速度在增长,去年我国的外汇储备已位居世界第二位,仅次于日本。亚洲一些新兴的工业化国家也都是在经济成长到一定阶段后,开始大量进口油气资源,以维持其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的。另外,我国进口一定数量的油气资源占世界油气贸易总量的比重较小,不会对世界油气市场产生多大冲击,更何况主要产油国一直限产保价,我国大量进口油气资源必然受到主要产油国的欢迎。
四、我国应采取的能源结构调整策略
从以上的分析中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到,我国目前必须尽快调整以煤为主、立足国内的能源发展策略,逐步扩大油气资源的进口量。如果不尽快扭转目前大量开采和使用国内资源,并造成较大的环境污染的局面,则不仅会使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受到环境污染、运力不足等不利条件的严重制约,而且还会影响到子孙后代对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损害子孙后代的长远利益。因为我国目前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关系的改善已经使大量进口油气资源的风险变得很小,已基本具备了大量进口油气资源的关键条件,能源结构和能源进出口政策已经到了必须进行调整的时候了,为此我们提出如下建议:
1.调整以煤为主、立足国内的能源发展政策,改为煤、油、气并举、因地制宜、内外并重的能源发展政策,并逐步转向以油气为主、全面对外的策略。
2.制订相应的政策,以走出去、运进来为主要目标,在外购油气资源的同时,鼓励国内的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单位到国外去以租赁、承包等方式开发利用国外的油气资源,以弥补国内资源不足的现状。
3.制订相应的税收政策,根据动用的资源量(不能以开采量为标准)以资源税或资源补偿费等方式收取适当的资源使用者成本,通过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提高资源回采率,减少资源浪费,刺激消费者改变能源消费结构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以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制订相应的税收政策,根据资源使用者的污染物排放量、排放方式和排放位置等主要因素,以环境税和污染税等方式收取适当的资源外部成本,通过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提高生产率和污染物治理程度,刺激消费者改变消费方式,以利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5.对人口和工业密度较高的沿海地区,应采取相应的措施加强进口油气资源所必须的各种基础设施建设,改变这些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实现以油代煤、以气代煤和以电代煤,以保证这些地区经济和环境的协调与可持续发展。对接近主要煤炭产地的部分内陆地区,仍然可以执行以煤为主的方针。对主要产煤区,在水资源和环境允许的情况下,应尽量就地将煤变为电力外送,以减轻运输压力和整体环境污染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