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精神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论文_花汝鹏

(鲁中矿业有限公司医院 山东莱芜 271100)

【摘要】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精神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以我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其中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方式,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对两组患者SAS、SDS 评分以及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患者在SAS、SDS评分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在护理满意度上为95.0%,对照组患者在护理满意度上为75.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状态,而且能够大幅度提升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临床护理路径;精神状态;满意度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3-0245-02

急性脑梗死在起病方面比较突然,起病数小时内患者病情即可达到高峰,通常会伴随呕吐、头疼及耳鸣等症状。急性脑梗死进展较快,会给患者神经功能带来严重损伤,可严重影响患者精神状态。[1]随着人们对医疗护理服务质量要求的日益提高,临床路径逐渐被应用在神经内科护理中。作为一种以患者为中心展开的从入院到出院的整套护理模式,临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效果。[2]本文即以我科患者为依据,探讨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精神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以我科2016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8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为对象,根据护理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即观察组(n=40)与对照组(n=40)。观察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42~74岁,平均( 64.5±4.1) 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40~75岁,平均( 63.6±3.9) 岁。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均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发病时间均在48h以内。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差异不大,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模式:即责任制护理,主要包括入院时和出院前给予患者相应健康教育和指导等。

观察组患者采取临床护理路径模式:根据患者情况对临床护理路径进行设计,根据设计好的护理路径,给予患者入院至出院后有针对性的连续、动态护理和健康宣教。患者入院后,首先需要护理组长对急性脑梗死临床路径表单进行启动;然后由固定护理组每天给予患者连续性护理;每天根据临床路径表对护理与健康宣教逐一实施,并由专人签名负责;临床护理路径具体内容见表1。

表1 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路径表

1.3 评价指标与评判标准

对两组患者精神状态与护理满意度进行对比。

精神状态的评估主要分为焦虑与抑郁两方面,前者采取焦虑自评量(SAS)表进行评估,后者采取抑郁自评量(SDS)表进行评估;护理满意度统计以护理调查表为准,该表由院内护理人员自拟,发放患者,共分为三个级别标准:非常满意、满意与不满意。满意度。

1.4 统计学处理

对统计学处理软件SPSS20.0加以采用,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相关指标数据,统计学有意义以P<0.05为准。

2.结果

2.1 观察组患者在SAS、SDS评分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显著(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在SAS、SDS评分方面的比较(分,x-±s)

3.讨论

在急性脑梗阻护理中,传统护理方法主要是依据医嘱进行简单护理,护理不全面且护理人员缺乏主动意识,护理效率较低[3]。近年来,临床开始将临床护理路径应用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中,对促进护理工作连续性和有效性显示出了很大作用,能够较大程度地提升急性脑梗死患者护理效果。

临床护理路径模式,将每天的护理项目及标准明确标注在护理路径表单中,可以指导护理人员明确何时对患者做何项检查、治疗及护理,并对患者病情情况进行详细地记录,使患者可以有标准和有预见地展开护理工作,不仅减少了护理漏项,而且能够提升护理人员主动性,促进护理效率的提高。[4]另一方面,临床护理路径规范了医疗行为,使护理工作更具有针对性,通过全面化的护理能够促进患者更快恢复,树立患者治疗信心,改善患者精神状态,。此外,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全程围绕患者的护理方式,能够使患者真切地感受到护理内容和效果,亲身参与到医疗过程中,缓解患者对疾病的未知与焦虑,主动配合治疗,提升患者对护理的满意度[5]。

在本次研究中,采取临床护理路径的观察组患者在SAS、SDS评分方面均低于对照组,且两组差异显著(P<0.05);与此同时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达95.0%,而常规护理的对照组护理满意度为75.0%,观察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在急性脑梗死患者患者护理中,临床护理路径不仅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精神状态,而且能够大幅度提升护理满意度,改善护患关系,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董智文,马志明,杨俊慧,等.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诊治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18):49-50.

[2]闾小慧,乐碧芳.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实施临床护理路径的效果评价[J].中国处方药,2014,(6):124-125.

[3]王金兰.急性脑梗死后抑郁的相关因素分析[J].山东医药,2010,50(13):24.

[4]蔡淑芳.临床护理路径对脑梗死急性期患者的效果评价[J].中医药临床杂志,2013,(11):87-88.

[5]耿青,邹庆霞,顾巧华.临床优质护理路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效益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4,(23):2169-2171.

论文作者:花汝鹏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1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8/4

标签:;  ;  ;  ;  ;  ;  ;  ;  

临床护理路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精神状态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论文_花汝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