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田园综合体是在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首次提出,核心内容是通过农民合作组织、让农民充分参与并从中受益。田园综合体是指在特定的空间环境基础上,结合当地农、林、牧、渔的生产,充分利用农田景观的独特性,将自然生态和环境资源有效开发的一种新的综合体形式。其出发点是主张以一种可以让企业参与、带有商业模式的顶层设计、城乡元素与乡村结合、多方共建的开发方式,创新城乡发展,形成产业变革,重塑中国乡村的美丽田园、美丽小镇,强调将农业链条做深、做透,无论是内涵还是外延都要求颇高,囊括科技、健康、旅游、养老、创意、休闲、文化、会展等丰富多元的维度,非常具有想象空间,显现出强大的生命力。目前国内对田园综合体的研究报道多集中在生态农业、生态园林、科普教育,文化旅游、科技旅游、生态旅游,农业科技、乡村旅游和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促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等方面。
关键词: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方法
引言
田园综合体这个概念中包含了“田”+“园”两个字,“田”是农业,代表了产业的意思,“园”是生活,是一种社区的概念,所以田园综合体是集合了农业、田园、旅游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在建设中以市场为主体,融合区域资源统筹发展,为城乡居民提供休闲旅游教育主导功能,所以田园综合体的规划要有侧重点,必须强调旅游功能和产业的融入,通过旅游是促进农业发展和升级、促进三产融合的一种可持续性发展模式,也是当前乡村发展创新突破的思维模式,以此为突破口,培育和转换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带动整个综合体的开发建设,实现乡村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的联动发展,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1田园综合体规划面临的问题
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的同质性问题。目前,田园综合体建设数量越来越多,但规划质量有高有低,大部分规划项目创新性较低,区域旅游形象、目标相似,定位、产品同化,缺乏地域个性和特色。田园综合体一定要突出其地域特色、文化特色和农业特色。田园综合体建设中造成对生态环境的破坏问题。很多田园综合体的规划,如果按照实施下去,将会带来比较严重的环境破坏。近几年国家的美丽乡村建设在环境治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在垃圾处理、水污染、农业污染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田园综合体建设一定要将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要位置。
2田园综合体规划的基本思路
田园综合体,结合在地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与三农在地资源,顺应农业供给侧改革的方向,透过活化农村的原生态价值,规划具特色的、具品质的各式环境与资源的整合,引入高质量团队,形塑一个能永续发展的新产业与新业态的运营与盈利体系,以新时代企业管理的手段与技术,运用具特色的美丽农村,导入专业的团队,以智慧农业、文化农业与生态农业为技术支撑,融入文化、教育、绿色、环保、生态、观光、休闲等优质能发展的策略,在政府支持下,整合在地资源,开发具特色农村地区,做好公共设施、设备与服务,培训具整合综效的管理服务团队,使田园综合体,展现农业的多重多面向的职能,使该地区成为具有生态、体验、文化、休闲、旅游和养生等功能的宜居宜游宜业的复合型园区,让文化田园、生产田园、生态田园与生活田园有机结合,为中国三农探求出一条能持续、能复制、能盈利、能稳定、能富足的生活方式。
3田园综合体规划设计基本内容
3.1现代农业板块
农业是田园综合体的核心区域,是田园综合体的重要产业,为综合体提供产业支撑和发展动力。规划设计旨在提高农业生产的多样性,完善产业链,将传统农业转型成现代生态农业。
3.2田园社区板块
建筑根据实际需求新建部分建筑,充分利用原有村庄的住宅,保留有历史价值的建筑,再植入新的功能加以重组改造,新老建筑共同形成文旅功能的空间载体,结合基地环境特色和城乡居民需求,赋予建筑特色民宿、有机餐厅、手工作坊、文创产品售卖等具有城市特性的功能,提供游客度假休闲,文化体验的活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3文旅休闲板块
