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尚桥铁矿床东矿段矿区地质特征论文_车新亮

安徽省化工地质勘查总院 243000

摘要:和尚桥铁矿床位于宁芜向斜东翼,在印支期,北东向的下扬子断裂(破碎)带与隐伏的近东西向基底断裂交切,形成了宁芜坳陷或盆地。坳陷内沉积了中上三叠统周冲村组、黄马青组地层,继之沉积了侏罗系象山群地层。燕山运动剧烈期,继承、发展成宁芜断陷火山岩盆地。盆地中大致呈等距离分布的多组网格状断裂交叉部位控制着矿田的分布,这些断裂交汇部位往往又是火山穹隆或褶皱的轴部,对矿田进行复合控制。和尚桥铁矿床处于蒋门山~黄梅山断裂、马鞍山~连珠山断裂、采石~小丹阳三条断裂带的交会地带,迪里庙~和尚桥背斜的核部及附近北西翼的大王山旋回的闪长玢岩岩体中,东矿段位于和尚桥铁矿床的最东端。

一、矿区地层

工作区出露地层主要为第四系和白垩系下统大王山组,现自老至新分述如下:

1.白垩系下统大王山组(K1d)

该组可分上下两段,自下而上分别为:

闪长玢岩侵入于背斜构造之中,背斜构造不仅提供了岩体隆起部位就位的空间,而且,溢流相的粗安岩与爆发相的凝灰岩相间,形成良好的屏蔽层,延长了岩体的冷凝时间,利于岩体的分异作用的进行和铁矿的形成,因此背斜构造为铁矿体形成的控岩控矿构造。

2.断裂

(1)断层

通过本次勘查,和尚桥铁矿床东矿段发现四条主要断层,均为成矿后破坏矿体的断层,编号分别为F1、F2、F4、F5,其中,F1、F2断层系从马塘矿段延到东矿段,现分别叙述如下:

F1断层:区域内F1断层从大尾山矿段东南侧经马塘矿段东南侧到东矿段南侧正家山南通过,大致沿采石支河河网分布。该断层走向近东西,倾向南,倾角80°左右,为正断层,构成矿段的南边界。

F2断层:西从马塘矿段延伸到东矿段, F2西起桃子山东坡,东至池头村北,断层走向NE75°,倾向NNW,倾角85°左右,为具压扭性之逆断层。

F4断层:分布在矿区的南东侧,断层走向近南北,倾向西,倾角75°左右,为正断层,沿走向长度约1500米。

F5断层:由南至北贯穿矿区中部,总体走向近南北向,倾向西,倾角75°左右,为逆断层,沿走向长度约2500米。

从区域资料分析走向近南北的断层形成较早,被走向近东西的断层错开。

在东矿段范围内,除上述断层之外,部分钻孔中还见有角砾岩或因构造引起的岩石破碎地段,可能属于以上断裂的次一级断裂所引起,但地表未出露,空间上难以对应连接。

(2)节理和裂隙

①成矿前的节理和裂隙:属原生节理,是在岩体冷收缩过程中产生的,随着岩体的冷凝收缩,由上向下和由周围向中心力逐渐加大,使刚冷凝的岩石中产生一系列平行于岩体顶面的、密集层带状冷缩裂隙带,是层节理(L节理)的一种表现形式,构成本矿床的主要容矿构造,与此同时,岩体中原生纵节理(S节理)、横(Q节理)、斜节理(D节理)逐步形成,构成了深部气水溶液上升的通道,为本矿床的导矿构造。

②成矿后的节理和裂隙:矿区内成矿后的节理较发育,主要为高角度“X”型剪切裂隙组。节理密度粗安岩中6-8条/米,凝灰岩中4-10条/米,裂隙面闭合。按节理的走向划分,可分NE-NNE向、NW向、NEE-近EW向、近SN向四组。

三、岩浆岩

矿区内岩浆岩主要有喷出岩相的安山岩、粗安岩,次火山岩相的闪长玢岩、安山玢岩、正长斑岩和侵入岩相的花岗闪长斑岩,现分别叙述如下:

1.喷出岩

(1)安山岩:灰白、灰绿或灰黄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基质为微晶交织结构、玻晶交织结构(脱玻化)。斑晶主要为斜长石(以中长石为主,少量拉长石),呈板柱状,具定向排列,含量约占25~30%,大小多为1~1.5毫米,其次为角闪石、黑云母,含量约3~5%,多已蚀变成绿泥石及高岭石;基质主要为斜长石,大小0.05~0.2毫米,局部含放射状电气石及浸染状黄铁矿。

