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探微论文_马瑾睿

开封光利高科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河南开封 475000

摘要: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提供了升级与发展的重要保障,电力系统的未来将是融合了现代计算机技术与电力技术的综合系统。为了能够提升国家电力系统的工作能力,降低事故风险,不但需要针对电力技术进行再开发,同时也许要配合计算机技术发展来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设计,使电力系统的运行能力得到综合的提升。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

引言

自动化发展是社会发展的整体趋势,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实现我国电力系统自动化应用,可以完善传统电力系统中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等领域的技术管理结构得到完善,实现电力资源系统技术的全面升级,实现社会发展资源的综合应用。

1 电力系统自动化概述

电力系统自动化是我国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电力系统包含了发电、输电、变电以及配电等方面的电力输送部分,实施电力系统自动化管理,是将计算机技术融合在电力系统的各个阶段,包括:信息定位系统,远程监控系统等多个系统在内的自动化程序控制管理部分。

2电力系统自动化的优势以及特点

电力系统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实现自动化的发电、输电、变电以及配电,在自动化的电力系统运转协助下,确保城市的供电系统更加安全、稳定和可靠,电力系统在计算机技术的帮助下完成了自动化的测控装置、保护装置以及相关的电网调度控制中心。下文简述了电力系统自动化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实现的功能以及特点。

2.1电力系统借助计算机技术实现了电网调度的自动化

电网调度的自动化使得电力系统的运转朝着更高效的方向发展,在我国,电网调度系统分为五层,包括了国家电网调度、大区电网调度、省级电网调度、地区电网调度以及县级电网调度。在调动中心内,计算机网络系统包括了工作站、服务器、显示器以及打印设备,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对电力系统的数据采集、数据监控与电网运行安全分析,使得电力系统的生产和和负荷预测变得更加可控和安全。

2.2 电力系统借助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变电站的自动化

电力系统中变电站与输配电线路是电厂与广大用户之间的重要环节,变电站的自动化更好地取代了人工监视与电话人工的操作,借助计算机技术对变电站的操作能力进行水平提高,使得变电站对于电力系统的全方位的监视和有效控制,代替其他的各种电磁式设备,提高整个电力系统设备的数字化、网络化、集成化,促成计算机电缆以及光纤代替电力信号的电缆。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电力系统完全利用计算机显示屏控制,对电力系统进行自动化的运行管理与记录统计,实现变电站的高效率电网调度自动化,确保电力生产环节的重要环节。

2.3 电力系统借助计算机技术实现了发电厂分散测控系统

在电力控制系统内,发电厂分散控制系统一般采用分层式结构,在计算机技术的辅助下搭建了过程控制单元、运行员工作站、工程师工作站以及高速数据通讯网络。其中,过程控制单元能够对冗余的电力系统控制配件进行主控模件和智能控制水平优化,确定过程控制单元能够直接面向电力系统的生产,接受现场变送器、热电偶、热电阻、电气量、开关量、脉冲量等等信号,加快计算机的数据计算能力,实现电力系统的全方位的电力生产过程监控、生产能力控制以及电力系统的联锁保护功能。

电力系统的运行工作站和工程师工作站为计算机技术的实施提供了人机接口。电力系统的工作人员接收过程控制单元和工程师工作站传递的数据信息,为后续操作人员提供监控和控制机组运行手段,确保电力系统的工程师为维护工程师提供最便捷、最高效的自动化工作模式。

3 电力系统对计算机技术的实际应用

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的自动化进程中起到的作用是多方面的,无论是电网的自动系统,还是其他更加智能化的电力系统相关的设备,都为供电工作带来了极大的转变,使得供电工程更加现代化。

3.1分散监控技术

计算机技术自动化系统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体现为在分散监控技术的应用上,我分散监控技术是将电力系统中各个阶段的信息资源分层次监控管理,将模块较大的电力供应系统划分为不同的阶段。系统运行中主控模件与智能模件之间建立以太网为基础的高速运行数据监控网络,系统可以接受电阻器、发热阻、脉冲信号等电力系统运行的相应电力管理系统结构,达到电力系统信息控制主体与个体之间的同时监控,最后通过计算机虚拟模拟信息系统形成电力供应数据结构,为电力系统的发展提供相对完善的技术应用结构。

3.2 设备自动化操作技术

电力系统中计算机自动化技术的应用,体现在电力设备自动化操作系统上。电力系统运作中,电力系统的发电站的二次数字信号网络化,电缆信号为主的电力传输结构,与电网自动调度中心的自动化控制系统形成相对完整的数据传输结构。例如:某地区电力系统中的供应电流为每小时 40 安的供应量,计算机自动检测系统在此基础上进行电流供应,并将每天的电流供应划分为几个阶段,形成电力供应系统的智能化管理。电流供应后期形成配电分配结构图,并针对不同的电力输送阶段进行电流传输调整,自动化操操作系统满足我国电力应用阶段不平衡的用电现状,大大增强了电力资源供应调节的灵活性,提高电力系统各阶段的电力结构稳定性,为电力发展结构各部分的连接提供了连接发展的新途径。

3.3智能化信息采集技术

现代计算机技术随着社会整体科研技术的进步得到逐步创新,从单一的数据运算发展到计算机在社会多领域的灵活应用。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是发展的代表,为现代电力系统的资源优化利用提供技术保障。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的应用,实现电力系统信息技术采集智能化。电力系统供应阶段应用计算机自动化程序,对发电阶段的电网控制中心,电力负荷检测、发电状态评估等领域进行自动化分配,同时结合自动化控制、自动经济调度等方面进行系统控制,达到发电阶段的电力供应需求适应社会电力供应需求。例如:计算机智能化信息采集技术,将电力系统不同阶段的信息进行自动归结,形成计算机电力系统的供应数据库,从而达到信息资源的供应系统的结构的数据库信息不断的扩充,为电力系统的循环发展提供可靠地数据分析资源。

3.4 远程控制技术

远程控制技术,是计算机自动化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重要构成部分,在电力发电、输电、变电以及配电等领域的应用都得到应用。如图 1 为远程控制技术在电力系统中应用的设计图。结合设计图,对远程技术的应用进行分析,远程技术的应用主要分为调度端、通道、厂站端三部分,每一部分通过计算机系统建立联系,实现现代计算机系统各部分之间的联系处于同一个运行系统中。调度端进过计算机内部程序 C 语言,将电力系统的运输信息输入计算机系统中,形成信道译码和信道编码两种形式;通过电力系统的调制解调器将电力系统控制中的电流、电压、电阻等部分信息传输到厂站端,电力发电厂再将远程控制信息转化为电力系统不同阶段的信息需求结果,达到电力系统信息的采集与执行。远程自动化控制系统将传统的单一电力运行系统变成自动化控制系统,远程系统可以达到系统信息的随时随地监控,从而保障现代电力系统供应结构的综合化、科学化发展。

4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电力系统自动化提供了升级与发展的重要保障,电力系统的未来将是融合了现代计算机技术与电力技术的综合系统。为了能够提升国家电力系统的工作能力,降低事故风险,不但需要针对电力技术进行再开发,同时也许要配合计算机技术发展来进行电力系统自动化的设计,使电力系统的运行能力得到综合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陈一伟.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民营科技,2015,01:87.

[2]周杨生.浅析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5,11:113.

[3]宋晓姣.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J].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5,20:170.

论文作者:马瑾睿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2/4

标签:;  ;  ;  ;  ;  ;  ;  ;  

计算机技术在电力系统自动化中的应用探微论文_马瑾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