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学生命题看研究性学习的尝试_命题逻辑论文

由学生命题——研究型学习的一种尝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命题论文,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笔者在高中生物教学实践中做了“让学生命题”的尝试。实践证明,“让学生命题”对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提高学生学习生物学兴趣,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文字表述能力等方面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现将笔者在这方面的一些做法和体会总结如下,以供同行们参考。

1.思路来源

笔者在读高中时,曾几次代替数学老师给同学讲解习题,老师在课前仅告诉我某一道题解法有几种,让我先找出来,并对比出其中最简便的一种,然后报请老师再去上课。此事虽过去30余年,却一直留在我的记忆中,并在我20余年的高中生物教学生涯中一直影响着我,使我完成了《高中生物疑难解析》等多本著作的撰写,著书之余,逐渐萌发了让学生参与命题研究的想法。

2.指导思想

给学生创设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机会,让学生围绕主题展开研究和讨论,使其从中学会由此及彼的归纳推理和多极设疑的逻辑思维,使学生养成追求知识完整性的习惯和团结协作的学习风气,从而达到牢固掌握知识、灵活运用知识去解决问题的目的。

3.操作步骤

首先,教师将每班学生分成两个大组10个小组,让爱好研究的学生担任组长,利用活动课时间,全员参与。然后给出研究主题和要求,让学生根据要求,综合已有的分散知识进行研究讨论并设计题目。课后由两个大组的组长汇总并上交教师。第二次课上,教师将汇总结果印发给每一个学生,提出指导意见,让学生综合补充,并以同样方式二次汇总到教师。最终由教师点评并认定结果,组长依据认定结果和学生参与的质量(命题被选中数量)评估每一个学生本次活动课成绩。具体模式如下:

这里的关键问题是教师的指导与点评质量,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综合能力进行操作,既不包办代替,又不因噎废食,并做到适时适度,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

4.设问要求

全题设问要尽可能体现知识的整体性,即主题所涉及到的各个方面、各个章节及其相互联系。每一问题一般要涉及到两个以上的知识点,尽可能避免直截了当的简单提问。答案要准确无误,不能模棱两可。

5.题目选择

选题成功的关键,首先在于教师要对命题有所研究。只有教师把握了命题技巧和知识脉络,才能使命出的习题既有科学性、逻辑性,又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要让学生觉得参与命题研究也是一种有效的学习和提高,并且使学生在研究后获得成就感和满足感。只有这样,才能体现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素质,增强学生探究欲的新课程原则。

截至目前,笔者让学生参与命题的尝试已进行了6例:(1)细胞分裂和生殖;(2)植物的新陈代谢:(3)动物的新陈代谢;(4)遗传变异和进化;(5)生态学和环境保护;(6)实验。这6例习题经笔者校订均被收入《高中生物疑难解析》一书中,现选一例,以供读者探讨。

给学生的题目是:依据下面绿色植物成熟细胞新陈代谢图解命题。

学生命出的习题是:下图是绿色植物成熟细胞新陈代谢图解,请依图做答。

1.细胞在生成物质B的同时,还产生物质__,进行的场所是__,完成这一过程必需的色素是__,这种色素所含的标志性元素和在色素分离与层析时的扩散速度分别是__,细胞中各种色素分布在__中。

2.物质C从细胞外到细胞内并参与过程②的一个步骤,至少穿过__层磷脂分子,这一步骤叫做__,如果物质C的供应突然停止,过程②中__(物质)会增多。

3.能量代谢的关键性化合物是图中字母__,其生成场所有__,在代谢中其合成与分解过程分别叫做能量的__。细胞进行各种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主要由图中过程__提供,具体地说,是__相结合的过程,其场所是__。

4.参与生理过程①~⑤所必须的物质是__,它的特性是__,影响它发挥作用的两种主要因素是__,这种物质绝大部分在细胞的__中合成,它的合成受__物质控制,这个控制中心是细胞中的__。

5.细胞吸收物质A和F的过程是__,其主要区别是物质F进入细胞受__物质和__以及生理过程__的制约,而物质A进入细胞受__和__以及生理过程__的制约。如果植物缺少F中的某一种就表现病态,这种物质被称为__。

6.在细胞内生成并排出物质A的细胞器有__,物质A在细胞内存在的形式是__,其中各种生化反应离不开的是__,为降低呼吸作用强度需要除去的是__。物质A被该细胞吸收的主要方式是__。

7.被称为三大有机物相互转化枢纽的生理过程是__,相互转化的中间物质通常是指图中物质__,它的产生场所是__。

8.在过程①②组成的代谢过程中,在合成有机物的同时,也有有机物的分解,分解该有机物的酶分布在细胞结构的__中,在①和②过程中的__过程中完成。如将这种细胞分别放在质量分数都是20%的葡萄糖和蔗糖溶液中,发生质壁分离明显的是__溶液。

9.在物质A和F供应充足的情况下,限制过程①~⑤的共同因素是__,除此之外,限制过程①的主要因素还有__、

__。如果把该植物细胞遮光密封,将会停止的过程是__,将加速进行的生理过程是__。

10.假设在白天,该细胞产生和吸收物质C的量相等,那么,在自然条件下,这个细胞能否长期存活?请说明理由。

通过对植物细胞新陈代谢示意图的命题设计,使学生对植物细胞内各种代谢活动的场所、条件、特点、相互关系等知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与探讨,明确了各种代谢的区别与共性,理解了结构与功能相适应和细胞整体性的内涵,学会了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分析、判定、推理的方法,提高了综合和灵活运用知识与用语言准确表述知识(包括设疑做答)的能力,达到了牢固、准确、全面、系统掌握知识及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目的。

通过学生命题实验研究还发现学生的思维是很活跃的,创造性思维活动、质疑能力也很强,有些命题很有特色,出乎意料。但也发现平时笔试成绩不相上下的学生的上述能力却有很大差异,这种命题训练无疑对有这种能力欠缺的学生是一个很好的补偿。

综上所述,学生命题是研究性学习的一种很好途径,只要教师指导得法,学生的潜能就能得到很好的开发,不妨一试。

提示与参考答案

提示:

题干的“绿色植物成熟细胞”暗示该细胞可进行光合作用,并且有液泡。其新陈代谢包括水分代谢(水分的吸收、利用和散失)、矿质代谢(矿质营养)、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图中标号所代表的生理过程分别是:①光反应;②暗反应;③呼吸作用的第一阶段;④呼吸作用的第二阶段;⑤矿质元素的吸收。各字母代表的物质是:A是水;B是;C是;D是丙酮酸;E是ATP;F是矿质元素。

标签:;  

从学生命题看研究性学习的尝试_命题逻辑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