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各学校对于应对中考实验操作考试安排和平时实验教学上存在很多理解性或实施性的误区。很多学校、教师认为中考实验操作训练只要在考试前几天突击训练即可,而忽视了平时教学中的实验训练。此误区会导致出现一些弊端。由此,笔者认为平时的实验教学和中考实验操作考试训练不可脱节,应该形成系统,以平时实验教学为主、考前实验集中训练为辅,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关键词:实验考试;实验教学;实验训练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毕业升学考试中加入实验操作考试,充分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新理念。
从笔者主要负责学校实验教学以来,了解到各学校对于应对中考实验操作考试安排和平时实验教学上存在很多理解性或实施性的误区。很多学校、教师认为中考实验操作训练只要在考试前几天突击训练即可,而忽视了平时教学中的实验训练。此误区会导致出现以下弊端:
其一,学生在短时间内无法深入掌握每个实验的实验原理、实验过程、每个实验仪器如何规范使用等。例如学生测量盐水的密度,要弄懂为什么要先测配制好的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再将适量的盐水倒入量筒中并测出其体积,然后测剩下的盐水和烧杯的总质量,接着算出倒入量筒中的盐水的质量,最后计算盐水的密度。实验应该按怎样的步骤操作,要注意什么,实验操作考试时学生只有做到心中有数,才能熟练操作。学生做到这些必须接受长期的理论教学、操作训练,而仅仅凭借短短几天的训练,学生只是对每个实验进行了机械性的记忆,因此在中考实验操作考试中错误百出,影响考试成绩。
其二,忽视平时教学中的实验理论教学、操作训练,违背了物理以实验为基础的教学宗旨,不利于学生对于物理概念、原理、规律的理解,例如探究电流与电压的关系、电流与电阻的关系实验中滑动变阻器的作用,前者是改变定值电阻两端的电压,后者是控制定值电阻两端电压不变。学生只有在亲手操作完实验后,才能更好地理解掌握,若光凭死记硬背,便容易混淆。
由上笔者认为平时的实验教学和中考实验操作考试训练不可脱节,应该形成系统,以平时实验教学为主、考前实验集中训练为辅,才能取得良好效果,因此笔者认为在平时实验教学中应做到四个掌握:
一、掌握测量基本物理量的常用仪器的使用
用于直接测量物理量的常用仪器很多,如温度计、学生天平、弹簧测力计、学生电流表、学生电压表等。这类仪器的正确使用是学生必备的基本功。这类仪器的使用都有共同的规律:一看零刻度线,二看量程,三看分度值。此外还要掌握不同测量仪器各自的使用方法,如不同仪器的读数方法、学生电流表和学生电压表用试触法选择量程、学生天平的放(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移(把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调(调节天平平衡)等。这些问题,只有让学生到实验室去,亲自动手,了解实验仪器,才能很好地掌握。
二、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
基本物理量测量的方法,分直接测量和间接测量两种。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测量,看似简单,但要做好,也并非一件容易的事,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测量错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长度的测量,除了正确使用刻度尺,还要做到贴(刻度尺有刻度线的那边紧贴被测物体)、平(刻度尺跟被测物体的边平行)、齐(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跟被测物体的起边对齐)、视(读数时视线与尺面垂直)、估(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补(无估读值时,要在估读数字处补零)
六个字以及多次测量求平均值,这样才能使测量准确无误。只能间接测量的物理量的测量,主要步骤也是基本物理量的测量。如平均速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和时间的测量是其主要步骤。测量小石块密度的主要步骤是小石块的质量和体积的测量。因此,掌握基本物理量的测量也是初中生物理实验必备的基本功。
三、掌握实验原理
掌握实验原理是完成好每个实验的关键。这就要明确实验目的和设计思维,其中包括运用什么物理定律、运用什么物理公式、需要测量哪些物理量、需要什么仪器等等。如导体电阻的测量,在初中教材中是采用伏安法测量的,因为根据欧姆定律可知R=U/I。这是实验的设计思维。根据公式分析,需要测量的物理量是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中的电流,需要的仪器有电源、导线、开关、一个未知电阻、学生电压表和学生电流表。实验的目的是了解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因此实验时应该进行多次测量。在多次测量中,需要改变导体两端的电压和导体中的电流,电压和电流的改变可以通过调节滑动变阻器来实现,因此实验器材中还应加一个滑动变阻器。弄清了实验原理,一切问题都迎刃而解了。
四、掌握实验步骤
物理中每个实验的步骤都有其合理性、连续性、科学性。例如上面提到的测量盐水的密度,再例如探究浮力大小与排开液体的重力的关系(阿基米德原理),为什么要先测出塑料桶的重力,再测溢出水和塑料桶的总重力,而不是先测出溢出水和塑料桶的总重力,再将水倒出后测出塑料桶的重力。所以,学生一定要理解掌握每一个实验的每一步为什么那样做,才能完全掌握一个实验。
若在平时实验教学上做到了以上几点,则就为中考实验操作考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那么中考实验操作考试考前训练就是一个复习的过程、熟练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补差的过程。经过这几年的经验,笔者认为以下训练方法很有效:
1.在学生中选择教师的得力助手
任何一个班级应该都有50人左右,在一节40分钟的课堂上教师不可能盯住每一个学生,因此在每年实验操作考前训练时,笔者在每个班选5名优秀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培训,规范他们的实验操作,让他们熟练掌握每一个实验。那么在课堂上这些学生就充当了教师的角色,每人负责管理、指导几个组进行训练,这样效率很高,而且教师也很轻松。
2.要着重注意“补差”
所谓“补差”,就是对在平时教学时没有掌握的学生进行再次辅导,每个班都有几个甚至十几个在平时教学时不好好学的学生,对于这些学生,教师在实验操作训练时应该重点关注,甚至需要在课余时间进行单独训练。
3.注意心理辅导
好多学生的心理素质较低,因此在考试中由于紧张而影响了考试成绩的学生大有人在。所以教师应该对这部分学生进行心理辅导,笔者所采取的方法是模拟考场,让这些学生经历一次完全模拟中考的考试程序,这样使其在考试中感到熟悉,从而缓解紧张。
总之,对于物理学科来说,实验是贯穿在整个初中教学过程中的,中考实验操作考试仅仅是一种手段,我们只有注重平时的实验教学,合理安排中考实验操作考试考前训练,二者紧密结合、相辅相成,才能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作者单位: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东联现代中学 017000)
论文作者:王利明
论文发表刊物:《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1月下
论文发表时间:2016/4/6
标签:测量论文; 操作论文; 学生论文; 物理量论文; 考试论文; 中考论文; 实验教学论文;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6年1月下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