依托当地自然环境资源、人文资源、农业产业资源,精心培育文化特色鲜明的田园综合体,全面开发当地产品的副价值,研发创新型的文旅产品。
4田园综合体规划方法
4.1基于低碳节能理念的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
使用水源再利用系统,引入“海绵城市”理念,采用透水性较好的铺装与沥青,方便雨雪水下渗,避免地面上雨水滞留,并配合设置雨水收集管涵集成蓄水功能,经过沉淀后的雨水可用于田园综合体农业灌溉、生活用水等,地面利用微地形,多设置雨水花园,以及雨水下渗装置,地下地上海绵城市建设双管齐下,实现水资源自然寄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水源再利用,节约水资源消耗。使用被动式建筑,建筑设计采用合适朝向、蓄热材料、遮阳装置、自然通风,外墙保温、被动式外门窗系统、气密性处理,高效热回收新风系统等策略,充分利用被动式自然能源和内部热源,尽可能地被动接受或直接利用可再生能源。在保证生活舒适度的情况下实现建筑低能耗运行,对人类社会健康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4.2基于空间句法的田园综合体建设
空间句法创建了一系列可对城市空间不同角度的数字化描述的参数。在这些参数当中,例如整合度、穿行度等这些计算值,作为空间句法空间本体理论的外在表达,将城市空间的形态结构特征进行可视化方式表达。在应用实践层面,这一外在的可视化表达与城市设计对空间的理解也是一致的。基于空间句法的田园综合体建设是指对规划区现状空间句法参数进行计算和评价,对现状空间句法特征和梳理存在问题进行提炼,并据此进行规划方案完善和优化。通过空间句法的轴线法、凸状空间法以及视域分割法等分析手段,得出田园综合体规划场地的连接值整合度等数值,在现状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空间优化策略,以规划区已经编制的控规方案为基础进行方案优化和调整,最后进行方案优化之后的空间句法参数评价,从而指导田园综合体规划,得出规划最优解。
4.3基于数字孪生技术的田园综合体建设
数字孪生技术是一个集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为一体的仿真过程,将现实世界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充分利用传感器更新、物理模型、运行历史等数据,来反映相对应的实体装备的全生命周期过程。数字孪生城市是数字孪生技术在城市层面的广泛应用,构建城市物理世界与网络虚拟空间,实现虚拟现实一一对应、协同交互,在网络空间创造一个与之匹配、对应的孪生城市,实现城市全域性数字化和虚拟化、城市运行实时化和可视化、城市决策管理协同化和智能化,形成一种物理维度与信息维度同生共存,实体世界与虚拟世界相互交融的城市发展新格局。综合应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以及虚拟现实等技术实现了建筑施工全过程的数据自动采集、智能分析以及智能预警。利用可视化三维建筑模型,将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项目参与方集中在同一平台上精确算量,有效满足了对成本控制,质量跟踪和工期保证的需求。利用建筑构建二维码技术,将其型号、品牌、大小等信息伴随物理建设同步记录到计算机中,实现物理模型与虚拟模型的数字孪生,即边建造边实现了数字化。将数字孪生技术融入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中,基于数字化标识、自动化感知、网络化连接、智能化控制、平台化服务等强大技术能力,实现田园综合体规划信息化。孪生城市与物理城市平行运转,虚实融合,蕴含无限创新空间,建设过程信息化,运营管理方便快捷化,使田园综合体建设更加有了保障。
结语
在田园综合体建设发展管理当中,必须有序推进田园综合体景区化建设,创造有利环境条件,加快创建进程,保证创建质量,合格一个评定一个,扎实提高服务标准,不能搞运动式发展。
参考文献:
[1]张雨,杨艳.田园综合体综述[J].安徽建筑,2018(6):141-143.
[2]孙吉浩.乡村旅游视角下“田园综合体”设计策略与表达[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1):106-110.
[3]郭涛.田园综合体建设的路径选择分析[J].低碳世界,2018(2):330-331.
[4]袁媛.田园综合体目标导向下乡村旅游区规划建设———以思良江乡村旅游区规划(2017—2021)为例[J].规划师,2017(12):136-143.
论文作者:黄宇飞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9/12
标签:综合体论文; 田园论文; 空间论文; 句法论文; 城市论文; 农业论文; 乡村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