(2)粗安岩:灰—灰紫色,变余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斜长石斑晶呈宽板状,基质是变余粗面结构,由于次生石英岩化强烈,该类岩石常以石英和绢云母为主要成分,另有高岭石及微量金红石、黄玉等,仅残留原岩结构。

2.次火山岩

(1)闪长玢岩:在区内呈岩床状产出,它是本矿区铁矿的成矿母岩,受层带状冷缩裂隙影响,铁矿体赋存在岩体上部,距顶面上覆大王山组火山岩盖层有一定距离。由于后期花岗闪长斑岩的侵入,存留闪长玢岩的厚度各处不一。

岩石呈灰绿、黄绿、浅灰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以斜长石(An=28~43)为主,约占50~55%,呈板柱状,大小一般1~1.5毫米,最大可达3毫米,具环带结构;暗色矿物有短柱状的辉石及条柱状普通角闪石,含量1~3%;副矿物有磁铁矿、榍石、磷灰石等。基质呈微细粒状,粒径0.05~0.1毫米,成分同斑晶。

本区闪长玢岩蚀变以钠长石化为主,蚀变强烈者变为钠长石岩,阳起石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常见,其次尚有硅化、云英岩化、碳酸盐化及高岭土化蚀变。有益组份磁铁矿呈浸染状不均匀分布在岩体内,磁铁矿体赋存地段皆已钠长石化、绿泥石化、阳起石化,构成深色蚀变带。

(2)安山玢岩:主要分布在45~47线,仅钻孔中见到,其形成晚于闪长玢岩,对矿体起破坏作用,岩石呈深灰色、灰色,斑状结构,基质具微晶交织结构,块状构造。斑晶以斜长石为主,多为拉~中长石,呈板柱状,大小一般1~2.5毫米,最大可达3毫米,约占15%左右;基质呈微细粒状,粒径0.05~0.1毫米,成分同斑晶,呈交织结构,由于其形成晚于闪长玢岩和与闪长玢岩有关的矿化和蚀变,故安山玢岩的蚀变很微弱。

(3)正长斑岩:出露于周家底和白马山南坡一带。肉红色,斑状结构,块状构造,其矿物成分及含量为钾钠长石(条纹长石、正长石)约占50—80%;斜长石(An=27~33)约20%;石英小于5%;副矿物(磷灰石、锆石、榍石及磁铁矿)小于5%。斑晶和基质成分相似,由于其形成晚于闪长玢岩和与闪长玢岩有关的矿化和蚀变,故正长斑岩的蚀变很微弱。

3.侵入岩

花岗闪长斑岩:侵入于闪长玢岩中,其形成晚于闪长玢岩,对矿体起破坏作用,岩石呈肉红色、灰色,斑状结构,部分为似斑状结构,块状构

造。岩石成分以斜长石(An=28~37)为主,约占50~60%;其次为钾钠长石、正长石、条纹长石,约占15~20%,石英约占10%;副矿物有磷灰石、锆石,磁铁矿,含量小于3%。该类岩石斑晶成分以斜长石为主,其次为钾长石,约占50~55%,大小一般1~2毫米,最大可达3毫米,基质成分同斑晶,呈微细粒状,粒径0.05~0.1毫米,部分基质呈半自形粒状,粒径0.1~0.5毫米,呈似斑状结构,由于其形成晚于闪长玢岩和与闪长玢岩有关的矿化和蚀变,故蚀变很微弱。

4.变质作用及围岩蚀变

本区变质作用不明显,围岩蚀变强烈, 围岩蚀变自上而下可分三带,现分别叙述如下:

(1)上部浅色蚀变带(泥英岩化带)

属于晚期矿化蚀变,主要蚀变矿物组合为:高岭石-绢云母-石英,伴有黄铁矿化,主要发育在火山岩中,其底部叠加在深色蚀变带之上;

(2)中部深色蚀变带(类青盘岩岩化带)

属于中期矿化蚀变,主要蚀变矿物组合为:钠长石-阳起石-绿泥石-绿帘石,伴有浸染状磁铁矿化,主要发育在闪长玢岩之中,本矿床的铁矿体主要赋存在此带中,由于晚期蚀变和矿化的叠加,部分地段伴有高岭石化、绢云母化、硅化及黄铁矿化;

(3)下部浅色蚀变带(钠长石化带)

属于早期矿化蚀变,主要蚀变矿物为钠长石,伴有少量磁铁矿, 主要发育在闪长玢岩内部, 由于中、晚期蚀变和矿化的叠加,部分地段伴有高岭石化、绢云母化、硅化、绿泥石化及黄铁矿化。

论文作者:车新亮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7年第2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2

标签:;  ;  ;  ;  ;  ;  ;  ;  

和尚桥铁矿床东矿段矿区地质特征论文_车新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